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0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背诵两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简析,领会诗歌的主旨,体味诗歌的意象

学习两首诗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拥有追求理想,积极投身美好生活的心态和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两首诗内容风格的热烈和欢快。

教学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

吟诵诗歌,读出情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情景导入:

以“我爱生活”为题,请学生口头谈谈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在诗人的眼中,生活就像是一幅画卷,是斑斓多彩的,五光十色的。今天我们就通过《现代诗二首》来欣赏生活这幅美丽的画卷吧。

2.质疑自探

(1)出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少年歌》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两首诗歌,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②借助简析文字,领会诗歌的主旨、意境、及巧妙的写诗手法。

(2)自主学习:

①轻声诵读,借住注释,做到读准字音,读得清朗明快;并了解两位诗人及代表诗作。

②反复诵读,借助简析,思考感悟每首诗的内容、意境和主旨的美好。

③对不理解之处标出记号,留待小组内商讨解决。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1)在阅读简析的基础上,交流探讨自己对每首诗的内容、意境和主旨的理解和感悟。

(2)借助小组力量,解决个人疑难之处。[来源:学,科,网Z,X,X,K]

(3)小组内开展朗诵比赛,并交流读诗的感想和经验。

2.分组学习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wWW.JAB88.cOm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精选阅读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诵读要求
1、体悟《夜雨寄北》《论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深刻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诵读提示
1.题解
《夜雨寄北》:
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四川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的来信后所作。
《论诗》:
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2.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四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赵翼: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著有《瓯北诗话》。
3.结构
《夜雨寄北》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论诗》
前两句评古,单刀直入,道出了对艺术价值所在的辩证见解。后两句论今。古今对比鲜明,颂扬人才辈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诗人对这一艺术发展规律精辟的总结和阐释。
4、主题
《夜雨寄北》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论诗》
全诗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提出诗歌创作的主张:诗歌创作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5、写法
《夜雨寄北》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变化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论诗》: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确立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朽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时代发展了,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新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体会诗歌意境,学习生动的语言、优美意境的营造。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欣赏诗歌的感情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间真情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背诵、赏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情景导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迢迢牵牛星》一诗。2.《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1)师范读 (2)生自读,读准字音 2.分组学习 (1) 小组互相读,互相指正。  (2) 找生范读,继续体会全诗意境。 (3) 生齐读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师: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 生: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 师: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 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大家自读欣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当堂背诵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河汉女。 零如雨 素手、机杼。盈盈 脉脉课后反思: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一体化)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
一、搜集资料
1、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剧本《》(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糜子()荡漾()青荇()
揉碎()斑斓()漫溯()笙箫()
2、辨字组词:
羔()糜()窑()畔()箫()
恙()靡()窖()衅()萧()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
(1)《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
(3)《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抒发了;“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等复杂感情。
(4)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5)一句话,《回延安》抒发诗人的感情;《再别康桥》抒发诗人的感情。
四、赏析揣摩
1、研读诗歌,揣摩特色
(1)你发现《回延安》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人们都说《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如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六七字(间有八字句),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建筑美。再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你能说说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吗?
2、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说说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A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2)《回延安》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理由是;写得最好的句子是,理由是。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理由是;写得最好的句子是,理由是。
3、、比读诗歌,背诵默写
(1)以《回延安》第一部分为例,按座位号为序,诗句接龙
(2)以《回延安》第二部分为例,男女生对诗(女生读一节,男生接一节)
(3)摆设擂台:给自己读(或背)的《再别康桥》配上合适的音乐并把它录下来,向小组(或全班)同学挑战,看谁读(或背)得更有节奏、更有感情。
(4)《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5)、《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五、探究质疑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六、读写结合
1、过一把画家瘾: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用水彩笔绘出你心中的康桥。
2、当一个小诗人: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场景,学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一、2、(1)诗人剧作家《放歌集》《白毛女》《放歌集》(2)新月派《猛虎集》
二1、dǔméiyàngxìngróulánsǜshēng
2、羔羊安然无恙;糜子风靡;窑洞地窖;湖畔挑衅;箫管萧条
三、1(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1)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离延安)(2)对延安的无限思念对延安的无比热爱充分表现延安与我的关系无比激动(3)对康桥浓烈的爱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依恋、无奈、惆怅(4)C(5)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悦、激动、自豪的感情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无限惆怅之情
四、1(1)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全诗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2)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A拟人B比兴C夸张、比喻D比喻
3、(4)例: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五、1、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运用比喻修辞。榆阴下倒映的彩虹,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诗化,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