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3)、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4)、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汇报讨论情况。

6)、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7)、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8)、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精选阅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①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②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③讨论可以怎样改?

④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2.讨论: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演示: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三.引导—发现”之二,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①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②学生汇报。③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3.发现: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忙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4.训练:

①出示卡片因为…..所以……,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②出示卡片那是因为,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引导—发现”之三,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假设: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2.设疑: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3.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汇报,(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4.再质疑: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板书:判断)

5.再引导: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6.再质疑: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7.再引导: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业本4(1)、(2),一生上台完成板书。同时,巩固“孤单”、“愈合”的含义。

8.归纳:①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板书:分析)②教师加上箭头,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③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方法。

9.朗读体会: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五.“引导—发现”之四,初步明白“惊弓之鸟”的喻意。

1.设疑: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2.讨论:四人小组。

3.汇报:

4.总结: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外形的语言,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

难点: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课前准备:录象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ǎngcháng)着一张细长(zhǎngcháng)的嘴。

b尽(jìnjǐn)管小鱼只(zhǐzhī)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áihuán)是难(nánnà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

(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动——3、4自然段;住处——第5自然段。)

三、学习1、2两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小巧玲珑)

(1)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3)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

2.范读第2段,边听边标句序,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1)自学。

(2)反馈:这句话是: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用。。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鲜艳)

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鲜艳”是这句话中的中心词。

(3)读2—4句:

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

③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④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3.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四、指导书写:巧、绣、纹、腹、衬衫。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1—2两段。

(3)比一比,组词。

逃()隐()疾()衬()

桃()稳()病()村()

(4)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疾飞()

①病②恨③快,迅速④疼痛。

锐利()

