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高中诗两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4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类型:自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 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 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五、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六、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明确:参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言之有理即可。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各持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实际)

七、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介绍诗人: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四、朗读诗篇

五、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 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 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并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再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 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参见教参”问题研讨“。

六、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七、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 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八、作业--积累 联想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教学后记: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 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 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本文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 生明白这一道理,并试着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该怎么去做。

本站http://所有资源都可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相关推荐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导学案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驿站长》、诗歌《致大海》等。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作品简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o尼古拉耶夫娜o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为加点字注音

瞬息 伫立 芳草萋萋

【探究案】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通过阅读,你能谈一谈它闻名世界的原因么?

二、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地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三、作者为什么将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路”在诗中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拓展案】

熟悉黑夜

弗罗斯特

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

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

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

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全文 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文解析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二)谋篇立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两节诗在意思上有递进、加深的关系。

《未选择的路》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面临选择的人物。描绘了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三)层次划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面临挫折勿悲伤。

第二节:永远向往美好未来。

《未选择的路》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二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三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四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理方式独特。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未选择的路》

1.表面平易,实则蕴涵深邃的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个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容易引起同感。

2.含蓄清新。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含义,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通过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

3.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

全诗写得自然,不事雕琢,表现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借鉴:语言凝练。本课两首诗寥寥数语却点准诗“眼”,朴实无华却韵味独特。繁多的渲染、铺垫、衬托固然可以使文章更厚实,但诗的“告白”更见表现的魅力、情感的真诚。我们在日常写作中要注意借鉴。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

(一)重难点句子导析

1.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现在却非常忧郁

导析:前半句意味着我们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一蹶不振;后半句则写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会非常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导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在这里诗人强调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论什么经历都是一笔财富,会使你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3.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导析:“极目”:用尽眼力向远处看。能“极目望去”说明这条路还算得上笔直、平坦。同时“消失在丛林深处”更可以告诉我们,在视力能见到的范围内,路途较长,也可以体会到这条路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理想的。

4.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导析:作者已经作出了人生道路的重大选择。诗人心中对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也舍不下另一条路。

(二)重点段落导析

《未选择的路》最后两节应如何理解?

导析: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他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回返”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三)疑难解惑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导析:这句话的最基本含义是:时间过得非常快。同时句中的“一切”含义非常丰富,既包括困难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又包括生命历程非常短暂之义。这一句话的含义为:一方面,任何困难与挫折都只是暂时的,不要被困难吓倒;另一方面,生命是短暂的,不要浪费了大好的人生时光。

2.《未选择的路》诗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这句话如何理解?为什么要用“黄色”来作为树林的特征?

导析:“两条路”一方面指林中岔道这一客观事物,另一方面也可激发读者的想像,使人联想到人生路上的岔道。

“黄色的树林”可以使我们联想到作者所写的实际是深秋的景色,进而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深秋的环境特征:

本站http://所有资源都可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在教学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教学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方法学习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几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整体感知
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教师:不错,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诗中的“假如”,对当时的普希金来讲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实的压迫和束缚,沙皇打击他,束缚他,压制他。但他并没有屈服。这首诗正是他当时的真实感受的写照。这也是此诗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广为传诵,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座右铭的重要原因。你们读了这首诗,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请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既是在劝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学生:“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的从容平静。
学生:我能从“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中,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2.理清思路,细节感悟
教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读诗,除在诵读中把握它的大意,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外,还应该进一步理解这些诗句本身的含义,理解诗句之间的关系,理解诗人的思路。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考虑这些诗句之间的关系,再全班交流。
学生:(默读)
学生:我觉得开头是在劝告人们,也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骗”了,受了打击,陷入人生的低谷,确实是悲伤、忧郁、心急的。这是我们正常的反应,但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这样,不要长久地陷入这种情绪之中。诗人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学生:下面的诗句可以看作诗人在申诉自己的理由。诗人不能只是劝告:不能这样,应该那样。恐怕还应该讲出劝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诗歌的形式,这样更能让人信服。
教师:不错,我们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这样感人和激励人。那我们看一看诗人讲了哪些理由。
学生:一个理由是说生活不会永远这样,这是讲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坚信沙皇的专制统治不会太久。
学生: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环境如何,是永远不会被现实的困难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恶劣的外界环境所无法左右的。
学生:还讲了一个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这句诗与前边的哪句诗是彼此呼应的?
学生:与前边的“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彼此呼应的,但这句意思更明确,“将会”毕竟在时间上说得比较遥远,而“瞬息”说得更加迅速。“瞬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现实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对,“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且诗人乐观地看到“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将会成为我们未来一份珍贵的记忆。怎么理解这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这两句诗说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学生: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学生: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师:你们的这些理解非常好。现在的挫折、困难、不顺都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会给我们将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拓展感悟,结合实际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会更好。
4.诵读背诵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个性体验,自由诵读,背诵本诗。


