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一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1

初一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一历史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
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经过: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知识点2丝绸之路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
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_________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____________,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点3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城。
机构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_______及__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______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关西B.新疆
C.西域D.西藏
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A.张骞B.卫青
C.霍去病D.董仲舒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4.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知识点2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
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②小麦③石榴④葡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7.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都护的设置

03能力提升
8.《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9.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
——《后汉书》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材料一中骞“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指什么?有何意义?“以超为都护”指什么?

04直击中考
12.(茂名中考)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答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管理
1.阳关玉门关大月氏138119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丝绸凿井铸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胡萝卜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斯里兰卡3.60乌垒新疆巴尔喀什湖班超甘英
基础过关
1.C2.A3.A4.C5.C6.B7.D
能力提升
8.D9.A10.(1)丝绸之路。(2)长安;欧洲。(3)西汉;张骞。(4)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1.(1)张骞;汉武帝时期。(2)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3)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言之有理即可)(4)指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是归属中央政权,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直击中考
12.C

相关推荐

初一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初一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北师大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历史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导学案北师大版

1、学习目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习重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汉高祖采取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起用、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嫁给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

1.时间:年和年,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作用(意义):开辟了通往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年,西汉设置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1.从长安经_____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因运输最多的商品是,所以成为。

2.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1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甘英B.班超C.张骞D.王昭君

2.“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句指出了玉门关和阳关是中原和哪里的分界()
A.东北B.蒙古C.江南D.西域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10年)应是多少年()

A.2065年B.2066年C.2067年D.2069年

3.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A.昭君出塞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D.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亚、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

5.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西传到中亚、欧洲的通道

B.“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到大秦

C.“丝绸之路”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

D.“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的纽带

二、非选择题

材料: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而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古罗马上层社会的时尚,丝绸价格也暴涨,出现了丝价如金的奇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根据课本材料依图写出他第一次通西域的路线。

3.依据材料二,恺撒着丝袍时,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4.“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与哪些地区文化连接起来了?

5.张骞通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

初一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B.新朝
C.隋朝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B.刘彻
C.刘秀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B.领导人
C.口号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03能力提升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皇帝即位年龄
和帝10岁
殇帝1岁
安帝13岁
顺帝11岁
冲帝2岁
质帝8岁
桓帝15岁
灵帝12岁
少帝14岁
献帝9岁

图一图二
(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
东汉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04直击中考
12.(襄阳中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知识管理
1.新朝 刘秀 东汉 奴婢 郡县 少数民族 光武中兴 2.外戚 宦官
3.张角 土崩瓦解
基础过关
1.B 2.C 3.B 4.C 5.D 6.C 7.D
能力提升
8.D 9.B 10.(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11.(1)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东汉公元25年刘秀洛阳
(2)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共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3)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直击中考
12.A

初一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课时

1.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2.培养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3.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1.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独立预习,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合作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

一、自主检测:
.1、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的___和___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在东方,____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2、___战胜___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___族的主干。
3、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
4、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___、___、____,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____”。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___。
二、我的疑惑:

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

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禅让制的依据是()
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发明陶器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
5.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
6.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
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
7.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8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礼记礼运篇》
(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
(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

(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在浩瀚的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并逐渐掌握方法。

课本p16学习测评

自觉预习,独立完成。
有疑惑一定要记下来。
小组讨论完成,并展示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展示,(可以抽取一三五组到黑板前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二四六组准备评价,不参加展示的同学应认真倾听或认真观察展示情况,随时准备补充或更正,2、展示完毕后,进行互评(可以生生互评,组组互评,也可以师生共评。)

独立完成,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