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0.5用方程组解决问题(2)课型:新授课第2课时总第9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找出等量关系.
二、【知识准备】:
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型号的产品,生产一个甲种产品需要时间8s、铜8g;生产一个乙种产品需要时间6s、铜16g.如果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用1h,用铜6.4kg,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个?
甲种产品x个乙种产品y个总计
用时/s
用铜/g
1、探究尝试:
(1)、已知数是什么?;未知数是么?;
(2)、能找到几个等量关系?
(3)、单位是否一致?。
2.概括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能告诉我等量关系或方程吗?
3.分析:问题:从表格中能找到等关系吗?
解:设生产甲种产品x个,乙种产品y个
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生产甲种产品个,乙种产品280个.
三、【新课学习】:
例1、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节约水的目的.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水不超过6时,按基本价格收费;超过部分要加价收费。该市某户居民今年4、5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试求用水收费的两种价格.
月份用水量/
水费/元
4821
5927
分析:由表格看到什么信息?
4月份用水超过6,所以水费有两部分组成21元.
5月份用水超过6,所以水费有两部分组成27元.
解:设基本价格为x元/;超过6部分的按y元/.
由题意知:
解这个方程得:
答:基本价格为1.5元/;超过6部分的按元/。
四、【归纳总结】:
1、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建立.
2、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还有疑问。
五、【达标检测】:
1.小丽买苹果和桔子,买4千克苹果和2千克桔子,花费18元;如果买2千克苹果和4千克桔子花费16.8元,求苹果每千克多少元,桔子每千克多少元?

2.甲、乙两粮仓,甲运进14t粮食,乙运出10t粮食后,两个粮仓数量相等;甲运出8t,乙运进18t后,乙是甲的6倍.问甲、乙粮仓原来各有多少?

3.21枚1角与5角的硬币,共是5元3角,其中1角与5角的硬币各是多少?

4.班级买票看电影,票分为甲乙两种,甲种票买了5张,乙种票买了35张,花费125元.现在班里每个人都去看电影,问甲乙票价各是多少?

5.购买书有以下活动,买1-19本的,每本可以9折;超过20本(包括20本),每本7折,每本5元.现有人买两次书,共30本,共花费129元,求两次个买多少本?

6.班级买票看电影,票分为甲乙两种,甲种票买了5张,乙种票买了35张,花费125元.现在班里有人不去看电影,于是乙种票退了5张,这时实际花了110元,问甲乙票价各是多少?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编者:邳州市邹庄中学孟庆金
课题:10.5用方程组解决问题(3)课型:新授课第3课时总第10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找出等量关系.
二、【知识准备】:
问题: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种硬纸片制作甲、乙两种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如图).如果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150张正方形硬纸片和300张长方形硬纸片可以制作甲、乙两种纸盒各多少个?

硬纸片甲种纸盒乙种纸盒
1.尝试:
每个甲种纸盒要正方形硬纸片几张?每个乙种纸盒要正方形硬纸片几张?
每个甲种纸盒要长方形硬纸片几张?每个乙种纸盒要正方形硬纸片几张?
2.概括总结.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告诉我等量关系或方程吗?
3.试着解决问题:
解:设可制作甲种纸盒x个,乙种纸盒y个.
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可制作甲种纸盒个,乙种纸盒个.
三、【新课学习】:
例1、问题6某铁路桥长1000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s.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
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min/s,设火车的长为ym
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等量关系:路程的等量关系.
解: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火车的速度为min/s,设火车的长为.
【小试牛刀】:
1.小红和爷爷在4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他们从某处同时出发,如果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0s小红追上爷爷;如果背向而行,那么经过40s两人相遇,求他们的跑步速度.

2.现有100元和20元的人民币共33张,总面额162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元?

四、【知识梳理】:
1、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把握数量关系,抓住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2、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
3、本节课的疑惑是:。
五、【达标检测】:
1.某人爬山,沿着相同路径,上山下山.先以5km/h走平路,再以3km/h爬坡,用了6h;返回,以4km/h下山,再以2km/h走平路,用了8小时.问平路和山路多长?
2.已知梯形的高是4m,面积是18m,梯形的上底比下底的多1cm,求梯形上、下底的长度.

3.甲乙两人一起检修一条1000m的煤气管道.如果甲乙合作,需要4h.现在乙突然有事,甲一人工作,共花费10h完成.问甲乙的检修速度各为多少?
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7,如果这个两位数加上45,则恰好成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编者:邳州市邹庄中学孟庆金
课题:10.5用方程组解决问题(4)课型:复习课第4课时总第1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知识准备】:
(一)、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2.找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4.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5.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6.检验并作答
(二).基础训练:
1.《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y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

2.有甲、乙两种铜银合金,甲种含银25%,乙种含银37.5%,现在要熔成含银30%的合金100千克,这两种合金各取多少千克?

