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3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编写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经过收集,88教案网整理了“小学第五单元教案”,不妨来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室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五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2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3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安排了一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故事,还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

教学构想:

拓展阅读的学习,结合学生看过的动画片等来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综合活动的学习则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言引入

同学们,听过穿墙术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去,看一段与穿墙术有关的故事。

二、揭题,板题

1.板书课题:崂山道士,读题。

2.释题:崂山道士是指在崂山那儿的一个道士。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人。

三、初读,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文中生僻字拼读,查字典理解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概括。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指名拼读生字词。

2.正音。

3.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

五、抓住重点展开学习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

(2)分段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地2~9自然段):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地10~16自然段):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

第四部分(17自然段):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主要了解王七在学道的过程中,吃不了苦,只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3.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练口诀喊进去不敢进壮胆进喜出望外

(3)联系可后最后一段,说说王七学法书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①结果:王七无法穿墙,反而撞了一个大包。

②原因:他不听道士的告诫,向妻子炫耀穿墙术。

六、揭示本文寓意,突破重难点

1.讨论

(1)你认为王七是一个怎样的人?

(2)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

(3)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你学了课文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

(1)王七是一个不肯吃苦,游手好闲,想投机巧,捕捞而获的人。

(2)没有。人穿墙没有,但信号穿墙的例子有。

(3)目的是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则一事无成。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

七、拓展延伸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现象。

2.指导阅读。

3.谈谈《聊斋志异》的部分内容。

作业设计

1、复述故事。

2、阅读《聊斋志异》。

3、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

学法术投机取巧一事无成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教学内容:

学习综合活动的各项内容,让学生学会了解爸爸妈妈的劳动,学会感恩;并且要亲自参加劳动,协助父母做好家务等。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行动:

把自己观察到的忙碌的一天,记录在备忘录上。

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一下

三、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照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指名简要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展示劳动成果,同学间议议。

请那些家长过于溺爱的孩子谈自己听后的感受,然后发出这样的呼喊:让我们去做吧,不要溺爱我

二、学习金钥匙的内容

1、指名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大作家的作品

五、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修改作文

5、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1、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2.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3、统计一年来家庭的劳动成果

4、完成单元小结

板书设计:

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

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

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修改作文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小仲马列不以父亲盛名为自己铺路的求实精神。

3口语交际,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写人或记事,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5课br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或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同学背得多。

2自主读诗句,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应有的停顿和韵味。

4背诵诗句。

(1)同桌合作背诵。

(2)师生共同背诵。师背第一句,生背第二句。

5课外拓展。

二阅读《真实的高度》。

1自己读短文一至两遍,不认识的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有什么体会在旁边写一写。

3汇报交流阅读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用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4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下来。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主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是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个人准备。

个人先想一想,再列个简单的提纲,为当众演讲作准备。

三小组演讲。

个人按自己列的提纲在小组内演讲,同学互相评议,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

四班级演讲赛。

各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老师总结。

勉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激趣导入。

在前不久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材料,也有许多感受,有许多想要说的话,今天就请大家用调查中获得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主要明确两点:

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有关材料写;

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稿、建议书、调查报告,都可以。

三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第五课时(习作讲评)

一广泛交流。

请围绕不同的意思写,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老师相机点评,表扬学生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二重点评议。选择一篇有代表的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三修改习作。

1运用学过的修改方法,结合老师的批发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四佳作展览。

举办本次习作的佳作展览,学生可以互相推荐,本人也可能自我推荐。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的习作。有价值的还可以向少儿报刊投稿。◆[20xx-01-14]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有利于避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机械套用和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片面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课时 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材第48、第49页)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

2.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学会用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分析问题,感受画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形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件。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吗?(列表)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疑:今天,我们将研究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1题文字部分)

【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适时的设疑,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下面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又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呢? 生:画线段图。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了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线段图)

学生尝试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后,组织交流汇报。

师:在线段图的帮助下,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就相当于是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12枚,就相当于是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就可以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小春:(72+12)÷2 =84÷2 =42(枚)

