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信息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信息的传递》复习知识点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的基本组成:由听筒和话筒组成,1876年由贝尔发明。
2、话筒是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听筒是把变化的电流变为声音
3、交换机的作用:减少线路,从而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
4、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声音、图像会失真)。②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加密)。
二、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1)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可以传递各种信息的特殊物质。(2)、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⑴可以在真空传播,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传播中可以携带信息。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c=3×108m/s(或3×105km/s)。⑵天线的作用:可以加强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3、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速(m/s)=波长(m)×频率(Hz),即:c=λf
频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1MHz=103kHz=106Hz
4、电磁波的家族:无线电波(短波、中波、长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3、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图);3、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下图)
4、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输送信息量就越大。
2、微波通信:①优点: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②缺点:太远了,时间延迟,信号衰减。③建立微波中继站目的:因为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④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
在一球周围均匀分布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①工作原理:在发送端说话声音——电信号进入激光发射机——辐射出相应的光信号——光导纤维——光接收机——电信号——声音。
②优点: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极大,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计算机网络通信:①是用电缆或电话线、光缆、微波连接起来的一组计算机。②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不同地方的人共同享受信息资源。
邮箱地址:[emailprotected]各部分的含义?
电学重点实验
①测量电流
②测量电压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⑤测量电功等
①探究串联电路的I、U、R特点
②探究并联电路的I、U、R特点
③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④探究U、I、t、Q的关系——焦耳定律
⑤探究I、U、R的关系——欧姆定律
⑥探究电磁铁磁的特点
⑦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注意: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表格的设计,关键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测量,要改变一定的条件再进行相同物理量的测量.不同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一定相同.如:⑴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⑵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⑶测小电灯的电功率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测出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初中物理电学基本物理量
名称
符号
单位
单位换算
主单位
常用单位
电流
I
安培(A)
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电压
U
伏特(V)
千伏kV、毫伏mV
1kV=103V=106mV
电阻
R
欧姆(Ω)
千欧KΩ、兆欧MΩ
1MΩ=106kΩ=106Ω
功
W
焦耳(J)
度、千瓦时kW·h
1度=1kW·h=3.6×106J
功率
P
瓦特(W)
千瓦kW
1kW=103W注:1W=1J/s
热量
Q
焦耳(J)
时间
t
秒(s)
小时h、分钟min
1h=60min=3600s
电量
Q
库仑(c)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的串、并联为例)
电路图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压或电流分配
功率分配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部分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各部分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各部分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I=I1+I2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各支路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各支路上功率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注意:电压或电流分配和功率分配在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公式
名称
主公式
推导式
说明
欧姆定律
I=
U=IRR=
注:W=单位为kW·h
W=Pt有两组单位。
(J、W、s,
kW·h、kW、h)
其它所有公式都必须使用主单位。
另:对于非纯电阻电路所有推导式都不成立。
电功
W=UIt
电功率
P=UI
电热
Q=I2Rt
电磁波
电磁波波速c为定值,
c=3.6×108m/s或
=3.6×105km/s
相关知识
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电话及电话交换机
(1)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先将声音变成随声音变化的电流信号,电流沿着导线传到远方;携带信息的电流使听者听筒的膜片振动,电流又还原成声音。
(2)电话交换机:作用相当于一个线路选择开关。它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连接,通话完毕再将线路断开。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跟声音完全一样;数字信号是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
(2)数字信号的优势:不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等。
3.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光是一种电磁波.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度最大,约为c=3×108m/s。
(3)波速=波长×频率,即v=λf
4.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广播电台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将音频信号分离出来,放大后送到扬声器中转换成声音。
(2)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电视机的显像管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3)移动通信: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电的发射台又是无线电的接收台。手持移动电话的天线很简单,灵敏度不高,要通过基地台和有线电话网络转接进行通话。
5.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需要微波中继站来协助传递。
(2)卫星通信:在地球的周围均匀的分配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3)光纤通信:携带信息的激光从光导纤维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将信息传递到远方。
(4)网络通信: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各种信息,把计算机联在一起,可以进行网络通信;计算机网络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复习知识点
《电功率》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被消耗而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八下物理复习资料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
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
2
4
6
8
3
2
6
5
4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月底读数是这个月用电合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kwh。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定义公式: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2、实际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演示]将15W和100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不能说消耗的电能多。
定义式: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注意;①统一用W(J),t(s),P(W)
②统一用W(kW·h),t(h),P(kW)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P1:P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常用公式P=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3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额定电压: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0.11A灯丝阻值R==2936Ω。
⑵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八下物理复习资料得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②根据P=U2/R如果U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八下物理复习资料例如:若U实=八下物理复习资料U额则P实=八下物理复习资料P额
当U实U额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灯L1“220V100W”,灯L2“220V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U额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t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6、测量:
Ⅰ、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入,“-”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入,“-”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Ⅱ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Pt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复习
一、物体的质量
质量及其特性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特性: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只与物体内物质的多少有关,与位置、温度、形状、状态等无关。
质量的单位换算
1、质量单位:国际上的主单位是千克(kg)还有比它大的吨(t),比它小的有克(g),毫克(mg)。
2、换算关系为:1t=103kg;1kg=103g;1g=103mg。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有: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生活中有:杆秤、案秤、电子秤、台秤等.
三、物质的密度
1、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是表示物质本身特性(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的物理量。
4、表达式:ρ=m/V
5、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探究如何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求出密度查表判断)
②分别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③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④判断几个物体的ρ,m,V的大小比较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比热容
A.课堂上采用的实验方案(水与沙子的初温相同)
(1)取相等质量的水与沙子,采用相同的加热方式来加热沙子与水(即让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观察水和沙子的温度变化(升高)情况。
(2)取相等质量的水与沙子,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温度变化相同),观察水和沙子所需要的时间是否相同。
通过方案(1),我们得出:相同质量与初温的沙子温度升高比水的温度要快。在方案二中,结论:等质量的水与沙子在升高想同的温度后,水加热时间长,即水吸收的热量多。为了反映物质吸热能力,我们引入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反映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本领强,反之。
B.比热容的定义: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热量用符号Q表示,它的单位是:焦耳(J)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耳。
C.比热容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D.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