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氧化还原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导学案wWW.jab88.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毒性的原理,知道使用一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2)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知道一氧化碳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3)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还原铜的装置及操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收集一氧化碳时,收集装置的异同,确立收集有毒害气体的方法;
(2)通过参照氢气的可燃性,推及点燃一氧化碳的操作要求,确立可燃气体的使用方法;
(3)在观察一氧化碳气体点燃、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体验、反思实验步骤,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小对化学实验的畏惧感,增强对有害气体的使用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勇气;
(2)培养大胆、细致、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热爱化学、钻研化学。
【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实验
【难点】实验中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具体实施: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水逐渐进入试管;将一支装有一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在水中打开塞子
教师提问:与二氧化碳比较,后一种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教师趁机提出;想不想知道该气体为什么气体?观察、思考
学生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而后一种气体难溶于水
大部分学生看到试管口有塞子,猜到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性,不能敞放,只有有少部分同学说是空气或氮气,依据是它们不溶于水。
让学生对瓶中无色无气味气体是什么气体感到好奇也为探究一氧化碳的水溶性作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注意细节



活教师过渡:大家对煤气有什么印象?提醒学生:煤气中毒是因为其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它最可怕之处是什么呢?
煤炉中的煤在高温和空气充足情况下是如何产生一氧化碳的?
提问:如果一氧化碳泄漏,高处容易中毒还是低处?如何判断?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讨论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对煤气有些耳闻,并且在碳单质一节已经知道煤炭不充分燃烧时就有一氧化碳产生。
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有毒印象深刻
学生:阅读教材发现另一种产生一氧化碳的方法:
CO2+C=2CO
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下沉原理,得出与密度有关
用比较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办法,发现其密度与空气相近
色味态密度溶解
CO
CO2
综合一氧化碳的毒性并且密度与空气相近、漂浮于空气中,学生易得出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使学生联系实际,将已有知识、经验总结出来上升至理论角度。

相关推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时教案第周

课题:第课时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课件演示及因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的教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

(3)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的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旧知识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的其他氧化物吗?

讨论交流

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可以首先提问:煤炉上层火焰是什么颜色的?是煤炭在燃烧吗?你知道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吗?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以结构决定性质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它们都是有碳、氧元素组成,这意味它们的性质也相同?

产生疑问、大胆设想。

让学生带者疑问去接受新知识。

实验探究课件演示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泄露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体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上的第一个不同点。

引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毒性的重视,并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的原因。

出示一小瓶一氧化碳,观察并探究其物理性质

边讨论、边探究、边汇报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氧化碳为什么有毒呢?

学生回答

复习旧知识

课件演示

这个实验说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产物。

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观察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教室

提问:

1.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了让人知道是否泄露,可采取什么措施?

3.一旦发生泄漏,怎么办?

4.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可以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掌握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课件演示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并分析原因。

让学生在有惊无险的爆炸声中体验实验应规范操作,懂得可燃性气体(粉尘)的使用方法。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1.为什么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

2.氧化铜的颜色为什么回变化?体现了一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3.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它起什么作用?

4.左边的酒精灯有何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讨论交流、发言。

1.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3.使学生不拘于书本,大胆创新、不断改进。

学以致用

体验成功

1.回家调查你们周围使用煤气或煤炉的用户,寻找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设计改进的方案。

2.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如何急救?

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得出结果,体验讨论式学习的好处,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后感

上性质实验课。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比较容易,总的来讲,学生知识掌握的教好,课堂气氛也很很好。

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关注温室效应,注意环保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②对温室效应的教学可采取课前----调查与研究、课上-----讨论与交流、课后----撰写小论文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②、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说它是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预习导学
1、【实验6-3】的目的是;
【实验6-4】的目的是要证明。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是。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是
,本反应可用于。
5、干冰可用于、。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二、交流探究
1、按教材设定步骤完成【实验6-3、6-4、6-5】。
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写在教材设定的表格中。
⑵从实验记录中体会CO2的性质。
2、按教材的设定步骤完成【实验6-6】。
⑴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写在教材设定的表格中。
⑵从实验中体会CO2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3、讨论在检验CO2气体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后,为什么石灰水会变浑浊?
4、阅读教材第115页,了解干冰与人工降雨。
5、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和干涸的深井之前,应注意什么?
6、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三、精导精讲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1.977g/L,为空气的1.5倍
③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④干冰的升华:气体的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致冷剂。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的分解。
③与石灰水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3、CO2的用途
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四、运用提升
1、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2、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试管里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A、紫色→红色→紫色B、紫色→兰色→紫色
C、紫色→红色→红色D、红色→紫色→红色
3、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由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个炭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实验室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实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4)烧杯D中放在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CO2具有________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