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中亚“概述” ,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中亚“概述” ,。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亚“概述” ,》,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案示例

——中亚“概述”

掌握中亚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亚在沟通亚欧之间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名称。

理解中亚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影响。

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对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响。

“中亚”教学课件

(复习式导入)

今天是新学期地理的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一个学期我们都学习过哪几个区域?学习一个区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典型的国家

下面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思路来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区域的学习。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中亚的范围

(提问)中亚包括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分别在哪里?在这些国家中与我国相邻的分别是哪几个?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确认,并进行填图练习)

从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中亚与我国西部省份相邻,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课件展示)中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从位置看,中亚与东亚、东南亚、南亚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比例尺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黑海的大致距离)

东距太平洋约3750千米,南距印度洋的阿拉伯海1100千米,北距北冰洋1600千米,西至黑海约1100千米

其它的三个区域都与海洋相邻,而中亚距离海洋较远,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部。这对它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课件展示)古代丝绸之路

(引导学生找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的地区和终点)

从历史上看,中亚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课件展示)亚欧大陆桥

(引导学生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终点及沿途的铁路线,并简要介绍“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教师总结)从以上我们能够发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一直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路桥的必经之地,位置极其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人曾说过,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国际政治的“心脏地带”,而欧亚大陆则是“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够控制世界。这话虽然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却道出中亚战略地位的重要。

(课件展示)中亚地形图

中亚地形以何种地形为主?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引导学生利用海拔高度表)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中亚重要的地形区:帕米尔高原、天山、图兰平原

(引导学生进行填图练习)

(承转)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图兰平原大部分地区被什么覆盖?(沙漠)名称叫什么?(卡拉库姆沙漠),这说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干旱)

(课件展示)卡萨林克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亚气候分布图

(引导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和季节变化,并讨论中亚的气候特征)

(启发式提问)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冬冷夏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面积的森林能不能生长,为什么?中亚的植被应以什么为主?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总结)

(进一步深化问题)中亚为什么会出现干旱为主的气候?这与什么因素有直接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地理位置对中亚的气候产生极大的影响。

(课件展示)中亚地形图

请大家在图中找出中亚主要的河流及湖泊。(阿姆河、锡尔河、里海、咸海)

中亚主要的河流及湖泊与我们已学习过的三个区域的大部分河流及湖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大部分是内流河或内流湖。

(简要介绍内流河及内流湖的概念,指出它们是干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并简要指明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而且是内流湖)

(提问)在中亚存不存在外流河呢?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

(教师总结)总的来看,在远离海洋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承转)中亚深居亚欧内部,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及活动,并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对咸海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简要讲解咸海环境的变迁,了解环境变化及咸海成因。

(启发式提问)在咸海的变迁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如何能够改善咸海的现状?

(学生讨论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总结)中亚的地理位置与我国新疆相近,它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西部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很有参考价值,这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承转)对待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咸海的现状人类要负大部分责任,另一方面,中亚人民也在不断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来发展生产。

(课件展示)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

(提问)

1、中亚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中亚都发展了哪些农业部门?

(突出介绍中亚的棉花生产,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地,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中亚生产的小麦、棉花和畜产品可供出口。)

2、中亚主要有哪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3、中亚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问题)

(教师总结)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中亚木材缺乏,机械制品及一些轻工产品需进口。

(课件展示)中亚景观图片

中亚民族众多,目前有130多个民族,并且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

(引导学生在政区图中确认该地区重要的三个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阿斯纳塔,并利用景观图进行简要介绍)

塔什干:中亚最大城市、交通枢纽、国际航空站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阿斯纳塔:阿萨克斯坦首都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中亚

第1节概述

一、地理位置:

亚欧内陆,距还远

交通要道

二、自然环境:

地形:平原、丘陵为主,沙漠广大

气候:

河湖:内流区域为主

三、经济:

咸海变迁

灌溉农业和草原牧业

丰富的矿产与工业

四、居民和城市

多民族,多信奉伊斯兰教

城市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整体设计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明快,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中亚位置对其气候、环境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法的设计上,注重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相关阅读