①快或尖②感觉灵敏③勇往直前的气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写得十分感人,内容与语言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人们,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美丽高贵如白天鹅,也会有被别人误会、嘲笑、冷落、抛弃的经历,也难免会有孤单困苦的时候,但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所以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篇课文非常有兴趣。中低段学生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想象力非常丰富,以及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时会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展现当时的画面,有充分的体会后再进行感情朗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丑小鸭的心情,理解丑小鸭的美好向往,懂得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幸。
3、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描写丑小鸭长大后的样子。
4、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丑小鸭的心情,理解丑小鸭的美好向往,懂得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不幸。
2、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描写丑小鸭长大后的样子。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
1、出示词语。
丑小鸭又大又丑欺负孤单优雅高贵
生齐读。
2、师:请用上这些词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一只又大又丑的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一只优雅、高贵的白天鹅。
板书:——白天鹅
3、师:谁来说说当它还是一只丑小鸭时长什么样?
生: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出示: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体会一下它的丑。
生齐读。
4、师:当它变成白天鹅时有拥有怎样的外貌呢?请读读课文中7-8自然段,找找它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生: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宽阔的翅膀。
出示:“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原来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师:咱们再来读读这句,看看它此时此刻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齐读。
5、师:同学们,在别人眼中,这么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竟然能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啊,可是,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的困难。那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字,一起去感受下它成长的艰辛。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要求。
(1)初读:轻声读课文3—6自然段。
(2)勾画:勾出描写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难与挫折的句子。
(3)想象:想象当时的画面,并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仿佛看到的画面。
(4)再读:带着你的体会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
2、汇报。
生1: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它,猫吓唬它。
出示句子。
师:找到这句话的同学举手。请没有勾到这句话的同学把它勾画出来。
生补充勾画。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齐读。
师:你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哥哥姐姐咬他。
师:怎么咬它的?(咬到它哪儿了?)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场面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描述场面。
师:是啊,丑小鸭刚刚才出生不久,皮肤还那么娇嫩,只要轻轻一咬,皮肤马上就被撕破了。请你带着你想象到的画面读一读这句话。
生感情朗读。
师:哥哥、姐姐是它的亲人啊,连自己的亲人都来咬它。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你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难过、伤心。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生感情朗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只遍体磷伤的、脆弱的丑小鸭站在我的面前。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来说说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生2:我还看到了公鸡在啄它。
师:用你的语言把这个场面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公鸡把它的毛一根一根地啄掉了。丑小鸭感到非常疼,非常难受。
师:那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生感情朗读。
师:在家里,谁都欺负它,你还看到了谁在欺负它?
生练习用“谁怎么样它”说。
(音乐)师:丑小鸭在家里找不到温暖,它感到非常孤单,就——
生: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
师:我们来看看离开家后的丑小鸭又会遭遇到什么事?看看它的命运会不会有所转机?我们期待着它能生活得开心,没有人再来伤害它。
生3: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出示句子。
师:没有勾画到这个句子的同学,请你把它勾画出来。
生补充勾画。
师: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鸟在讥笑它。
师:能不能给“讥笑”换一个词?
生:嘲笑。
师:小鸟是怎么讥笑它的?
生:啊!这只鸭子好丑好丑啊,哈哈哈
师:看,这就是“讥笑”。
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猎狗在追赶它,它拼命地跑啊跑啊,才躲开了猎狗的追赶。
师:同学们,那是一只凶残的猎狗啊,猎狗可是连熊啊,狼啊都不放在眼里的动物啊,一旦被它咬到,丑小鸭会有怎样的后果?
生:可能会被猎狗吃掉,因此丧命。
师:它可不想面对这样的后果,它会怎么做?
生:不要命地跑、使尽全身力气躲过这一劫。
师:是啊,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师:丑小鸭在本该温暖的家里处处受到欺负,然而离开后,它的遭遇同样令我们感到心酸。它没有朋友,只好————
生:继续流浪。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往下掉。
师:(引读)有一天,丑小鸭看到了一个大湖,
生:同学们,这就是它看到的天鹅。(出示天鹅图片)
师:丑小鸭,你惊奇的是?
生:它太美了!
师:能具体说说它哪儿美吗?
生: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宽阔的翅膀……
师:丑小鸭,你又羡慕的是?
生:我羡慕它姿态那么优雅,样子那么高贵……
师:同学们,像这样,渴望拥有别人好的东西就叫“羡慕”。
师:你在羡慕、赞美它的同时又在想什么呢?
生:如果我也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就好了。
师: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你想变成白天鹅。那你把你想变成白天鹅这个迫切的愿望大声地说出来。
生:我想变成白天鹅。
师:咱们一起帮丑小鸭大声喊出它的愿望。
生:我想变成白天鹅。
师:此时,这群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让已经心灰意冷的丑小鸭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它好像已经忘记了曾经受到过的种种欺负。可是,冬天到了,(引读)
师:是的,不过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在它昏睡过去后被一个农民伯伯救走了。你看,丑小鸭的命运是如此的曲折,丑小鸭在经历了兄弟姐妹的欺负、其他动物的嘲笑、讥讽,又面临着寒冬严峻的考验,但是它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到了第二年春天,当第一缕温暖的春风吹醒大地的时候,丑小鸭也迎来了它生命中的春天,它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只让人羡慕的白天鹅。(出示白天鹅图片)
师:请你用书上的句子或者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只美丽的白天鹅。
生:它的脖子长长的,身子白白的,漂亮极了。
师:咱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它的外貌的?
出示: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齐读。
师:我们哪里相信,这么美的白天鹅曾经竟然是这个样子。(出示: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生齐读。
师:曾经这么丑的丑小鸭现在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湖水中自己的影子竟是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生齐读。
师:当看到这样高贵、优雅的白天鹅,鸭子、猫、公鸡发出了一声声赞叹,出示(“啊,多美的天鹅!”“瞧,它们飞的多高!”)生齐读。
师:大家不知道,在这群天鹅中,有一只,就是那曾被大家百般嘲笑过的丑小鸭。
3、师:学习完了课文,我相信丑小鸭的身处逆境却永不放弃的形象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曾经百般欺负、嘲笑丑小鸭的这些动物们也在你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又或者你学完课文,你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那张纸,写下你想说的话。
4、汇报。
三、总结。
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美丽高贵如白天鹅,也会有被别人嘲笑、误会的时候。但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没有关系,总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到青天。安徒生爷爷一声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很多作品都值得我们去阅读。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豌豆公主》、《野鸭子》、《皇帝的新装》。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平时生活中多读读这些对我们成长有帮助的书。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用冰取火》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年轻的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过程。

3.能说出年轻探险队员身上的优秀品质。

4、读丛书p148《爱迪生和电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爱迪生遇到困难时的做法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板书课题:用冰取火。

2、检查复习

3、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一)自学提示(一):

自读第1-4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为什么说没有火就陷入了绝境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3、此时,大家是什么反应?

﹙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二)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第5--8自然段,思考:

《用冰取火》教案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大家处在危难时刻,年轻队员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么做冰透镜的?

4、探险队员是怎么用冰取火的?

