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汉乐府两首》

高中诗经两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5

《汉乐府两首》。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乐府两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汉乐府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读音:

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马夙su4夕

自媚mei4遗wei4烹peng1调

2)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语篇分析

1)《上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各异县--不相见

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

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19.谢灵运《登池上楼》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简析

《登池上楼》:

【注释】

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我欣赏。幽姿:优美的姿态。薄:迫近。怍:惭愧。进德:增进自己的德业,此指仕途上的进取。退耕:隐退耕作。徇禄:追求官爵俸禄。穷海:边元的海滨,此指永嘉(今浙江温州)。З(ē):病。卧З,卧病在床。衾:被子。昧:不明白。这句说因卧病而竟不知季节的变换。褰开:揭开帷幔。窥临:近窗观望。聆:听。岖И(qīn):山势高峻的样子。初景:初春的阳光。革:改变。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新春。故阴: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萋萋:草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索居: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长久。离群:离开朋友。处心:安心。持操: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岂独古:难道只有古人能做到。无闷:没有。指隐士不为世俗易其志,不求成名,避世而无所烦闷。出自《易经乾卦》。征:验,得到证实。

【鉴赏】

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潜虬”,“栖川”,“退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其人生的报负。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外,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其中第一句暗用《易经乾卦》和《渐卦》中潜龙与飞鸿的意象,类似于比兴手法。

“徇禄及穷海”一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与后文抒情作铺垫。接下来“衾枕昧节候”八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景。这八句对仗工整,视线由里及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揉和听看感官的感受,写出了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冷与暖的各种对比,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的图景。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浑成,清新可爱。“生”字似信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因而这一句常用来引证谢诗的风格。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然而不免有人工雕凿之感。他旨在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然而,由于过分逼真地再现自然,反面失去了山水之乐,终不似陶诗之自然天成。

第二课时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一)导语

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检查2、解释字

(三)点击诗人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四)补充注释:

【注释】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补充注释: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还望:回头眺望。这首诗是写登三山时所见的美景何遥望京邑引起的思乡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

2.灞: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流经长安。涘:河岸。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一句。

3.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离洛阳很近。京县:这里指洛阳。潘岳《河阳县》中有/引领望京室/。这两句用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还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白日:明亮的日光。丽:附着。飞甍:飞耸的屋檐。

5.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日光照在飞耸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历历在目。

6.绮:锦缎。

7.静:或作/净/。练:白色的绸子。这两句是说天空中的余霞铺散开来像一片锦缎,澄澈的江水静静流动如一条白练。

8.覆:盖。覆春洲:覆盖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鸟儿之多。

9.英:花。甸:郊野。

10.方:将要。滞淫:淹留,久留。这句是说离开了京邑将要在外乡长久的滞留。

11.怀哉:犹言/想念啊/。罢:停止。这句是说怀念故乡的忧伤使诗人停止了欢宴游乐。

12.佳期:指回归的日期。何许:何时。这句是说惆怅归期无定。

13.霰:小雪粒。

14.鬒(音枕):黑发。这两句是说怀着思乡之情,谁能不生白发呢?

【导读】

这是谢朓的名作。诗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此诗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想象奇妙,精警工丽,韵致悠扬,是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李白曾赞美道:“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口令》)

①本诗作于建武二年(495)作者离京城外任宣城太守途中,写登上三山时回望京城和大江的美景而引发的乡国愁思。写景视野开阔,绚丽多姿。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京邑,京城建康。②灞涘(bàsì罢四):灞水之岸。灞,水名,在今陕西。涘,岸。王粲离长安赴荆州避乱时,作《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③河阳句:潘岳任河阳(在今河南)县令时,作《河阳诗》:引领望京室。京县,指洛阳。以上两句借王、潘二人望京以自况。④丽:使绚丽。飞甍(méng蒙):凌空如飞的屋檐。⑤参差:错落不齐。⑥绮:有美丽花纹的丝织品。⑦练:白绢。⑧覆:遮盖。春洲:春天江中的小洲。⑨杂英:各种花卉。甸:郊野。⑩方:将。滞淫:停留。(11)怀哉:《诗经王风扬之水》:怀哉怀哉!曷月予旋归哉!怀,想念。罢:止。(12)佳期:指回乡日期。诗人出生于建康,故视京都为故乡。怅:惆怅。何许:如何。指不知有多少。(13)霰:小雪粒。(14)鬒(zhěn诊):黑发。

