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畜牧业、旅游业》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畜牧业、旅游业》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畜牧业、旅游业》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课堂训练(畜牧业、旅游业)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1.(2016·咸宁)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平原为主,受来自大西洋西风影响,哪一种气候最为典型()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在欧洲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是()A.豆浆与油条B.牛奶与奶酪C.饺子D.寿司BB3.欧洲西部的人们所称的“绿色金子”指的是()A.小麦B.牧草C.青菜D.青豆4.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有()A.英国、法国B.荷兰、法国C.荷兰、丹麦D.爱尔兰、英国5.世界上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A.东南亚B.欧洲西部C.西亚D.北美洲BCB明明同学去年寒假随爸爸到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据此完成6~7题。6.明明见到的当地居民主要属于()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7.下列属于法国的景观图片是()AD8.英国位于欧洲西部,下列词组能集中体现该国的特点的是()A.黄种人、红茶绿茶、泰姬陵B.黑种人、咖啡可可、金字塔C.白种人、奶牛奶酪、伦敦塔桥D.混血种人、飞饼烤鱼、雪砖冰屋C9.法国生产的优质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也非常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下列不属于影响法国生产出优质葡萄酒的重要因素是()A.法国有特别适宜种植出优质酿酒葡萄的气候等自然条件B.法国农民有种植优质葡萄的先进生产经验C.法国有酿制葡萄酒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产工艺D.法国人特别喜欢饮用葡萄酒10.欧洲西部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70%以上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DB11.一家旅行社推出欧洲七日游,莉莉发现广告中有一处明显错误,你能找出来吗()A.登法国的埃菲尔铁塔B.亲临西班牙看午夜太阳C.参加德国慕尼黑啤酒节D.游览意大利水城威尼斯12.如图是欧洲某地气候资料图,贝贝和玲玲准备前往该地旅游,享受阳光、大海和沙滩。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她们旅游的目的地可能是伦敦B.她们为这次旅行准备了羽绒服C.旅游期间正值该地河流涨水季节D.她们将在该地见到叶子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的树木BD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深受来自洋西风影响,气候最为典型,非常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业。大西温带海洋性畜牧(2)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国的伦敦塔桥、法国的艾菲尔铁塔等。图中(纬线)穿过本区北部,在夏至日前后该线以北地区会出现(填“极昼”或“极夜”)现象,可以欣赏到午夜太阳。(3)欧洲西部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为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北极圈极昼发达欧洲联盟(欧盟)JaB88.COM
相关阅读
热机教案设计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情况。
●知道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养成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试管、水、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和柴油机模型等。
学生每组准备:四冲程汽油机模型(J2255型)、四冲程柴油机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汽车已经是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18世纪第一辆汽车问世时,速度只有数千米每小时,而目前最快的汽车速度已经是声速的几倍,达到了1678千米每小时。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世界上最快的汽车
你想知道汽车是如何获得这么大的机械能的吗?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热机,将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14.1热机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悬念,让学生感受热机的威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由生活走向物理。)倾听讲述。
核能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核能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节核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
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
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图片展示】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名为“小男孩”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令日本广岛核爆中心方圆2公里内所有建筑物全部被夷为平地。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2万多。
幸存者辐射病广岛被夷为平地
【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如何获得核能?核能还用哪些应用呢?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课题】
第二节核能
观看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威力。
学生回答:威力巨大、震撼、残忍、悲伤、让战争远离我们、我们需要和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战后图片展示从视觉上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在和平年代认真学习。)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核能
(一)核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图片阅读课本并结合相关化学课上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回忆原子的结构并自主学习核能的获得途径。
【归纳讲述】原子结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又称原子能。
分裂聚合学生阅读课文并回忆化学课上的原子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展示交流:
1、原子由带正电荷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衔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裂变
1.链式反应
2.裂变的应用
(1)核电站
(2)原子弹
(二)裂变
【过渡语】核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释放的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核电站是怎样利用核燃料发电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1页-172页裂变部分内容找到答案。
【提出问题】
通过看书知道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Flash展示】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
【动手实验】
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
【归纳总结】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
【知识应用】
(1)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核电站
请同学们看下图核电站工作原理图思考:核电站是根据什么原理建造的?它的核心设备是什么?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核反应堆核电站能流图
(2)不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原子弹
原子弹结构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一分为二】
你能回答核电站和原子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我们制造原子弹是为了消灭原子弹。我们需要和平利用核能。
(设计意图:知道核能的和平利用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用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荣辱观)
自主阅读课本
思考
观察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
学生操作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实验,初步体会链式反应。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裂变的链式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看图回答
核电站是利用可控链式反应释放出能量发电,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产生的内能,通过蒸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
所以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学生思考、交流
原子弹的制造原理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思考回答:
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而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三)聚变
(三)聚变
【比较认知】
前面的学习知道电能生磁,磁能生电。科学家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核能的过程叫聚变。有时称为热核反应。
【图片展示】
请同学们看下图,它所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怎样的?
