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案

幼儿园植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8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制备实验,并基本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技能。为即将学习的物质运输做好了铺垫。这个实验是探究实验,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性目标: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理解并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②技能性目标:
通过实验学习,过程分析,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增加自信,迸发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阐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学生理解其原理,就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②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我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由于学生上节课已经学过渗透作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以及原生质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安排这堂探究性的实验课。因此学生应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技能培养。
①观察法
②动手实践法
③讨论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总体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1、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①白菜剁碎做馅放盐后有水渗出;
②糖拌黄瓜也会渗水;
③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变硬挺;
④演示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对白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影响

(2)根据你观察的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全部讨论问题的探究价值
学生有各种各样可能会的问题提出,比如:
①细胞会失水吗?(渗出的水是细胞内的水还是间隙的水)
②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什么情况下会吸水呢?
③水分是如何进出细胞的?
④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⑤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它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没有影响?
⑥温度、酸碱度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没有影响呢?
⑦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洋葱呢?有没有更好的材料?
⑧……
以上234567问题有探究价值,从而确定每组的问题。我提出的参考案例的问题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
2、作出假设:
(1)教师引导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图片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结构图。
假设依据:①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占整个细胞很大比例,因此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考虑液泡中的细胞液。
②细胞壁的特点:全透性。
③细胞膜、液泡膜都是半透膜。
④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预测实验结果:
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复原。
(3)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1)实验材料、试剂、用具的选择
①材料的选择:容易做成装片,易观察(细胞较大或有颜色的)。如: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液泡,不用染色,而且表皮容易撕取获得单层细胞。
教师追问:还有哪些材料比较适合?
学生:紫鸭趾草,表皮易撕取,紫色液泡大而明显。
美人蕉花瓣表皮细胞
……
②试剂的选择:要考虑对细胞有没有伤害?能否保证细胞是活的?如:醋酸或盐酸对细胞有一定的伤害。最好是能够控制浓度的,如海水的浓度不好控制,又难取道。所以,用盐水或糖水较好。
③实验用具的选择: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一个微观的过程,必须通过什么工具来观察?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
(2)方法步骤
教师:是先把洋葱泡在蔗糖溶液中,10min后取出做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还是先做好装片,再想办法往里加入试剂呢?
学生回答:先做装片再加试剂好,这样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失水的变化过程。
实验要点提示:
第一步: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设问:如何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第二步:尝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20%、30%、40%、50%、60%、)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设问:如何使它们复原?
第三步:使洋葱表皮细胞浸润于清水中,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
③设计结果记录表
预测了实验结果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主要考虑实验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
中央大液泡的大小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的大小
0.3g/mL蔗糖溶液
清水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并派代表展示并陈述实验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方案中的疑点,小组成员给予解疑或进行修改。
4、进行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分析实验原理
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师:那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细胞吸水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组间交流,体验实验成败
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解决个别质疑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7、进一步探究
如果使用8%的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试剂,会得出什么样的实验结果?
(为后面学习的物质跨膜运输做铺垫)
(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
五、说板书设计

扩展阅读

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在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活动课,并给出了一个实验设计的参考案例,这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如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蔗糖作为实验材料?浓度为什么要确定为0.3 g/mL蔗糖?能不能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或试剂?等等,学生头脑中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随着“研究性学习”在各地中学的推行与普及,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因此,我对该活动确定了以下目标:

1.1 知识方面:

(1)了解植物细胞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基本过程情况;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2 技能方面: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培养“假设—实验—结论—应用”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1.3 态度情感方面:

(1)领悟科学探究思想方法,体念探究活动中的成功感,增强学科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尊重科学、事实求是的学风;

(3)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2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实验,确定实验的材料、试剂的种类与浓度,并进行应用创新。

3 教学难点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洋葱、黑藻;蔗糖、KNO3、清水;天平、显微镜、秒表及其他实验器材等。

5 教学方法

合作式探究教学法

6 教学过程(见下表)

7 教学反思

(1)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兴趣是动力之源,兴趣是成功之母。高中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已经相当强,教师应激发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教学时,切不可简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

(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应严格遵守教材理论,但不一定拘泥于课本。如本实验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虽然实验结果与教材设计有所区别,但只要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就可以深化对植物细胞渗透吸(失)水原理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植物吸水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使知识实现升华。更为重要的是,本探究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如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学风等,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十分有益。另一方面应将探究实验活动的成果予以适当拓展、延伸,进行应用创新活动。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水和某些无机盐的跨膜运输的实例,来说明膜的选择透过性,为我们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理解生物体顺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1 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第3章内容的延伸,在本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必修3的专题1和专题2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从问题探讨到聚焦探究淡化了知识细节的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呈现和核心要点的建构,而且本节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法”逐步建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

2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交流互动,尝试引导学生建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说出半透膜的特征;理解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领会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

3.2 能力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4 教学重难点

4.1 教学重点

理解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

4.2 教学难点

探究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5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实验小组展示萝卜条吸水与失水实验结果,引发学生猜想、设问。

思考、表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问题

探讨

通过渗透现象的动画展示,结合“问题探讨”使学生领会半透膜特性及渗透条件:①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上升?②如果将半透膜换成一层纱布漏斗内的液面还会上升吗?③如果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怎样?④漏斗中的液面会不会无限上升?如何使它下降?