未选择的路

1.导入课文,感知文意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知道应该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它会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请大家齐读本诗,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读书)
教师:“选择”是人生自始至终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你们是初中学生,但是你们已经有过人生的选择了。比如选择学校,选择业余爱好,选择朋友,选择志向……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面临选择的问题,当然有些选择是被迫的,但有些选择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浓缩在诗中。诗人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
学生:一条是已经走过的路,一条是选择时放弃了的路。
教师:请你们迅速浏览全诗,思考诗人对“选择”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浏览、思考)
学生:诗人在选择时,非常矛盾。因为他在诗中写到“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他是两条路都想走,但事实上不可能。这种矛盾心情在整首诗中时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觉得“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唤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价值。
2.深入领会
教师:理解得很好。请考虑一下,诗人是不是对他的选择感到后悔,是不是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路?
学生:不是,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原诗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两个“更”字,实际上反应了诗人选择时的思考过程,也是他做出选择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说是缺点,因为“两条路都未经脚印的污染”。而且诗的最后一句“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种不后悔的语气。
教师:的确,他对选择并不后悔,那你们看一下,作者写作的重点是选择的那条路,还是未选择的那条路?
学生:重点是在“未选择的路”上。
教师:既然作者不后悔,为什么他写作的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而且诗的题目也叫着“未选择的路”?
学生:因为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但那些未曾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时走两条路。
学生:这种感情在诗中,也有表现,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就是想走那条未曾选择的路。他走在已经选择的路上时,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选择的路,但他知道“难以再返回”,也永远不可能返回。
学生:事实上,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念,诗中多少年后,诗人还为这次选择而“轻声叹息”正是如此,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
3.联系实际
教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可不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们的想法呢?
启示:例如,你选择现在就读的学校,你就放弃了其他的学校;你选择现在的朋友就无形中疏远了其他的朋友;你选择了勤奋就不能偷懒;你选择了刻苦就会减少玩耍的时间等。
学生:(交流)
教师: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你们说说,如果你面对某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给以一定的指导;如要慎重,因为时光毕竟不能倒流;应有独立的标准,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选择后,应该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两诗比较评价
教师:今天学的这两首诗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和欣赏哪一首呢?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成长的道路充满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满选择。前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启发,就像普希金和弗罗斯特一样,我们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就会得到很多教益,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学反馈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测验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2)学了这两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检测建议
作为诗歌,应给充分的时间熟读,必要的背诵积累要落实。同时,我们学习诗歌,特别是哲理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收获,能用学诗的收获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检测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两首外国诗,两首都富于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属劝戒诗。面对被生活所欺骗的状况,诗人摒弃了消极和失望,而是以积极和达观的态度去处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会变成一种财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理解起来要更难一些,但同时想象的空间也要更大一些。诗人眷恋曾经没有选择的路,正表明他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的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也许,选择的遗憾是永存的;因为有了遗憾,选择才更有价值。这正是“未选择的路”所要告诉我们的。
因为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多的纠缠于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和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开始能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案例推荐]
《中学第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次)
《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南方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次)
《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忧郁()涉足()伫立()荒草萋萋()
2.解释词语
幽寂:涉足:
萋萋:伫立:
3.填空
心儿永远;现在却常是忧郁。,;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著名诗人。
4.请写一段话,试着用上“瞬息、幽寂、延绵、萋萋”四个词语。


5.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二、阅读鉴赏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答: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

3.诗人在本诗中阐明了怎样一种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写作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重点是写那条选择的路,还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

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
请你们保持坚韧的精神,
你们辛劳的汗水不会白流,
也不会空怀崇高的进取之心。

“灾难”的忠实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矿山底层,
也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
那渴望已久的时刻终将来临。

爱情和友谊将会冲破,
幽暗的牢门来到你们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声,
会飞进你们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锁将会打碎,
牢狱将变成废墟一片,
自由将热烈地迎接你们,
兄弟们会给你们送上利剑。
(1827)
1.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
答:
2.“枷锁”“牢狱”如何理解?
答:
3.“矿山深处”的含义是什么?
答:
4.这首诗与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


参考答案
一、1.yùshèzhùqī2.幽寂:幽静、寂寞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立。3.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俄普希金4.(略)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的诗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的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二、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2.只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了,人生的各种体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将来回想的时候,它将是一种更耐人寻味的美。3.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4.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5.重点是写那条未选择的路,因为人生的道路虽有许多条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是人生真实的写照。6.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选择时的矛盾,说明了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三、1.革命终将成功。2.沙皇俄国的高压统治。3.一是指在矿山深处,二是指那种黑暗的残酷的苦役。4.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乐观的情绪。


[资料链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对沙皇专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党人丹特士决斗中被阴谋杀害。普希金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儿》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本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优秀诗歌奖,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在美国拥有众多读者。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诗中充满乡土气息,同时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内涵复杂,情调微妙,深为人们喜爱,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