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一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9

初一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一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刘秀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A.秦朝B.新朝
C.隋朝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B.刘彻
C.刘秀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B.领导人
C.口号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03能力提升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jAB88.cOm

皇帝即位年龄
和帝10岁
殇帝1岁
安帝13岁
顺帝11岁
冲帝2岁
质帝8岁
桓帝15岁
灵帝12岁
少帝14岁
献帝9岁

图一图二
(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
东汉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04直击中考
12.(襄阳中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知识管理
1.新朝 刘秀 东汉 奴婢 郡县 少数民族 光武中兴 2.外戚 宦官
3.张角 土崩瓦解
基础过关
1.B 2.C 3.B 4.C 5.D 6.C 7.D
能力提升
8.D 9.B 10.(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11.(1)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
东汉公元25年刘秀洛阳
(2)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共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3)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光武帝: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直击中考
12.A

相关阅读

初一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力条件。
2.手工业的________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________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春秋时期社会处于________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也逐步遭到瓦解。
2.________东迁后,________的统治势力大减,________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1.材料分析: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周本纪》
你知道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吗?

2.对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你如何看待?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4.春秋时期,第一位君主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5.“中兴之主、五霸之首”应指的是下列春秋时期的哪位霸主()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宋襄公
参考答案

一、1.铁制;牛耕;
2.规模;
3.商品;金属
二、1.动荡;分封制;
2.周平王;周王室;诸侯
三、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1.原因一: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原因二: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1.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铁器、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诸侯国的力量更加强大,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弱,所以③不正确。答案:C
2.D
3.D
4.D
5.A

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B.播种
C.收割D.耕地
知识点3“文景之治”
5.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03能力提升
8.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
D.社会劳动力缺乏
9.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04直击中考
12.(鞍山中考)“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陈胜B.吴广
C.刘邦D.项羽

参考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管理
1.刘邦长安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农业3.汉文帝汉景帝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
基础过关
1.A2.C3.C4.B5.B6.B7.A
能力提升
8.A9.D10.(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2)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3)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1.(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2)秦朝因为实行暴政而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直击中考
12.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课程内容

了解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

教学目标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

了解光武中兴;

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

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研读史料、历史年表,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本课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由治到乱的全过程。

《东汉的兴亡》在统编新教材中单独列为一课,既展现了整个大汉王朝的全景,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历史时序性的把握。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汉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年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纪录片:《中国通史》

(5)臧嵘:《评东汉光武帝的历史作用》,《历史教学》1998年第12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所学内容,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学习的大一统的秦汉时期中,汉朝包括我们之前学习西汉政权,以及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东汉王朝。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视频教学,进入新课学习。

播放视频,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学生观看视频,融入本课情境。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东汉建立的背景,梳理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三要素

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东汉的建立”相关内容梳理

后人对刘秀的评价

展示后人对刘秀“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评价。思考为何称其为“中兴之君”并引导学生学习其治国措施。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的社会景象以及采取的措施。

展示材料,设置问题:“东汉初年是一番怎样的社会景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从材料中关键语句提取信息,阅读教材,查找问题答案。

“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的措施,统治后期,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依据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回顾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比较共同点。

指导学生回顾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各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光武帝和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概括并回答。

感受“光武中兴”的兴盛局面

提供东汉全国户籍人口统计表。人口数量是衡量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导学生阅读统计表,感受东汉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并聆听讲解。

感受“光武中兴”的兴盛局面

提供《东汉宅院画像砖》以及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观察,从文物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光武中兴”的兴盛局面。

观察文物图片,提取关键信息。

后人对东汉王朝的评价

展示后人对东汉王朝的评价,说明

光武时期奠定了东汉前期兴盛的基础。设置问题:“这种兴盛的局面能一直持续下去吗?东汉中期以后统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提供《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表格,通过计算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引导学

生探究东汉中期以后朝政出现的问题。

学生计算,思考并探究问题。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以及后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外戚梁冀骄横统治的相关史事以及汉顺帝末年流传的童谣,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思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产生的恶果。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史实,聆听讲解,思考并回答问题。

东汉中后期阶级对立,社会动乱的情形。

展示陶院落(模型图),讲解其内部结构及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建筑的出现反映了东汉怎样的社会情形。

观察文物图片,聆听讲解,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黄巾起义

介绍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并播放视频。

学生聆听讲解,观看视频并思考。

黄巾起义的背景

根据视频中内容以及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材料,思考、概括并回答。

黄巾起义的内容

介绍油画作品《黄巾起义》并梳理黄巾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及影响。

了解相关知识,阅读教材并完成“黄巾起义”相关知识点梳理。

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面临的问题

设置问题:“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标志着东汉政权得以长治久安?”

引导学生思考。

观看图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本课小结

回顾东汉的兴亡史,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代表发言。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回顾汉朝出现的杰出帝王,突出光武帝为东汉王朝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东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光武帝及其建立的东汉王朝的认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