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问题

过渡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细胞膜制备实验,分析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结合相应的问题演绎推理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的结论。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定向

探究

①提出问题:回顾成熟植物细胞结构联系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②问题定向:植物细胞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③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和预期结果并进行实验。

⑤表达交流与点评完善并动画展示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若与预期相一致可以得出结论“成熟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自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实验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建构“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结论。进一步强调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自主建构知识

强化探究思维

加深知识体系和探究方法的认识

目标检测

【巩固练习】1.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

2.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以及它们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在浓度上的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

C.甲>乙,乙

D.甲

独立完成练习

进一步体会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特性

拓展探究

(1)如果开始使用了0.8g/mL的蔗糖溶液,很快就观察到了质壁分离,但后来加清水怎么也不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这是为什么?(2)植物细胞会不会像动物细胞一样,不断吸水至涨破呢?

课后探究

6 板书设计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渗透作用:概念及条件

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一)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文本框: 水分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7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新课程理念采用“演绎—推理法”进行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要求较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对于探究问题的各环节落实和“演绎—推理法”的熟练掌握远不是一个课时就能达到的,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强化。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必修本
第11课时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知识精华
一、实验原理:1、植物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规律性动态变化;3、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4、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特点可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二、实验目的:略三、材料用具:略
四、方法步骤
培养根尖洋葱底部接触广口瓶内水,常换水,放处,天,cm时用于实验

装片制作(1)取材:取根尖mm(2)解离:放进和的混合液中min。(3)漂洗: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min。(4)染色:根尖放进或的玻璃皿中min。(5)制片: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再加上,用轻轻地压载玻片。
观察(1)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其特点是;
(2)高倍镜观察:用和把视野调整清晰,先找出细胞分裂
期细胞,再找出细胞,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变化的特点。
绘画略
题例领悟
例1: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细胞结构是()
A、整个细胞B、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或染色体
解析:龙胆紫是碱性染料,而染色质和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这样就加大了染色质和染色体与细胞其它构造的区分度,有利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状态,是否有染色单体,染色体的数目,染色体的运动等。答案:D
例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预计观察到的细胞大多处于有丝分裂的()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解析: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因些在一个组织中,处于间期的细胞也应最多。答案:A
例3、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来呈单层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
C、用龙胆紫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
D、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E、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
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但仍呈根尖形态。观察到的装片上的细胞都是死细胞(因为在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不会再继续变化,故A、E有误,压片时,只有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才能看清细胞中结构,准确确定其所处时期。答案:BC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A、解离、染色、漂洗、压片B、取材、漂洗、染色、解离、压片
C、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D、取材、染色、漂洗、解离、压片
2、下列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A、番茄果实B、洋葱鳞片叶C、蚕豆根尖D、叶表皮细胞
3、一名同学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被观察材料边缘为浅蓝色,中间为白色,下列有关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染色时间过长B、染色时间过短C、解离不充分D、漂洗不彻底
4、使用显微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1)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物像清晰为止(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3)低倍镜下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物像调到视野中间
A、(1)(2)(3)B、(3)(2)(1)C、(2)(3)(1)D、(3)(1)(2)
5、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末期细胞图,能看到的结构有()
A、细胞壁染色体核膜B、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C、细胞膜纺锤体叶绿体D、细胞壁纺锤体细胞板
二、简答题
6、用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常会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
(1)如果用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十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百分之九十五洒精解离心5min,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结果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原因是:。
(2)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染上紫色或红色。
(3)如果观察的一细胞处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间,应把装片向
方移动。
7、如图为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几个顺序步骤:
洋葱根尖

ABCD
(1)A、B、C三个培养皿的液体分别是:
ABC
(2)A、B、C、D实验操作分别是
AB
CD
8、为观察清晰,应使细胞尽量分散开来,此实验采取的使细胞分散的方法有:
(1);(2);(3);

自我评价答案:
1、C2、C3、B4、B5、BD
6、(1)水中氧气不足,根尖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2)解离液不符合要求,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应为15%)(3)染色体或染色质(4)右上方
7、(1)15%的HCL和95%的酒精(1:1)清水0.01%g/ml龙胆紫溶液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8、(1)15%的HCL和95%的酒精解离(2用镊子弄碎(3)加载玻片压片

植物细胞工程


选修本
第14课时植物细胞工程

知识精讲
一、植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杂交
二、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的潜能,这种特性叫细胞的全能性。
2.物质基础: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包含有的全套,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须的。
3.实现条件:在植物细胞或组织处于时,在一定的、和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三、植物组织培养
1.过程:
2.应用:请举出3例。
四、植物体细胞杂交
1.概念:用两个来自植物的融合成一个,并且把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2.传统有性杂交方法不能完成的原因是。
3.过程:

题例领悟
下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植株
解析: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芽发育成枝条、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只是体内分化的器官和组织形成了机体的一部分,未受精的卵发育成植株是受母体的控制的。答案:A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全能性,原因是
A.细胞失去了全能性B.细胞中的基因部分丢失
C.细胞中的基因选择表达D.细胞中的基因变异不同
2.有关全能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和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3.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植株
4.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或生产出
A.食品添加剂B.无病毒植物C.人工种子 D.A、B、C都是
5.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的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下列有可能使其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是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一定的营养物质 D.以上三者
二、非选择题:
6.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有全能性,这是因为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须的。
7.右图为两个种间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示意图,回答(一~八表示各步骤)
(1)从步骤一到步骤二是植物细胞形成的阶段,其关键技术是。
(2)从步骤二到三一般要用作为促融剂。
(3)步骤五为过程,完成体细胞杂交。
(4)在形成再生植物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理由是。
(5)步骤八表示选择体细胞杂种植株,杂种植株在形态上表现为,其根本原因是 。
(6)该项研究解决了育种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

自我评价答案
1C2C3A4D5D6全部的遗传物质全部的基因7⑴分离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去除⑵聚乙二醇⑶原生质体融合⑷六~七都有转移愈伤组织到新的培养基的过程⑸具有两个亲本的特性具有双亲的全部遗传物质⑹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