欧洲西部概述


第十七课时欧洲西部概述
[读图识记]
1.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冰岛,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瑞典,荷兰,丹麦,希腊等;
2.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日德兰半岛;
3.大西洋,北冰洋,波罗的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黑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比斯开湾,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丹麦海峡,土耳其海峡;
4.北极圈;
5.波德平原,西欧平原;
6.斯堪的那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喀尔巴阡山,迪纳拉山脉.
一、自然环境:
(一)位置:
1.海陆位置:本区处于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经纬度位置:本区处于北纬36°——71°,西经20°——东经40°之间.
(二)大陆轮廓:
1.海岸线曲折:欧洲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
海岸线曲折的原因——冰川作用(侵蚀)
2.多半岛,岛屿:
半岛:北:①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东临波罗的海,西临挪威海,南临北海)
②日德兰半岛(东临波罗的海,西临北海)
南:①.伊比利亚半岛(东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②亚平宁半岛(东临亚得里亚海,东临第勒尼安海);
③巴尔干半岛(东临黑海,西临亚得里亚海,南临爱琴海);
岛屿:大西洋中:大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
地中海中:科西嘉岛,撒钉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
3.多内海,边缘海,海湾:
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黑海,爱琴海;
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海湾:比斯开湾
海峡:英吉利海峡(英法之间,世界最繁忙的海峡,其最狭窄处称多佛尔海峡);
丹麦海峡(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
(三)地形:
1.欧洲地形总特点:
①.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②.以平原和山地为主;③.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④.冰川地形广布.
2.地形区:
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以莱茵河为界,东侧为波德平原,西侧为西欧平原(由塞纳河等河流冲积而成).
山地:北:斯堪的那维亚山脉(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南: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比利牛斯山脉(西北——东南走向),亚平宁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喀尔巴阡山,迪纳拉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3.地质作用:
(1)外力作用:本区冰川作用显著.
①.介绍冰川作用: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冰川侵蚀作用而成);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貌(冰川堆积作用而成).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
②.冰川地貌: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塑造作用.
冰蚀地貌:A.芬兰,瑞典众多的冰蚀湖;
B.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挪威)西海岸幽深曲折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多角峰),谷地宽阔(U形谷),两侧多湖泊等;
D.斯堪的那维亚山脉古老而低缓;
冰碛地貌:A.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部分地区地形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
B.芬兰,瑞典境内的冰碛湖.
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
(2)内力作用:本区板块构造运动显著.
①.地中海沿岸: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属消亡边界.
影响:①.形成阿尔卑斯山脉,是年轻的褶皱山,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为本区最高峰,4807米.
②.地中海沿岸多火山,地震,如意大利的维苏威活火山,埃特纳活火山.
②.冰岛: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属生长边界.
影响:冰岛多地热资源——首都雷克亚未克有"无烟城市"之称.
(四)洋流和海水盐度:
1.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欧洲西海岸,向北深入北极圈.
影响:①.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并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深入北极圈;
②.使本区冬季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温度偏高些;
③.使巴伦支海冬季有不冻的海区,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成为冬季不冻港.
2.密度流:分析基尔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等处的密度流情况.
3.波罗的海——世界上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海水盐度不到1%.
原因: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而降水量较多;
②.周围有大量陆地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海域封闭,不利于与外海交换.
(五)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与自然带:
1.气候差异:
南北差异(即纬度地带性):①.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中部为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为极地气候.
②.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热量因素.
东西差异(即经度地带性):①.西部为温带海洋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海陆位置为根本原因).
③.表现A.自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越向东,大陆性越强;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自西向东,年温差逐渐增大.
2.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北冰洋沿岸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阿尔卑斯山脉有高山气候分布.
(1)温带海洋气候:
①.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本区的温带海洋气候是世界上最典型(最大)的分布区.代表城市:伦敦等
②.成因:A.纬度: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地处北温带,属温带气候;
B.气压带,风带:处于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C.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
D.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受海洋影响显著,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E.地形:中部多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温和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其中决定性因素是:西风带和洋流.
③.特点: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
④.对农业的影响:该气候区由于阴天多,雾多,光照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而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于发展畜牧业.
(2)地中海气候:
①.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本区的地中海气候是世界上最典型(最大)的分布区.代表城市:罗马,雅典等
②.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③.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①.分布:本区分布在温带海洋气候以东.
②.成因:深居内陆或地形因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分析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
3.自然带:
