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世界多极化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0

世界多极化。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世界多极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导入设计
热点导入
热点导入1:
2003年在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对一个主权的伊拉克实施打击之后,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对美英的行动表示了不满,日本等国家则参与到实施打击这一行动中。
老师: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对美英的行动为什么会作出如此的反应呢?
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
老师:在许多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一些大国与美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世界走向多极化。
老师导入: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世界走向多极化,我们如何把握这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就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热点导入2:
20世纪70年代,经过我国的长期奋斗,在世界上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联合国大会于1971年10月25日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权利。
老师: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说明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说明了我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深厚的友谊。
老师导入: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日益增长,我国越来越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广大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团结,在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世界力量。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推进新课
一、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合作学习
问题情景1:当前世界形成了哪些政治力量中心呢?并简要分析其综合国力状况。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世界地图: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学生2: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基础上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学生3: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由25国组成的欧洲联盟,实力不断增强。
学生4: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世界强国,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学生5:中国拥有日益发展的经济力量,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6: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老师点评
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过程评价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和相关文字说明,呈现给学生当今已经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事实,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原有的知识,感悟、体验、探究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合作学习
问题情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要求。
学生:不同的小组对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推选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学生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学生3::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老师:展示空白图表,让学生填表。
学生:看书思考,然后填表。
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特征德国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轴心国的失败告终,美国和苏联强大起来,德国一分为二,日本在战败后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政治上出现分裂。美苏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两极对峙格局不断遭受冲击。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末解体。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80年代末,欧洲政治地图发生巨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爆发内战,分成五个国家,苏联解体,分成15个国家。形成美国与其他一些强国对峙的局面,世界出现一些热点地区,如中东、科索沃、阿富汗等

老师总结
由此可见:世界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而且多极化的形成必然表现为一个漫长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问题情景3: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生2:世界走向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学生3: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老师总结
世界形势就是如此复杂多变。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竞争的焦点。
老师(过渡):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那么各国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在哪些方面展开竞争?这个变动时期,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呢?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老师设置情景:展示图表。
各国综合国力
排名国名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资源力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外交力综合国力
1美国319422182197295529159978530
2日本2122139077837390151794947
3法国1560126378614397166944280
4英国1575107680519378153904096
5德国1736107760011398168914081
6俄罗斯578623829312318144972901
7中国1301349488274233119992863
老师: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当代国际竞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当代国际竞争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等方面。
老师:图片展示:美国的曼哈顿(美国的金融中心,其经济发展的象征)、B-52轰炸机、火星探测器等图片。说明美国有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
老师说明:当代国际竞争表现在这些方面,那么,哪些方面的竞争尤其突出呢?
学生:当代国际竞争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等方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老师活动:
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老师点评: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活动:
阅读教材,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老师点评: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老师:在新世纪,各大国展开着综合国力的竞争。美国把21世纪视为维持“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印度制定了“跨越性发展战略”;中国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老师(过渡):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有重大影响并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自己呢?
壮大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
情景设置:温家宝说:去年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
2004年3月5日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温家宝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力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
——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国家财力明显增强。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上年居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
——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3%。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老师:上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上面的材料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而这又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老师: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面对世界多极化,中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又存在严峻的挑战,即承受着国际比较和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我国自身经济发展也存在若干困难。
老师: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
学生联系实际,阅读教材说出中国为什么要发展。
老师评价并作出总结。
老师:中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老师:中国应该如何来发展自己?
学生联系实际,阅读教材说出中国如何发展。
老师评价并作出总结。
老师:中国应该如何发展自己呢?
学生说明,老师总结。
老师: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这样,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发挥我们应该发挥的作用。
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加深中国面对国际竞争的对策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认识教材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扩展阅读

走向多极化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走向多极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从总的情况来看,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第二,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第三,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美国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攻中有守,苏联则处于战略防御态势,但守中有攻。第二阶段,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欧洲共同体产生和发展,增强了西欧贸易竞争力,迅速兴起的日本、加之西欧与美国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强,西欧和日本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东方巨龙中国的腾飞,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
第三节走向多极化
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辩证法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必然与偶然、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说明导致中国和苏联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要学生运用讨论法学习有关问题,深刻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的实质,体会到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加深对中共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意义的理解。
(2)强调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立志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材要点
1、东欧剧变的实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方靠拢。这实质上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结束
1991年8月,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更改国名,把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爆发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
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从此崩溃,雅尔塔体制最终结束。
3、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更加感到有必要加快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生效,欧洲联盟成立,简称欧盟。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同时,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能力,希望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在区域安全问题上,结束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
4、“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目重点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由战后新兴力量的兴起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引入。
教学: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国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1)大致概况
结合教材147页的《东欧剧变示意图》,简要介绍东欧局势发生剧烈动荡的大致经过。
(2)剧变原因和实质
东欧剧变,是二战后四十多年里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1)、欧洲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2)、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3)、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在危机面前,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
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从而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剧变的实质是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简要介绍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改革失败的后果。
(2)“八一九”事件
结合教材介绍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实质和事件的重大影响。
(3)苏联解体
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解体的影响:导致了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崩溃,世界从此告别了雅尔塔体系,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结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它表明苏联大国地位的衰落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雅尔塔体制以有利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以不利于苏东国家而结束。它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教训和启示。它的兴衰也告诉我们,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的变化。
解体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②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③外部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成功。
史料链接
材料(东欧剧变)……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的讲话
读史感悟
根据材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世界两极格局。从此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鼎足之势话西方
这一目讲了一个主题,即西方国家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局面的状况。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结合史实和教材,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地位和表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对外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欧洲一体化
过程:欧洲联盟的成立;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影响:这些举措,使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对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挤身政治大国的良机。注重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企图成为军事大国。

