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人教版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人教版初二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f
f2f倒放大实幻灯机
u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②I=I1+I2③1/R=1/R1+1/R2或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精选阅读

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关键知识点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4.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项目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a%)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意义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饱和
单位克(g)是比值,单位为1
计算公式×100g(饱和溶液)
×100%

联系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100%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
[解析]此题是有关溶液、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溶液不一定无色,故①错。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温度有关,②没有指明温度也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故③不对。饱和溶液在同条件下不再溶解同种溶质,故④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的,这只是味觉的迟钝造成的错误,故⑤也不正确。⑥正确,所以答案为:C。
例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B.蒸发一定量水
C.给溶液加热D.给溶液降温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充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温度可达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或蒸发溶剂亦可达到目的。这三种措施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都可以。
答案:C。
例3.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
(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B物质属于___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4)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法提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以及结晶法的原理。
答案为:(1)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sg(2)大于
(3)易(4)蒸发溶剂
例4.某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Na+、Mg2+、Cl-、SO,其中:Na+、Mg2+、Cl-离子个数比为4:7:6,若Na+离子个数为4a,则SO离子个数为____。
[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溶液中电荷守恒原理: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依题意可知:溶液中Mg2+、Cl-的个数分别为7a、6a个。设此时溶液SO离子数为x,则4a×1+7a×2=6a×1+2x,x=6a。故本题答案为:6a。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
A.仍为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解度变小D.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D.温度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
C.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4.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A.混有泥沙的粗盐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D.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物
5.如右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A.A溶液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
6.t℃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S,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S与a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A.S>aB.S<cC.S=cD.无法比较
7.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茶油菜西瓜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4.5-5.55.8-6.76.0-7.07.2-8.5
A.油菜B.茶C.西瓜D.甘草
8.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
1.在碘酒溶液里,____是溶剂;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NaOH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胆矾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
2.如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
(2)当温度为t1℃时,____的溶解度最大;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
(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t3℃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4)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方法。
3.已知m>n>ω,在一定温度下,ag水中最多能溶解ngM物质(M不含结晶水),现将ωgM物质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下同),现将mgM物质同样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溶液,此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4.甲、乙、丙、丁四只烧杯中,都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90g
(1)甲杯中投入10gNaCl,搅拌至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乙杯中注入10g水稀释,稀释后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3)丙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4)丁杯中蒸发10g水浓缩(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附:测试题答案]
一、1.A2.AB3.C4.AD5.C6.A7.D8.D
二、1.酒精氯化氢硫酸钠硫酸铜
2.(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BA>B>C
(3)AB(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3.不饱和饱和
4.(1)19%(2)9%(3)11%(4)11.25%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7.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一、课题§27.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弧与等弦的关系.
2.垂径定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探索掌握垂径定理.
难点:垂径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张半透明的纸,在纸上分别画出半径相等的⊙O1,⊙O2及相等的两条弦AB,CD,把两张纸叠放在一起,使⊙O1,和⊙O2,固定圆心,将一张纸绕圆心旋转适当的角度,使弦AB和CD重合.

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到什么结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相等的弦所对的优弧和劣弧相等.
一起探究
将画有圆(如右图)的纸片对折,探究圆中的相等的线段、弧.

学生操作,交流

得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通过"大家谈谈"进而得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的应用
例:课本第7页以赵州桥背景的题目.
(三)、小结
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弦和等弧的关系是将圆中的线段和弧建立了关系;垂径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注意它的应用.
七、练习设计
P6练习和习题
八、教学后记
后备练习:
1.如图,已知⊙O的半径,弦的弦心距,那么______________.
2.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是圆心,C是半圆上一点,E是弧AC的中点,OE交弦AC于D.若AC=8cm,DE=2cm,则OD的长为cm.
3.⊙O的半径为5cm,弦,,则和的距离是
A.7cmB.8cmC.7cm或1cmD.1cm
4.工人师傅为检测该厂生产的一种铁球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设计了一个如图8-1所示的工件槽,其中工件槽的两个底角均为,尺寸如图(单位:cm).
将形状规则的铁球放入槽内时,若同时具有图(1)所示的,,三个接触点,该球的大小就符合要求.
图(2)是过球心,,三点的截面示意图.已知⊙O的直径就是铁球的直径,,,,.请你结合图(1)中的数据,计算这种铁球的直径.

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质的分类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质的分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纯净物混合物
概念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①一种物质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组成
④有固定的性质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组成
④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二)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单质化合物
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均为纯净物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三)氧化物
项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概念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①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酸、碱、盐
项目酸碱盐
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酸=H++酸根离子碱=金属离子+OH-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一定含氢元素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煤气B.冰水混合物C.生铁D.食盐水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的判定。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
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糠水⑥硫粉
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⑧氨气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
其答案为:②⑤;③④⑦⑧;①⑥;④⑦;⑥
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填化学式)
(1)酸性氧化物____(2)碱性氧化物____(3)碱____(4)酸____(5)盐____
[解析]根据这几类化合物各自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法则即可确定其化学式:(1)CO2(2)BaO(3)Ba(OH)2(4)H2CO3(5)BaCO3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A.纯净物、混合物B.金属、非金属
C.纯净物、化合物D.含氧酸、无氧酸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A.亚硝酸钠、NaNO2、盐B.氧化铁、Fe3O4、氧化物
C.纯碱、NaOH、碱D.酒精、CH3OH、有机物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碱C.氧化物D.金属或合金
二、填空题:
1.下列是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石墨②一氧化碳③干冰④碳酸⑤碳酸钙⑥乙醇⑦C60⑧甲烷⑨纯碱。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盐的是____,属于酸的是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____;
(2)O2、N2、Al、C____;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___;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___。
3.填写下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名称氢氯酸生石灰铜绿硫酸
化学式ZnNaOH
类别
4.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____,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___。
[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C2.D3.A4.B5.D
二、
1.①⑦③⑤⑨④⑥⑧
2.(1)NaOH(2)Al(3)氢气(4)食盐
3.
锌氢氧化钠
HClCaOCu2(OH)2CO3H2SO4
酸单质氧化物碱盐酸
4.碱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