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教案解析

一、教材
本节属于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学习了前几节烃类以及烃类衍生物后,再学习本节知识可使学生深刻认识有机物,也可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做准备。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由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过渡: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特点。
2.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3.通过从实验现象到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通过对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探究过程,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难点】
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食物成分的例子,提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我们重要的营养物质,吸引学生进入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反应的学习。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例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首先用大屏幕展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让学生尝试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元素组成和分子式上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能够得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之后,顺势提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会使其性质不同。
对性质的探究我将采取学生实验的方式,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溶解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学生结束实验观察到出现砖红色沉淀之后,我会用视频展示葡萄糖的银镜实验,让学生了解葡萄糖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称为银镜反应,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验葡萄糖。并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性质与之前学习过的哪类物质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乙醛。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结构虽然复杂,但其性质是由官能团决定的,由此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的理解。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请学生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上观察现象,此实验操作简单且实验现象明显,便于淀粉特征反应的理解。第三个实验是蛋白质变性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通过鸡皮变黄的现象解释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蛋白质在灼烧时产生的特殊气味也可以用于鉴别蛋白质。
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同学们在问题的不断解决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效率。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电吹风吹头发时,头发不小心卷进去会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味道,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还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通过拓展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加深对蛋白质特征反应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检测学生对于本堂课糖类和蛋白质特征实验的掌握程度,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糖类和油脂还有什么特征反应。这样的作业设置符合新课标理念中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请各位老师看我的板书:

相关推荐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及注意事项,也有可能与其他实验相结合。
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二)淀粉遇碘变蓝。
(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
二、实验流程归纳:(一)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三、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
(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甲液乙液A液B液
成分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
鉴定物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
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先加入A液1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水浴50℃~65℃加热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样液变砖红色样液变紫色
(一)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二)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浊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
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对生物组织、消化液(如唾液)、食品(如奶粉)进行某种成分的检测或鉴定,也可用于医学上某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等。
1、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曾从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272箱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中检验出含有“苏丹Ⅰ”成分。“苏丹Ⅰ”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偶氮苯类化学制剂,在人体内可形成二苯胺,二苯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Ⅰ”会导致鼠类患癌,癌变部位具明显的肿块,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结构是(C)
A、多糖B、蛋白质C、油滴D、核酸
(2)利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对(1)中的答案选项进行染色时的颜色反应分别是橘黄色和红色。
(3)为了证明“苏丹Ⅰ”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某学校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名称:验证“苏丹Ⅰ”能强烈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材料用具药品:生长状况一样的健康小白鼠12只;“苏丹Ⅰ”;解剖盘;解剖剪;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等分为两组,编号为A、B;
第二步:A组小白鼠饲喂拌有足量“苏丹Ⅰ”的饲料,B组小白鼠饲喂普通饲料,两组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白鼠的长势并解剖小白鼠,用放大镜观察其肝脏并记录结果。
预期结果及结论:A组小白鼠长势明显不如B组,且放大镜下观察,A组小白鼠肝脏有明显肿块,而B组小白鼠生长正常,解剖观察肝脏无明显肿块,说明“苏丹Ⅰ”可诱发小白鼠肝细胞癌变。
2、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C)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3、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C)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

4、(2007广东高考)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D)
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2008济宁模拟)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B)
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B、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再加
C、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的颜色。)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3213

蛋白质和核酸


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二、蛋白质和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简述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原理,尝试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方法;
②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功能,简述鉴定脂肪的实验原理,尝试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
③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尝试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的一般方法;
④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实验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理解生物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

(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引导自学]
自学P20“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完成下列知识目标:
1、蛋白质的含量: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
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占细胞干重%。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蛋白质都含有,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
有些还含有一些特殊元素,如血红蛋白含;叶绿素含。
2、蛋白质种类:
目前发现氨基酸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种。
3、蛋白质基本单位: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这些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

(3)通式:氨基:
羧基:
(4)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和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碳原子上。
(5)各种氨基酸的区别:的不同
4、蛋白质形成:
(1)反应:
氨基酸通过反应形成而相互连接。
写出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式:

肽键的简式有和。
(2)二肽和多肽
二肽:由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含肽键个。
多肽(n肽):由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含肽键个。
(3)总结:
①一条肽链(含n个氨基酸分子):
至少有氨基个,至少有羧基个,
有肽键个,脱去水分子个。
②一个蛋白质分子若有a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
至少有氨基个,至少有羧基个,
有肽键个,脱去水分子个。

②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若有a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该蛋白质分子的分子量是多少?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的结构点具有性,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的不同;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不同。
7、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
填写下列蛋白质的部分功能
功能举例

