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蜀鄙之僧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4

蜀鄙之僧。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蜀鄙之僧”,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背诵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

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2.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二、新授

(一)读课文,整体感受。讨论学法

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

(1)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

(2)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二)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y语sh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三)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1)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2)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三、练习

指名按停顿读课文。

四、总结

课文讲了一贫一富两个僧人,贫者实现了理想,去了南海,而富者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板书设计:

蜀鄙之僧

贫一瓶一钵至

二僧立志

富欲买舟而下未能至

延伸阅读

宿甘露僧舍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课文。

3、在吟诵古诗的同时,受到古文化精粹语言的熏陶,发挥想象,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吟诵古诗的同时,受到古文化精粹语言的熏陶,发挥想象,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哪些古诗,你们还记得吗?

2、今天我们学习《宿甘露僧舍》

3、指导学生理解诗题。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

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教师诵读古诗。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4、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蜀相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相”,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中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语言的妙处并背诵古诗。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杜甫的诗文,并归纳整理。

2.师生查找关于诗人杜甫的资料。

3.多媒体、幻灯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落实字词

频(频繁、频率、捷报频传)

蜀:1.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后来扩展到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四川省的别称。

丞相:古代帮助皇帝进行统治的最高一级官吏。

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二、了解诗人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

《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登高》、《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介绍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成为诗史。

3.补充知识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学习古诗

(一)练习朗读古诗,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一边朗读,一边理解诗意。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找?就在城都南郊柏树成林的地方。碧绿的春草掩映着台阶,黄莺藏在树叶后面欢唱。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北伐未成便以身殉职了,常使后代英雄未为之惋惜落泪。

(三)在朗读中学会鉴赏、品味。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开门见山,洒洒落落。

三、四两句诗,自与空两字使句意相反相成写出祠中凄凉,冷落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的内心感受。寓情于景,耐人深思。

五、六两句诗不但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了怀,感情充沛,具极大的感染力。

(四)你能想像出诗人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准备三国故事会。

板书设计:

蜀相 [唐]杜甫

第一部分:武侯庙之所见(碧草、黄鹂)

第二部分:武侯庙之所感(悼念、崇敬丞相;诗人壮志难酬)

宿甘露僧舍_语文教案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

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

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平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 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平中见奇。

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一、导入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常识,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3.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三、学法指导: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划分两首诗的节奏)

四、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

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

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

颈联:主旨。不必伤别(议论)

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

5.比较理解:

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明确:王诗更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独特风格

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五、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及背景

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315首绝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3.译文欣赏,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①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②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借代、比喻、议论)

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4.主题意义:

①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②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③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六、中考链接:(两种题型:选择题与名句赏析)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③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名句赏析:

提示:翻译——修辞(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作者感情——影响(任选一句作赏析)

七、拓展练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示例: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老师寄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离别,因为我们的理想在远方,我们要抛开儿女情长,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一种爱是至高无上的,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有一种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践行自己对国家忠贞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龚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主旨和意蕴。

2.发挥想像,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学习诗歌精巧的构思和新奇的比喻,提高对古诗的解读能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交流展示】

1、你还知道哪一些送别的古诗词?

2、了解作者及背景

王勃(650~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探究】

1、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全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与君离别意”)

3、作者与友人惜别的这种感情与我们熟悉的离别之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显得乐观、旷达。

4、这种乐观、旷达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用“同是宦游人”来宽慰友人,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这两句应该怎么来读呢?(前一句读得意味绵长,令人回味;后一句读出一种释然、宽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能体现作者的乐观、旷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王勃诗前,三国时魏的曹植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在王勃诗后,唐代的张九龄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三人的诗句构思大体相似,但历来普遍认为王勃的诗句更显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千古流传的不休名句。那么,这句诗在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语调上扬,语气豪壮,表现出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试读。

尾联诗人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劝慰友人不要像少男少女一样儿女情长,以泪洗面,也是乐观、旷达的体现。这两句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气幽默,暗含深情。)

【朗读背诵】

《己亥杂诗》

【自主学习】

1、朗读,理解诗意

2、走近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清末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2、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离愁,失落,矢志奉献等)

3、理解诗意,感受诗境

请根据书下的注释,分组讨论,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讨论探究】

1.诗人离京时的感受集中在哪个词语上?(“离愁”)这种离愁包含了什么愁思?

