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2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总结作业情况,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思考、回答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引入新课: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观察地球仪、思考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了解地球仪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

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

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了解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

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

示?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

掌握、理解。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表格见板书设计)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可使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直观地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到黑板上绘制

巩固知识

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小组合作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方法归纳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是假抽象

(2)、南极S,北极N

(3)、纬线和经线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一样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回忆、思考巩固上节已学知识

师生互动1用经纬网定位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讨论、思考、回答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大错。

完成21页活动题

引导、启发

交流、讨论、合作

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方法归纳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利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来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扩展阅读

《地球仪和经纬网》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仪与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⑵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教学重点

⑴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半球的划分。

⑶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以上三点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故为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

⑴东西半球的划分。

⑶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⑵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5.教材处理

⑴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人教版与湘教版教材中的图片、学生的座位、经纬网模型,并引入杨利伟在太空中所拍摄的地球录像等,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把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比较探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精心设计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过观察、游戏、小制作等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二、说教法

1.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合作组成学习小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强化学生在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2.表格法: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便于知识的梳理,增强学生的记忆。

3.游戏法: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问题解决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发挥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学会读地球仪,运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

4.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录像,然后老师讲述:杨利伟在太空中能看到地球的面貌,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们如何看清地球的面貌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展示地球仪。

设计意图:引入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新课

1.地球仪

要求各小组观察小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面貌有哪些不同?其作用是什么?地球仪上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后,课件展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模型图”,让学生用鼠标拖动名称(北极、南极、赤道、地轴、经线、纬线)到正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线与纬线

教师展示“经线与纬线填充表格”,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探究经线的问题,一组探究纬线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在讲台上用经纬网模型介绍本小组的结论,师生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表格的引导下自主探究问题,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3.半球的划分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⑴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你认为哪一个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为什么?⑵如果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以0°及180°所组成的经线圈,而是以20°W和160°E?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展示“高、中、低纬度分布图”,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备选答案(高纬、低纬、中纬各两个)到图中正确的位置上,如拖动的位置错误,备选答案则自动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利用交互式课件,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5.经纬网

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纬网的概念,课件展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然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使学生知道可用相对应的纬度及经度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

⑴教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⑵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⑶分别请位于低、中、高纬度的同学站起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突破学习难点。

游戏后,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5.9度)发生了8.7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这次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为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帮助灾区人民抗灾自救,中国政府决定向印度等受灾国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截至2005年4月15日,我国内地民间援助印度洋灾区捐款累计达2.8亿元。请学习小组查找小地球仪,合作完成:找出此次地震的位置,读出印度洋海啸中影响较为严重的城市科伦坡、班达亚齐的经纬度。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总结:

利用毛线、作物的秸杆制作经纬网模型,同桌同学利用自制的经纬网模型,一人报经纬度,一人指出其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制作中运用前面所学知识,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深化。

纬线和经线填充表格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数量特征

班级座位表及相应的经纬度

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


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

(王树声)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树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

2.通过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关系,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时间

约2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

四、教学过程

师:我们从小学就了解地球的形状,但头脑中还要树立起科学的地球概念,如果我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该怎样回答?

生:是圆的……,是球形的……,像梨形……

师:最准确、最科学的回答是什么?

生: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师:对,[画板图、画圆、圆心、圆半径]我们看,这是圆,有圆心、圆半径、圆周。

[再画出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表示球形]

请看,这是球形,有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圆是平面的,球是立体的,地球是球形。

[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的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

生:球心和球半径在球的里面,最大周长叫赤道,在地球仪的中部。

师:[指地球仪上赤道]对,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这是地球的两个端点,叫北极和南极,赤道正好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出示经纬网地球仪]地球的球心叫地心,球半径叫地球半径,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心和地球半径了。[板书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请大家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

生:极半径有两条,赤道半径有无数条。

师:对,大家想得很好。那么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

生:地球是正球体。

师:对,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

生:是两极之间长的椭球体。

师:对,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地球实际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因此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哪个长一些?

生: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师:对,请看课本上图书所注的具体数字。二者相差多少千米?[学生看书]

生:赤道半径6378.2千米,极半径6356.8千米,两者相差21.4千米。

师:很好,大家计算出极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板书6378.2,6356.8]说明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这里的“稍”和“略”说明差得不多,几乎看不出扁了多少。因为6300多千米只差21千米,约为1/300,我们说地球是扁圆的、像桔子或像梨形都是不科学的。[出示卫星照片]请看,这是从36000千米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能看出它扁了多少吗?

生:看不出来。

师:对,所以我们画出地球的图或做出的地球模型都是正球体。

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生:[画图]

(选自陈尔寿《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


《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仪中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的时候学生很明白,一转眼就又糊涂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形成空间观念,又缺乏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和讲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地球仪和经纬仪以及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感受,并辅以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地球仪,随时可以提取。

1.利用地球仪了解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及其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3.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形成数字地球的观念
4.练习并熟练掌握读某一地点经纬度和根据经纬度寻找某地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地球仪,有关地图和地理课件,经纬仪,学生一人一个地球仪
2课时
观察讨论练习法
第一节课:认识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初步认识经纬度的划分
第二节课:熟悉经纬网

地球是个球体,可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对比手中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
总结: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被化作一定的地理符号(图例)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可以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却没有。
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认识到地轴是倾斜的(可以穿插关于地球仪笑话的讲解,但要简单说明地理原理)。
说明:在使用地球仪过程中,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学生采用组长负责制,互助合作,照顾到所有同学。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地球仪,根据老师屏幕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线

度数范围

度数分布规律

特殊线

划分半球

说明:这是课程的重头戏,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辅以一定的练习:从时间安排上讲,可以先让学生读图填表,老师第二节课总结,也可以老师先指导,学生回去填表完成。
1.形状:一条线的范围,指导学生看度数,一个数据是一条线,经线看起来也是一个圈,但是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才组成的!所谓相对应,可以让学生看能够组成圆圈的那两条经线的度数规律:度数之和=180,东西相反。
2.指示方向:很多人到成人后也分不清经纬线方向,就是因为学的时候没有实地观察,可以教给学生记忆小技巧(不科学,只是为了记忆):经天纬地,经要到天上必须是竖着的,纬地,地是平的,横着的!所谓纬地就是围地,围着地的当然是横的!一个小典故:蒋介石有2个儿子,一个叫蒋经国,一个叫蒋纬国,经纬代表天地,经天纬地,老蒋的志向可见一斑!
3.线条长短: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规律:赤道最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4.0度规定:纬度0度天然划分;经度通过国际会议,以经过当时强国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度(可见强国说话分量大)。
5.度数范围:经线环绕地球一圈,一个圆是360度,东西经分别180度;纬线从南极点到北极点,为180度,分南北纬各90度。
6.度数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出如下判断规律:向东数值变大的是东经,向西数值变大的是西经,向南数值变大的是南纬,向北数值变大的是北纬。
(这里安排一定的练习)
7.特殊线条:经线: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图上一般没有),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8.划分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天然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读图看中国主要位于哪个半球,美国呢?澳大利亚呢?让学生找图练习,可以增加他们成就感,以缓解前面的疲劳)。
东西半球的划分:首先明确,必须是两条相对应经线才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其次要明确,任意一组相对应经线都可以成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最后确定会议通过结果:西经20度、东经160度这一组相对应经线,成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又是英国说了算!)
找图练习: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范围,另外一半为西半球范围,这是多数学生学习过后最茫然的地方!)美国又在哪个半球?英国呢?你感兴趣的国家呢?
小结表格: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向南越来越大
东经: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向西越来越大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划分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效果很好,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