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8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导语: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咤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介虚火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课题

学习目标

链接语

泡泡语

课后练习

18将相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4、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选做题如果有条件,可以看看或听听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录像。

19草船借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2、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独具自,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抄写本课新学到的词语。

20*景阳冈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课文。《井冈山》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略有删改。课文写的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县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再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还可以谈谈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1*猴王出世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语文园地五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本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先商量选哪篇课文或课文的哪一部分演课本剧,然后商量怎么演。如,怎样把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需要准备哪些简单的服装、道具?怎样上场、下场?商量好后,就可以分角色进行排练。最后,在班上表演,互相观摩、评议。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课文,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使到改写。缩写以后,再合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也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和同学展开讨论。.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如,蔺相如和连破,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如果你还读了原著或原著节选,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军师──吴(无)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成长的岁月里,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如果能找来《西游记》原著读一读,书里那些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总第47、48课时

课题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⑴ 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⑵ 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⑶ 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⑴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⑵ 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⑴ 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⑵ 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⑴ 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⑵ 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⑴ 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⑵ 

小编推荐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走进西部

单元训练项目

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西部,世界历史上沟通西方文明的桥梁!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住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优美的语言,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题

《草原》

《白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默读课文,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文中找出其他写的没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4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即可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向科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课题

《丝绸之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单元训练项目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优美的语言,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习

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学习

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会读,会写29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读读记记

会读、会认27个词语。

口语

交际

习作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2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学习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

回顾

拓展

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展示台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总第1、2课时

课题

1、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草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⑵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⑶ 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板书设计:草 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总第3课时

课题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丝绸之路”地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⑴ 把句子读通顺。

⑵ 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⑴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⑴ 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 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 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 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⑸ 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⑴ 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⑵ 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 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 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⑴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⑵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2、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总第4、5课时

课题

3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教师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五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训练项目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题

《再见了,亲人》

《桥》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咆哮、狂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们交流。

4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课题

《金色的鱼钩》

《梦想的力量》

单元训练项目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多么令人感动,下面这篇课文讲述的红军老班长的故事也非常感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令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他的心灵多么高尚!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那金子般的心。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学习

重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会读,会写27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读读记记

会读、会认29个词语。

口语

交际

习作

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口语交际中需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再想一想哪件事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令自己最感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认自己要写的内容。

1学习本组作者组织材料和适当的表达方法。

2继续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回顾

拓展

交流平台

本此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来设计,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日积月累

读背成语,积累成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育,并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

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总第36、37课时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14、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暂()糕()阻()组()

琐()斩()羔()租()祖()

谊()捣()谣()摇()混()

宜()岛()遥()瑶()棍()

耗()嫂()艘()馊()

牦()搜()嗖()飕()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⑴ 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的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深信,活跃我们的深信,活跃我们的生活。(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题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学习

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

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1、参考注释,理解每个句子,再流利的朗读课文。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3、背诵课文。

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课题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导语

链接

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有一种文学形式—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长此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先读读下面的剧本,想想剧本中讲的是件什么事,说说你最欣赏谁的语言;再分角色演一演;还可以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果有兴趣,可以和同学试着说一说,或者再找几个相声听一听。(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

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训练点:阅读课文,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词语

盘点

读读写写

要求会读,会写18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读读记记

要求会读、会认5个词语。

口语交际

习作

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回顾

拓展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日积月累

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展示台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总第25课时

课题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⑴ 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⑵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 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⑴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⑵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⑶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⑷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⑸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⑹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甚聪慧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练习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⑴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⑴ 三人行,必有我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总第26、27课时

课题

11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⑵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⑶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⑵ 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⑶ 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第二个故事

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⑴ 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⑵ “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⑶ 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⑷ 感情朗读。

句二:“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⑵ 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⑶ 有感情朗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⑴ 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⑵ 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⑵ 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 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 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⑶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 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 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练习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二、比一比,再组词

敞() 准() 陪() 臣()

敝() 淮() 赔() 矩()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四、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击挫败楚王

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 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下等人──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水土不同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总第28课时

课题

12*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2、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细节,并指导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抓字词,感知大意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预习得怎样?出示一组词指名读。

1、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回忆课文说一说这三个人物的关系,他们是干什么的?

