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17.汉魏晋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5

17.汉魏晋诗三首。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7.汉魏晋诗三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7.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把抒情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短歌行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归园田居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①饮酒诗;②咏怀诗;③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背景感知】
迢迢牵牛星
此诗写诗人遥望星空,瞩目银河两岸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联想起凄迷美幻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诗人满怀同情地站在织女的角度,设身处地地遥想她的思恋与忧伤,那无心织锦,泪如雨下的形象细腻传神,其苦恋之情更令人唏嘘。仅仅一水相隔,却无法倾诉一句情话的表白,让人更能理解织女因何“泣涕零如雨”。在神话的背景下,这首诗呈现出浪漫含蓄的韵味。
诗中六个叠词的使用更增加了诗的缠绵之感。如“迢迢”与“皎皎”一远一近,写出了寥廓明净的秋夜星空下,牵牛星的迢遥悠远,也写出了银河近处织女星的光彩动人。“纤纤”与“札札”紧扣织女,纤纤素手可以想见织女的美丽,札札的织机声响又增添了静夜中的一份烦乱。“盈盈”与“脉脉”配合,则描绘了牛郎织女隔水相望,泪眼在星光下闪动的凄迷景象。
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归园田居
共五首,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开头八句写归
田园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总序,以议论出之,跌
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
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
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
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

【识记积累】
1.注音
纤xiān擢zhuó衿jīn契qì哺bǔ
羁jī拙zhuō暧ài嘘xū樊fán

2.字形
擢-濯、耀、曜杼-抒、纾、舒衿-矜、吟
呦-坳、拗拙-絀、黜、咄掇-辍、缀、啜

3.词义
迢迢:遥远的样子。
衿:衣领。
契阔:聚散,诗中指久别重逢。
暧暧: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守拙:安守本分。
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

4.名句诵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文学常识: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乐、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
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居生活。
【课文初探】
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一)
1.给下列字注音:
A、纤纤( )擢( )素手 迢迢( )
牵牛星青青子衿( )
 B、札札( )弄机杼( ) 脉脉( )不得语何时可掇( )
 C、绕树三匝( ) 羁( )鸟恋旧林暧暧( )远人村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划线的词:
(1)纤纤擢素手
(2)泣涕零如雨
(3)人生几何
(4)悠悠我心
(5)契阔谈宴
(6)天下归心
(7)少无适俗韵
(8)依依墟里烟

(二)
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ài)迢迢(tiáotiáo)呦呦(yōuyōu)
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mù)
C.擢升(zhuó)吐哺(bǔ)三匝(zhā)
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mò)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盈盈泣涕朝露羁鸟
B.俗韵故渊樊笼忧思
C.沉吟尘杂吐哺札札
D.守茁嘉宾皎皎德泽

3.课文默写填空。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3)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4)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5)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_。(6)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交流
你喜欢田园生活吗?如果喜欢,描绘一下你喜欢的田园生活。

【疑难探究】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纰漏(pī)先妣(bǐ)秕谷(bǐ)包庇(pì)
B.供应(gōng)供词(gòng蹊跷(qī)蹊径(xī)
C.炫耀(xuàn)龃龉(yǔ)睥睨(bì)亵渎(xiè)
D.宝藏(zàng)证券(quàn)谄媚(chǎn)杀戮(1o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藉学籍别出新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脏款姿式卷帙浩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影牒宣泄陈词乱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D.告罄震撼销声匿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B.民营企业总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地方政府的思想上。地方政府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某市自2005年1月18日开始办理国家司法考试现场报名以来,每天前往市司法局的报名者不绝如缕。有关负责人强调,已经在网上报名的同志,仍须现场报名确认。
D.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将迅猛增加,医疗保险金将大量减少,医疗保险的压力越来越大。
B.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怎能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呢?何况其自身也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
C.美国保守派为达到增加防务开支,正利用其智能团掀起一股“中国高科技威胁论,并宣称美国应为与中国打高科技战争做好准备。
D.不只是公安机关要廉洁自律,任何公共权力部门也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WWw.JAB88.Com

