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
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学生产生疑问,该如何对氢气进行验纯呢?
学生认真观察
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1】氢气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呢?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答案有:水,双氧水,甚至有猜二氧化碳的。此时,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小组同学进行排除二氧化碳。从氢气是环保燃料的角度,生成物也不太可能是双氧水,最大的可能是水。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小组交流,猜想生成物,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做完实验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氢气燃烧的产物确实是水。
写出文字表达式:

【问题2】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
并说出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并根据前面
已有的知识储备,小组之间讨论,并做出判断学生各小组进行思考,交流
依据规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初步判断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刚才的反应是一个生成水的化合反应,我们利用反应物的元素组成来判断生成物水的组成。学生表示赞同,并思考
环节三、课题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3】
你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来推断出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学们可能会说出不同答案:
学生A:可以将水分解,通过生成物来判断。
学生B:可以对水加热来推断。
学生C:对水加热不行,是物理变化,应该让水参与反应。
教师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并引导,推断水的组成,确实应该用一个化学变化,最好是只有水做反应物的分解反应。学生疑惑,那该怎么做呢?很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探究。
教师告诉学生,对水通电可以将水分解,引导大家观察现象,并检验生成的产物。学生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连接好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由于实验需要几分钟,此时,教师提出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对水通电和对水加热有什么区别?在微观上过程又会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积极讨论。
学生:加热应该是物理变化,对水通电应该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生A:加热水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对水通电应该不是。
学生B:看到管内有气泡,说明肯定产生了气体,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问题4】两端玻璃管内分别产生了什么气体?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报出与正、负极相连两端的玻璃管内气体的具体体积。
并进行分析。正极端和负极端产生气体体积比近似为1:2,有个别组有差异的,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数据偏差的原因。同学们讨论,猜测,认为应该是氢气和氧气。不过在检验气体上,出现分歧。
学生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观察能否复燃;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氢气,观察气体能否燃烧。
学生B:你说的不可以,因为你不知道哪端时氧气或氢气呀。
学生C:都实验一下,又有点麻烦。
教师启发学生,继续讨论,想出好的办法。最后确定两端都用燃着的木条,使木条燃得更旺就是氧气,气体本身燃烧,就是氢气。大家表示赞同,并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记录现象,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确定水通电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并依据规律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告诉学生,根据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其他数据,经过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确定了水的化学式为:H2O。
《多媒体演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们思考,并及时记录。
氢气点燃时能转换成水,水也能电解生成氢气。水和氢气形成了一个循环。
像水这样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像氢气这样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学生们阅读课本,理解化合物、单质以及氧化物的概念。
环节四、课堂小结—联系生活,知识升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相关阅读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说课稿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说课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验证实验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4、讲解总结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
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展示下列资料
新型燃料——氢气
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
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
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
可见。氢气真是未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
①铁(Fe)②铜(Cu)③过氧化氢(H2O2)①高锰酸钾(KMnO4)⑤四氧化三铁(Fe3O4)
答案:分别是①1种②1种③⑤两种①3种
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水(H2O)氢气(H2)+氧气(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H2)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
4.爆炸极限:4%~74.2%。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
2.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学会用过滤、蒸馏的方法净化水。
4.能够区分硬水与软水,了解硬水的危害及软化硬水的方法。
过程
方法1.通过课前收集整理资料和课堂汇报,培养学生自学、归纳以及表达对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交流合作能力。
3.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参与,加深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净化水实验,引导同学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水的净化过程,以及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区分软、硬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2.软、硬水概念的区分。
二、学生认知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于饮用水有一定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过程;对于软、硬水不是很清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投影)黄壁庄水库的图片
提出问题:
1.水库中的水含有哪些杂质,能否直接引用呢?
2.怎样将水库中的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水?
接着,引出本节课课题---水的净化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自由讨论,
水中有杂质,不能直接饮用,必须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
思考问题,未必能答出
环节二、展开课题----如何除去水中各类杂质及净化水的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其它可溶性杂质。
(讲解)除去水库中的尘土、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常采用的方法是沉淀、过滤
(活动)利用所给仪器,对黄壁庄水库的水进行过滤,并归纳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思考)
1.怎样折叠滤纸?
2.怎样组装过滤器?
3.怎样正确地进行过滤操作?
4.过滤时,若滤液过多而超出滤纸边缘或滤纸被划破怎么办?(学生活动):对黄壁庄水库的水进行过滤,并和老师一起归纳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且无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靠紧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通过过滤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提出问题:过滤后的液体变澄清了,如何除去色素呢?
(讲解)除去水中色素可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进而介绍活性炭吸附原理。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一些杂质也可吸附。
(讲解)除去水库中微生物采用的方法是消毒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归纳总结)实验室里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对水净化: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明矾)消毒。
(提问)在工业生产中,水库中的水是怎样净化的?
(投影)自来水厂各净水装置图联系生活,让学生了解净化水的过程
(自主设计):自制简易净水器
(学生讨论并归纳):
自制净水器的效果不好的原因:
1.对过滤原理不清楚;
2.忽略了净水过程的吸附作用;
3.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不会应用。
(总结)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实验,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知识应用迁移:
(提问)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替代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对液体进行过滤呢?
(探究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提问)净水器怎么组装效果较好?
环节三、课题延伸-----硬水与软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是纯水吗?可以直接饮用吗?
引导同学自学课本76页,进行了解学生讨论,自来水烧开后有水垢,不是纯净物。
阅读课本后了解到,水中有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不能直接饮用。
教师讲解:根据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水分为硬水、软水。
大家先了解,硬、软水的利弊学生自己阅读,关于硬水给生活带来的麻烦。非常急切想知道,自家生活中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呢?
教师讲解,可以将少量肥皂水加入到待测水样中,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鉴别。学生渴望知道。
学生实验,进行区分。
提出问题:硬水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如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呢?
进而介绍生活方法。
阅读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教师引导:蒸馏法得到的水是纯净水,但只是在工业上进行蒸馏,生活中一般用煮沸的办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总结: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加热煮沸等方法可以净化水,但得到的水不是纯净水,但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环节四、课堂小结—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沉淀、过滤,、吸附、煮沸以及蒸馏等多种净化水的过程。加深了净化水的印象。
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水都不是纯水,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过程对水进行净化,付出很大的成本。因此,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通过对本节净化水的过程了解,再次树立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节约用水的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元素的概念,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的排序;

