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二、对华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数量大,归还期长,回扣重,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和政治

2.抢夺路权

路程长,争夺激烈,获取运兵、开矿等特权

列强控制交通大动脉,掠夺中国财富,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3.开采矿山

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成本低

掠夺矿藏,使中国重工业无法发展

4.开办工厂

拥有种种特权;居于垄断地位

占有市场,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1.列强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福建

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中国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

影响: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高峰

扩展阅读

瓜分中国的狂潮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学生认识到: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学习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高潮,在中国,同样掀起了瓜分狂潮;通过学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它有利于美国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3.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即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瓜分:争作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设厂权,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这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正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先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抗击列强侵略的义和团农民运动。

重点分析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的重点。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所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本课重点。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思考、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介绍俄、德在取得筑路权时所附加的条款;让学生回忆列强采矿权、办厂权何时取得,引导学生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强调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通过利用动画《瓜分狂潮》的演示和区别“租借地”与“租界”的不同,使学生理解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难点分析
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本课难点。学生在学习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借款很容易和现今的国际贷款混为一谈,课本中只是给出来了丧失筑路权产生的危害的结论性描述,学生在学习时也会产生疑惑。此外,资本输出对华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学生较难理解这种相反结果。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美国来讲是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对华来讲是危机加深了,对列强来讲是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对此,学生较难理解。因而,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让学生思考:“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完整的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前,美国有无独立的侵华行为,是如何侵华的;它追随哪些西方强国,为什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不再追随他国等问题,使学生全面理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课内探究活动
在讲解列强争做中国债主时,引导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和图表)并分析、讨论这一问题。之后,各组派一人提出本组的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重点:资本输出;势力范围的划分和强占租借地。
难点:资本输出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教学用具:历史图片、flash动画、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所学的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以及时代特征。让学生回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1870年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②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③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向垄断过渡时,垄断资本家认识到,在国内投资所得的利润远远低于在落后国家和地区投资所得的利润,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因此,19世纪后半期,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同样的,这一时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以资本输出为主。
由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列强在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1.争做中国债主
在讲解“争做中国债主”一目时,引导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今天我国向外国贷款,二者有何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和图表)并分析、讨论这一问题。之后,各组派一人提出本组的答案。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清政府借款的态度、目的、权利、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
2.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
在讲解“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一目时,应先让学生回忆最先获得在中国筑路权的是哪个国家、它是如何获得的?
教师应相应的介绍俄、德在取得筑路权时所附加的条款,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列强获得筑路权,不仅使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便于其的经济掠夺、军事控制和势力向中国内地深入。
3.开采矿山
让学生回忆最先获得采矿权的是哪个国家?强调中国的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
4.开办工厂
让学生回忆外国可在华开办工厂始于何时?通过出示列强在华工厂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企业技术性、管理先进。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有关表格,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在华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因而,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占垄断地位,这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讲完这一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强调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帝国主义直接的殖民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利用动画《瓜分狂潮》,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区分租界和租借地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在租借地实行殖民统治。
三、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提问:在瓜分中国的列强中,缺少哪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这样?教师要强调美西战争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战争,并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和引用的文字材料。由此让学生认识到,美国不会放弃这一侵略时机
分析“门户开放”政策内容,并思考:“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完整的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分析得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作用。
应引导学生思考:在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前,美国有无独立的侵华行为,是如何侵华的?它追随哪些西方强国,为什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不再追随他国?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此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适当介绍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瓜分中国的狂潮(一)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列强对中国资本的输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矿权和建厂权: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能力方面:

(1)通过学生总结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目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租借地与租界地的不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

(3)通过总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概括当时中国时局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19世纪末,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归纳总结资本输出的方式,训练学生阅读教材,处理教材子目及大、小字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教材中《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和《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回答相关问题,训练学生从表格中总结、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通过新界示意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19世纪末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重点。这是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侵略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影响要比商品输出大得多,深远得多。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一种形式,它使中国面临国灭种,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清帝国主义本质,把中国历史的演变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重点,美国在19世纪末对远东,特别是对中国提出的侵略政策,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后,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产物。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了解认识美国对外政策演变的过程。

2.难点分析:

(1)资本输出的对华影响是难点。资本输出对华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便于列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疯狂掠夺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难于理解这种相反的结果。教师可用层层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

(2)美国门户开放的政策的影响是难点,学生难于理解的是:这一政策对美国讲是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对华来讲是危机加深了,对列强来讲是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教师可从某一点切入,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发生在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与以前不平等条约相比,有着突出的特点,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说特点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开工厂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之一。自此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板书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打出资本输出的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资本输出的方式)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教师边写板书)1.争做中国的债主2.抢夺筑路权3.抢夺开矿权4.抢夺建厂权

师:在回答这问题上,有一个最简便的方法,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

生:(与教师共同探讨对教材子目、大小字的关系及归纳,概括的简单方法)

师:我们再来一起分析,这些资本输出的方式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和影响呢?