6.理解、默写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中,最能传达出织女内心痛楚的诗句是,。
2.,。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

【诗歌鉴赏】(2007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阅读提升】
1.下面这首诗,为《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对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
 A、本诗书写的是丈夫远游不归,妻子在家守候时的相思之情。是以思妇的口吻在倾诉衷肠。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运用比兴,是妻子遥想丈夫在异地也应有一份思乡之情。
 C、“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突出了割不断的思念,拦不住的岁月,焦急而无奈的等待。
 D、“弃捐不复道,努力加餐饭”是劝说丈夫不要在外漂泊了,快快回家,并多多保重身体。

2.阅读曹操的《龟虽寿》,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神龟①虽寿,犹有竟时;腾蛇②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③伏枥,志在千里;烈士④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⑤之期,不但在天;养怡⑥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神龟:是通灵的龟,活的寿命最长。②腾蛇:传说中的神物,类龙,能腾云驾雾。③骥:良马。枥:马棚。④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⑤盈缩之期:人的寿命长短。⑥“养怡”二句:谓对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3.阅读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回答问题:
万族①各有托②,孤云独无依;
暖暖空中灭,何时(甲)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④,未夕(乙)来归。
量力守故辙⑤,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释]①万族:万类。②托:依附。③朝霞开宿雾:比喻朝廷昏暗。④翮:鸟的翅膀,这里是飞的意思。⑤故辙:旧道,此处指前人安贫守贱之道。
①结合注释和题目,这首诗是借叙述________抒发___________的情怀。
②诗中“孤云”比喻什么人?________“众鸟”比喻什么人?________
③诗中(甲)(乙)两处应分别选择哪个词最恰当?
(甲)A有 B见 C看 D露( )
(乙)A又 B却 C复 D重( )
④“迟迟”二句所指对象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
1、时至中秋佳节,你远在异地他乡,不能回家看望父母,请你给他们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的问候与祝福。

2、你的同学考试失利,很沮丧,请你写句话鼓励他,其中要引用一句诗词名句。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泪流满面地感激为身无分文的她端来一碗面条的老人。老人说:我只是偶遇你,做了一件于我举手之劳事;每天,你的父母为你端这弄那,那才不易呀!你想过要感激他们吗?是呀,很多时候,我们会感激邻居门口的灯光以及路旁篱笆上开放的牵牛,却忽略了恒久照耀着我们的太阳和月亮。
请以“感激”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

17.汉魏晋诗三首

【课文初探】
1.探究学习: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人生的短暂贤才投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3.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
不同点:
《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它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
《归园田居》是作者弃官归田摆脱尘网仕途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解放、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闲适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练习(一)
1.A、xiānzhuótiáojīnB、zházhùmòduōC、zājīài
 2.(1)擢:引、伸出 (2)零:落
(3)几何:多少 (4)悠悠:长久的样子
 (5)契阔:久别重逢(6)归心:人心归服
(7)适:迎合(8)墟里:村落
练习(二)
1.答案:A(B.中“陌”应读“mò”;C.中“匝”应读“zā”;D.中“衿”应读“jīn”。)
2.答案:D(“茁”应为“拙”。)
3.答案:(1)脉脉不得语(2)少无适俗韵(3)羁鸟恋旧林(4)暧暧远人村(5)复得返自然(6)天下归心
4.答案:
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愿在农村生活,想尽一切办法挤入城市,这或许是社会的进步,或许是时代的产物。现在的青年是怎样看待田园生活的呢?通过这一练习,作一了解。
【疑难探究】
1.明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中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2.明确:这四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诗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基础知识】
1.BA.包庇bìC.睥pì睨D.杀戮lù
2.AA.别出心裁B.赃款姿势C.影碟陈词滥调D.无错字
3.BA项“身陷囹圄”指人不幸蒙难关进监狱。含同情意味,与对象不符。C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指人。
D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得奖是被动的
4.BA“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不能搭配,改为“老龄人口的增加”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或删掉“的增加”。C改为“为达到……的目的”。D“任何……也……”改为“任何……都……”或“其它……也……”
5、B
6.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鉴赏】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阅读提升】
1.D(弃捐是抛开、丢掉的意思,道即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不幸撇开不说,保重身体最要紧,多吃饭,活下去。)
2.明确:本诗中诗人认为人生的成败得失,寿命长短,不一定全由命运决定。宣扬了自强不息、老当益壮、养怡延年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
①3.贫士的高洁和孤独诗人不慕名利
②贫士 趋炎附势的人
③甲B 乙C
④“众鸟之外的另一只鸟,喻贫士也是诗人自比。
【语言表达】
1、A我们虽远隔天涯,但亲情把我们紧紧相连。沐浴那明月的清辉吧,那里有我对你们的浓浓思念。
B略

