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流程:
流程一:导入
旅游是一种时尚,大家都喜欢,就是古人也十分崇尚,苏轼在赤壁“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跟着柳宗元去游赏西山,看看是否也能有些意外的收获。
流程二: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将课下注释中的生字拼音注到文中。
2、听录音,正确朗读课文。
划分朗读节奏: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娄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作者在文中自称“僇人”,你知道作者的生平境况吗?
柳宗元(773~819)
13岁便能写出好文章。20岁的考中进土,31岁任见习监察御史。后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当时的永州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
柳宗元,字,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出生于京城长安,著名家、家,享年47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几位是:、、、、、、。
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你还学过的此种文体的课文有:
4熟读课文
流程三:合作探究
1、探究第一自然段背诵要领
提示:注意动词、修辞手法。
2、用5分钟的时间背诵课文。
流程四:反馈小测
1、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僇人 恒惴栗施施而行
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
衽席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不与培塿为类颢气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与万化冥合
2、《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朝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山水游记。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和他的诗《江雪》。
3、指名背诵第一段。
流程五:布置作业
流程六:我的收获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二
学习目标:
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正确翻译课文。
学习流程:
流程一:检查课文背诵
流程二:自主学习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
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
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
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流程三:合作探究
1、各小组讨论疑难,整理最佳答案。
2、理解第一段
(1)概括本段段意:
(2)本段中表明自己被贬后恐惧心理的句子是:
这句既表现出对贬谪流放的之情,又引出下文的出游。
(3)作者用以排解心中苦闷的方法是:
(4)极言远游范围之广的句子是:
(5)总结自己的漫游并引出下文的句子是: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师分配各小组任务,指定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和讲解。
流程五:检测反馈
翻译句子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三
学习目标:
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正确翻译课文。
学习流程:
流程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流程二:自主学习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
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
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
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
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
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
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流程三:合作探究
各小组讨论疑难,整理最佳答案。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师分配各小组任务,指定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和讲解。
流程五:检测反馈
翻译句子
①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②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jAb88.COM

④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⑤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流程六:布置作业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四
学习目标:
理解第二段内容
学习流程:
流程一:检查第二段的背诵
流程二:自主学习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正面写西山怪特的句子是
4、写宴游情形的句子是
5、写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的超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6、作者写西山之美,多从侧面落笔,以所见之、衬西山之高;以众山的反衬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7、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作者并未将题目拟为《西山宴游记》,而是加了“始得”,“始得”是什么意思?作者此次游玩与以前的玩赏有何感触?
流程三:合作探究
各小组讨论疑难,整理最佳答案。
流程四:精彩展示
老师分配各小组任务,指定同学到黑板上展示和讲解。
流程五:拓展链接
四季皆可入诗:“,”悄然带来了春的气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尽情展现了夏的风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描绘了秋的浩荡;“,”巧妙渲染了冬的奇美。
流程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记忆重点实词意思。

延伸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前预习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本文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准确诵读本词并能背诵,初步体会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
二、预习内容
1、本文的写作背景


2、作者柳宗元的相关情况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余自为僇人()恒惴栗()则施施而行()斫榛莽()焚茅茷()箕踞而遨()皆在衽席之下()
若蛭若穴()攒蹙累积()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3.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你认为以上两个“游”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探究点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西山?

(四)当堂检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穷回溪B.日与其徒上高山
复前行,欲穷其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C.醉则更相枕以卧D.施施而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不知而不愠
2.下列各组作家不全是“唐宋散文八大家”的一项是()
A、欧阳修王安石苏辙B、韩愈范仲淹苏洵
C、苏轼欧阳修曾巩D、韩愈王安石苏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既景抒情,托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是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4.名句填空:
(1)描写游览西山时精神超脱感受的句子:。
(2)正面表述题目中“始得”之意的句子是。
(3)该文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写“宴”的句子是
;写游兴未尽的句子是;又宴又游,表明主人公此时的心境。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5、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余自为僇人:
梦亦同趣:
6、文段阅读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绝:拒绝
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相等、等同
C.时人义义:以……为义
D.以男女质钱质:作抵押(作人质)
(2)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
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C.览之者为之凄恻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②当时流辈咸推之。
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⑤即草章奏。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⑦②⑥B.②⑧⑦C.③④⑥D.①⑥⑧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答案: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官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到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作品
代表作有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他的传记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余自为僇人(lu)恒惴栗(zhui)则施施而行(yi)
斫榛莽(zhuo)焚茅茷(fa)箕踞而遨(ao)
皆在衽席之下(ren)若蛭若穴(die)攒蹙累积(cu)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走到尽头
2B范仲淹不是
3D不是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4名句填空:
(1)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进.
心神凝释,与万化冥合.
(4)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余自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6.文段阅读
1、A.绝:超出、高超
2、A.执友
3、B(A.以:已经B.成为C.写D.是)
4.C(A.永州司马B.顺宗居位不久D.已被重用过)
5、B
6、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7、(略)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诀。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转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有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那些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就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给他们的父母。长江到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过柳宗元指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史裴行立帮助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4.4《始得西山宴游记》课文精解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是,这。是州,指永州。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a“恒惴栗”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b作者为什么要“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披,拨开。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到。趣,通“趋”,往。】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极:到)
觉而起,起而归。(c这六个字,很简洁,但蕴涵着什么内涵呢?)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e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段解: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浏览情况和相亲疏散无居的宴游生活,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未得西山之前疏散无拘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异,感到奇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有?)【缘,沿着。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茅筏(fá),茅草之类。】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遁隐,隐藏不见。】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1这几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c2这个散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培(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引,拿起。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作者为什么说“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向,从前。未始,未尝。于是,从此,从现在。】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志,记载。】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段解:写始得西山以后的游览情况,突出西山的独特出众和作者融情于自然,物我合一的“宴游之乐”。

