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古诗两首》教学札记

高中诗经两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

《古诗两首》教学札记。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两首》教学札记,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这是一篇古诗词的文章,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小精悍,处来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

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编辑推荐

《古诗两首》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静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出示两首诗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自由读两首诗,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四)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五)简介作者。

(六)对照译文,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七)检查诗意理解情况。

1.

字词。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

复照

白帝

轻舟

万重山

2.每句话的意思。

(八)感受诗情。

1.《鹿柴》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3.作者在《早发白帝城》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十)尝试背诵。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

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诗意。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2、同桌讨论题目意思。

3、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边读边想,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篱落、疏疏、径、树头、未成阴、急走

(3)点名逐句理解诗意。

(4)看图连说诗意。

(5)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5、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色。

(2)理解飞入菜花无处寻。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拓展练习。

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春景图,向班级墙报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村居》则是另一种情调,千里莺啼。春风杨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放飞希望。意境悠远。学习本课重点是识字和古诗的朗读背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落、少、扬、烟、童”等11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放、春、学”7个字。

3.学习“竖心旁”“反文”两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1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2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建议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4.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个人看落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课件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这个多音字。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五)写字:

少: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注意撇短捺长、找准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左高右低、左长右短,特别是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春: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长短。)

[针对不同的字,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提供合作时间与空间。重点突破难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村居》

步骤: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课件你们想看吗?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个***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七)指导写字。

1.同桌研究,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注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采取笔画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风霜。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

三、品诗句,悟诗情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

(1)荷尽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季节?

(2)菊残

交流:秋风中,虽然菊花凋谢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想象回答: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3、做填空练习: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还是一个_______的季节!

4、难怪作者感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板书:好景、君须记)

四、诵诗句,写生字

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出示要写的字:首、枝、记、刘,学生认读。

4、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识记,怎样写正确,写美观。

5、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6、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坐(因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7、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9.11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教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9.1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3古诗两首

石灰吟

千捶万击粉骨碎身若等闲

烈火焚烧(坚强不屈)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

清香不要只流(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我想这种差异是很难消除的,只要每个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峨眉山月歌》的学习也参照了上面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解疑,理解了诗意。然后重点抓住一二两行诗句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色,书面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比较灵活,学生也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孩子们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课堂交流的时候,也很热烈,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或课堂讨论习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习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别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不能组织连贯通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如《补充习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

原上草,

一岁|

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

春风|

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范写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

一径|

深,

树头|

花落|

未|

成阴。

儿童|

急走|

追|黄蝶,

飞入|

菜花|

无处|

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八、板书设计:

野火烧不尽

美丽

宿新市徐公店

春风吹又生

可爱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1)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一首十一古古一居亡一忙因一烟口一知

(2)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一诗对一树一村睡一眠闪一问一间一闻屋一居

醒一醉亲一童外一处岁一多放一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

可适当引导:

(1)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2)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3)闻:就是听的意思。

(4)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2)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自由练习背诵。

(4)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5)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chu村san

首sh6u醉zui

处shi散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恬·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唐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2)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学生边读边表演。

(3)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读一读。

古声多处知忙

2.学生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心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韩愈《晚春》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二首

春晓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练习写好本课生字。

2.填空,再读一读。

(1)()()闻啼鸟。(3)花落()()少。

(2)夜来风雨()。(4)()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画一幅画,能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谈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古时候的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他们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2.商讨学法:你认为学古诗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呢?(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字读古诗背古诗。)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说一说你看了哪些景物?这美丽的景色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尽收眼底,写了一首《春晓》,而且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2.(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生字眠、处、闻用红字显示)

(1)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3.(课件展示朗读)

(1)听课件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2)认读眠、闻、处(同桌自学,汇报识字方法)

比一比:闻问处外

形声字:眠(冬眠)(睡眠)

(3)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义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

(4)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来到窗前)。

(5)小结:《春晓》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就请我们继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丽吧!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如:春眠/不觉晓

2.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4.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美丽。

5.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好。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古、声、多,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字的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笔顺,提示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如:多字的撇、横撇;声字的上半部是士,不是土等。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2.练习

(1)连线诗眠处古首闻

shīwngǔminchshǒu

(2)填一填

()眠()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

()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春色满园

2.口头扩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诗诗人()闻见闻()()

古古人()()

3.背诵《春晓》,回顾学法。

(1)借助拼音读古诗,学生字。

(2)朗读体会诗意。

(3)熟读成诵。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说一说人看到了什么?图中画的是城镇还是乡村,从哪看出来的?(主题图中显示题目与作者,认读村、居,口头扩词,理解题目。)

2.(课件展示古诗,生字醉、烟、童、散、忙用红色字显示)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课件展示朗读)

学习一、二句

(1)指读第一句,说一说,这句诗写了什么?(齐读,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2)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读第二句,认读醉,烟。)

(3)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自由读,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认读童、散、忙,理解纸鸢)。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质疑:诗中哪一句最不好理解?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去掉拼音熟练读,比赛读。

2.配乐背诵,边读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处、知、忙,观察字的结构,课件展示笔顺,教师范写处字,学生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2.请你也来编一首描写春天的小儿歌吧!

3《古诗两首》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3《古诗两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9.11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教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9.1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3古诗两首

石灰吟

千捶万击粉骨碎身若等闲

烈火焚烧(坚强不屈)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

清香不要只流(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1、古诗两首》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古诗两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ǎ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都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党字头,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底部齐平。

晓: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1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古诗两首》教学札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诗经两首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