①.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松鼠,黑熊——棕壤,褐土;
②.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阿尔卑斯山羊,鹿——褐土;
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为常绿硬叶林,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叶面有腊质,根系深而发达,以适应干热的夏季气候.
典型的植物有:水果——柑橘,无花果,葡萄;油料作物——油橄榄.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黄羊,旱獭——黑钙土;
④.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驼鹿,紫貂——灰化土;
⑤.极地气候——冰原带——北极熊,海豹——土壤未发育;
⑥.高山气候——垂直自然带——原因:水热随高度而变化.
(六)河湖:
1.河流特征及成因:①.河网密布,水量充沛——因降水较多,多平原,地形平坦;
②.河流短小,无长河——因大陆轮廓曲折,山岭限制.
2.河流水文特征:
(1).温带海洋气候区:①.水量丰富(降水丰富);②.流量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③.含沙量小(流经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好);④.无结冰期(终年气温在0℃以上);⑤.流程较短.如莱茵河.
(2).地中海气候区:①.水量较丰富(降水较丰富);②.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冬汛(冬季为雨季);③.含沙量小(流经湿润地区,植被覆盖好);④.无结冰期(终年气温在0℃以上);⑤.流程较短.如波河.
3.主要河流:本区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塞纳河等.
(1).莱茵河:①.西欧第一大河,
②.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北麓,向西北共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等6个国家,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③.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185,000平方公里,
④.通航里程达886公里,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居世界第二.
⑤.航运条件: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流经平原,水流平稳;.河流水运成网,四通八达;四季通航;流经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工业区集中.
(2).多瑙河:①.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林山东麓,自西向东共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个国家后,流入黑海.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多瑙河全长2860公里,是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沿途接纳了30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的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黄河还要大.多瑙河年平均流量为6430立方米/秒,入海水量为203立方公里.
③.多瑙河两岸有许多美丽的城市,她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蓝色的飘带上.有累根斯堡,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罗马尼亚的"钢都"加拉茨.
4.主要运河:西欧的许多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运网.如基尔运河,多瑙河——莱茵河运河.
(1).基尔运河:①.也叫北海——波罗的海运河.
②.位于日德兰半岛,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属于德国.
③.全长98.7千米.1887——1895年建成.
④.地理意义:使北海与波罗的海路程缩短了756km.
⑤.分析密度流.
(2)多瑙河——莱茵运河:在两河上游,使两河水运连成网状.
二、居民:
1.人种:白色人种为主.这里是白种人的故乡,现在是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人口:
(1)人口分布: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西欧和中欧的人口最为稠密,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
②.人口分布特点:A.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区地带分布.呈"十"字形.
——原因:人口稠密地区多是工业发达地区.欧洲工业发展很早,早期工业以煤炭为动力,工业区多分布在煤矿周围,人口也集中在煤炭产地附近.
B.人口稀疏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区
——原因:阿尔卑斯山地势高,气候寒冷,人口较少,斯堪的纳维亚山海拔不很高,但因地处高纬,气候也很寒冷,人口也很稀少.
(2)人口发展:人口增长:速度最慢;在世界各地区中,本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匈牙利,德国呈零增长或负增长.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结果:劳动力,兵源不足,社会负担重.
三、资源与经济:
1.资源: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为发达国家,工业所需自然资源需要大量进口;本地主要的资源有:北欧(挪威,瑞典,芬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德国,英国的煤炭资源丰富,德国的钾盐,英,法,瑞典的铁矿石,法国的铝土矿,铀矿等比较丰富.
2.经济发达:①.欧洲西部是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地方,至今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②.全区工农业生产占世界1/3;
③.对外贸易发达,约占世界1/2,许多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燃料和粮食,出口工业产品,每年进出口货物量很大,在世界贸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本地区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德国的对外贸易居欧洲第一位.
3.工业:
(1)地位:欧洲西部各国经济中,工业占比重很大.
(2)分布:呈"十"字型,自英国向东经法国,德国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向南经丹麦,德国,瑞士至意大利,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工业区的分布与人口稠密基本一致,都呈十字型分市.因为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所以在工业区中人口密度都较大.)
4.农业:
(1)地位: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比较低.
(2)农业特点:①.由于人口稠密,劳力缺乏,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和机械化.
②.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园艺业发达(例如法国的葡萄,荷兰的花卉等).
(3)农业阶段:现代化农业.
(4)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挪威,英国
渔场成因: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5.旅游业发达:许多国家的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旅游业发达的原因:①.本区各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②.本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市场距离短);③.交通便利(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好);④.旅游业发展时间早,旅游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
(2)本区主要旅游资源:欧洲西部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广阔的平原,险峻的山峰,曲折的峡湾,寒冷的雪峰,温暖的海滩等等.还有丰富的古代遗址和文化艺术城市,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如:
大风车,郁金香,填海造陆工程——荷兰
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蓬皮社中心,巴黎圣母院,时装,化妆品——法国巴黎
伦敦塔桥,大本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格林尼治天文台,马克思公墓——英国
斗牛,地中海沿岸沙滩——西班牙
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火山——意大利
阿尔卑斯山登山和滑雪运动——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
首都维也纳的音乐节,古典建筑——奥地利
多瑙河上航行——奥地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多瑙河沿岸国家
参观手表作坊,日内瓦湖——瑞士
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的太阳(北极圈以内)——挪威
帕提依神庙——希腊,属南欧的国家.

