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地图第三课时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地图第三课时。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图第三课时”,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地图第三课时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
(过渡)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板书)一、地图的种类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三段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教师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每两人一组上前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二、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巩固练习)
解决以下问题应选择什么比例尺的地图
去一个城市旅游,想知道这个城市的位置
想知道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
在这个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地图”,分三大组分别进行:
量算北京市最西端到最东端的直线距离;(一组)
量算北京市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二组)
量算北京城区到天津城区的铁路长度大约是多少。(三组)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学生活动)1.第三组的同学介绍他们是怎样做的。(可做演示,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板书)三、地图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
(课堂小结)人们的许多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涉及到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大小、内容的详略等。掌握这些地图的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一、地图的种类
二、比例尺的大小
三、地图的发展wwW.JAB88.Com

延伸阅读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讲授新课)
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老师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地球公转示意图
填写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小组活动:
用硬纸壳做晨昏圈,套在地球仪上,用细绳量出不同纬度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并换算成时间:赤道(0度)、北纬40度、北极圈(北纬66.5度)。
将量算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归纳: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下节课我们讨论。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轴对称(第三课时)学案


12.1轴对称(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依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学习重点: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难点:在自己的动手画图中体验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想一想:教材P34思考
归纳: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是:找到一对,作出连接它们的
的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1、如图,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你能作出这条直线吗?

2已知线段AB,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CD,并写出线段的中点O.
3,如图,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

4如图,在五角星上作出一条对称轴
(二)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画一画: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的一棵树的一半,请你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

(三)本节课收获

12.2作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够作轴对称图形。
2、能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点:作轴对称图形。
学习难点: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阅读教材P39页
归纳:

1、思考:如图,三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请你再找一个格点,使图中的四点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2、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怎样画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问题一:画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并说明道理。
问题二:怎样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怎样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和依据。
3、分别画出图1-10(1)、(2)、(3)中线段关于直线对称的线段。

i.
4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归纳:

(二)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1下列数字图象都是由镜中看到的,请分别写出它们所对应的实际数字,并说明数字图象与镜面的位置关系。

2、如图1,线段AB与A’B’关于直线l对称,
⑴连接AA’交直线l于点O,再连接OB、OB’。
⑵把纸沿直线l对折,重合的线段有:。
⑶因为△OAB和△OA’B’关于直线l,所以△OAB-△OA’B’,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O=∠,∠AO’B=∠。
3、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L对称的图形。

4、如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牛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牛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三)本节课收获

解方程(第三课时)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解方程(第三课时)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七(1、2)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3)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李浩伦上课时间2014年12月1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三节课中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灵活运用解答相关题目,体验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基本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学生自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解题,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教师让学生解方程:1/7(x+14)=1/4(x+20)此方程与上两节学的方程有何差异?学生拿出练习本解方程,学生发现该方程的未知数系数是分母。学生顺利地将方程中的分数系数通过去分母化成整系数,将“新”问题转化到“旧知识”的基础上。




(初步探究)教师讲解通过两种方法解该方程:
解法一:1/7(x+14)=1/4(x+20)
先去括号,采用上节课的方法.
解法二:先去分母,后去括号
去分母,得4(x+14)=7(x+20)
去括号,得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
系数化为1,得x=-28
学生听教师讲解解法一并自己动手接触方程的解。
学生再通过教师讲解解法二先去分母后去括号。最后求出该方程的解。进一步体会需要去分母的方程是如何从“新”转化为“旧”的。





(合作学习)教师在讲解解方程时,应提示学生到:“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多少?当我们找到最小公倍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去掉分母的时候下一步是什么?然后呢?最后是系数化为一。”
教师让学生总结一下解该类方程的一般步骤?
这样就对于解类似的方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回答去掉分母后要去括号,然去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要系数化为一。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三节课中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教师讲解例题
例1、
解:去分母,得(教师问道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x+2)=5x
去括号,得
4x+8=5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1学生回答教师问题4、5的最小公倍数是20。在去括号时等式两边都要乘以20.去括号,得4x+8=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学习诊断)练习:1、(2x-1)/3=(2x+1)/6-1
2、(x+1)/3-(x-2)/6=(4-x)/2学生拿出练习本,都能独立通过正确的解方程方法解出两道习题的解。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小结。学生们能将近几节课学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给予适当的小结归纳。使学生理性地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思想与解法思路。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课后习题知识技能1、2、3.解一元一次方程(3)
1、例题
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3、例题
4、例题
教学反思1、从课堂练习反馈看,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掌握很好,相当一部分同学解题过程规范、解法灵活、计算准确,尤其是采用本课时的授课方式,较以前由教师直接讲出效果要好。
2、在解题过程中仍然有个别同学对分母的实质理解不够,对分数线的“三重”作用把握不好。
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忽略了.这方面仍需教师给予同学足够的关注,使他们尽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