﹙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3分钟后交流﹚

学生自学后交流。

指导读。

教师小结。

三、总结解惑。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巩固应用。

1、当堂检测:

课文记叙了一支探险队员到()去考察,在一个(),()不见了,年轻队员做()取火的故事,赞扬了年轻的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

2、以一带多,带丛书《让世界多一点绿》。

(1)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自己的读后感受。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

找不到火机--做冰透镜--用冰取火--快乐激动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老师和初步读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有兴趣的同学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看,老师的字虽不漂亮,可写得多认真啊,希望大家在写字时,也能像老师这样一笔一划地写。

我们知道读课文要做到“三到”,是哪“三到”呢?碰到读不好的句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上节课,我们运用上面的两个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可这还不够,还要能读出感情来。读出感情并不难,教师告诉你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板书:“过电影”)什么是“过电影”?也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二、有感情练读课文

1、投影出示第2节1、2句

①大家看屏幕上这两句话,请你们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头脑中出现了哪些情景?

②你脑中出现了哪些情景?(指名回答)

③教师投影演示“更羸跟魏王去打猎,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的情景。

④指导感情朗读

a.自由练习朗读

b.指名朗读

如读得好,教师引导: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哪些词读得比较好,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如读得不好,教师引导:(指句子)这里说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听了他的读,我感觉这只大雁飞得还是挺快的,这两句到底该如何读,大家再练练,然后再指名读、齐读。

⑤小结朗读情况

大家读得真棒,老师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大雁慢慢地飞着,悲惨地叫着。看来“过电影”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我们读书就应该这么读。

2、练习读2-4节

人物的对话该如何读,请大家继续用“过电影”的方法练习2-4节。

①自由练

②指名读

看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想试着读2-4节。

读完第2节,教师引导:更羸的话比较难读,通过努力,大家有信心读好吗?当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时,心里也很有信心,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更羸的话如何读,大家再去练练,再指名读、齐读。

更羸的话魏王能相信吗?让第1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如果读得不好,教师引导: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第3节该如何读,大家再练练,再指名读、齐读。

学生读好后,教师小结:那个味已经读出来了,看来要想把书读出感情,不但要学会“过电影”,还要能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让第1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还有谁想试着读2-4节,读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强调过的地方。

3、练习朗读第5小节

①更羸如何试的?请大家用过电影方法自由读第5小节,边读边想,读完后告诉老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②指名回答,师同时板书。

惊弓之鸟

(拉)

更羸

③教师演示: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听到弦声,大雁直往上飞,后来又直掉下来。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嘣”的一声响)这样的弦声空中的大雁能听到吗?再来一次,大家一起来一次。这下,空中的大雁肯定能听到了。(板书:嘣)

④指名读。引导:让人一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指图),听到这样的声音(指“嘣)

如没有把“直”读出来,教师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那么“那只大雁”后面的话如何读,再让那位同学读一次,再学着他的样子齐读。

如把“直”读出来,教师指板书: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让那位同学再读一遍,再学着他的样子齐读。

⑤大家还想读吗?大家再去练练这一小节,边读边做动作,读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不信大家去试试。

⑥指名4位同学上到台前朗读,看着屏幕,边读边做动作,愿意一起读的同学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

⑦教师小结:大家读得真棒,不要老师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读得这么好。剩下的课文,我还想让大家自己去读,通过努力,有信心读好吗?我相信只要你们能边读边过电影,读时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就一定会读得很漂亮。同时,上节课有些同学提出的不懂的词语也一定会弄明白。

3、练读6-9节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

读完第6小节,教师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真让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看这一小节该如何读。

指名读,再引导:这个“啊”是从心里发出的吗?再来一次,再齐读。

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③重点指导读第9小节。

自由练读。第9小节是这篇课文最有意思,最能让我们受到教育的话。大家还想读吗?大家再一句一句地去读。

指名读1、2句。

读完第1句,教师引导:这句话告诉我们更羸可真会观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第2小节)指课文,更羸跟魏王去打猎,看到一只大雁飞来了,而且还是慢慢地飞,边飞边鸣。更羸观察多仔细啊,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一句,再去体会一下。

读完第2句,教师引导:更羸不但观察得非常仔细,而且在观察时,还在动脑筋想,在认真分析。(指句子)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就想到大雁肯定是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这里说大雁的伤口没有“愈合”就是说大雁的伤口怎样?更羸听到大雁叫得那么悲惨,就知道它肯定是离开了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里说大雁“孤单失群”就是讲大雁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读完3、4句。教师引导:通过仔细观察,动脑筋想,更羸最后作出了判断,他判断只拉弓,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他的判断对吗?怎么看出来?我们再来看看第5小节(出示句子),看看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的。齐读第5节,边读边做动作。