延伸阅读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味其艺术效果;

3、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逐步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多媒体设计]

投影仪、PowerPoint自制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古诗十九首》鉴赏

一、五言诗古诗的兴起

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近代梁启超根据《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点,指出它们虽不是一个人所作,却是一个时代──先后不过数十年间所作,并论证它们应是东汉后期安、顺、桓、灵帝年间,约公元2世纪的作品(《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取得了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和离别相思之情,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这些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身逢乱世的中下层文人在仕途碰壁后对短促而苦难的人生的深刻思索,在对现世人生的怀疑和否定的同时,也标示着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蕴含着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不满。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大抵属于中下层文士,熟悉本阶层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诗歌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有的作品还在题材、语言、意境等方面,表现出《诗经》的影响。如迢迢牵牛星,写织女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发展了《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的想象;明月皎夜光中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的比兴,提炼《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等语而成;东城高且长中《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的感慨,更直接引用《诗经》作品。而涉江采芙蓉则显然受到《楚辞九歌》的影响和启发。但古诗与乐府民歌的关系最为密切,其间并无鸿沟。古诗形式原是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许多作品留有乐府四句一解的痕迹。有的古诗作品本属乐府歌辞,如生年不满百来自乐府《西门行》古辞。不少古诗作品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如行行重行行回环复沓,排比重叠;青青陵上柏晓喻通俗;迢迢牵牛星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客从远方来用双关隐语表相思;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等抒情诗都采取叙事方式倾诉衷情,运用比兴手法渲染烘托,使作品增强了民歌情趣。但古诗的形式、技巧较之乐府民歌更为细致工整。

刘勰概括古诗的艺术特色是,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以《古诗十九首》而言,它把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一炉,形成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其中的游子诗多属感兴之作,寓有哲理,意蕴深长,耐人寻味;而思妇诗意在动人,所以形象鲜明,感情含蓄。前一类如青青陵上柏,它以陵上柏、涧中石起兴,而后如同闲话,却有层次,有对比,在描写小民适意娱乐和王侯穷奢极侈的情景中自然流露褒贬,结语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稍加点破,引人思索。明月皎夜光则以悲秋起兴,铺排秋夜明月繁星及时节物候变化,渲染炎凉气氛,然后直截指责朋友不相提携,结语点破不讲交情,虚名复何益,借以警世。后一类如行行重行行通篇倾诉别离相思之苦,似乎脱口而出,信口絮叨,实则从追叙远别到强作自慰,随感情发展,波澜起伏,结构精致,衔接自然,而以直白为主,穿插比兴,语言精练,形象明快,确是古诗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他如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等篇也都具有同样的艺术特点。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学习、摹拟、继承发展古诗手法、风格的诗歌创作,始终不绝如缕,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

三、《迢迢牵牛星》赏析:

①诵读诗作,理清结构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

结构图:

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

②诗句的品味揣摩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写出了遥远;牵牛星,俗称扁担星,在银河南岸;这是从织女星的角度看的。河汉,银河;河汉女,织女星,在银河的北岸,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由两颗星隔银河相对的天相,先用迢迢二字将牵牛星推远,以下就织女星写出许多情致。这是从远景写起的。