(外国人的名字很难念,用谁能把它读对,读好听来检查对课文的部分生字学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读得不错,再来考考你们。

2、绝密、绝妙、危机、厄运:

这些词意你懂吗?看来似乎很简单,但是真正弄懂词语意思就应把它放入课文中,词语只有回归课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气息。

⑴ 绝密:绝:最,极。极端的机密,不能泄露一点

课文中讲的是绝密的什么?为什么是绝密的呢?(师生补充介绍: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德国,在占领波兰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法国成了德国扩张势力的第二个目标,残暴的德军对法国人民肆意进行侵略、屠杀,顽强的法国人民奋起抵抗,战争中,一切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情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危!妇女儿童是该受保护的,但他们也不得不奋起反抗,参加革命工作。)⑵ 绝妙:极巧妙,令人意想不到。

课文中讲的是绝妙的什么?绝密的情报是用绝妙的主意来收藏的,伯诺德夫人想到的绝妙主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藏在整段蜡烛中,而是半截蜡烛呢?(伯诺德夫人真是一位出色的情报员,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她所有的智慧。)

⑶ 危机、厄运:文中危机指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对于伯诺德夫人一家,对于情报站来说,对于整个法国人民来说,都会带来一场不堪设想的厄运。)

小结过渡:传递情报的工作是极其危险的,伯诺德夫人收藏绝密情报的主意再绝妙,危机也不可避免。文中出现了几次危机?

二、品细节,读中悟情

1、面对危机,伯诺德夫人是这样做的。

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发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自由读,说说你的感受,关注了哪些词,从中读懂什么?

学生交流:“轻轻”“急忙”“看着这两个脸色苍白……”心里想些什么?万一……万一……(引读)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是伯诺德夫人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预示着危机再次出现了。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真正走进这一场没有销烟却又惊心动魄的斗争中,真正感受人物,必须抓住细节,这些细节就藏在课文中,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这些细节也许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刚才我们就从“轻轻”这个细小随意的动作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从容、镇静,面对危机,儿子杰克和女儿杰奎琳又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5、6自然段,细心地品味,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也来关注字词句等细节,从中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让学生体会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引领学生自己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3、学生自学,交流:

交流:杰克语言(找借口)点出语言→机智。

师述:蜡烛在一寸寸燃烧,厄运在一步步逼近,每个滴答声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在一家人的心上,此时的杰克还能找出借口,可见他是多么镇定、机智啊。

⑴ “慢慢地……”⑵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

⑶ “从容地”“默默地坐等着”,他在等什么呢?用“要是……”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

⑷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指名读。

在“可怕的东西”处停顿,为什么是可怕的?(回复到前文的万一……感受情报的重要。)

再读,点出“似乎”,她为什么那么敏感?

此情此景,你能用几个词来表达当时危急的状况吗?

空气在此时似乎凝固了,屋子里静得出奇,我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心跳声,突然,小女儿杰奎琳打破了宁静,她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注意到她是怎么说的吗?娇声说话,你会对谁娇声说话?(指名读一读。)

同学们都笑了,是在这轻松的课堂上,但杰奎琳是在怎样的处境下娇声说话的呢?现在她面对的谁?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智慧,沉着,镇定……)你还关注到了哪个词?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小女孩…

三、演人物,深化认识

师述: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危机过去了,但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如果我们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一定很精彩,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是天才般的演员,你最想用心扮演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表演课本剧之前,先让学生来说一说怎么演,这个指导细节旨在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对伯诺德夫人家中的每个人都有更深刻的印象,用鬼子的凶恶狡猾反衬母子三人的镇定、勇敢、机智、从容的写作方法的感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杰奎琳保护(聪明,机智……)