更羸判断得多么准确,他之所以判断这么准确,就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肯动脑筋想。

这一小节写得多好,还想去读吗?老师读第1句,女同学读第2句,男同学读第3、4两句。

④分角色读6-9节

大家读的挺不错的。你们想做更羸和魏王吗?同桌一个做更羸,一个做魏王,再试着练读6-9节。

⑤指名到台前表演

4、分角色练读整篇课文

①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分角色读。

②自由组合练读。大家分角色练整篇课文时,可以下位置去认为能和你配合的好的同学去练练。

③再指名分角色读

6、练习读第1小节。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下面的同学现在你就是魏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第1小节也是这样夸更羸的,自由读第1小节。听了更羸的话,我们觉得,更羸真不愧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板书:有名)

三、积累运用

教师讲故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刚学过的成语家就能运用,这可真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我们把“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的,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好多,希望大家能多找些这类故事读读,然后讲给别人听听。回家之后,你们愿意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吗?

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他们上学的艰辛。
2、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怕困难、刻苦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
3、能用“……由……变……”说一句话。
课前互动:
今天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老师或是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课《山沟里的孩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过渡:那么,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读书任务“边读边想: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时间长、路不好走、不安全)
(1)清晨,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
指导朗读: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孩子上学的时间:天还没亮,而山沟里的孩子已经走在上学的路上了,此时的山路会是怎样的呢?(静悄悄,这是一条寂静的山路)谁愿意来读一读
找相对应的句子
过渡: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相对应的句子。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跟它相对应。
积累词语“起早贪黑”:山沟里的孩子早上要起得很早,晚上要很晚才能回到家,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呢?
(2)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积累词语“翻山越岭”:“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观察课文插图)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路呢?
指导朗读:山路长、弯弯曲曲,陡峭,不好走,想想:要是冬天遇到大雪封山,或是夏天下大暴雨,那就更难走了!如何读出山路的长,读出山路的不好走?(抓住重点词)
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跟它相对应。
(3)学法指导
找:找出前后相对应的句子
想:孩子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读: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4)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各小组就按这个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它相对应的句子。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5)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上学时,孩子们从天黑走到天明)
找出跟它相对应的句子。
总结:孩子们上学时从天黑走到天亮,放学时又从傍晚走到天黑,走的时间很长。
同桌合作读书:左边的同学读第一句,右边的同学读第二句,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学习句式“……由……变……”
(6)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远远近近,说说笑笑,夜雾笼罩着他们。)
“脚步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怕迟到,耽误了学知识)
“说说笑笑”孩子们在说什么?从这个笑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面对这重重困难,他们依然乐观向上,因为没有什么比学知识更快乐了)。
过渡:除了走的时间长,路不好走,孩子们还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读书任务“想想:孩子们还遇到了什么困难?”)
听一听狼嚎的声音
附近还有会吃人的狼呢,可见这条山路还非常的不安全呢!
2、解答课后问题
过渡:学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课文的第一部分,有一个表示色彩的词反复出现了很多次?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总结:这个黑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
3、创境激情,深化情感
师:老师这边有一张特殊的照片(一双破旧的鞋)想看吗?
这是一双破得不能再破的鞋,鞋子的主人是河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学到这里,同学们知道他的鞋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吗?
4、过渡:虽然山沟里的孩子为了上学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们的脚步依然那么坚定,心情依然那么快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部分。
(1)读一读
(2)边读边想:“金钥匙”指的是什么?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畅想未来
1、同学们,你们认为山沟里的孩子能找到这把“金钥匙”吗?为什么?
2、指导朗读(六、七自然段)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山沟里的孩子,并祝他们梦想早日实现。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是指什么?
4、山区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你能帮助山沟里的孩子描绘一下理想的灿烂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吗?(要求:用上句式:……由……变成……)
十年过去了,山沟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__由__变成__了;__由__变成__了;__由__变成__了……
四、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圆圆的沙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圆的沙粒),什么样的沙粒?(再读,突出圆圆的)

2、师问:在什么地方见过沙粒?