生:(阅读思考作答)

师:同学们讲的危害和影响都是对的,这些都是而易见的,但还有不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大家想,列强在中国建工厂,修铁路,开矿山使用的劳动力是什么人?(停顿)中国人。产品主要在哪里销售?(停顿)中国。这样就使更多的中国人卷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当中来,那么会对中国原有的主要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停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而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停顿)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师: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列强得益完全一致吗?(停顿)通过教材上两个表格来了解一下:(分别打出两个表格)从列强在中国争得的路投资表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讨论作答)

师:我们把同学们回答的归纳在一起有三个结论修铁路数目最多的国家是英国。19世纪末列强都争相在中国投资修铁路。帝国主义以修铁路的方式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从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表中,按照同样的思路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讨论作答)

师:我们把同学们回答的归纳在一起仍有三个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相在中国开企业——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征。开办的企业既有重工业,又有轻工业,涉及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两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资本输出占优势的仍是英国,列强在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同时,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师:(打出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的定义)老师这里有一张空白表格,请一位同学把帝国主义列强占租借地、势力范围的情况对号入座,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阅读回答教师随之把内容填入表格)

师:从演示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偌大的中国,被列强几乎瓜分完毕了,假如你们是当时的一名青年学生,对此会有什么想法呢?(停顿)我这里有一幅当时人绘制的政治性漫画(打出《时局图》)谁能与19世纪末爱国志士的身份,向世人介绍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同学们可分成小组,稍加准备,然后请一位代表演讲。

生:(讨论进行准备,或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解色扮演)

师:了解了列强瓜分狂潮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还需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租借地以前讲过的租界地有什么不同点呢?二是通过新界示意图,弄清香港地区半个多世纪中被英国侵略的历史,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主权所有不同,租借地名义上属中国,租界地属列强地理位置不同,前者是沿海重要港口,后者是在大城市中前者有时间限定,后者是永久性的。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回忆讨论回答)

师:从这幅图中,折射反映了香港被英国侵略的整个历史过程,下面我们再一起分析,19世纪末列强为什么要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呢?

生:(思考回答)

师:翻开书,看看我们的思路,分析理解与教材的编写者是否一致呢?(停顿)

生:(阅读教材)

师:看来,同学们回答要比书上更多更全面,同学们肯定注意到了,在瓜分狂潮中没有美国,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瓜分?(停顿)是否放弃对中国的侵略呢?(停顿

高三历史教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历史教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

(1)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1.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特点变化的认识

一是在中国的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这符合了帝国主义阶段向全世界输出过剩资本的特征,而且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更加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

二是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选择共同瓜分中国的道路的。

帝国主义国家采用在中国输出资本和瓜分中国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扩张的需要;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领土,先后程度差异,甚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的一致利益和一致行动,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

2.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形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形式变化: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变化原因: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由于垄断组织的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加之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掠夺更加剧烈。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掠夺中国的野心。

影响:

①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②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使他们不但能更大量地倾销他们的商品,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且还便于运输军队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③取得设厂权,在中国开办许多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攫取了采矿权,从中国掠走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中国重工业极端薄弱和落后。

⑤资本输出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也起了进一步瓦解作用。

3.关于资本输出

(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益对国外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突出特征。资本输出包括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它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为主"的意思是指第一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居第一位。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和贫困,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1)背景:①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②美国忙于美西战争,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制定新的对华政策。

(2)内容: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②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③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机会均等"费用。

(3)特点:"利益均沾"。

(4)影响:①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侵华的步骤。②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一致,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③使美在华势力大增,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首先,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在未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提出的,表明美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尊严。其次,从内容上看,帝国主义同中国签订的条约都是不平等的,外国的既得利益都是侵略利益,美国既然不加干涉,其实质也就是默认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现实;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实质上是维持中国的低关税率,把中国视为列强的产品销售市场;第三,美国提出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商业利益,把中国变为完整的、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门户开放"后,中国成为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2)"门户开放"政策同现在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何区别?

前提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中国政府在中外平等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出的。

性质不同:

"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殖民掠夺提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潮流的。

结果不同:

"门户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背景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2.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二、表现

1.进行资本输出

(1)争做债主

①概况:清政府为偿还对日赔款和“赎辽”费用,大借外债。其中,数额最大的是向俄法、英德的三次借款。

②借款特点:第一,具有很强的政治奴役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其次,通过借款控制中国的海关与财政。再次,以借款作为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手段。第二,借款利息高,超过本金的一倍半左右。第三,回扣盘剥之重,是国际债务史上罕见的。

③危害:列强通过借款,控制了清政府的海关和财政收入。

(2)抢夺路权

①概况:法国首先在中国西南抢得铁路修筑权;接着,俄国在中国东北强筑铁路;列强纷纷抢夺中国路权。

②影响:修筑并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列强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其势力还深入中国内地。

(3)建立厂矿企业

①特点: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新,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拥有种种特权;在中国近代厂矿企业中,居于垄断地位。

②危害:列强通过开办企业,大量掠夺中国资源,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概况

①德国首先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作势力范围。

②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把长城以北和x疆划作势力范围。

③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作势力范围。

④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划作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划作势力范围。

(2)实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3)影响: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表现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在经济上,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通过做中国的债主,在中国修筑铁路,开办厂矿等形式,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在华的侵略势力。

在政治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这些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实际上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过渡的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2.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

从背景看,清政府的借款是在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中国成为主权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情况下进行的。

从目的看,清政府借款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赎辽”费用以及满足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我国资金的不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性质看,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从影响看,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