人体运输氧气,将血流中的脂质从肝脏运出,
细胞膜上的能运输离子和小分子。
肌蛋白
结构
生长素、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激素

[例题]
例题1:由下列三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有氨基、羧基和肽键数依次是()
A.1,2,2B.1,1,2C.3,3,2D.3,4,2
例题2、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肽键的数目依次是(C)
①NH2—CH2—COOH②NH2—CH2—CH2OH
COOH
③NH2—CH—CH2—COOH
NH2
④NH2—CH—CH2—COOH
COOH
⑤NH2—CH—(CH2)3—NH2

A.3、3、2B.4、3、3C.2、2、2D.3、4、2

例3、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请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有个氨基和个羧基。?
(2)该化合物中有种氨基酸构成,形成这种化合物的不同氨基酸的R基编号是。
(3)该化合物是由个氨基酸失去分子的水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
(4)该化合物中有个肽键,编号是,该化合物属于。?
(5)该化合物水解时被破坏的是键,使该键断裂的酶是。?
(6)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答案(1)22(2)3bdg(3)32脱水缩合反应(4)2ce三肽(5)肽肽酶(6)234

8.实验:[引学边做]蛋白质的鉴定

原理:蛋白质与试剂产生的颜色反应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蛋清稀释液
要求: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颜色宜浅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
配制:A液:溶液(2mL),B液:液(3-4滴)
使用要求: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
操作流程

实验结果分析:
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色,反之,则。
注意事项
1.取材:若用黄豆,必须提前浸泡1-2d。若用蛋清作实验材料,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不易洗刷。
2.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要先后加入,造成碱性环境,使蛋白质与形成紫色络合物,否则Cu2+会先生成Cu(OH)2沉淀,把紫色遮蔽。
3.B液不可过量,否则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生成的紫色。
4.鉴定前应预留部分样液做对照。

[校本作业]
1、下列叙述能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C?)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收缩、运输、免疫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C.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NH—COB.—NH—CO—C.—NH2—COOH—D.NH2—COOH
3、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有100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D)
A.12800B.11018C.11054D.11638
4、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65N17S2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肽腱的个数为(D)
A.63B.62C.17D.16
5、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共有4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羧基数分别是(D)
A.573、573、573、573B.570、573、571、571
C.570、573、4、4D.570、570、4、4
6、有一种二肽,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M,则M的R基的化学式是(D)
A.—C5H9NO4B.—C3H5NO2C.—C5H7O2D.—C3H5O2
7、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蛋白质所含氨基酸b/3个,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多(D)
A.B.
C.D.
8、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xHyNzOdSe(z>15,d>16)。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B.水解可得(d-16)/2个天门冬氨酸
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

(五)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自学]自学P2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完成下列知识目标:
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为生物大分子。
1、核酸的功能:
一是:二是。
2、核酸的分类:
核酸可分为(代号:)和(代号:)两种。
3、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可降解为。
5、分析比较两种核酸的异同?
简称DNARNA
中文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无机酸
存在部位
功能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少数只有RNA,它们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例题]
例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元素组成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例2、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B.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碱基、磷酸
例3、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1种、2种B.8种、8种C.4种、4种D.5种、8种
[校本作业]
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①DNA甲基绿红色
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
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X、Y分别代表何种元素?X,Y。?
(2)a的分子式可表示为:


(3)A可分为A1,…,A5,…,其原因从a分析是因为:?
①,
②,
3、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A是指;E在动物中是指,在植物中主要指。
(2)F是指;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和。
(3)D是指,D形成H,H是。

高二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案:《糖类 蛋白质》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三章 糖类 蛋白质

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掌握氨基酸的两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键的初步知识,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 使学生了解糖类 蛋白质(包括酶)在工农业生产 日常生活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4.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第一节 单糖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 使学生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方法: 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Cn(H2O)m;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通式并不反映结构: 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设问] 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板书] 糖的分类: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过渡] 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 一 . 葡萄糖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简式: CH2O (30)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O

或CH2OH(CHOH)4CHO (CHOH)4

CH2OH

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与新制Cu(OH)2作用

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与氧气反应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酯化反应: 与乙酸 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导] 让学生学会写复杂的反应方程式.

制法: 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剂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用途

营养物质: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医疗 糖果 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

二 .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与葡萄糖同分异构) 式量180

存在水果 蜂蜜 比蔗糖甜

纯净的果糖是白色晶体,通常是粘稠的液体,易溶于水.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羟基酮)

化学性质: 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三 .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脱氧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