离开生活多年的京城,就要离别亲朋好友,离开官场,也就意味着政治生涯的终结。这里的“离愁”不仅指离愁别绪,还有报国无门的忧虑、苦闷和失落感。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离愁”的?

用“浩荡”来修饰“离愁”,“浩荡”原指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吟鞭东指即天涯”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其中既有离开京城,也许永不会回来,如在天涯的孤寂悲凉,又有脱离樊笼的豪放洒脱。

3、一、二两句应该怎样读?

前一句低缓沉痛,后一句在悲凉中透出豪放的感情。(学生试读)。

4、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落花自比。它将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发挥作用。这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命的礼赞,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表现了他甘愿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的崇高品质。

5、初一时我们曾学过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里面也写到了落花,大家还记得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是以落花自比,陆游词和龚自珍的诗有何不同?

陆游笔下的落花寂寞凄凉,低沉孤高,而龚自珍笔下的落花却有着积极的

【朗读背诵】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诗。

2.试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风格。

板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送别之地)——————五津(赴任之处)

落红护花——关心国家命运,为国为民奉献一切——以花自喻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作者简介。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2、朗读《己亥杂诗》。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思考题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5.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6.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有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7.朗读并背诵诗歌。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教学设计4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教案教学设计4》,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歌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怀,领悟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友人和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教学法】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第三单元课文中节选的几句话,回顾单元主题“至爱亲情”,引入本节课主题:友情和对新生命的至爱深情。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溺水而死。名作《滕王阁序》。

3.简介创作背景:结合课本注释①

4.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请说说:①作者在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联:点明送别地点,赴任之处(借代、对仗)

颔联:别中之别,送别尤其可悲

颈联:主旨。不必伤别(议论)

尾联:再次劝慰(幽默口吻)

5.比较理解:

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②.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明确:王诗更气象阔大,志趣高远。

6.独特风格

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三、学习《己亥杂诗》

1.朗诵:①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诵;②听朗读录音

2.作者及背景

诗人龚自珍是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处在封建社会快要崩溃的时代,洞悉清朝朝廷的腐朽昏庸,也警惕外国列强的侵略野心,因而渴望改革。

于是他写了许多诗文,提了很多办法,然而人微言轻,不被重视,48岁那年,被迫辞官离开京城,飘然南归。在旅途中陆陆续续写了315首绝句,后人评说——这就是他一生的回忆录。

3.译文欣赏,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①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②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明确:前两句:辞官离京(抒情、叙事)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阐明心志。(借代、比喻、议论)

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4.主题意义:

①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②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③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中考链接:(两种题型:选择题与名句赏析)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③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名句赏析:

提示:翻译——修辞(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作者感情——影响(任选一句作赏析)

五、拓展练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示例: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老师寄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离别,因为我们的理想在远方,我们要抛开儿女情长,因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一种爱是至高无上的,那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有一种理想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用生命践行自己对国家忠贞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龚自珍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

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八年级上《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二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二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重点难点】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二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二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主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城阙()宦游()歧路()浩荡()()

2.填空。

⑴王勃,唐代诗人,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齐名,齐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⑵龚自珍,清代家、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著有,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城阙辅三秦

⑵天涯若比邻

⑶吟鞭东指即天涯

⑷落红不是无情物

4.古诗文默写。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诗句是:

,。

③《己亥杂诗》中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

5.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①《己亥杂诗》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②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反馈检测】

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6分)

①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②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习题。(7分)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2分)

②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2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3分)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己亥杂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句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3.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著有《龚定庵全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城阙(què)宦游人(huàn)吟鞭(yín)歧路(qí)己亥(hài)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城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不要。

落红:落花。

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海内:指四海之内。古人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歧路:岔路。

吟鞭:诗人的马鞭。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智慧之花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2.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3.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选择一个故事进行缩写。

4.了解玛丽亚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出伙伴,靠的是知识和勇气,东北的小姑娘江雪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学习课文主要人物的爱心、勇气和智慧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复习缩写,并选择一个故事进行缩写。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内容:学会生存、自我保护。

2.简单交流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事例。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类似的故事智慧之花。(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说说什么是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预习时你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2.反馈交流:第一个故事:第17自然段;

第二个故事:第819自然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点题:赞扬了她们的机智勇敢。

(三)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具体内容和人物特点

1.带着课后第1题:思考课文讲了两个姑娘的什么事?是怎样的故事?