巧妙

总第29课时

课题

13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⑴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⑵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⑶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⑷ 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⑴ 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⑵ 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⑶ 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板书设计:打电话──相声

说话啰唆通俗易懂

废话连篇风趣幽默

耽误事情语言夸张

↓ ↓

说话要明白简练 给人启迪

总第30、31、32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教学准备

1、《吸烟害处知多少》补充资料。2、学生代表发言稿。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了解意义,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

2、教师小结: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板书课题)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颖的爷爷特别爱抽烟,你看,刚刚吃完饭,他就抽上了。(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以理服人,列举出抽烟的害处,让爷爷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抽烟有害无益;以情感人,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让爷爷感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还要注意劝说的对象和方式,乐意接受你的劝说。)

4、师总结:劝说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以大话套话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模拟角色劝爷爷:假如你是颖,你怎么来劝爷爷?

⑴ 老师给大家提供吸烟害处的资料,阅读了解吸烟的害处

⑵ 在小组内模拟劝说,评选出最佳劝说者。

⑶ 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可由老师扮演爷爷这个角色。)

2、联系实际,实践劝说:

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劝说?

⑵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⑶ 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⑷ 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评议应根据劝说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来评议。

四、小结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劝说,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劝说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态度诚恳 注意对象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

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

⑴ 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

⑵ 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

⑶ 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

⑷ 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⑸ 虚拟情境五: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⑴ 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⑵ 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⑶ 条理清楚:

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⑷ 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第3课时)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⑴ 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⑵ 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⑶ 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⑴ 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⑵ 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⑴ 发言稿的共同特点:

① 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 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⑵ 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

总第34、35课时

课题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⑴ 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⑵ 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⑴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⑵ 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⑴ 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⑵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⑶ 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⑷ 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4、课外拓展:

⑴ 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⑵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训练点①)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训练点②)

课题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威尼斯的小艇

学习

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祈祷、停泊、威尼斯、纵横交错、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一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二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训练点①)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训练点①)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训练点②)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4、把课文中描写华美的巨资抄下来。(训练点②)

1、朗读课文。想一想: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训练点①)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那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训练点②)

3、默读课文,联系有关语句,说说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训练点①)

4、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训练点②)

课题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导语

链接

阅读课文,想一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训练点①)找出有关部分,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一篇课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训练点②)

阅读课文,想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训练点①)

学习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

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词语

盘点

读读写写

要求会读,会写:office:smarttags?>季羡林先生,游览了德国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这种异国风情的赞叹,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

201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五单元备课

一、本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建议

1、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4、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具体教学实践安排如下:

18、将相和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

21、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3课时

回顾拓展五2课时

第18课:将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教学流程】

课时一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

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通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内容,给每个小故事列一个小标题。

5、研读每个小故事,说说从各个故事中得到哪些认识?

6、蔺相如和廉颇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生交流)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释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质疑,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4、理解字词:

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是怎样的?

生汇报交流: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智勇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默读第一个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

 (1)“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从百官都不愿意去,而蔺相如却挺身而出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2)“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师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吗?

(生感情朗读,生评价。)

4、师: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课时二

一、复习导入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生交流)

2、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一)学习第二故事。

 1、我们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学习了第一个故事?(生:先弄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

2、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师出示问题)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3、指生交流: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4、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1)生交流:

“请您为赵王击缶。”(侮辱赵王)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勇敢、机智)

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机智)

(2)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3)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个故事

导语: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

 1、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画出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2、生交流: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从你划出的人物的言行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生交流: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2)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讨论、交流、点拨: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3、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4、《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同学们今后去读一读原著,若现在有兴趣,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起因)

廉颇失和蔺相如

知错就改和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结果)

反思:

19、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嫉能,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葛亮不好推辞。让诸葛亮自入圈套,还立下军令状,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此计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若有兴趣,也可以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队会开展有关《三国演义》的主题活动,感受经典。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3、借助工具书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和词语。

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最后结果怎么样?)