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秋夜星空寥阔明净,对幽闺思妇来说,最容易触动她们的别绪离愁,把她们引入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而银河两旁的牛女双星的方位和有关双星的故事传说,更使得眼前景物和离人的现实心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这一梦幻世界的内容,也给诗作渲染上了一层凄丽的悲剧色彩。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是一首思妇词,所以就从女方着笔。诗意是:织女星摆动着她一双细嫩柔长的手,札札地一刻不停地穿引着织布机上的梭子。景象由远渐近,并由此而生情。织女是织神,在神话传说中,天上绮丽的云霞,都是她手指下精巧的成品,可见人们对于她一双纤手有着如何美妙的幻想,而诗人通过想象把她形象化的表现了出来,并且是那样的美,那样的富有诗意。那诗意的美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一层转折。为什么她在终日札札机杼声中却织不成章,泣涕如雨呢?下面一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情感的相思与现实的阻隔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那银河又清又浅,相距也不很远,可就是不能相会。怎么理解相去复几许?到底相去远不远?河汉清且浅,空间距离上理应相去不远;然而情感的相思却又因无法传递显得非常邈远,因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是水清且浅的样子;脉脉,写含情相视的样子;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揭示出现实与相思的尖锐矛盾。景情并生,哀怨而动人。这是最后两句,水到渠成地鲜明地提示出矛盾,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③叠音词的魅力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④如何理解诗篇的内涵

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四、资料:

①山东淮县民间以此诗为题材的一组年画《王母刻河,鹊桥相会》。

②牛郎织女的古代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普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牵牛和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关于织女的描绘,已有终日不成章的意思,但牵牛与织女之间还没有故事联系。到了西汉,牵牛织女的关联多起来,据《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两颗星演变成两个有具体形象的神人,可能其中还有一些故事情节。把牵牛、织女说成夫妇,一对磨难夫妻.是东汉后期的事。《迢牵牛星》是这一故事趋向定型化的标志,此后的一些文学作品除个别情节如七夕相会之外,主要内容都本于该诗篇。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可见这一故事在魏初已基本定型。

第三课时

《归园田居》鉴赏

一、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卧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说自己置身官场,好比是羁鸟和池鱼,无时不想念着旧林和故渊的自由天地;日夜梦想的田园景物又出现在他的面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好象是又重新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欢欣、喜悦的心情。野外罕人事一首写他断绝了和官场上层的应酬,却和农民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身在田园,心在田园,种桑麻就说桑麻,没有其他杂念,自然就和农民有了共同语言。种豆南山下一首,也是直接描写种豆锄草的劳动。晨出暮归,这一天的活对他来说并不轻松,因而就有一种先难后获的充实愉快心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给农家披星戴月的劳动增加了无限的诗意。

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陶渊明亲身体验过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情状,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一定了解。他以弃官行动表示了洁身自好的决心,并在村居生活中与劳动人民建立了真挚感情。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八首诗、一篇文。当时诗坛的总的风气也不因他而有所改变。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诗歌仍沿着华艳靡弱和注重形式表现的方向在演进变化。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李白、高□、颜真卿、白居易等极力推崇其人品和气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认真仿效其题材与风格。北宋以后,他的地位愈尊,北宋苏轼追和陶诗111首,大有将他置于曹、刘、李、杜之上之势。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也大力赞扬他的诗,不遗余力,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二、《归园田居》赏析

①诵读诗作,理清结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所选的十第一手。开头八句写归田的原因,可以说是整组诗总序,以议论出之,跌宕飞动,而结到归园田之上;方宅以下十句写田园景象,天然逼真,是一幅生动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换笔另收,与起首一段呼应。全诗以质朴真淳的语言写出,而音节铿锵,元气淋漓,得自然之美。

结构图: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②诗句的品味揣摩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韵,自己天性原本热爱大自然的山川。错误地落入世俗的尘网,离开田园一晃就是十三年。(三十当作十三,陶氏从29岁做江州祭酒到41岁辞官归隐是十二年,这首诗写于归隐次年,正好13年。)

提示:这四句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如何理解韵和误字?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他对归隐前13年生活的总结。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关在笼里的鸟怀恋往日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从前的水潭。如今我归隐田园,守住朴拙清贫,开荒耕作在这南野间。

提示:为什么提到羁鸟池鱼?拙是什么意思?