2.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素,提示:用六要素法来概括故事内容。

3.反馈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维吾尔族的小姑娘玛利亚,她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5个触电的男同学。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她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儿的人。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你从两个小姑娘身上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思想。从第一个故事受到的启发:要记住和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从第二个故事中受到启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

(四)深入了解故事内容,提炼成为小标题

1.逐个读故事,试着给两个故事编写小标题。

2.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小标题。

第一个故事:遇险;救助;脱险。

第二个故事:上当;劝阻;胜利。

(五)复述课文内容

1.根据小标题和概括的主要内容,试着选一个故事进行复述练习。

2.小组内复述,选出优秀者,再在班级里复述,评议。

(六)指导缩写

1.回顾缩写步骤: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画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2.了解本次缩写要求:

一是抓住故事主要内容,把事情讲清楚。

二是语句要通顺、连贯。

三是不超过规定的字数150字。

3.学生试着进行缩写。

4.交流评价缩写内容。

四、教学结束:

课后练习:收集自己知道的自我保护或救助他人的其他故事,当小练笔写下来。

《桥之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之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桥之思》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它?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站起来?
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五、作业
1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四、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五、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桥之思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桥的图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对桥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考,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准确。流利,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画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考,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樊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

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a、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功能 材料 样式

b、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c、这些桥有什么好处?板书:方便 路桥不可少

再次播放各种桥的图片。

2.请你放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结你会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3、刚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桥,它们都是有形的,看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桥吗?板书:心桥。

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可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2) 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桥之思

路桥:功能、材料、形式。方便路桥不可少

心桥 :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夸父之魂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之魂”,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有人说,古老的中国有一个幼稚的夸父,他用生命去追逐一个虚幻的梦,让生命在幻梦里无声地消失。我却坚信,您没有消失,您的生命在汗青里蓬勃、生辉。有人说,文明古国有一个愚蠢的夸父,他妄想以蚍蜉之微力撼动巨树,以滴水之弱劲穿透磐石,以百年之光阴追逐红日。我却坚信,您跋山涉水、不倦不息,只是为了回答一个名叫好奇的天使不懈的追问──一个自古无人问津,却又至今被看作理所当然的问题。

也许,您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名凡夫俗子,您何尝不犹豫?可是,日出日落、昼夜不息,每每迷惑地瞻仰那轮红日──这世间唯一与岁月同行的神奇,便有一个天使──这从心底冒出的唯一的知音,不懈地追问着:

星移斗转,岁月沧桑,是什么支撑着它健步从容、不息不倦?芸芸众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指挥苍生的它又出于何处,归于何方?

正如这个前无古人而开后世之先河的问题,天使有一个奇怪的名字、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名字──好奇。这种怦然心动让您朝思暮想、日夜难眠,于是,夸父追日的决心坚若磐石;这种怦然心动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除了好奇天使,您再无当世知音,于是,在满耳一路千山万水,满途骇浪惊涛的劝告与奚落中,您的背影淹没在一片朝华日辉里。

然而,一路千山万水的劝告绝非无理,满途骇浪惊涛的奚落亦非无故,干涸的黄河、枯竭的长江便是九死一生的见证。但是,您选择了好奇,追日之心便如五岳之首,岿然不动;或者说,好奇选择了您,便注定天无绝人之路。与好奇之心相伴相偎,您仿佛身驾阿波罗马车,在千山万水中风驰电掣;与好奇之心携手同行,您宛若足踏诺亚方舟,在骇浪惊涛里破浪乘风。

追日征途漫漫无绝期,人生百年短短已尽头。夸父,您伟岸的身躯无声地倒下。这无声的震动却足以令天倾西北,地斜东南,足以让汗青洒泪,史册流红;这无声的震动更震起了巍然屹立的夸父之魂──后世痴人摘星登月、追日逐云的精神支柱。

望日沉思,扪心自问。让夸父您不到阳宅心不死的是什么?是好奇。让夸父您不见日居足不息的又是什么?还是好奇。夸父之魂,好奇之魄也!

《蜀鄙之僧》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