(五)理清诗歌的结构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杂英满芳甸”,写登山临江春晚美景。

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滞淫”至最后,写遥望京都的故乡情思。

【评析】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景色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六)思想内容赏析

【品评】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

相关知识

18.汉乐府诗两首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18.汉乐府诗两首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8.汉乐府诗两首学案
◎课前自主
【识记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夏雨雪()(2)饮马长城窟行()
(3)夙昔梦见之()(4)入门各自媚()
(5)遗我双鲤鱼()(6)呼儿烹鲤鱼()
(7)宿昔()(8)星宿()

2.辨析字形
鲤鱼烹饪丘陵江水为竭
俚语享受欺凌昭然若揭
锂电大亨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2)长命无绝衰;
(3)夙昔梦见之;(4)展转不可见;
(5)谁肯相为言;(6)长跪读素书;

4.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2)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5.名句诵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6.文学常识
1.关于汉乐府
(1)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简介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课文初探】
1、《上邪》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2、《饮马长城窟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敛裾(jū)落寞(mù)猗郁(yī)骇人听闻(hài)
B.刀俎(zǔ)肄业(yì)霎那(shà)义愤填膺(yīng)
C.估量(liáng)芜杂(wú)诅咒(zǔ)蓊蓊郁郁(wēng)
D.嫉恨(jì)平仄(zè)嘶叫(sī)卓有成效(zhuó)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崭新落蕊幽闲自在浅尝辄止
B.蜕变弥望风姿绰约坚忍不拔
C.赎罪颓废晃然大悟战战兢兢
D.繁琐色采萧索荒凉雕虫小技

【疑难探究】
1、《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

【文段精析】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发觉,觉得)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指各回自己的家门)
C.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食物的一种方法)
D.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指书信的前一部分)

2.请选出带点字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
A.远道不可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谁肯相为言上言加餐饭
C.遗我双鲤鱼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书中竟何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请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B.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ìn”,意思是“给……喝”,例子再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C.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D.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4.“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5.“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憧(chōng)憬鸟瞰(kàn)
吮(shǔn)吸溘(hè)然长逝
B.伉(kàng)俪市侩(kuài)
中(zhòng)肯身体羸(léi)弱
C.追溯(sù)歼(qiān)灭
混淆(xiáo)朝暾(tūn)夕月
D.窸窣(sū)标识(zhì)
纰(pī)漏悬崖勒(lēi)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树阴寂寞芸芸众生饥肠碌碌B.安祥更迭漫无目的老骥伏枥
C.磋商缉私队妍媸毕露一言以蔽之
D.和霭座右铭萎靡不振融会贯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年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书能一个人,它可以使人变得情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气质儒雅。
②他表面上嘻嘻哈哈,有不高兴的事也不说出来,好像很深。
③这种产自雪山的植物,具有肠胃功能的作用,很有经济价值。
A.造就怨府调理
B.造就城府调节
C.成就城府调节
D.成就怨府调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B.限制消费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C.现代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好现代的领导重任的。
D.该国增收纺织品进口关税,对我国众多纺织品公司是一次共同的危机,我们应该团结协作,不能只顾自己公司的利益,以邻为壑。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脚踏实地地从现在做起,不能在对一个个五光址色的希望的肥皂泡的呆望中蹉跎了岁月,浪费了青春年华。
B.发言人说:英国当局以实施酷刑和其他反人类罪,逮捕了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是出于对人类伦理首先的维护。
C.按照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根深蒂固的绿色观念,德国人正从一点一滴起认真行动,对垃圾进行分类再生,有的还要消毒再用。
D.克会米尔地区的流血冲突,已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使得这一拥有绝美风光的游览胜地成了满目疮痍的悲惨世界。

6.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7、默写:
(1)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
(2)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阅读提升】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完成1—3题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
1.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草和柳的;“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

2.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楼上少妇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其现实的不能实现形成对比。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对比。
C.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精神的抑郁形成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对比。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的《闺怨》一诗,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你能说出两诗的两个不同点吗?