4、交流字词

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教师点拨:

(1)生字正音:“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

(2)指导写字:“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3)读写的词语:这些词语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都督、军令状、弓弩手”,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

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推却、调度”。对常用的这些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积累运用。 

5、学生再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又如何?

6、学生交流: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枝箭;经过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如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三、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最后的结果又如何?(生交流)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那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二、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用心细读课文,划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究竟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①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②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识曹操

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它体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胜利;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你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义吗?(学生练读,指生读,生评价。)

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

(生交流。) 

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价。)

4、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巩固延伸:

1、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懂地利周瑜自叹不如

知人心

反思:

20*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体会武松豪放、无畏、勇敢、机智、倔强的性格,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是文章的重点。

难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和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哥哥武大郎,打死老虎后,被阳谷知县看中,做了步兵都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师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

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历史背景及作者。

可先由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可相机补充。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理清脉络。

2、学生交流: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交流字词:

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在第一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自读课文,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生交流: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①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②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些句子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有什么作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5、从文中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体会。(生交流。)

6、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武松是一个武艺超群、机智勇敢的人。)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课后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

板书设计:

20、景阳冈

武松打虎

闪抓踢扑掀剪

机敏无畏凶猛

反思:

21*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品读语言文字,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语言文字,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这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西游记》,了解一下《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内容及主要人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说一说你的理由。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承恩一起来品味经典。(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文前“阅读提示”,我们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2、学生读后交流,师总结: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交流字词:

名曰:名字叫作。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石窍:石头边隙。

石碣:石碑。

镌:刻。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细读“石猴出世”

(1)从哪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生交流。)

(2)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合作朗读。

4)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指生交流。)

2、品读“石猴成王” 

(1)学生自主读文,思考: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生划出相关句子,写一写体会。)

(2)同桌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4)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生交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朗读全文: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孙悟空的形象。

2、拓展阅读: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课后阅读《西游记》,并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演演课本剧。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意图有二,一是紧扣本组专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步骤中,学生之间商量“怎样演”是重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师可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和全班学生共同商量怎么改写剧本,怎么表演,在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再分组商量。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演后评议,评议时,应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学生编演课本剧,不要要求太高,学生能反映课文的基本内容,能演出一些情节,表现人物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情即可,重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去说、去做。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教材先简单介绍什么是缩写和缩写的操作步骤,然后提出习作的要求,并提供了一篇缩写的例文。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

指导学生缩写时,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例文,可组织学生将缩写后的“景阳冈”一文与原文对照起来读一读,读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缩写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缩写时,还要注意组织学生写后交流,如,是按什么步骤缩写的,有什么困难。通过写后交流,加深对缩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能够缩写文章。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2、学习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能够缩写文章。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体悟角色

1、同学们让我们再来重温《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课文。

文中哪个角色你最喜欢?为什么?

(生交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人物的特点体现出来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理解。)

3、我们在扮演的时候应从哪些地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生自由讨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谈。)

二、研究编排

1、师以《草船借箭》为例引导学生如何编排课本剧。

 (1)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人物并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课文中有些人物神情并没有直接提供,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根据人物特点以及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想象他们的神情。)

看来我们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有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创编。

2、自主选择,分组创编。

(1)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四大组,推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执笔、汇总大家的意见。

(2)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学生表演:教师指导评选方法及项目。

(2)评价表演。

(3)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三、拓展延伸

1、进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课外阅读。

2、结合大家的合理性建议,与同学合作进行二次创编。

第二课时习作

一、积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进行读书交流会时如何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呢?(生交流。)

是的,我们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2、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

 (1)、什么叫缩写(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2)、缩写的具体要求(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缩写后的字数要求。

3、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思考:

(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

 (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

 (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

 (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4.全班交流讨论,掌握缩写的方法。

5、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6、小组讨论交流。

(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生小组内讨论)