课题:《中亚和西亚》(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题:《中亚和西亚》(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中亚和西亚》(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1.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记住中亚和西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中亚和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能够在地图上找出西亚主要产油国的位置和石油输出路线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亚的工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储量、产量、出口路线。
四、学情分析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中亚的位置、范围?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中亚
1、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
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
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2、中亚的地形特征?
(1)特征:
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分布:
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
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 
3、中亚的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2)分布

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4、中亚主要河流湖泊?
(1)水系水文特征:
 中亚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成水湖),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或无流区,地表径流少,河水流量小。
(2)著名的河流:
有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
(3)著名的湖泊:
主要的湖泊有①里海、②成海、③巴尔喀什湖。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
5、中亚的农业特征?
有分布面积广大的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大,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
耕地面积广大,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哈萨克地势较高,且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是中亚耕作条件最好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燕麦、养麦等谷物和马铃薯,其中以小麦为主。
③中部和南部的沿河湖灌溉农业以棉花最著名
 中部和南部的河流、湖泊较多,在河流流经的地区和湖泊周围发展了灌溉农业。灌溉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等。本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2)灌溉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过量引用河流水,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绝迹,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基本丧失。这些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如下:
湖泊类型影响因素危害治理措施

海内

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导致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量日渐减少,使得流入咸海的水量逐渐减少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沿岸地区降水减少;湖水盐度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适当减少棉花科植;加强湖洁沿岸植被恢复
6、中亚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工业部门?
(1)工业特点:
煤、铁、石油、天然”和有色金属的探明储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本区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但是木材缺乏,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有关中亚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五国全为内陆国
②古代东西方陆路骆队商人和“丝绸之路”均经过这里
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连云港~鹿特丹)从中亚腹地通过
④中亚有4国同我国相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
3.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稀少B.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C.高原沙漠广布D.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4.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
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
5.关于西亚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死海盐度高达32%,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
D.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6.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草原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7.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A.波斯湾沿岸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8、(2004全国文综Ⅱ,36)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6分)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9.(16分)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5中A代表的城市为,其所在国家1991年和2003年两次遭到外国军队的打击,该国家是 。
(2)甲乙两地区附近均分布有大片沙漠。试分析两地沙漠的类型及形成差异。(6分)