评析:这是以羁鸟和池鱼作对比和做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拙,《辞海》解释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

提示:诗人着重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景物,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评析: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后四句是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因为们听没有尘俗杂事的缠扰,所以室中空寂,身心也有余暇。现在得以归田隐居,好像长期被关在笼中的鸟儿又得以重返大自然一样!

提示:四句是的寓意是什么?

评析:与开头首尾呼应,强化了与上层社会彻底决裂的主题。此时诗人如负重乍释,直觉快乐,虚室简朴空寂居室,同时也指虚空纯净的内心。《庄子人世间》有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即指虚空的意思,即淡忘仕途名利之意。诗人为什么对归隐之后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久在樊笼里的缘故。这樊笼即开头的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惑。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目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在经过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出仕之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使陶渊明神往的。(当然,诗中所写的景象,并不一定是经历战乱之后的广大农村的真实情景,这只能联系诗人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归隐本身含有独善其身消极避世的因素,这一点也不应苛求古人。)

③艺术特色的把握

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从方自然,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优美的抒情诗,一般都能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够费、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高一语文上册《汉魏晋诗三首》知识点粤教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语文上册《汉魏晋诗三首》知识点粤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语文上册《汉魏晋诗三首》知识点粤教版

1)正字音
迢迢tiáo)皎皎jiǎo)拔擢zhuó)
札札zhá)机杼zhù)泣涕tì)
脉脉mò)譬pì)如子衿jīn)
呦呦yōu)鼓瑟sè)契qì)阔
阡陌qiānmò)三匝zā)吐哺bǔ)
羁jī)鸟守拙zhuō)暧暧ài)
2)辨字形
擢zhuó)拔擢
戳chuō)戳穿
翟dí)姓翟
恸tòng)悲恸
黝yǒu)黝黑
呦yōu)呦呦
杼zhù)机杼
抒shū)抒发
皎jiǎo)皎皎
洨Xiáo)洨河
绞jiǎo)绞刑
忧yōu)担忧
优yōu)优秀
扰rǎo)打扰
慨kǎi)慷慨
概gài)大概
3)重点词
迢迢:遥远的样子。
交角: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札札:织机声。
漠漠:含情相视的样子。

衿:衣领。
阡:南北方向的小道。
陌:东西方向的小道。
枉:枉驾,屈就。
契阔:聚散,诗中指久别重逢。契,合。阔,别。
韵:气质,性格。
羁:束缚。
暧暧: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
墟里:村落。
自然:指田园,又指天然本性。
掇:举起,摆动。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零:落下。
几许:多少。诗中指多远。
但:只。
苹:艾蒿。
存:问候、探望。
守拙:安守本分。拙,愚拙,笨拙。诗中指清贫自守。
依依:依稀可辨的样子。一说是轻柔的样子。
樊笼:原指鸟笼,诗中比喻仕途。
4)通假字
何时可掇掇,通;辍;,停止)
5)多义词
去相去复几许距离)
去日苦多过去、逝去)
故但为君故缘故)
池鱼思故渊旧时的,过去的)
6)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介词宾语;何;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远人村暧暧,墟里烟依依)

17.与妻书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17.与妻书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7.与妻书学案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黄花福州十杰之一。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
1907年毕业,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
1911年,参加同盟会广州起义,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新婚妻子留下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被选入中国高中语文课本[1]及台湾国中中文课本。
林觉民的故居位于福州南后街杨桥路口,现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
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林长民是林觉民堂兄,林觉民也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堂叔。

【识记积累】
1.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词多义
[竟]
A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与妻书》)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
B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
[身]
A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
B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
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C副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5.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课文初探】
1、全文分为几段,并分析每段的关键性句子。

