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26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jab88.Com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垂线的概念,垂线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2.内容解析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特殊的用途,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后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
垂直的概念是一个承接了前面学段学过的概念,本节课主要从垂直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示等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垂直.
垂线的两个性质,都是通过操作、探究获得的.用三角尺画垂线,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为了获得垂线的性质,在这里仍要让学生动手画图,还可让学生通过折纸作垂线等操作,体会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归纳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由实际问题引入,由解决实际问题结束.教学时,应多举一些这方面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一性质的应用.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是以“垂线段最短”为根据的,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图形,强调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是指图形(垂线段).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垂线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⑴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⑶掌握垂线的两个性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⑴的标志是:学生会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示垂直关系,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垂直.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或线段的垂线.
达成目标⑵的标志是:能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是一个图形.
达成目标⑶的标志是:能熟记垂线的两个性质,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确条件、结论是什么;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如“有且只有”的含义;对“垂线段最短”能熟练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前面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垂直的定义和垂线的画法,也经历过将图形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此对将垂直的图形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的理解以及作垂线并不困难.而垂线的两条性质的获得只是通过画图以及测量、比较等方法获得的,并且两条性质的文字表达极其精炼,因此学生归纳和理解起来将存在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垂线的两条性质的探究与归纳.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自制教具,将两根木条钉在一起(如图1),固定其中一根木条a,转动木条b,请学生观察:
问题1.在木条b的转动过程中,什么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师生活动:学生发言,相互补充.教师借机和学生一起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追问⑴:当a与b所成角为90?时,其余各角分别为多少度?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a与b所成角为90?时,其余各角都为90°,是木条相交中最特殊的一种情况.
教师追问⑵:这时木条a与b有何位置关系呢?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小学已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此时,木条a与b互相垂直,教师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垂直概念的认识.
2.变换角度,认识垂直
问题2.仔细观察图2,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4个角中,有一个角为90°,就得出这两条直线有何位置关系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并归纳概括出垂直的定义.教师补充指出垂线和垂足的概念.并给出垂直的符号表示.
教师追问⑴:如图2,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垂直的定义呢?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独立完成用符号语言表示垂直定义,教师点拨,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教师追问⑵:如何判定两条射线垂直?两条线段呢?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做总结,提醒学生注意:两条线段垂直、两条射线垂直、射线与直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线段与直线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垂直.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并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生表达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师追问⑶: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与垂直有关的实例吗?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图3).
设计意图:学生例举身边的实物,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直线垂直关系,将新知识应用到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例1.如图4,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等于().
A.30°B.34°C.45°D.56°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后作答,教师请学生口述推理过程.
设计意图:角度计算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利用垂直定义以及对顶角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归纳性质
问题3.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尝试,得出结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
教师追问⑴: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动手作图,根据作图情况回答:只有一条.
教师追问⑵: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作图的实际情况作答:只有一条.
教师追问⑶:通过上面的画图,你发现过一个点可以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吗?可以画几条呢?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后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垂线的第一个性质,重点关注学生对“有且只有”一词的理解,体会数学语言的丰富与精练.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动手作图,并尝试自己探究、归纳出直线垂直的第一个性质,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2.过点P画出射线AB或线段AB的垂线.
设计意图:通过作图,让学生体会作线段、射线的垂线,其实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的垂线.
反馈练习:如图,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直线,在外任取一点Q并折出过点Q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折出().
A.0条B.1条C.2条D.3条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直观体会“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一道练习,让学生通过折纸作垂线,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思考问题,再探性质
问题4.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掘能使渠道最短?
思考:你能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吗?
变式:⑴在直线上有无数个点,试着取几个点与点P相连,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⑵你能猜想一下最短的位置会在哪儿?它唯一吗?为什么?
⑶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观察得出的结论吗?
师生活动:学生作图、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垂线的第二个性质.如有学生说法错误或者不完整,其他学生可以给予纠正、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分层变式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去解决,层层递进,提高思维度,使学生对问题的推理判断能力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练习:如图,AC⊥BC,且BC=5,AC=12,AB=13,则点A到BC的距离是_______,点B到AC的距离是_______,点B到点A的距离是__________.
5.归纳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垂直?垂直和相交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如何刻画两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的?
⑵垂线有哪些性质?
⑶本节课的学习,你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垂直定义和垂线的两个性质,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5.1
⑴第3、4、5题;
⑵选做题:第6、7题.