悠悠乎莫得其涯

始得西山以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洋洋乎不知其穷

a“恒惴栗”写出了自己被贬南荒后的郁闷痛苦的心情。简单而精练的记叙中流露出被贬的失意,抑郁不平之心态。

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作者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的形象。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b因为作者心中郁闷,饮酒辄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借醉酒和入梦将压抑的愁绪寄于山水之中。

c只有6个字,平淡无奇中却蕴涵着作者无尽的苦闷和孤寂,一个忧惧愁苦的文人形象似乎在眼前。

e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这一句点出主旨,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急欲登山的心情和行动。

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西山的与众不同。

C1写出了山之顶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的特点。

C2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d我置身于西山之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找到了游山的真意趣,一方面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一方面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并在对西山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志,借被遗弃于荒山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借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万千,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作者在这物我两忘的交融中得到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4.4《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是,这。是州,指永州。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a“恒惴栗”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b作者为什么要“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披,拨开。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到。趣,通“趋”,往。】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极:到)
觉而起,起而归。(c这六个字,很简洁,但蕴涵着什么内涵呢?)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e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段解:总述未识西山之前的浏览情况和相亲疏散无居的宴游生活,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未得西山之前疏散无拘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异,感到奇异。】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有?)【缘,沿着。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茅筏(fá),茅草之类。】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穴,洞。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遁隐,隐藏不见。】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c1这几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c2这个散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培(pǒu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引,拿起。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d作者为什么说“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向,从前。未始,未尝。于是,从此,从现在。】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志,记载。】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段解:写始得西山以后的游览情况,突出西山的独特出众和作者融情于自然,物我合一的“宴游之乐”。

悠悠乎莫得其涯

始得西山以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洋洋乎不知其穷

a“恒惴栗”写出了自己被贬南荒后的郁闷痛苦的心情。简单而精练的记叙中流露出被贬的失意,抑郁不平之心态。

a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对偶句,描写作者出游时慢步徐行,任意西东的悠闲的形象。叠词连用,描摹生动。

b因为作者心中郁闷,饮酒辄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借醉酒和入梦将压抑的愁绪寄于山水之中。

c只有6个字,平淡无奇中却蕴涵着作者无尽的苦闷和孤寂,一个忧惧愁苦的文人形象似乎在眼前。

e散句。长句。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这一句点出主旨,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a“穷山之高而止”写出了作者急欲登山的心情和行动。

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西山的与众不同。

C1写出了山之顶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的特点。

C2散句,抒写作者对西山高峻的感受,并喻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d我置身于西山之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找到了游山的真意趣,一方面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一方面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并在对西山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志,借被遗弃于荒山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借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万千,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作者在这物我两忘的交融中得到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北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北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教学目的:

1.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

2.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通过与《小石潭记》的比较阅读,加深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特征的掌握。

二、教学重点:见教学目的1.2

三、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疏通课文生字词及语句停顿节奏。

一、导入新课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出自何人所写的哪篇文章?(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三.解题

八百零五年,柳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他放浪于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始得,初识,初游.宴游,宴饮游乐.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视情怀。

四.疏通课文

1.生自读,将下面有拼音的生字正上音,并记熟

⑴僇(lù)人⑵惴(zhuì)栗(lì) ⑶ 施施(yì)( yì )

⑷榛(zhēn)莽⑸茅伐(fá)⑹箕(jī)踞(jù)

⑺衽(rèn)席⑻岈(xiā)然⑼若垤(dié)

⑽攒(cuá)蹙(cù)⑾培(pǒu)娄(lǒu)⑿颢(hào)气

⒀引觞(shāng)⒁斫(zhuó)⒂遁(dùn)隐

⒃颓(tuí)然⒄冥(míng)合

2.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3.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4.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5.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6.复述主要内容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找出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理解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现象。

2.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一、复习旧课

二、分析课文

1.翻译全文

2.词语小结

A、古今异义

未始(古义)未尝而~知西山之怪特。(今义)没开始

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今义)积累

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今义)转折连词

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乎始。(今义)递进连词

更(古义)更换交替醉则~相枕以卧。(今义)更加

披(古义)拨 到则~草而坐。(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就(古义)接近,颓然~醉(今义)就是。

向(古义)从前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今义)朝。

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今义)志气,志向。

是(古义)代词,这~岁元和四年也。(今义)判断动词。

B、一词多义

异认为。。。。。。奇异始指~之

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态者

特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立

为成为自余~人

为(表目的)故~之文以志

C、通假字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

3、思考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B、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C、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D、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明确:作者不直接写眼中西山,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做法华西亭。。。。。。异之。再写登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凡数州。。。。。。之下映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为类的感受。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体会本文的语句特点。

2、通过与《小》的比较,加深对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理解。

一、复习旧课

二、分析课文

1、根据文意给课文划层次,并归纳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概述自己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

第二部分:特写游西山的经过。

2、体会本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

三、反复诵读,试背此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中本课练习。

附:主体板书

概写: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特写:西山之怪特高峻:凡数州之土壤……之下;尺寸千里

广大:悠悠乎……洋洋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物我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