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建立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元素符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建立,加强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元素概念的建立;

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书写。

(2)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含义;

三、教学环境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投影仪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图片展示水、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观察、回答

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多媒体展示:

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分子模型

提问:

这些分子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追问:这些氧原子相同吗?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元素的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多媒体展示化学式,提问:

(1)C2H5OH、H2、H2O、Ca(OH)2,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2)C、CO2、CO、CaCO3,这些物质的微粒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提问:

(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3)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1:

观察

回答:分子中都有氧原子

回答: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理解、记忆

回答:

(1)这些分子都含有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

(2)这些分子都含有碳原子,都是碳元素的原子

交流与讨论,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回答

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元素概念学习的难点。

运用问题支架,进一步强化元素的概念

通过小组活动,区分新概念和原有概念

提问:

(1)地壳中排前五位的元素是什么?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

(3)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自主阅读57页,回答教师提问

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渡:展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从汉字表示的元素符号中,你观察到什么规律?

提问:元素的中文名称具有通用性吗?外国人可以看懂吗?

提问:什么是元素符号:

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的元素符号和到道尔顿的元素符号,讲解元素符号的发展史

讲解:

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改正下列元素符号:

镁:MG氯:cL

汞:HG铁:F

指导学生排除不认识的元素名称

运用示意图展示“H”的含义

提问:指出下列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

O、Na、C、S

追问:4Na表示什么呢?

强调: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2

回答:可以看出元素是金属元素还

是非金属元素

回答:没有通用性

小结: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叫元素符号

聆听感悟

理解、倾听

改正错误:

MgCl

HgFe

小组活动:

四人小组识记课本59页元素符号

小结元素符号的含义

思考、回答

理解、回答

完成课堂练习2

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元素符号的分类和存在的必要性

运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练习规范元素符号的写法

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和热情

通过示意图,清楚展示出元素符号的含义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展示:

元素周期表

提问:

元素周期表有几个横行?几个竖行?

讲解: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叫周期,竖行叫族

追问: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个小格展示出那些信息?

阅读课本知识视窗,了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回答:

元素周期有7个横行,18个竖行。

翻阅课本162页元素周期表,回答

了解化学史,学习门捷列夫的钻研探索精神

了解元素周期表,拓宽学生视野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1:知道了元素符号的来源。

学生2:会写更多的元素符号了。

学生3:知道了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课本62页习题2.4

课后完成练习题

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排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3.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4.元素符号的含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表示原子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