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高中物理功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3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功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11.3功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个性化备课
【课前预习】
1、做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2、重100N的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前进4m,外力做的功为_____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
3、功率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某台机器的铭牌上写着“功率1.25KW”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的原理;从功的原理可证明: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等高斜面,斜面越长__________力。
5、用重10N的水桶向楼上提水,若每次把300N的水提到3m高的楼上,则人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做功的效率为_________。
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
【活动过程】
活动一:功的大小与力、距离的关系Jab88.COM

第(2)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
第(3)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

活动二:例题分析
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2、如图4,将重2N的物体匀速提升0.2m.不用滑轮组做的功W不用机械(J)?
3、如图5,用滑轮组将此物体提升0.2m,用滑轮组做的功W用机械(J)?

【课堂反馈】
1.一个人用100N的力往下按某一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m。如果人手下降的高度是2m,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功是____J,被举高的物体重_____N。
2.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60N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3.5m,拉力做的功为__J,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J。
3.某同学用2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沿水平方向扔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是____J,重力对球做的功是___J。
4.举重运动员把重1500N的杠铃举在2m高处静止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既用了力,也做了功B.人既没用力,也不做功C.人在用力,但没做功D.无法确定
5.对于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B.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C.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时,没有力做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做功
6.一个人把5N的砖头沿冰面水平抛出,砖头在冰面上滑行20m停下来,则砖头在滑行的过程中()
A.人对砖头做功100JB.惯性做功100JC.重力做功100JD.上述均不正确
7.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6米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米,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3000焦耳B.5000焦耳C.2000焦耳D.1000焦耳。
8.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受到100牛的水平拉力,移动了50厘米。求:(1)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9.如图3是在水平面上移动重物的装置,若物重为600N,在阻力为重力的0.2倍时,匀速移动物体,使其以2m/s的速度前进,经过5s钟,(滑轮内部摩擦及滑轮重不计)试求:
(1)拉力F的大小。(2)拉力F所作的功。
【作业布置】
预习11.4功率完成补充习题相应作

延伸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机能: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从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各自的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利用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加强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培养学生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三,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鸡蛋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上课便向学生播放关于盘山公路,供轮椅通行的斜坡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这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给学生举例进一步引入课题,当我们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时,因为我们用了力,我们说自己在“工作“。然而在物理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概念“功”的导入。(体现重点)当你举高物体时,你就应用储存在体内的化学能,使物体的位置升高了。在物理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举起相同的高度,物体的重力越大,举起它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对于同样重的物体,举起的高度越大,力做的功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功?”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然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写下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再请同学对其进行评论是否正确。教师再对其进行规范教导。W=F·S并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N),距离的单位是米(m),则功的单位就是牛·米(N·m).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的贡献,人们将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1J=1N·m

1J的功大致等于从地上拿起一个约50g的鸡蛋,并把它举过头顶,在此过程中你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J。教师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1J功的概念。

(三),做功了吗?(突破重点,体现难点)课件展示四幅动画分别为(a)女孩将一箱书搬起来(b)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走(c)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d)足球被踢后,在草坪上滚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对其进行解说: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W=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距离为零。如一人用很

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W=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图(b)。(W=0)

然后让同学讨论四幅画中哪些做功了,哪些没有?为什么?发表讨论后的结果。

教师总结概括,归纳根据功的概念可知,对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为加深学生对力与功之间关系的及力对物体做功概念的理解,课件展示例题:小明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从离井口三米的深处匀速提到井口,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水桶做功了吗?若做了,做了多少功?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请同学进行分析,讲解。再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四),活动实验,测量提升物体所做的功。(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首先由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再由学生设计动手操作)1,在斜面上拉小车的实验,并计算在自己的实验中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2,在竖直方向上匀速提升小车,使小车上升一定高度,测量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将两种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析得到的数据,看看利用斜面是否省力,是否省功。最后分析讨论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在作进一步的讲解和总结。

(五),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再次向学生展示引入课题是播放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供轮椅上下的斜坡,在物理学中我们常称为斜面,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样可以省力,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盘旋公路也利用了同样的道理。研究表明利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或者可以省距离但要费力,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六)小结及作业安排。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学会了计算功。知道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作业设计:1,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其做了多少功?

2,若你的教室在三楼,试估算你从一楼走到三楼要做多少功?

3,2008年8月11日,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58kg级比赛中,中国名将陈艳青以抓举106kg,挺举138kg和总成绩244kg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记录。试估算出陈艳青在成功抓举的过程中对杠铃所做的功?

五,板书设计;

1,功: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2,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3,功的计算:W=F·S1J=1N·m

4,力对物体做功注意事项,力,距离,功各自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优秀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优秀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电功概念及电能表的读数

教学难点

电功概念及电能表的读数

教学方式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师〗上章我们学习了电,现在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这些电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否也是具有能量?下面我们看一则视频,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视频1】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入电功率和电能的课题。(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能的产生(10min)

〖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电充当一个什么角色。

【学生1】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学生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视频2】电能又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能量。人们可以把许多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反过来电能又可以转化成许多形式的能,如热能、机械能、化学能。

〖思想教育〗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二)电能的单位(6min)

1.〖师〗你家一个月消耗多少电能呢?

我们常用“度”作为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2.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kg;生产化肥0.7kg;采掘原煤105kg;可以使电车行驶0.85km;一次灌溉麦田330m2。

(三)电能表(12min)

电能的大小可以用专门的测量工具──电能表来测量。

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能电功》教学反思

教后记

《电能电功》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深。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知识的达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课堂的时效性。课堂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怎样做好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又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一、电功、电能的概念;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

“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固隆中学田李霞本节课教学思路:回忆功与能,迁移到“电动机”引出“电能与电功”——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老师针对性点拨解惑——课堂练习,检查反馈——对照目标,检查收获。

本节教学亮点

1、导入部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迁移。

2、目标引领,聚焦目标教学,对照目标自查,整节课始终在围绕目标进行。

3、课堂评价及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本节不足及建议:电能表实物演示不够清楚,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能表图片让学生观察。如果再用实物展示,就把实物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观察。本节体现的教学思想:简单课简单上,行动为目的服务。不要拘于形式,要讲求实效。模式要灵活运用,例如:口头展示比板演节省时间,板演比口头展示直观,我们要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如果有时间是,就加大课堂练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