二、品读课文

(一)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颗沙粒并不寻常。

1、读课文1、2行。读读,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样说的呢?再去读课文,用读告诉老师。抽读——齐读

3、是呀!变珍珠是它的梦想,成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标。它十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引读沙粒说的话)板书:要变珍珠、(梦想)

4、实现了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过渡:沙粒是怎样变成珍珠的呢?(评价)

1、读3—5段,从“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说和读相结合)

2、同伴们是怎样嘲笑的?男生读;面对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读。

板书:嘲笑——坦然

3、面对嘲笑圆圆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议论了什么往下读。

4、抓住“……”,思考沙粒们还会议论什么?认为沙粒还将失去什么?

5、面对同伴们各式各样的议论,沙粒怎么做的?读9自然段。问: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书:议论纷纷——不动摇

(三)过渡:沙粒为了梦想坦然的面对了嘲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舍去了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梦想在它的心里从来没动摇过,放弃过!

1、引读10——13自然段。(时光,各式各样的议论,圆圆的沙粒)

2、问:13自然段“……”6个圆点,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读14自然段。时间过去了多久?

2、瞧!它在这里。躺在贝壳温暖的怀里,美吗?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用课件出示

3、观看课件。

4、珠光闪闪、耀眼的它迎来了别人的赞美(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5、同伴们怎样说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话,读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诚,再读。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读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不容易。读9自然段。

9、原来成功的背后得经历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议论,得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看课件)问:了解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钥匙在哪里呢?有了梦想还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结: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想把这首歌连同这把成功的钥匙一并送给大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恶”.

2.理解“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难点是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易错生字,新词卡片;课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褴褛”及“大义凛然时”的图片;课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课件;课件三: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略)

一.复习巩固易错字:

1.出示卡片:“卖”和“买”,齐读后区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恶”和“凶恶”,齐读后指名区分音和义的不同.

二.齐读课题,激发情趣:

1.谈话: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书)

2.齐读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说说你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2.自由谈感受:你对文中的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并把有关词语板书出来.(老师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让学生把感觉少年可怜和可敬的词语分别写在黑板两侧作为副板书,再进行归类.)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上问号.

5.利用工具书或问周围的同学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一会儿向全班提出.

6.再次质疑,老师板书学生问题:

(1)少年那么需要钱,为什么还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给少年钱,他却用钱砸那些人,是不是没有礼貌?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描写少年穷困,悲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导入,引发思考: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这个少年需要钱。

2.投影:少年()需要钱.问:他不仅需要,而且是怎样的需要?(极为)(特别)(万分).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导读:

(1)课件出示“衣衫褴褛”的少年形象,理解词义.激发情感.

问:看到这样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2)课件出示文字: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问: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真可怜!真不容易!)读出你的心情.

(3)课件第二自然段文字(略):学生自由练习读出感受,学生评议,老师点击重点词语(打,骂,欺

负,重活,实在,终于,搭)使其变色.指导学生朗读.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略):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几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学生提问时,或引发思考时点击“低声”,“捡”,“躺”,“拉”等使其变色)

引导学生结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声”,捡”,“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虽然钱是被人扔过来的,虽然他心里不高兴,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太需要钱了)

(6)板书:扔

愿意读读吗?

(7)小结: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就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太可怜了!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什么?

(8)板书:钱

(9)有了钱就可以怎样?

五、研读表现少年爱国的部分.抓住词语,展开想象,感悟少年的内心,读出感受.

1.导入:少年如此需要钱,但他得到钱后为什么又扔回去了?

2.板书:扔

3.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浏览课文,读出找到的语句(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虽然(),但是(),所以()。

5.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也可以用其他的关联词语(尽管——可是——因此——。)[点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训练点适时适度地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你觉得最令你敬佩的是这个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读.画出有关词语.

7.自由结合,小组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谈看法,抓词语,朗读,表演等.)

8.引发争论:少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不礼貌呢?(引导学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6再塑人物形象:课件出示“衣衫褴褛”图,问:开始我们心中出现的少年令人怜悯,同情.此时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如果让你再画一幅画,你准备怎样画?

课件出示几种图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树立起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7.总结升华: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对祖国这种神圣的爱使得这个衣衫褴褛,贫穷无助的少年在金钱面前显得高大,坚强,勇敢。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出你的敬佩之情呢?