延伸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学案分析1湘教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学案分析1湘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学案分析1湘教版

垂线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垂概念。会用三角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理解并掌握垂线的性质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为垂足),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
(4)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说出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
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
(1)(2)(3)(4)
3、垂线的有关性质
(1)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1=90°;因为b⊥m(已知)所以∠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吗?
因为m⊥a(已知)所以∠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
(2)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精导:范例分析
例1在如图的简易屋架中,BD,AE,HF都垂直于CG,若∠1=60°,求∠2的度数.
例2如图,已知CD⊥AB,∠1=∠2,求∠BEF的度数.

四、提升:
1、练习题
2、小结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二课时教案

4.5垂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有关概念.
2.会作出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3.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垂直的概念
2.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几条?
3.如何从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新课学习
1.经过一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1)点P在直线AB上(2)点P在直线AB外

2.讨论思考题:过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
垂线,可以作几条?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条?
如果有两条直线PC,PD与直线AB垂直,那么PC,PD的关系怎样呢?(重合)
3.归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垂线段的概念:
如图,设PO垂直于AB于O,线段
PO叫作点P到直线AB的距垂线段.
PA,PB,PC,PD叫作斜线段.
5.垂线段PO的长度叫作点P到直
线AB的距离.
6.动脑筋
请同学们用圆规测量一下,PO与PA,PB,PD,PC的长度,然后猜测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归纳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7.做一做P100(利用垂线段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8.例题示范
P100的例3,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三、实效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读句画图:
(1)画出表示P,Q两点之间距离的线段;
(2)画出表示P到直线n的距离的线段;
(3)画出表示Q到直线m的距离的线段.
3.练习P101的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P102的A组第3,4题
六、拓展练习
1.如图1所示,AD⊥BD,BC⊥CD,AB=acm,BC=bcm,则BD的范围是()
A.大于acmB.小于bcm
C.大于acm或小于bcmD.大于bcm且小于acm
2.如图2所示,修一条公路将村庄A、B与公路MN连接起来,怎样修才能使所修的公路最短?画出线路图,并说明理由.

图1图2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第一课时教案

4.5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互相垂直及其有关概念.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3.理解并掌握垂线的两条性质.
教学重点: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的有关性质及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直角等于多少度?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2.如果a∥b,c∥b,那么ac.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二、新课学习
1.互相垂直的有关概念
(1)观察P96的教材内容,引出生活中互相垂直的例子.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3)垂直的符号:垂直用符号“⊥”表示,AB与CD垂直(O为垂足),记作“AB⊥CD”,读作“AB垂直于CD”.
2.画垂线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经过点P(如图(1),(2))画直线AB的垂线.
(1)(2)(3)(4)
3.垂线的有关性质
(1)P97动脑筋
如图(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m,b⊥m,那么a∥b吗?
因为a⊥m(已知)所以∠1=90°;因为b⊥m(已知)所以∠2=90°(垂直的定义).所以∠1=∠2(等量代换),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m⊥a,那么m⊥b吗?
因为m⊥a(已知)所以∠1=90°;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2=90°(等量代换),所以b⊥m(互相垂直的概念).
(4)归纳:在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4.例题示范
P97-98的例1和例题2,先引导学生分析,再师生合作完成.
三、实效训练
2、练习P98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收获回顾并归纳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P102的A组第2题
六、拓展练习
1.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A线段上B线段的端点
C线段的延长线上D以上都有可能(5)
2.如图(5)所示,AO⊥BC,OM⊥ON,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
A3B4C5D6
3.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在判断时钟的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时刻,他们每个人说了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A.甲说3点和3点半
B.乙说6点和6点15分
C.丙说8点半和10点一刻
D.丁说3点和4点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