(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成文章。

7、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拔。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来确定写作思路:

(1)、自然段段意相联法

有些长文章,层意完整、清晰,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较为重要,体现了文章发展的主要脉络,我们可以在准确理解、概括每段段意的基础上,将段意联结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很好的缩写文了。

(2)、重点段落要点相联法

我们在认真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文章的重点段落抓住文章的要点。我们将这些要点进行有机的联结,连缀成文,就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缩写文了。

8、试写初稿,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1、回扣要求

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那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2、对照要求,自主修改。

二、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1、[习作名师批改]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叫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如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故意吩咐军匠不准备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鲁肃去探听,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准备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去报告时只提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鲁肃准备好了船,等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出现,他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军士们把船连接起来,开往曹军水寨。

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又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十分吃惊,诸葛亮说他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曹操以为敌人来攻,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满了箭,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这时曹操才知道上了当。

鲁肃把借箭的经历告诉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评]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段意相联法的缩写文。小作者在认真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的自然段进行了归纳,然后将归纳的段意连缀成文,就成了一篇缩写文了。从内容上看,作者的确抓住了原文的主要内容,清楚地反映了原文所叙述的事件经过。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嫉妒诸葛亮有才干,便要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

周瑜派鲁肃打探诸葛亮。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拖鲁肃借他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围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鲁肃答应了。鲁肃按诸葛亮吩咐照办了,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是有大雾,船也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吩咐军士擂鼓呐喊。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又看不清虚实,旧下令弓弩手射箭。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向,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正好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驶回南岸,曹操虽然知道上当,但是想追也来不及了。

船靠岸时,军士们都去取箭。周瑜听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2、根据自己的理解,借鉴优秀习作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誊抄在作文纸上。

回顾拓展五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文中的人物看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积累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议一议

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评价。

(4)师小结。

二、比一比

1、我们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交流)

三、拓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指生交流。)

2、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

1、我们学过很多歇后语,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

2、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

小葱拌豆腐──

芝麻开花──

猪八戒照镜子──

……

3、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

4、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5、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其他同学帮助补充、纠正。

6、练习背诵。

(1)指名背诵。

(2)全班背诵。

二、学习课外书屋

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

3、指生交流,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三、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西游记》原著。

2、可以将阅读《西游记》的感受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将相和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史记》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以引导同学们今后去读一读原著。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简要复述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方法精读每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适度总结、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课前准备投影仪、搜集图片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上节所学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谁能复述这个故事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自学提示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

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

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学习内容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课文回归

(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自学提示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并试着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说明。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两个故事的内容。

升华对课

文的理解

分层作业必做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选作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将——————————相

廉颇和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五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学会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

过程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了解和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编排课本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能恰当地对文章进行缩写,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课前准备经典名著、课本剧样本。佳作几篇。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一、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是作为小百花儿童艺术剧院的老师来和大家见面的。我将在你们之中选拔出最具潜质的导演、编剧和演员。看看哪些同学能获此殊荣。

精心准备,编排课本剧

⑴选择内容,改写剧本。

学生从《草船借鉴》《将相和》《景阳冈》《猴王出世》等选取一篇课文或其中的一个片段演课本剧。编排课本剧时,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

⑵备好用品,准备演出。

⑶学生分组讨论,推选出编剧、导演和演员。

⑷进入角色,排练剧情。从单元学习的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研究的兴趣。

为学生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三、归纳概括,深化主题。

四、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欣赏观摩课本剧,演后评议。

⒈接下来到了我这个老师验收成果的时候了。表演课本剧前,我们先来制定一下评价标准吧。

⒉请各组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

⒊师生共同参与谈论评价。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们就用这节课学习如何将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写得精要、简练。我们就从本单元课文开始练习缩写吧。

⒈学生自由默读习作要求。

⒉明确要求:

⑴缩写定义:

⑵缩写的具体要求:

①缩写前应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②保留的内容不应照抄原文,要适当地改写。

③缩写后要读一读,看是否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和面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