氘核、氚核在超高温下聚合成氦核
【拓展延伸】
核聚变目前无法控制,但可以用来制造氢弹。我国科学家用不到三年的时间研制,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氢弹的威力大于原子弹。请同学们观看“中国氢弹爆炸视频”。
【科学畅想】
可控聚变尚未实现,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氘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
观看聚变图片
学生回答:
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聆听思考、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感受我国科学家为国献身的精神,科技才能强国,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四)科学、技术、社会
(四)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三)阅读与交流
请同学们阅读sTs科学.技术.社会——核电站,了解核泄露的危害和核废料的处理。。
鼓励学生说出核废料可能带来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和核废料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认识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培养学生建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了解核能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学生畅所欲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见附件1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见附件2独立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3、4。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22.2核能
一、核能
1、定义: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二、裂变
1、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
2、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
三、聚变制造氢弹
【附件1】
【教学反思】
一、教案中的亮点;
1、历史故事视频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核电站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认识到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利用核能是一面双刃剑。
二、教案中的不足:
1.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2.在设计练习题时,题量较小。
【附件2】课堂检测
1.链式反应中,在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在时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化石能源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
D、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
3.为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我国多措并举:合理调煤保电、优化利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近年来陆续建成了一些核电站。下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在核电站发电过程中,关于核能的获取途径与能量转化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聚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裂变;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裂变;核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4.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对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图甲所示.
(1)核电站是利用能来发电的,其能量是原子核发生了核(选填“裂变”或“聚变”);
(2)由于一系列的爆炸,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乙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
(3)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这是用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4)“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说法中需要改正的是()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
(5)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答案】
1.核电站原子弹爆炸
2.A
3.C
4.(1)核裂变(2)C(3)热传递(4)D(5)1.8×1017
《窗》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窗》教案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味人性的美与丑
2.学习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
3.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
以分组讨论、编故事的形式显示人物性格的对比写法和小说的结局艺术
三、教学流程:
1.由作者、文题、体裁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小说,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3.用一句话说明从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学生:美与丑;对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对美好心灵的热情赞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4.这一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
(学生:最后一句话)——“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
5.假如这时又进来一位病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编故事,分组进行)
6.为什么这样编?有没有依据?
结局坏:“纹丝不动”§9
结局好:“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样想”§6(良知未完全泯灭)
7.由此总结出两个人物性格:
私欲膨胀,冷酷无情;
关心他人,道德高尚
8.为什么将两个人物对比着写?
(扬善贬恶)
9.讨论结尾:“窗”是心灵的窗口,“墙”是道德的丰碑,如果写窗外不是一堵墙,而是公园,那里确实有……有什么不好?