2、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堂上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意映卿卿如晤()几家能彀()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嗟夫()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使之肖吾()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②腥云:
③婉:④切切:
⑤第:⑥抑:
⑦破镜:⑧率性:
⑨的的:⑩独善其身:
3.翻译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3)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4)卒不忍独善其身。
(5)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6)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文段精析】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外文段】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行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天康元年,迁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于是提举纲维,综核名实。自是众咸服焉。
废帝即位,高宗入辅,谋黜异志者,引陵预其议。三年,迁尚书左仆射,陵抗表推周弘正、王劢等,高宗召陵入内殿,曰:“卿何为固辞此职而举人乎?”陵曰:“周弘正从陛下西还,旧籓长史,王劢太平相府长史,张种帝乡贤戚,若选贤与旧,臣宜居后。”固辞累日,高宗苦属之,陵乃奉诏。
及朝议北伐,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
史臣曰:徐孝穆挺五行之秀,禀天地之灵,聪明特达,笼罩今古。及缔构兴王,遭逢泰运,位隆朝宰,献替谋猷,盖亮直存矣。
(《陈书列传第二十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纵横:合纵连横。
B.风闻劾陵在县赃污风闻:传闻,听说。
C.高宗入辅,谋黜异志者。异志:有叛变的意图。D.性又清简,无所营树营树:经营生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高宗苦属之,陵乃奉诏。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
D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徐陵“器局(才识及度量)深远”的一组是()
①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②陵闻之,乃为奏弹
③提举纲维,综核名实
④若选贤与旧,臣宜居后
⑤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⑥容止可观,性又清简
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博览群书,能言善辩,魏收本想嘲弄他一番,结果反受他的嘲弄。
B.徐陵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因弹劾安成王,最后被免去了侍中、中书监的官职。
C.徐陵知人能荐,他向高宗推举吴明彻担任北伐将领,终于收复了淮南的大片土地。
D.梁末以来,选授的官员众多职称,徐陵全面地核实他们的官职和才能,得到了众人的信服。

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史臣”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臣认为徐陵品德优秀,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B.史臣认为徐陵秉承天地的灵气,聪慧明达,才能出众,古今无人能比。
C.史臣认为徐陵虽然才识卓越,但能位至宰相,还是运气好的结果。
D.史臣认为徐陵忠诚正直,敢主动尽献好的计谋,否决不好的策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2)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蜚声(fēi)押解(xiè)簇拥(chù)呕心沥血(ǒu)
B.对峙(shì)诘难(jié)奸佞(nìnɡ)苦心孤诣(yì)
C.讣告(pù)脉脉(mò)熨帖(yù)殚精竭虑(dàn)
D.迄今(qì)桎梏(ɡù)咫尺(zhǐ)
口瞪目呆(dè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蹒跚张灯结彩勤能补拙随声附和
B.浩淼歇斯底里暗然失色摧枯拉朽
C.擎天璀璨多彩烦燥不安真知灼见
D.震憾大相径庭黄钟大吕力挽狂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通往这个天堂(自然科学)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样和诱人。
②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③除了母亲,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的。
④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A.舒坦迷茫期望剥落
B.舒服迷茫企望侵蚀
C.舒坦苍茫企望剥蚀
D.舒服苍茫希望剥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某些错误做法,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经过一轮苦战,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大家都趾高气扬回到教室庆祝。
C.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D.上个世纪8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就鼓噪一时,至今,仍拥有广大的读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B.当我们年青一代今天重温这段极为感人的片段时,就会发现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正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C.出生地历来有争议的大诗人李白,在新近出版的权威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明确认定其出生地为四川省江油市。
D.这场森林大火,经过数千名森林警察、公安干警、解放军战士和当地群众九昼夜奋战,已于上午8时特大火全部扑灭。