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分层作业必做

看名著

选作根据自己读过的一本名著,结合缩写要求进行缩写。

板书设计习作五:缩写

⒈选择原文,读懂内容⒉抓住重点,适当改写

⒊保持原貌,基本完整⒋对照原文,细心修改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五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阅读我国的古典名著。

过程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说理由。也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和同学展开讨论。

二、“自学指导

1.导入。

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2、如果你还读了原著或原著节选,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三、大组汇报

日积月累激发情感,明确目标。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歇后语的含义。

师: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4).练读

学生有熟练的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5).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a)介绍《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

b)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自学歇后语,理解句意,在小组中交流,熟读成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内汇报,教师点拨,完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分层作业必做背诵歇后语选作阅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五

1、交流平台2、日积月累3、课外书屋

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亡羊补牢》1课时

《揠苗助长》1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总计10课时

课题12寓言二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筋、疲”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强调:多音字、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中画出依据,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并根据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查字典,理解寓言含义。

1.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1.朗读出示的词语。

2.合作完成课文朗读。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

1.观帖。

2.临帖。

3.评议。

1.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

2.学生质疑题目。

3.尝试说说意思。

1.自由读文。

2.预习效果呈现。

1.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思考:怎样补牢的?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

2.试着带着情感读相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

板书

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为未迟也

课题13画杨桃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板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思考: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第2~17自然段。

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6.学习第1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生齐读课题

1.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

2.学生学习书写:摆,嘻

3.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

1.自读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1.思考: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生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1.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设计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事物

画杨桃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同角度(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结果

作业

设计

课题14小马过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口头组词。

1.复习导入。

2.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读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朗读并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

板书

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松鼠图深

小马图动脑筋亲自做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1.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

3.全班齐读公约

板书

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设计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课题语文园地五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预习设计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5.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1.学生跟老师读生字卡片。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1.学生跟读关于笑的词语。

2.学生表演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观察寻找,理解两个字意思相同。

3.说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千金一笑捧腹大笑

不苟言笑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笑逐颜开

1.学生读句子,注意句子加点部分的语气。

2.学生分小组赛读。

1.学生自读《弟子规》。

2.同桌互读。

3.学生背诵《弟子规》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3.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三下年级语文第五、六单元复习要点


三下年级语文第五、六单元复习要点

单元说明:第五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小男孩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还是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爱心使小木罐一次次发生着变化,带来了种种奇迹;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六单元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句式

梧桐树叶像手掌(比喻)石榴花开红似火(比喻)

桂树花开十里香(夸张)橡树耐寒守边疆(拟人)

古诗:《游子吟》(孟郊)

描写月亮的古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气象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阅读

17可贵的沉默

1、《可贵的沉默》让孩子们学会了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第10自然段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回报父母的爱)

3、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而且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1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输血迫在眉睫”?(伤得重,不立即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医护人员都不具备这种血型)

2读“输血迫在眉睫……然后又举起来。”思考

阮恒举手有那些动作?他的内心怎样?他最终想到了什么?

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他担心输血后会死亡,同时也向抢救他的好朋友。他最终想到如果我不给她献血,她一定会死去,我不能这样。

3文中多次描写阮恒哭泣,请你找出这些词语。

啜泣、抽泣、呜咽、哭泣

3阮恒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待人真诚,无私助人,敢于为朋友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19《七颗钻石》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2根据课文内容说出水罐在小姑娘手中变了几次,怎么变得?

木水罐——水罐里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水流

3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让我们懂得了关爱别人,用爱心面对生活,爱会创造奇迹。

21《太阳》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一方面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另一方面写了(他和地球关系非常密切。)文中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句式积累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在全篇是(过渡句),在本段是(总启句)。全文的中心句是“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2《月球之谜》

1、课文填空: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

2、从哪里看出月球是一片荒漠?(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3、月球上有哪些谜?