(3)甲乙附近地区是中国目前或将来进口石油的主要市场,试从运输距离、安全性、运输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从上述地区进口石油的差异。(6分)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问题导学:
1、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原因?
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从地图上量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这就影响湖水水体的交换,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相互交流。
在湖泊西半部,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伊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平均含盐量仅有1.48‰。而湖泊东半部日益沙漠化。却没有大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平均含盐量也达到10.42‰。这是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
2、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
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3、中东位置的重要性?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4、中东主要石油分布及输油路线?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

6、中亚自然条件和农业
(1)、平原地形面积广阔,耕地资源较丰富;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降水稀少--------发展灌溉农业:小麦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的半干旱地区,即北部边界地区;水稻分布在灌溉条件好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地区;棉花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上游地区和南部山前地区。
(2)、东部山地、高原牧场广阔——发展畜牧业
(3)、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出口物质
7、中亚工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来源:Z§xxks5u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中亚北部和中部、铁——集中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北部、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平原、有色金属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哈萨克斯坦在丰富煤、石油、铁矿、有色金属资源基础上建立以能源、采矿业、冶金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里海沿岸平原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课后练习与提高答案
1--7答案:A、D、D、D、A、D、D、
8、(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9、(1)巴格达伊拉克
(2)甲地的沙漠为温带沙漠,主要是因为远离海洋深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形成大片沙漠;乙地的沙漠为热温带沙漠,主要是因为常年受到热带高压的控制,海洋面积小,深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形成大片热带沙漠。
(3)甲地区向中国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目前已经建好输油管道。该市场输油采用管道运输,具有地缘近(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邻国)运输距离近,安全可靠,连续性的特点。乙地区为波斯湾沿岸,向中国输出石油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该线路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等地,具有运输距离远,不安定因素多,安全性差。

环境概述


课题:1.1环境概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了解环境因素的组成及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提高判断能力。
(2)通过对生活地区环境的调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环境科学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感悟地理学习的有用性,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环境的分类,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
学习难点:环境的因素。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________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________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________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________、土壤环境、⑤____________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________环境,如⑦________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
(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____________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的扩展而扩张
二、环境因素
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⑩________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__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2.分类:环境因素又称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________、________、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________、科学技术、民风民俗、____________等。
三、环境质量
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________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________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______质量、________环境质量等。
基础达标练
五、达标检测
考查点1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考查点2 环境因素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会、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
D.阳光、空气、水
4.下列事物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A.科学技术B.生物C.生产力D.足球场
考查点3 环境质量
5.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原因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人为原因D.大力植树种草
6.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方法技巧练
如何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一层层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方法技巧 分析一个环境中的要素要从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某地区自然环境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思考;人类的生活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因此,分析某地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应主要分析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领域的影响。

六、小结与反思

环境管理概述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管理概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
5.1环境管理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了解中国环境的主要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采访某个环境管理机构,了解该机构的服务内容、手段,对环境管理形成感性认识。
2.收集当地政府对环境管理的具体事例,并进行讨论,明确为什么说环境管理又是一个工作领域。
3.收集有关中国环境管理思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与同学们共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提高对实施环境管理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2.将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环保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媒体与教具]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收集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长期以来,在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大家很容易想到发展技术这一途径,却往往忽视了环境管理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因此实施环境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第五章环境管理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
阅读课本80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什么是环境管理?其主要手段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环境管理的概念:是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限制(或禁止)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2)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3)环境管理的目的: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阅读课本80页阅读材料“环境管理的职能”,说明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服务)四个方面。
环境管理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个工作领域。作为一门学科,环境管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第二个讨论题可从生态系统(含资源)、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三方面的调控来说明。

第五章环境管理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的涵义
1.环境管理的概念
2.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3.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资源环境管理——现代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二、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1.中国环境管理的产生
2.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3.“三同步”、“三统一”环境保护战略方针
4.三项基本环境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