6.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第三联对仗工整,写了“秦苑”“汉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尾联中的“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7.你为下面的电视画面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要求思想健康,文字简洁,有内涵。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里,一对年轻的夫妇正与一个小孩嬉戏……突然,雨点沙沙地落了下来,夫妇俩都忙着为小孩遮雨,小孩脸上则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写作训练】
按要求写作文。
 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拿破仑
 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而做出的疯狂举动,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一种炫耀,真正的勇者不需要炫耀,勇敢只是他们的本能行为。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风雨莫测,这些困境需要靠你的勇敢去战胜。或许你会觉得很艰难,但当经历艰难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一直都掌握在你手中。
请以“真正的勇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7.与妻书
【课文初探】
1、提示:全文7段,每段大致都有关键性的句子。第1段,“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开门见山,点明这是绝笔书。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是全文纲领性的句子,全文说理,由此而开展。第3段,“汝忆否?”一个“忆”字,带出一连串的回忆。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能忍之乎”这个反问,极其有力。因为不能忍,故挺身而出,乐于牺牲自己。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再次表达至爱之情,从另一方面解释“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第6段,“卒不忍独善其身”,点明为革命而必死之心。2、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搁笔时的希望。
不能。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堂上演练
1、意映卿卿如晤(wù)几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 嗟夫(jiē)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bàng)使之肖吾(xiào)
2、①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③婉转,温和而曲折。④形容声音很细。⑤但,但是。表示转折。⑥还是,或者。表示选择。⑦比喻夫妇分离。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3、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
(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3)我平时没有把我追求的理想告诉你。(4)我终究不忍心只顾自己而不管国家大事啊。
(5)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6)就想趁机把这次出行的事告诉你。
【课内文段精析】
1.(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点拨: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课外文段】
1、解析:此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纵横”虽有“合纵连横”之意,但理解词语还要考虑该词语所在的语境。因其前一句是“博涉史籍”,即“博览群书”,后面的词语是说徐陵有口才,故可推断“纵横”与写文章有关,进而判断该词解释为“挥洒自如”更妥当。
答案:A
2、解析:该题重点是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能力。做虚词题必须要能熟练地掌握一些重点虚词的常见用法,近几年高考又经常结合课文中经常出现的虚词来一起考查,因此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虚词要重点识记。A.同、跟/亲附;B.凭借/用;C.才/是;D.于是。
答案:D
3、解析:本题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理解“器局深远”的含意,“器局”即是“才识和度量”之意,然后可用排除法。②体现了徐陵刚直不阿;⑥写徐陵外表英俊,性情清廉。这两句与题干要求无关,进而排除②⑥,得出答案。
答案:C
4、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着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徐陵是被免去了安成王的侍中、中书监的官职。做此题主要是排除选项中一些无中生有或似是而非的说法。
答案:B
5、解析:该题是史臣对徐陵的认识评价。“运气好”的说法不符合文意。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又要能大致理解这段话,再联系全文即可。
答案:C
6、解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还要抓住重点字词。
答案:(1)谋略和才能,当今也没有能超过他的人。
(2)决策是出自圣上你自己,不是我的功劳。