4、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

5、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环形山,其中有四位古代科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6、月亮的别名(婵娟)(广寒)(白玉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1、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

2、比喻句: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北师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教学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语文天地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畅所欲言”等几项练习。
“日积月累”包括“形近字或同音字辨析组词”、“抄写易错字”、“抄写词语”、“积累成语”、“找反义词”、“比较句子”等练习。
“开卷有益”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我愿是只幸福的鸟》。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作者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台湾、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飞到白求恩爷爷的国土……表达了作者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初显身手”主要包括“根据要求,搜集资料”、“自我介绍”、“画《海洋世界》图”等几项练习。这是一项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训练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笔下生花”让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公约,明白公约的作用。
“畅所欲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辨析组词”时,首先让学生区分这五组字的用法,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再组词,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这样的同音字。“抄写易错字”可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加点的字应该注意的是哪一部分,然后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书写,大家评议。“抄写词语”先让学生读一读,再结合上下文,说说他们的意思,再抄写。抄写要求正确、注意字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然后读读本单元的课文,再挑选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积累成语”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成语的妙用,然后再说些这样的成语。“找反义词”应先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在明白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出它们的反义词,然后想一想,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比较句子”这项练习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教学中,通过反复读、比较,找出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使学生悟出: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说清楚,句子就具体了。然后出示一些句子,练习说具体。此题可放在学习课文时进行练习。
“开卷有益”让学生自读课文《我愿是只幸福的鸟》,主要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诗中提到的地名、人名,不做详细介绍,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交流。
教学“初显身手”中的“根据要求,搜集资料”时,首先要看清楚要求的形式,悟出括号内词语的意思与外面词语间的关系,按照括号外的限制范围去搜寻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照样子练习。最后一句没有限制,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我介绍”向同学介绍自己时,要有一定的条理。可以先介绍姓名,在哪里居住,再说自己的喜好是什么,有什么优点、缺点……说话时声音要响亮。这个活动旨在加强沟通,教育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倾听,学会关注他人。因此要求事先做些准备,可以辅以自己的照片、作品展示。“画《海洋世界》图”此题最好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完成,去体会分工、合作的道理。
习作——制订公约:习作前,首先让学生说说公约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公约;然后读一读书中的公约;接着分小组讨论公约的内容和格式,请写字最好的同学写下来;最后全班交流制定的公约。大家评议后,再修改。此题可结合课文《儿童和平条约》进行。
“畅所欲言”——口语表达。在进行这项训练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想一想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说什么?此题可与课文《儿童和平条约》结合起来进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歌并看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教师随机

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看图作文


体会漫画用意,感受成功喜悦

----笔下生辉《放假第一天》教学设计

一、课前激趣引课,调动学习热情。

师生齐做“我真棒”游戏----

师:孩子们,今天很多老师来参与我们的课堂,你们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激动......)

师:陈老师和你们一样,心里也感到很激动,但只要我们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相信今天的这节课一定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也会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那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我相信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都会找到一种开心、自信的感觉。

(师示范,两手交叉放在肩膀上,闭上眼睛)对着自己的心灵默默地说:“我很棒!”

生:(不出声地默念:我很棒!)
师:(鼓励)大声说出来,我很棒!
生齐:我很棒!
师:我真的很棒!
生齐:我真的很棒!
师:我真的真的很棒!
生齐:我真的真的很棒!
师:我们重复地把这三句话完整地来喊一遍。
生齐: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

(“真的很棒”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游戏。通过手、嘴巴、心灵的结合,让孩子们的自信心达到空前的高涨!有了这么强的自信心,孩子们当然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正是我们最期盼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借助漫画,感受学习的愉快。

师:(竖起大拇指)我们真的真的很棒!就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师生问好)

(一)展示漫画,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小伙伴,(投影依次出示:老夫子、蜿豆......边出示边和孩子们说:我们还记得它的名字叫----)

师: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它们的名字,看来我们都喜欢他们!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咱们的课堂上和大家见面,这节课他们也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师: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哪儿见过他们?

