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6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

1.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4、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四舍五入遵从精确到哪一位就从这一位的下一位开始,而不是从数字的末尾往前四舍五入。比如:3.5449精确到0.01就是3.54而不是3.55.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复习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WwW.jab88.cOm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结合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

精选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期中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期中知识点总结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短时间2、经常变化

1、长时间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2、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天气符号图

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3图3.17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质量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P56图3.21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四、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是低温少雨)。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30°~40°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在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60°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A.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B.热带雨林_气候

南美洲、非洲、亚洲东南部的赤道两侧

C.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洲、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E.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

F.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北部

G.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亚洲和北美洲内陆地区分布较广

H.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大致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I.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J.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

K.寒带(极地)气候

极圈以内的高纬度地区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一、二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一、二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一、二章)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种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基本结构

②都具有生长发育的现象③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④都具有应激性⑤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影响环境

⑥生物都要繁殖⑦都有遗传变异现象

4、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6、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8页)

7、显微镜的结构(图见课本第10页)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较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较小幅度升降镜筒,可以使物像更清晰。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另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8、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第11页),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②对光:一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调(调遮光器,使适合大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看(左眼注视目镜,右眼也要睁开);再转(转动反光镜)。结果:看到明亮的视野。③放置切片标本:一放(放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一压(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两端);一看一转(从侧面看着物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物镜接近玻片为止);④观察:再看再转(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细调(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⑤收镜:一取(取下玻片标本);一擦(擦干净);一恢复(恢复原状)。

9、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①通过详实的观察提出问题②参考资料对问题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实验要设置对照组)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10、单一变量原则: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例如:有光和无光,其它条件都相同。

11.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温.实验中水温升高或降低的范围为什么要控制在5至10℃范围内?是为了减少对金鱼的刺激,减少对金鱼的伤害。应如何统计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要待金鱼安静时再记数金鱼的呼吸次数。计数的是每分钟金鱼鳃盖的开闭次数(或金鱼口扩大缩小的次数)。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多次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计算出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后对金鱼应作如何处理?实验后应将金鱼放回金鱼缸中或金鱼池中。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1、环境因素: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
实例
种内

关系
互助
许多蚂蚁一起搬运食物
斗争
两只公羚羊会为争夺一只母羚羊而发生争斗

种间

关系
互利互惠
海葵和寄居蟹
捕食
兔以草为食
寄生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竞争
水稻和生长在稻田的稗草

3、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极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耳朵很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来适应冰冷的环境;大耳狐,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耳朵很大,有利于散发热量,可以适应炎热的环境。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灌木丛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例如,竹节虫,

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三、四章)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知识点归纳(第三、四章)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条河流、一畦农田、一座城市、以至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各种非生物因素;

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在内的所有生物,根据其作用,将它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蘑菇属于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

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他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

第2节、生物圈

1、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随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水、阳光、氧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1、概念:在自然条件下,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①物质转变,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②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说明了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的,过程是:

①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部分遮盖的目的是设立对照,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

③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酒。

⑤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酒,观察叶片的颜色。

⑥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⑦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

3、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叶绿素的形成必需光照。

4、绿色植物所有含叶绿体的器官在光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是指叶绿素,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

5、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意义是:

(1)人和动物的物质来源(2)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6、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通过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

7、无机盐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如缺氮,植物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甚至早熟早衰;缺磷,植物叶.茎呈现紫红色斑点,新根少,生长缓慢;缺钾,植株不高,叶边缘像火烧一样,生长不旺盛,最后干枯。

8、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根尖结构:①成熟区(有大量根毛)、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4)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导管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

一起去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制定计划:甲放在地方培养,把乙放在地方培养。

4、实验及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绿,乙中的黄豆芽绿。(填“变”或“不变”)

5、实验结果:叶绿素的形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