3.甲、乙两地之间路程为20km,A,B两人同时相对而行,2小时后相遇,相遇后A就返回甲地,B仍向甲地前进,A回到甲地时,B离甲地还有2km,求A,B两人速度.

三.【典型例题】:
例1.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

例2.七年级(2)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A、B两个超市调查去年和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情况,下图是调查后小敏与其他两位同学进行交流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请你分别求出A、B两个超市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额.

巩固提高:
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千米/时,该船于下午1点从A地出发,逆流而上,下午2点20分到达B地,停泊1小时后返回,下午4点回到A地.求A、B两地的距离及水流的速度.

2.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
(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
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如果两班联合起来,
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多少钱?
购票人数1-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
每人门票价13元11元9元
四、【知识梳理】:
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2、3、4、5、6.

五、【达标检测】:
1、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是:()
A、B、C、D、
2、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则符合条件的两位数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3、根据图给出的信息,求每件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4、《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一地上觅食,树上的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若树上的鸽子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5、某市电信局现有600部已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沿待装机,此外每天还有新申请装机的电话也待装机,设每天新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部数相同,每个电话装机小组每天安装的固定电话部数也相同,若安排3个装机小组,恰好60天可将待装固定电话装机完毕;若安排5个装机小组,恰好20天可将待装固定电话装机完毕.求每天新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部数和每个电话装机小组每天安装的固定电话部数.

6、某牛奶加工厂现有鲜奶9吨,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可获取利润500元,制成酸奶销售,每吨可获利润1200元,制成奶片销售,每吨可获利润2000元,该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如制成酸奶,每天可加工3吨,制成奶片每天可加工1吨,受人员限制,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气温条件限制,这批牛奶必须在4天内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该加工厂设计了两种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尽可能多的制成奶片,其余直接销售鲜牛奶.
方案二:将一部分制成奶片,其余制成酸奶销售,并恰好4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编者:邳州市邹庄中学孟庆金
课题:小结与思考课型:复习课第1课时总第12课时
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体会方程组的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学习难点: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复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回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1)代入消元(2)加减消元
二.基础练习:
1.下列各组x,y的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2)(3)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3.根据下表中所给的x值以及x与y的关系式,求出相应的y值,然后填入表内:
x12345678910
Y=4x
Y=10-x
根据上表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1)(2)
三.例题讲解:
例1.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得都是它的解,并且求出x=3时的方程的解.
例2.对于等式y=kx+b,当x=3时,y=5;当x=-4时,y=-9,求当x=-1时y的值.

四.巩固提高:
1.已知,求x,y的值.

2.甲、乙两人都解方程组,甲看错a得解,乙看错b得解,,求a、b的值.

五.归纳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六、达标检测
1、若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的a、b值分别是()
A、1,0B、0,-1C、2,1D、2,-3
2、下列几对数值中哪一对是方程的解()
A、B、C、D、
3、若则的值是()
A、-1B、1C、2D、-2
4、已知,可以得到用表示的式子是()
A、B、C、D、
二.填空题:
5、在中,当时,,当时,,则,.
6、在中,如果,那么.
7、已知是方程组的解,则=.
8、写出一个以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9、关于x、y的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则=.
四.解答题:
10、11、、
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编者:邳州市邹庄中学孟庆金
课题:小结与思考课型:复习课第2课时总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难点:找出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二.复习引入:
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2.找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4.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5.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6.检验并作答
二.基础练习:
1.有甲、乙两种铜银合金,甲种含银25%,乙种含银37.5%,现在要熔成含银30%的合金100千克,这两种合金各取多少千克?

2.甲、乙两地之间路程为20km,A,B两人同时相对而行,2小时后相遇,相遇后A就返回甲地,B仍向甲地前进,A回到甲地时,B离甲地还有2km,求A,B两人速度.

三.例题讲解:
例1.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

例2.七年级(2)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A、B两个超市调查去年和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情况,下图是调查后小敏与其他两位同学进行交流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请你分别求出A、B两个超市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额.

四.巩固提高:
1.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千米/时,该船于下午1点从A地出发,逆流而上,下午2点20分到达B地,停泊1小时后返回,下午4点回到A地.求A、B两地的距离及水流的速度.

2.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
(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
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如果两班联合起来,
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多少钱?
购票人数1-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
每人门票价13元11元9元
五.归纳总结:
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1、如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
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
的方程是:()
A、B、C、D、
2、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则符合条件的两位数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3、根据图给出的信息,求每件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4、《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一地上觅食,树上的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若树上的鸽子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5、某市电信局现有600部已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沿待装机,此外每天还有新申请装机的电话也待装机,设每天新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部数相同,每个电话装机小组每天安装的固定电话部数也相同,若安排3个装机小组,恰好60天可将待装固定电话装机完毕;若安排5个装机小组,恰好20天可将待装固定电话装机完毕.求每天新申请装机的固定电话部数和每个电话装机小组每天安装的固定电话部数.