【语言表达】
1.仿照示例的句式和修辞,就下列词语分别写出一句话。
示例吹捧:吹捧是绚丽的肥皂泡,无限地膨胀,总会化成飞沫。
①批评:
②挫折:
③逆境:
④贿赂:

2.仿照下面示例,以“社会”、“岁月”作为开头的陈述对象(也可自选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句式、字数相近即可)
示例: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3.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巳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写作训练】
 一把结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请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童。

18.汉乐府两首
【识记积累】
1.注音答案:依次为yù、yìn、sù、mèi、wèi、pēng。sùxiù
2.字形
3.词义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早晚。(4)同“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特别地漂泊。(5)问讯,告诉讯息。(6)古代坐姿,表示恭敬。
【课文初探】
1、直抒胸臆
2、《饮马长城窟行》
1)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2)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3)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夯实双基】
1.B2.B
【疑难探究】
1、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文段精析】
1.思路解析:C项,这里比喻打开木盒。答案:C
2.思路解析:A动词,思念/名词,情思。B问讯,告诉讯息/说。C读wèi,送给/读yí,遗留。D都是“书信”的意思。答案:D
3.思路解析:B项里的例子不读“yìn”,意思也与“饮马长城窟行”不同,就是“喝”的意思。答案:B
4.思路解析:应该从手法答起,然后再答其作用。
答案:这两句是起兴的句子,领起下文,奠定全诗的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5.思路解析:手法是比兴。
答案: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枯桑”、“海水”尚且知“风”、知“寒”,物犹如此,那么作为一个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孤凄呢?抒发了女子心中的痛苦与思念。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B(A“溘”读kè,C“歼”读jiān,D“勒”读lè)
2.C(A饥肠辘辘——饥肠辘辘B安祥——安详D和霭——和蔼)
3.B[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城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造就,培养使有成就。成就,完成(多指事业)]
4.A(讳莫如深——紧紧隐瞒,生怕别人知道;讳,隐瞒。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B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汤,开水。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昭昭:明白;明智。昏昏:糊涂;愚昧。今多以此语说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懂得;也用以说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里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5.C(“按照”与“观念”搭配不当,“认真”修饰“行动”不当。)
6.D(注意选项分句问的逻辑关系、段内思路及郭沫若话的语序。)
7.默写略
【诗歌鉴赏】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拓展运用】
1.茂盛丰姿容貌增强音调的和谐,强调修饰语的语义,增强朗读的节奏感。2.A(不是对比,而是矛盾)3.构思不同:《青》诗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身世和心中愁绪;《闺》诗先让人物出场,后写景物,再写因观景而生出的后悔心情。人物心情不同:《青》诗中女主人公心情始终没有变化,始终以悲贯穿;《闺》诗中女主人公心情有变化,先是无忧无虑,见到“杨柳”后,才产生哀思。
【语言表达】
1.(供参考)
①批评是优质的药品,诚恳地吞下,就能医治病痛。
②挫折是警诫的鞭子,勇敢地承受,就会跃马飞腾。
③逆境是暂时的黑夜,不断地追求,总能迎来光明。
④贿赂是甜蜜的糖衣弹,无耻地索取,总会酿成灾难。
2.示例(1)如果社会是一座舞台,那么人生就是那舞台上上演的戏剧:喜剧,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乐趣;悲剧,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悲伤(不幸)。
示例(2)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人生就是河流上的船:顺流,你可以观赏两岸的风光;逆流,你可以磨砺奋斗的意志。
3.【解析】本题以下定义的方式检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形成定义的大框架“阙是……楼式建筑”,接着筛选要点组成能揭示其特征的定语。下定义时,有的不合定义的格式,有的定语不能揭示其特征,有的遗漏了主要信息,选用了次要信息,有的语言不通顺。这些毛病,都应注意避免。参考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

高一语文上册《汉乐府两首》知识点粤教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语文上册《汉乐府两首》知识点粤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语文上册《汉乐府两首》知识点粤教版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1)读音:
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马夙su4夕
自媚mei4遗wei4烹peng1调
2)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3)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4)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4.语篇分析
1)《上邪》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
【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②相知:相爱。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④陵:大土山。⑤震震:雷声。⑥雨雪:降雪。雨,音yù,动词。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品评】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
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
《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
《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
体会:《上邪》的诗风
刚健、质朴、自然
艺术特点:
想象:神奇
直抒胸臆:热烈大胆
2)《饮马长城窟行》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
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
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
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各异县--不相见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
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
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本诗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中夹杂叙述
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