小宁:42-12=30(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方法二 小宁:(72-12)÷2 =60÷2 =30(枚)

小春:30+12=42(枚)

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

师: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生1:先检验两人邮票的总数是不是72枚。生2:还要检验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12枚。

学生进行检验并完整地解答问题;不强求解法一致,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给予肯定鼓励。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解决问题时,经常要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明确解题思路】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生2: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生3: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分析题意→直观、清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策略便有了思维的层层渗透与逐步深入而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为策略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策略的一部分。

2.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A类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B类

小丽和小华都是集邮爱好者,小丽有邮票57枚,如果小华给小丽9枚,她们俩的邮票枚数就相等了,小华原来有多少枚邮票?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杨树:(97+7)÷2=52(棵)柳树:52-7=45(棵)B类:

57+9+9=75(枚)教材习题

教材第49页“练一练”

已知条件:科技书和文艺书共105本,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5本。问题: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科技书:(105+15)÷2=60(本)文艺书:60-15=45(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教材第50~54页)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使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画画看。

生: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指名学生口答。

师: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请同学们看题,说一说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2题文字部分)

生:知道了长方形花圃的长是8米,扩建后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生1:“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是什么意思?

生2: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算出它的宽。怎样求宽呢? 生3: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图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师:想一想,这个花圃的示意图应该怎样画?可以跟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然后尝试画出直观图。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画一个长方形,标明长边是8米;然后两条长边都要增加3米,宽不变;再画出增加的面积是18平方米。画图时一定要把所求的问题在图中标出来。

师:你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生: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就要先算它的宽是多少米。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宽是多少米呢?

生:原来花圃的宽就是增加的小长方形的长,也就是说面积是18平方米的小长方形的宽是3米,那么长就是18÷3=6米,即原来花圃的宽是6米。

师:那么花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生:现在知道了花圃的长是8米,宽是6米,面积是6×8=48(平方米)。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步画出直观图。·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在直观图中表示清楚。·观察直观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师:你觉得观察直观图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简单,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例题中呈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直观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凸现了画图策略的实际价值。教学时,首先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使画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再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交流画图的好处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直观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间问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提高了小组交流的质量,又拓展了数学思维】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都用到了一种策略,大家说是什么呢?

生:画直观图。

师:是啊!画图的策略正在数学各个领域展现它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有句名言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如果能自觉地运用画图这一策略,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交流,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指导学生正确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图,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图的想法,画图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尝试、反思、修改,基本掌握画图的方法。

2.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学生在画图时出现错误,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画图能力比较弱,不能正确地表示出相关信息,也就是对信息进行形象化处理的能力不强。

A类

小营村原来有个宽20米的长方形活动场地,后来因扩建,活动场地的宽增加了5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50平方米。现在活动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减少了8米,操场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查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能力要求: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50÷5×(20+5)=750(平方米)

B类:

原来:50×40=2000(平方米)扩建后:(50+10)×(40-8)=1920(平方米)2000>1920 操场的面积总的来说是减少了。教材习题

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50÷5×(20-5)=450(平方米)

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

1.第一小队:(34-4)÷2=15(棵)第二小队:15+4=19(棵)

2.短:(90-10)÷4=20(厘米)长:20+10=30(厘米)3.上层:60×3=180(本)下层:60本

4.12÷(5-3)=6(元)

5.45 32 60 56 15 16 12 14 6.(1)75÷5=15(米)(2)125÷5=25(米)

7.900÷18=50(米)50×50=2500(平方米)

8.黄色:(5×4-4)×6=96(套)红色:(5-2)×(5-2)×6=54(套)

9.720 720 1610 1610 10.张宁:(86-8×2)÷2=35(张)王晓星:35+8+8=51(张)

11.(495-45)÷2÷3=75(千米/时)

12.上衣:(95+17)÷2=56(元)裤子:56-17=39(元)13.(60-40)×60=1200(平方米)

14.360÷30=12(厘米)(30+12)×30=1260(平方厘米)15.(14+8)×2=44(平方米)画图略 16.675÷15=45(棵)36×45=1620(棵)

《小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第五单元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