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

4.5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
教学重点: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直角等于多少度?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如果a∥b,c∥b,那么ac.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新课学习
1.互相垂直的有关概念
(1)观察P96的教材内容,引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为垂足),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
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
(1)(2)(3)(4)
3.垂线的有关性质
(1)P97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1=90°;因为b⊥m(已知)所以∠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吗?
因为m⊥a(已知)所以∠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
(4)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4.例题示范
P97-98的例1和例题2,先引导学生分析,再师生合作完成.
三、实效训练
2、练习P98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收获回顾并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P102的A组第2题
六、拓展练习
1.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A线段上B线段的端点
C线段的延长线上D以上都有可能(5)
2.如图(5)所示,AO⊥BC,OM⊥ON,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
A3B4C5D6
3.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判断时钟的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时刻,他们每个人说了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A.甲说3点和3点半
B.乙说6点和6点15分
C.丙说8点半和10点一刻
D.丁说3点和4点分

相关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日出》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日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注意积累字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体会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品读潜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认识黄省三失业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表演法、朗读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日出时的美景呢?(学生答,看过!)同学们都看过日出,日出时的景观确实很美,但是日出前,那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日出前,似乎马上就能看到太阳看到光明了,但整个大地还是是很黑暗的,是黎明的黑暗。曹禺的戏剧《日出》就写出了“日出”前的中国的黑暗现状,反映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现实。

二、戏剧知识介绍

(一)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了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戏剧剧本的构成

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本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4.戏剧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受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剧本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第三、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点

作者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成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日出》简介: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的一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作为剥削者的“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欺凌侮辱,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职员黄省三想复职不得,反而被侮辱,最后走投无路,先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杀,被救醒发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三、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世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个性化的人物台词

1.提问:读完了课文,请几个同学复述课文,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被辞退的黄省三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无奈下,去找李石清要求复职,但遭到拒绝和侮辱,李石清给黄省三指了三条路,黄难以接受,黄又去求潘经理,被潘骂,黄悲愤控诉,最后被打晕的情况。

2.课文描写了什么样的矛盾冲突,又是怎样化解的?

明确:黄省三要求复职,被李石清冷嘲热讽,并被逼上绝路,黄又去求潘月亭,激怒了潘,潘让黄滚,激起了黄的愤怒,黄悲愤控诉,最后被潘一拳打晕,矛盾才化解。

五、课文讲析

1.戏剧开端:黄省三求职遭到拒绝。

黄省三请求复职,理由是:银行辞了他,没有进款,自己和孩子都饿,没饭吃;而银行还在盖大楼还在添新人,自己一个月才用银行十三来块钱;自己累一点没关系。

李石清拒绝:这是旅馆,不是粥厂;黄省三身后没有人撑腰;

2.戏剧发展:李石清给黄省三指路

三条路1.拉黄包车(黄省三不能接受原因:拉不动,身体有病,咳嗽)

2.到街上去要饭(读过书,要面子)

3.去偷(急的时候也想过,但是为人正义,下不了手)

李石清给黄省三指的最后一条路:跳楼自杀(矛盾冲突得到激化)

李石清给黄省三指的路,其实对于黄省三来说,都是绝路,由此可见李石清的冷酷无情,毫无人性,也体现了上层对下层人民的压迫,把人逼上绝路。

4.戏剧高潮: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求潘月亭,下跪,被骂,接着被推倒在地,要赶他出去,激起他的愤怒,悲愤控诉。

5.戏剧结局:黄省三被打倒在地,晕了过去,被拖下去。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

4.5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有关概念.
2.会作出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3.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垂直的概念
2.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几条?
3.如何从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新课学习
1.经过一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1)点P在直线AB上(2)点P在直线AB外

2.讨论思考题:过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
垂线,可以作几条?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条?
如果有两条直线PC,PD与直线AB垂直,那么PC,PD的关系怎样呢?(重合)
3.归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段的概念:
如图,设PO垂直于AB于O,线段
PO叫作点P到直线AB的距垂线段.
PA,PB,PC,PD叫作斜线段.
5.垂线段PO的长度叫作点P到直
线AB的距离.
6.动脑筋
请同学们用圆规测量一下,PO与PA,PB,PD,PC的长度,然后猜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归纳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7.做一做P100(利用垂线段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例题示范
P100的例3,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三、实效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读句画图:
(1)画出表示P,Q两点之间距离的线段;
(2)画出表示P到直线n的距离的线段;
(3)画出表示Q到直线m的距离的线段.
3.练习P101的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P102的A组第3,4题
六、拓展练习
1.如图1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
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
2.如图2所示,修一条公路将村庄A、B与公路MN连接起来,怎样修才能使所修的公路最短?画出线路图,并说明理由.

图1图2

七年级《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
2016年4月7日,我进行了第一的汇报课。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戴老师一直以来耐心的指导我,也谢谢我们科组各位可爱的老师的指点。现将我的第一次汇报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记录如下: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根据地图,能够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读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我来找茬
以亚洲中有关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为基础“找茬”——找出题目中的对错,为这节课预热。
二、导入
通过学生熟悉的“芭蕾舞”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1、(位置)分小组讨论,判断信息真假,并在书本上找到支持你观点的内容。
①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俄罗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让学生自己回答,错了由其他同学补充回答,然后老师引导总结,最后通过课件快速验证,过程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2、(地形与河流)以相同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真假:
③俄罗斯分布最广的地形类型是平原。
④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流向北冰洋。
(讨论同时,让学生完成P38的活动表格。提问时尽量让学生读图分析,然后小结,在这个知识点末尾再普及一下伏尔加河的相关知识。)
3、(气候:重点)以相同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真假:
⑤、俄罗斯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是寒带气候。
⑥、莫斯科和雅库茨克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地气温和降水状况是一样的。
(提醒学生读图分析,拓展——北半球的寒极就在俄罗斯,当地人喜欢穿毛皮衣服、喝伏特加驱寒。重点对比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差异,引申为俄罗斯东南部气候差异。)
思考:为什么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却有这样的差异?(结合俄罗斯地形分析)
4、小结——能力提升
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从地形、气候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四、课堂练习
五、完成学导练P33的1、3、5、6、7、8、9
六、板书
7.4俄罗斯
1、位置:经纬度:20°E~180°
50°N~70°N
半球位置:北半球、跨东西半球
海陆位置:三面临海
2、地形与河流
地形特点: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地势特点:东高西地、南高北低
河流:自南向北(除伏尔加河)
3、气候
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