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沪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沪科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沪科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沪科版

知识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一种波——声波。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空气传导是指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8.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课后练习

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答案:B

解析:

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B

解析:

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

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

延伸阅读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时】1课时

【教具】音叉、玻璃钟罩、泡沫塑料球、橡皮筋、鼓、铁架台、电脑多媒体

【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学生举例,并说出是什么在振动发声。

我们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那么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也能传声。

问:液体能不能传声呢?

举例:你潜入水中,可以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学生回答

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再观看一个现象,看录像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

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看图3-13人耳的结构。

观看录像,观察并注意说明。

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

3.声音传播的快慢

有一种现象,要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在古代,战士休息时,常枕着箭筒睡觉,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他随时可以听到敌军有无动静。为什么呢?大地、箭筒是固体,固体传声快的缘故。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

25℃的水中,大约是1500m/s;

钢铁中,大约是5200m/s;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介绍回声

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三.课堂练习:

看“请提问”讨论回答

四.小结(让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2、进行课本37页的实践活动3、作业本上写P371、2、3三道题

【板书设计】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快慢: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教后记】

1.

2.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补充一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
V固V液V气
在1标准大气压下,15o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
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成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七、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知识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一种波——声波。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空气传导是指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8.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课后练习

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答案:B

解析:

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B

解析:

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

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