延伸阅读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5.1.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问题1: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

问题2:形如()叫一元一次方程.
二:情境引入:
问题1:在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若设老牛驮了个包裹,小马驮了个包裹。则:
①根据“已知老牛比小马多驮2个包裹”你能得到怎样的方程?

②“如果将马背上的包裹拿掉一个放到牛背上,那么牛驮的包裹数是马的2倍。”这时牛驮了个包裹,马驮了个包裹。由此你又能得到怎样的方程?

问题2:昨天,有8个人去红山公园玩,他们买门票共花了34元.每张成人票5元,每张儿童票3元.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儿童呢?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所学的方程知识解决呢?

三:知识新授:
(一)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概括:含有,并且所含未知数的的次数都是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一次.。
巩固练习1:
1.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
(1),()(2),()
(3),()(4),()
(5),()(6).()

2.如果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n=.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概括:
1.前面第二题中的两个方程中含义相同吗?表示
呢?一样吗?表示,是否同时满足两个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如:
注意:在方程组中的各方程中的同一个字母必须表示同一个对象.
巩固练习2:
(1)同学们各自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1)(2)(3)
(4)(5)(6)

(三)方程的解的概念
1.适合方程吗?呢?呢?你还能找到其他x,y值适合方程吗?

2.适合方程吗?呢?

3.你能找到一组值x,y同时适合方程和吗?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如,x=6,y=2是方程x+y=8的一个解,记作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是方程的一个解,同时又是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如,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巩固练习3:
1.下列四组数值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A)(B)(C)(D)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
……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4.以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A)(B)
(C)(D)
5.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为.

6.如果是的解,那么m=,n=.
7.写出一个以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答案不唯一)
8.方程在自然数范围的解的个数为,整数范围呢?

四:小结:这堂课你掌握的知识;

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2)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准备】:
箱子里有许多的红球和蓝球,现摸到1个红球,3个绿球,共得11分,你知道摸到1个红球得多少分?1个绿球得多少分?
再摸一次,又摸到了3个红球,2个绿球,共得12分。你知道摸到1个红球、1个绿球各得多少分?

【探索新知】
问题一:问题中的量满足怎样的相等关系?
问题中的量应同时满足以上两个相等关系.如果设摸到1个红球得x分,摸到1个绿球得y分.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因而将这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问题二:根据上面的方程组,请你猜一猜,“摸到红、绿球得分”问题的答案。你用了什么方法?
方程(1)的解是
……
方程(2)的解是
……
可以看出___________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因此,我们知道,摸到1个红球得2分,1个绿球得3分.
【知识运用】
例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B.C.D.

例2:你能求出“鸡兔同笼”问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吗?
练习应用
(1)如果是方程组的解,则m=,n=.

【当堂反馈】
1.有3对数:①②③在这3对数中,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下列各对数值中,哪一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如果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m、n的值.

4.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求a的值.

5.甲种饮料每瓶2.5元,乙种饮料每瓶1.5元,某人买了x瓶甲种饮料,y瓶乙种饮料,共花了34元。
(1)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2)如果甲种饮料和乙种饮料共买16瓶,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找出它的解。

6、写出解是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你能写出几个?

7、1)方程y=2x-3的解有个;
2)方程3x+2y=1的解有个;
3)方程组y=2x-3的解有个
3x+2y=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总课时:8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九周上课时间:第十三周
第2课时:7、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了解“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化未知为已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理解题意,小组讨论解决方案)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得出是方程组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却好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容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程中的数量关系,找到方法)
内容:回顾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根据题意,得:
5x+3(8-x)=34.
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出(8-x)个.因此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所以将中的①变形,得y=8-x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解:
由①得:.③
将③代入②得:
.
解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必然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用已经获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的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会“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10分钟,教师演示,学生理解、识记)
内容:
1例解下列方程组:
(1)(2)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
(1)解:将②代入①,得:.
解得:.
把代入②,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2)由②,得:.③
将③代入①,得:.
解得:.
将y=2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⑵题需先进行恒等变形,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单.让学生在解题中进行思考)
(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行思考,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
2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
⑵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⑶主要步骤有哪些?
⑷我们观察例题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
(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进行积极评价)
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
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
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
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内容:
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可能会出现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
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2)⑶(注意分数线有括号功能)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内容:师生相互交流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组的解.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7.2A组(优等生)1、2
B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