参考译文: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地人。八岁时就会写文章。长大后,博览群书,写文章挥洒自如,有口才。
梁朝普通二年,晋安王担任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召徐陵参与宁蛮府的军事。中大通三年,出京担任上虞县的县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徐陵的先辈有过节,凭着传闻弹劾徐陵贪赃,徐陵因为这获罪而被免职。过了很长时间,复官为南平王府行参军。后来又升迁为通直散骑侍郎。
太清二年,徐陵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魏人安排住宿并宴请他们。这一天天气很热,负责接待的官员魏收嘲讽徐陵说:“今天这么热,应当是徐常侍带来的。”徐陵马上回答说:“从前,王肃到这里来,才为魏国制定了礼仪;现在我出使到这里,让你又懂得了什么是冷,什么是热。”魏收感到很不好意思。
天嘉六年,徐陵被授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的官职。当时安成王萧顼担任司空的官职,凭借着是皇帝弟弟的尊贵,在朝野上下占据着很大的势力。直兵鲍僧睿依仗安成王的权威,包揽诉讼,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徐陵听说后,就上奏弹劾他们,免去了安成王的侍中、中书监等官职。自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天康元年,升迁为吏部尚书,兼领大著作。徐陵认为自梁朝末年以来,选拔的官员多是无才之人,于是他制订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全面地核实官员的职位和能力。这以后大家都很信服他。
废帝即位,高宗辅佐他,想罢免那些有叛变意图的人,召徐陵参与商量此事。太建三年,升迁为尚书左仆射。徐陵不接受并上书推荐周弘正、王励等人。高宗召徐陵到内殿,说:“你为什么坚决拒绝这个职务并推举别人呢?”徐陵说:“周弘正跟随陛下从西边回来,是旧朝长史,王励是天平相府长史,张种是陛下家乡有才能的亲戚。如果选择有才能的人和旧属,我应该排在他们后面。”徐陵坚决地推辞了很长时间。高宗苦苦地嘱托,徐陵才接受。
一次在朝廷上商议北伐的事情。大家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都联名推举他为将军,徐陵独自一人说:“吴明彻家在淮南,熟悉那里的情况,他的谋略和才能当今也没有人能超过他。”当天,高宗就下诏任命吴明彻为大都督,于是攻下了淮南数十州的地方。于是高宗设酒向徐陵敬酒说:“奖赏你能知人。”徐陵离席回答说:“决策出自圣上的心中,不是我的功劳。”
徐陵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徐陵才识和度量高远,外表英俊,生性清廉节俭,家庭没有什么经营生计,他的俸禄与亲族共同享用。
史臣说:“徐陵品德优秀,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非常优秀,秉承天地的灵气,因而特别聪明,古今无人能及。后来缔造陈朝,辅佐主上,遭逢好运位至宰相,进献否决策略,忠诚正直一直长存于他的心中啊。”

◎拓展提升
1.D(A押解jiè簇拥cùB对峙zhìC讣告fù)
2.A(B暗—黯,C燥—躁,D憾—撼)
3.C
4.(B“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为贬义,此处应为“兴高采烈”;C“前所未有”与“新”重复;D“鼓噪一时”为贬义,应为“名臊一时”。)
5.(B句语序颠倒,应为“那四句自勉诗是他一生的写照”。C句主谓搭配不当,认定李白出身地的不是李白。D句式杂糅,删去“所用”。)
6.(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
(2)今昔对比,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凋敝对比,写出了历史的变迁。
(3)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7.参考:享受自然,感受真情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2.学习鉴赏《短歌行》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的1、3两问。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真正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二、整体感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课文是第一首。《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诗歌,疏通诗句。
补充注释
(1)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2)故渊:鱼儿原来生活的深水潭。
(3)方:傍。
(4)罗:排列。
(5)尘杂:尘俗杂事,主要指过去官场的案牍和应酬一类的琐事。
(6)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比喻没有人事滋扰明净洞澈的心境。
2.简析诗歌的内容结构。
第一层:表作者个性思想,渴望归田。
第二层:绘作者情趣盎然的田园生活。
第三层:写田园乐之因。
3.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陶渊明的志趣与性格、社会的黑暗污浊,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统领全篇。接着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13年的“羁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强烈渴望。第二层作者由近及远着力描绘了田园风光: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四句,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诗中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当然,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这时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导的地位。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领悟陶诗平淡质朴语言中所蕴含的浓郁诗意。
陶渊明的诗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读来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些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总结、扩展
通过两个诗歌单元的学习,诗歌鉴赏应该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概念:它是读者阅读诗歌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诗句的媒介,获得对诗歌塑造的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诗歌的主旨。诗歌鉴赏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本无固定顺序,为了帮助同学们较快地形成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暂分三个步骤:诵读、涵咏——解题(知人论世)——释句披文——人境(进入意境)——会意(领会主旨)——评价(评定优劣高下)。希望学生们能循着这步骤,鉴赏《归园田居》的其他四首诗及《其他古诗背诵篇章》中的诗歌,逐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布置作业
1.很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2.鉴赏《归园田居·其二》,体会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
附:板书设计
爱田园—个性、思想
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美—虚淡、静穆超俗不羁的品质
平和、淳朴闲适愉悦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