生:(指名回答)漫画书。

师: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能告诉大家漫画书和我们用的语文书有什么不同吗?

生:(很多图画,搞笑......)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知识!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幽默而且感人的漫画。请打开课本95页。

(生打开书本。)

师:请学习委员来读“笔下生辉”这段话,其他孩子注意倾听,看谁的发现最多。

学习委员:(读话)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幅漫话的作者是卜劳恩爷爷。

生:我看到了这幅漫话的主人公是爸爸和儿子

生:我知道漫话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放假的第一天。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真会想像,老师代表漫画作者卜劳恩谢谢你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以展示漫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介绍漫画特点,降低写作难度。)

(二)进入漫画,感受画意。

师:孩子们,卜劳恩爷爷为什么只画了几幅画,而不写出画里的故事呢?原来他是想用几个问题来考考我们?大家有信心解决卜劳恩爷爷提出的问题吗?(有)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他给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课件展示问题1:先看完我的四幅画连起来观察,然后告诉大家画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个问题,相信难不倒我们三(5)班的孩子们!我们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去找出答案。

(生小组讨论,师相关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学习!找到答案了吧!谁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和我们一起分享?

生:这幅画主要说了放假的第一天,爸爸带儿子去到大自然玩,给儿子一份爱的惊喜。

(师注意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儿子隐含的那份浓浓的爱意。)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找到了答案,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我们一起来鼓励一下自己吧!(双生交叉胸前,引导游戏)

生: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很棒很棒的自信,接着解决卜劳恩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吧!(课件出示问题2:再观察我的四幅画,猜猜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人,他们是什么关系,正在做什么?)

生思考,老师板书:时间、地点、人物

生汇报。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到位,很有自己的见解。卜劳恩爷爷为你们的认真观察、善于思考而感到自豪呢!看到你们这么能干,卜劳恩爷爷忍不住想提点更难的问题考考孩子们了。(出示问题3:观察人物,你能把他们的动作、表情,和他们的心里话掏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观察漫话,汇报。老师板书:动作、语言、表情

师相机指导。

(三)深入画内,感受作者意图。

师:听了孩子们的发言,看到孩子们这么爱学习,卜劳恩爷爷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呢!不过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孩子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来,聪明的孩子,一起鼓励一下自己!(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

师:这个问题是(出示问题4:你觉得漫画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爸爸?从哪儿看出?)

生汇报,师相机用关于父爱的名言警句概括父亲对儿子的爱。(课件出示:父之美德,儿子遗产。父之爱,深而沉重。)

(活用漫画,以卜劳恩爷爷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漫画,说漫画,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积累好词佳句,为习作服务。教师随时鼓励学生——很棒,用自己的独特发方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课程资源,积累习作素材。)

(四)串联画面,感受写法。

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各幅画的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四幅画串联起来,编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谁愿意把自己编的故事和我们一起分享?

生:(串画讲故事)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吗?

生:(说清楚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师:你真的真的很棒!能够结合老师的板书来说,既有条理,又说得具体生动!(结合板书,说写作方法)

师:我们再看这板书,好像少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题目。

师:对,就缺少题目。谁来拟个题目?

生:(拟题目)放假的第一天父子之爱......

三、抓住画面,感受语言。

师:就这么四幅画,作者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父子故事,我们真佩服卜劳恩爷爷的聪明才华。昨天,卜劳恩爷爷叮嘱我把第四幅图的内容通过笔用文字美美的写出来,然后拿到报纸上发表。可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孩子们,你们能够帮陈老师完成这个任务吗?

生齐:能!

师:谢谢孩子们!我们人多力量大,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一定能把第四幅画的内容写出来。拿出你的稿纸,快动笔吧!

生:(动笔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帮助漫画作者写配套文章发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动作语言表情

事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7、爱如茉莉

教材分析: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相茉莉般平奇却芬芳怡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