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5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示例:

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

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

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探究活动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精选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设计(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示例:

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 .

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

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探究活动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平抛物体的运动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平抛物体的运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自制投影片、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3、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平抛物体的运动

(1)简介平抛运动:

a: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b: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c:分析说明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巩固训练

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b:举几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实例

(3)a: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实验验证:

1.用CAI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2.模拟的同时,配音说明:

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就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3.实验现象:(学生先叙述,然后教师总结)

现象一: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飞出水平距离就越远。

现象二: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会与B球同时落地。

0.89km

答:飞机应在离轰炸目标水平举例是0.89km的地方投弹。

三、巩固训练

1、填空: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由决定。

(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水平位移由决定。

(3)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

2、从高空中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上,每隔1分钟投一包货物,则空中下落的许多包货物和飞机的连线是

A:倾斜直线B:竖直直线C:平滑直线D:抛物线

3、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秒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o角。

(1)求物体的初速度;

(2)物体的落地速度。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4.2影响加速度的因素、4.3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学案(粤教版必修1)
1.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其加速度将________;反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减小时,其加速度将________.
2.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将______,反之,则______.
3.从前几章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是以______这一物理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________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加速度便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第一个课题就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由于不同质量物体的惯性不同,速度变化的快慢也不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所以,第二个课题就应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的实验中有三个变量,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采取保持一个量不变,而观察另外两个量变化的情况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5.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的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6.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的基本思路是:保持物体__________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一、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
[问题情境]
1.既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它受到的力有关,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什么实例可定性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那么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呢?
[要点提炼]
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实验原理: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间的关系时,保持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
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受到不同力时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猜测a∝F,Fn.
(1)设计表格,如下表
次数
项目123456
F/N
a/(ms-2)
(2)建立坐标系如图1
图1
(3)描点
(4)连线
得到图线,分析a与F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发现a-F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看得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三、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阅读课本,明确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定性分析判断结果: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猜测a∝1m,1mn
(1)设计表格,如下表
次数
项目123456
a/(ms-2)
m/kg
1m/kg-1
1mn/kg-n
(2)建立坐标系如图2
图2
(3)描点
(4)连线
得到图线,分析a与m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发现a-1m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改变物体受力的大小,看得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例1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计算出各纸带的加速度后,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力F关系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将测得的反映加速度a和质量M关系的数据列在表2中.
表1
a/(ms-2)1.984.065.958.12
F/N1.002.003.004.00
表2
a/(ms-2)2.042.663.233.98
1M/kg-1
0.500.670.80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分别画出a-F图象和a-1M图象.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
(3)由a-F图象可知,M=______.
(4)由a-1M图象可知,F=________.
图3
例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某同学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00.200.280.400.52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F图象.
图4
②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即学即练】
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一定时,a与m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a/(ms-2)2.042.663.233.98
m/kg2.001.501.251.00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1m图象.
(2)由a-1m关系可知,当F一定时,a与m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2.越小越大
3.速度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4.控制变量法
5.质量
6.所受的力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1)受到相同的合外力,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如:并驾齐驱的大货车与小汽车在相同的制动力下,小汽车停下来用的时间少.
(2)相同质量的物体,受力大的物体加速度大.如:质量相同的小汽车,牵引力越大,提速越快.
2.可以用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再研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解题方法探究
例1(1)a-F图象和a-1M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正比关系反比关系
(3)0.49kg(4)3.98N
例2(1)A(2)CD
(3)①a-F图象见解析
②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完全
解析(1)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先保证物体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再保证物体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探究a与m的关系时,保持F不变,改变m大小;探究a与F的关系时,保持m不变,改变F的大小,故A、B错;a-1m关系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作出这个图象容易证明a与m成反比,C对.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托盘与砝码的总质量,托盘与砝码的总重力才约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D对.
(3)①作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
②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N时,小车没有动,说明此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没有完全被平衡掉.
即学即练
(1)见解析图(2)反比关系
解析要画a与1m的图象,需先求出对应的1m,其数据分别为:0.50、0.67、0.80和1.00.然后描点、连线,得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a与1m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物质的聚集状态》,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具:投影仪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C+O2==CO2
微观6.02×10236.02×10236.02×1023
1mol1mol1mol
宏观12g32g44g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微粒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物质,都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而是它们的聚集体。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许多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

【板书】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
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
固态微粒排列紧密,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态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间的空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易被压缩
气态微粒间的距离较大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过渡】对于气体,无论是实验室或生产中都是使用它的体积而不是质量,那么如何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可量度的体积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呢?
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1mol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已知1mol物质的质量,由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体积

〔投影〕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
物质状态微粒数摩尔质量
gmol-1密度
gcm-3体积
cm3
Al固6.02×102326.982.709.99
Fe固6.02×102355.857.867.10
H2O液6.02×102318.020.99818.0
C2H5OH液6.02×102346.070.78958.4
H2气6.02×10232.0160.0899gL-122.4
N2气6.02×102328.021.25gL-122.4
CO气6.02×102328.011.25gL-122.4
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物质存在的状态与体积的关系
〔结论〕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
在相同状态下(标准状况:0℃,101kPa),1mol气体的体积。
〔板书〕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量的多少、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
〔引导〕那么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阅读思考)
当微粒数一定时(1mol),决定体积大小的因素是和。
(微粒本身大小、微粒间的距离)
〔展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比较和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课本P10)

〔分析〕由于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非常小,所以,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因此,1mol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是。
〔分析〕我们知道气体比固体和液体更容易压缩,这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和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在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要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很多倍,通常情况下,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它在固态或液态时的体积大1000倍。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0.4nm,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则约为4nm,即分子间的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分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而不是。
由于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当压强增大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当压强减小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才有意义。
标准状况:。(273K,101Kpa)
1.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表达式:Vm=,单位:(Lmol-1)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即标准状况下Vm=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1molH2的体积是22.4L
2.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3.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是22.4L
4.标准状况下,一定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5.温度为0℃,压强为505kPa时,CO2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
6.当温度高于0℃时,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L
7.标准状况下,1molN2的体积约是22.4L
8.1molCO和1molC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注意:①描述对象:气体
②只有标准状况下Vm=22.4Lmol-1
③Vm有单位:Lmol-1
〔小结〕由气体摩尔体积Vm我们可以直接把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如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O2分子数为6.02×1023。即在标准状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含有的气体分子数都是6.02×1023。

〔布置作业〕课P11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