8.引导学生看黑板词语作诗、写几句话、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自愿组合,也可独自完成)

9.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内容】

《翠鸟》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

()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3)、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4)、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汇报讨论情况。

6)、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7)、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8)、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第一笔为撇“”,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材简析

本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全文分翠鸟的外形、行动敏捷和栖息习性三部分写成。文笔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3.复习总分的句群关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几方面写。

㈠课前准备

投影片、录像带、翠鸟图片、手绢。

㈡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㈢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呀?(投影片出示翠鸟)

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投影片出示教师总结出的三点:

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⑶翠鸟的家在哪里?

2.出示尝试目标。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先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完成这些任务。(幻灯出示尝试验目标)

⑴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尝试初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知识?

⑶检查字词。

疾飞锐利绣满等待蹬开逮

⑷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

①给自然段加上序号。

②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

4.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看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⑵出示尝试试题。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

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

③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

⑶小组讲座尝试题,师生交流

板书:

红色的爪子

羽毛(颜色鲜艳)

翠鸟(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⑷重点段落理解,幻灯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

这段话共有()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②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

③理解“鲜艳”一词:

A.头上的羽毛怎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为什么用“绣”而不用“画”?(出示手绢比较“绣”与“画”的不同效果(板书:橄榄色、翠绿色)

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浅绿色。(板书:浅绿色)

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赤褐色。(板书:赤褐色)

D.理解“鲜艳”是什么意思?

E.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齐读)

5.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⑴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动手贴。

⑵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⑶练习背诵。

①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

②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总结。

介绍其他种类的翠鸟并作小结。

总评:

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尝试法的运用方面有不少特色:⑴把揭题后的学生设疑“你想知道什么”与尝试中心的揭示相联系,也就是直接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尝试积极性。⑵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相机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显得自然而贴切。如语段分析的填空;“画”与“绣”的比较区别;翠鸟外形的生动描写等。⑶学生尝试手段比较多样,不仅有常见的读书、思考、讨论、笔答,还有贴画、看录像、想像说话、背诵等,使课堂教学中充满学生的自主活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情感性。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江苏常州邹区中心小学袁静

教学目的:

1、了解恐龙的种类、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恐龙千奇百怪的形态特征。

课前准备:图片、录像、事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恐龙》。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适时板书)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学习第2、3两节

过渡: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先学习恐龙的种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小节,围绕题目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重点讨论第二题。

出示问题:

1、文章第2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你了解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来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的?

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自由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恐龙本身就是学生敢兴趣的动物,英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当老师布置了自学任务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积极寻找、思考,以便尽快地解决问题。

交流:1、解决第一题。

A、文章是围绕“恐龙的种类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来写的。

B、学生对照图片讲述自己了解的恐龙。

教学设计:恐龙千奇百怪的外形学生极感兴趣,但却很抽象。这里图文结合,把抽象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眼前一亮,把各种恐龙的模样牢记在心中。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选择你喜欢的恐龙来读一读。

E、请你用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

教学设计: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5ykj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这里的教学中,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或导游的身份介绍一种恐龙,不但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解决第二题。

A、找出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雷龙——比较说明、比喻说明。梁龙——数字说明、比喻说明。

剑龙——比喻说明。鱼龙——比喻说明。

B、自读2、3两节,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妙用。

(二)学习第4节。

过渡:恐龙这么千奇百怪,这么庞大,它们吃什么呢?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图片:霸王龙。

3、学生看图简介。

4、播放霸王龙捕食时的录像。

教学设计:对于恐龙中的霸王龙,学生也许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行。在此,霸王龙捕食时精彩片段的展示不仅让学生闻其声,见其行,更体会到了霸王龙极度的凶残,给学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学习第5节。

1、是怎样生育后代的呢?

2、学生讲述,并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卵生”。

教学设计:“卵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却在生活中见过许多卵生现象。因此,例举生活中常见的鸡、鸭、鹅的卵生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恐龙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读课文2-5节,感悟恐龙奇特的外形和独特的生活习性。

三、课堂延伸,展示激趣

过渡:恐龙是这样有趣,这样神奇,你们还了解恐龙的其它知识吗?

请学生自己上台当一回小老师,介绍有关恐龙的其它知识。(可以带参考书、模型、图片等。)

教学设计: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却远远没有满足,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教师预先叫学生课余收集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课堂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收集的资料。这样,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不局限于书本,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全文,引导探究

恐龙这个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着、繁衍着,它们统治了地球1.7亿年之久,直到6500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呢?至今仍是个谜!

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你们相当小小科学家吗?”“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重点: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阶段目标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

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师板书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1)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三、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四、评读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根据要续编《穷人》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温暖舒适

穷等待丈夫

人抱回孤儿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