《诗经》两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诗经》两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体读订正的字音,明确课下注释的位置。(3分钟)
7、体会四字句两两停顿的朗读方法。
二、布置作业:(3分钟)
1、回家自己读课文,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下节课在听写本上听写。
2、通过注释一,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诗经》是我国___的诗歌总集,又称《》和《》,搜集了从公元前__世纪到__世纪的诗歌,《诗经》的“六义”是指: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300字。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
2、了解卫地的独特的文化,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仔细品味。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并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等待着你的讲述!
二、新授:
1、了解学生回家读课文的情况,肯定有的学生“没有读”,课堂上请大家齐读。(8分钟)要求:读准字音,彼此监督,而且要整齐,加进自己的感情,尽量把自己想像成课文中的人物。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内容。
2、请同学介绍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可以谈一点,也可以谈整篇课文。(15分钟)
(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考虑给以更长的时间进行深刻的讨论。请同学们就课文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4、介绍赋、比和兴的含义,找出课文的例子,请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明确三种写作手法,课堂上仿写。(7分钟)
5、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5分钟)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虐待其妻。 )
三、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下节课。

采薇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李商隐诗两首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李商隐诗两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参阅《第二课堂》)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
⑴(《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
⑵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
四、再齐读《锦瑟》,抓住注释来理解。
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唐朝崇道之风始于高祖李渊。有鲜卑族血统的唐帝,为了神话李姓,附会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形成了唐代“扬道抑佛”的宗教风气,即使贵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会被遣送到道观清修。这股风气在唐玄宗时代掀起高潮.至武宗时,“崇道”之风又掀高潮,士人学仙修道,遂成一时风尚。于是赶时髦的李商隐也跑去学道。刚上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还是很认真的,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的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不过,世事正如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倚,福兮祸所伏”,天资颖悟的他在沉迷典籍研究的同时,对于房中术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动,对男女之事的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风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了,想不兴盛发芽都难。
有一天,像一个走在山林里未带雨具的人兜头淋了一场急雨一样,年轻的他邂逅了初恋女友宋华阳。宋华阳是侍奉公主的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不料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
李商隐和宋华阳心知彼此的感情是不容于清规礼教的。虽然当时公主王孙顶着学道的名义偷欢屡见不鲜,传说中高阳公主还和辩机和尚生了一个儿子,但清规戒律只可为特权阶级大开方便之门,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人世不平正是如此。于是他们只得背地偷欢。身体的契合和偷情带来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让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反而可领略到爱情的难言美妙。但是短暂的欢娱之后,深深的落寞便将两个人缠绕。正如他自己写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被迫压的爱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个相会的夜晚,他们都如飞蛾扑火一样尽力地释放自己。然而在分离时分,黯然拥抱着对方,天将破晓,又将别离,当窗隔座,相对黯然,见星沉海底,良时已逝,不免怅然。李商隐看着窗外的冰轮皓月,抚着宋华阳的脸,感伤地说着爱的誓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这时候的宋华阳只能依偎在他的怀里,默默垂泪。天将晓,情未央,独看长河渐落晓星沉。爱得深切时,他视她为至高至洁的月,又像是月里嫦娥,所以情愿明天的太阳永远不再升起,他与她就此沉沦在黑暗里,留住,手指间爱的良辰美景。
激情的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了。上头降下旨来: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的是永远的别离……
时间可磨损情感,却不可磨损爱。对于曾经沧海的深爱,很少有人能轻易忘却,我相信李商隐也是一样。义山毕竟是情深恋旧之人,聪明的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诀隐文”的表达方式来遣抒心怀。这样一来,他的很多诗意更加清灵深远,让我们多了许多揣度和猜测。
很久以后他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应该明白宋华阳是不悔的,因为他自己也不曾悔过。他为她写了很多诗,《锦瑟》是最著名的。
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怀念那个不知结局如何的女子。她和嫦娥一样深锁广寒宫,如果,能寂寂终老已是幸运了。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是他离别京城时写下的一首《板桥晓别》。今宵美景良辰后,余下了一地清辉;芙蓉红泪如血,触手凄艳冰凉,我以为这是你留给我最后的印记,爱的印记。
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里依然一无所有,也请你不要绝望,为我珍重。即使,告别爱情的时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爱你的时候,也许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已不能再爱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五、进一步思考讨论中完成:
1.《锦瑟》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试读,集体读。
二、关于《马嵬(其二)》:(参阅《第二课堂》补充资料)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边读边讨论完成(抓住注释解读)
1、《马嵬(其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蕴含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诗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马嵬(其二)》的结构思路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3、《马嵬(其二)》中巧对是怎样表现的?
从对偶上看,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4、李商隐诗的用典极妙,请谈谈。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四、总结其诗其人
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