四、学习情况检测练习:
迁移训练:续结尾“第二十一位应聘者”
五、布置作业:创作一篇小小说,注意结局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六、教后反馈、反思得失:
扬州市第一中学时昀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四、例文
我家的“侠女”
------纪晓旭
你不要小看这个女生哦,她可是我们家的“侠女”,只不过这个称号至今没有被人认同而已。看在我和她的交情非同一般的份儿上,在此宣扬一下她多方面的特点,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
感评:第一段总体写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写比较传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语言简练,又深刻勾画出了人物外貌,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她的性格超活泼。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她家的另外一位大将——臭儿,一只白色的小西狮狗。这位“女侠”总是把这只可怜的小狗当作假想敌,所以小狗从来到她家起就受尽了她的折磨虐待。每逢周末就是臭儿的世界末日。她要么就起臭儿,来个大概,然后
到床上;要么就用牛肉臭儿然后都它双脚独立前进。有时兴致起来了干脆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还自命为“特效蒸汗减肥法”。可怜的小狗儿受尽了折磨,却又偏偏离不开她,夜里总钻到她的被子里,自以为惬意的找个温暖的小角落舒服的卧下,却被她睡梦中一招“连环夺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为这小狗早已瘦的像非洲难民,可它却比谁都肥嘟嘟呢!因为这“侠女”其实也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它,每天又好细心的照顾它,它不肥才怪呢!
感评:此段意在表现“侠女”活泼而略显疯狂的一面。抓住了典型的动词,动作描写很逼真,让人真的有一种“侠女也疯狂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她对小狗的那种怜宠,展示了她性格的两面性。
她也有软弱的一面,“侠女”也会哭吗!记得那时她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上去好不凄惨!她喜欢看言情小说,对于琼阿姨的作品如数家珍,总是感慨世间的悲凉。她也爱看柯南,每次看的时候是她一天中表情最丰富的时候:开始看到血腥的尸体总是“哇”的一声大叫,所以通常别人看尸体没什么,到被她的叫吓得魂都没了;然后就开始深思,时而皱眉时而傻笑,时而又坐立不安,真是让人不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最后等真相揭露她又一阵阵惋惜,说自己怎么那么笨。反正看她看电视可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感评:这段意在写“侠女”安静淑女的一面,但是所选事例不恰当,让人觉得还是在写她疯狂的一面,应当修改。
四、修改
别看她,可她对待却是一点也的!她很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会为了目标努力。她很能吃苦,可以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扮熊猫吓我们这些胆小的人,所以她的成绩也一直是不错的,让很多人都恨得牙痒痒。
感评:这一段写出了“侠女”并非傻玩傻闹,而是有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划线的词语写出了她这一特点。语言较幽默,不刻板。
她的初中老师曾评价她说,她是那种会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书,写作,听歌,聊天;她上网,运动,郊游,打游戏,她感慨,多愁,爱哭又乐观。她就是我们家的“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侠女”哦!我可是“绝对快乐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我们的信物就是开心的笑快乐的笑。加入我们这个门派吧!因为我们的宗旨是没有什么不快乐,快乐万岁!
感评:最后一段揭晓谜底,这个“侠女”就是“我”。引用老师的话高度概括了“我”的特点。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绝对快乐派”,让人回味。
她也有安静的一面。别看她平时好像很神经质,可是她却疯狂的迷恋文学。看过她作文的人都会比较诧异,有点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纤细的心是属于她的。她看书的时候,和平常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她喜欢在阳光洒满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琼瑶的小说,放上一张唱片,细细的接受小说中意境的洗礼。那时候的她会出奇的淑女,因为她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爱这美丽的文字,这柔和的世界。
感评:改过之后就比较容易凸现“侠女”与“淑女”之间的对比。是作者读出主人公安静柔和和女孩的一面。
本文通过第三人称,介绍了“我”的特点,避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尴尬。语言诙谐幽默又略带叛逆,人物个性鲜明写真,内容生动有趣。不足之处就是在主次上应该在加以揣摩,更好凸现主体
同学点评:
1:文章通顺连贯,人物的特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如果在内容上再多安排一些突出自己的事例将会更好。
2:语言个性活泼,角度独特,人物个性鲜明写真。
3:语言生动,形象的刻画自己,吸引读者,个性突出,题材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