(结合教材了解具体表现。)
2、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重重困难
结合教材和时政帮助学生具体了解。
②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我归纳总结。
③普京总统的举措
总结: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国内政局得到稳定,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3、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发展
第三世界的斗争;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论从史出
讨论两种观点:“单极世界说”;“多极世界说”。
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雅尔塔体制的最终解体,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时至今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呈竞争共处的态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盟;潜在的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失去超级大国实力而力图重温旧梦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然而却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国际关系的缓和D、两极格局的瓦解
2、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3、欧元正式启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有利于《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C、有利于“冷战”局面的结束D、有利于北约集团的扩大
4、下列对“八一九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B、是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发动的
C、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D、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5、“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的战略意图是()
A、维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B、与欧盟共同主导世界
C、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D、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东欧剧变的影响
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东欧新政权向西方靠拢
C、各国共产党自动让权D、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8、20世纪末21世纪初,使俄罗斯走出低谷的领导人是()
A、戈尔巴乔夫B、勃列日涅夫C、叶利钦D、普京
9、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是一个()
A、欧洲统一市场B、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
C、军事政治集团D、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1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弱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而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其原因是什么?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局的基本看法?他说现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论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12、世界政治多极化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C3、A4、B5、D6、A7、D8、D9、D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
(1)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没有世界战争的作用,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取决于综合国力。
(2)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这合乎历史潮流。
基本合理。因为从综合国力和军事上着眼,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当然无疑,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应当是美、西欧、日本三极。
12、答: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的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置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敏锐洞察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和日本成为世界就经济大国的原因。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曲折。
导入新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师归纳: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的和平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双方受损;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和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的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讲授新课: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
(1)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曾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是,进入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遭受了重创。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意大利作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也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法国还一度被占领。(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欧洲不得不依靠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的威胁。)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从丘吉尔的话可以看出欧洲在二战后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第三种力量。——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当时的国际形势如何?阿登纳的话反映了西欧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方法采取的措施?
国际形势:两极对峙格局;
方法: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3)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2)发展:①建立关税同盟;
从1958年-1968年,经过10年的努力,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全部内部关税,并实现了对外统一关税率。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农产品价格制度)
③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1969年12月,欧共体政府首脑召开会议,决定开始组建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备,1979年3月正式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其中心内容是统一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和建立欧洲货币,同时加强各国之间各项政策的协调,采取共同的政策措施,以达到商品、劳动力、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共同体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1991年,欧共体政府首脑举行会议,明确规定了实现经济货币联盟的具体步骤和日程,要通过建设欧洲内部市场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即后来的欧元)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2002年1月1日在欧元区12个国家正式流通。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从经济领域开始到政治经济一体化。
拓展:
在欧洲大陆上,有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可算是世仇,那就是法国和德国,因此欧洲联合的关键在于法国和德国的和解,政治上的长期不和是使得欧洲联合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其实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都对这两个国家有利。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联邦德国,因为其经济实力发达;而共同的农业政策更有利于法国,因为法国存在着大量的小农经济。政治上的联合法国与联邦德国也存在分歧,联邦德国希望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把共同体建成一个超主权国家的联邦。而法国虽然经济实力不如联邦德国,但在政治上却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一方面它希望联合联邦德国来加强自身对抗超级大国的实力,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意受任何超国家组织的控制,因此主张建立一种国家主权基础上的邦联,双方对此争论不休。但随着6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加剧,西欧感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联合以确保自身的独立和安全,1973年欧共体9国召开首脑会议,明确了要把欧共体建成欧洲联盟的目标。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思考题: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说明,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欧共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立倾向已经日趋明显,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也更加强烈,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慢慢与美国鼎足相处。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约310万人,经济损失约6500亿日元。工厂倒闭,农业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整个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但日本在美国的单独占领下,战后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1)美国的扶植;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6月5日马歇尔计划发表之后,欧洲“冷战”加剧。在亚洲,美国执行扶蒋反共政策,但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依靠中国大陆“遏制”苏联的战略构想成为了泡影。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重新估价了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从1948年起对日占领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使之成为美国称霸亚洲的基地,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2)民主化改革;
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美国要求日本修改宪法,以推动资产阶级民族制度的建立。从1945年起,美国在日本进行土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对旧财阀采取了限令解散的政策,整肃军国主义势力和审理战犯等活动,解除了战犯,职业军官,特别警察职员和各种法西斯军国主义团体的骨干分子的公职。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解放日本妇女,赋予参政权等。这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日本长期残存的封建因素,使日本国民中蕴藏的创造力迸发出来,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复兴的基本动力。但后来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对日本的垄断资产阶级和军国主义势力采取了容忍和扶植的态度,这种改造的不彻底性成为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猖獗的根源。
(3)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日本经济迅速复兴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的有利因素,将大量的财力、物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要力量集中到经济建设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使日本迅速积累了资本和外汇储备,提高了国际支付能力。战后的日本还极其重视教育,教育经费占整个政府预算的25%以上,居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了战前水平,并在1956年-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在此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
(1)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居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谋求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又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国内右翼势力趁机抬头。日本政要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编写历史教科书时极力否认日本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在领土问题上挑衅邻国,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拓展:“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所呈现的趋势是:控制→扶植→竞争、合作。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在两极格局之下,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积极谋求自身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系列的民族独立国家。与此同时,世界分化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集团互相对峙,为加强自身实力,激烈地争夺亚非广大中间地带。特别是美国企图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填补因英、法等殖民主义者撤走所造成的权力真空。这就对新兴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广大新独立国家主张在国家交往中不卷入大国军事集团之间的冲突,走团结合作,反帝反殖反霸、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
2.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召开: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有25个国家出席。
(2)会议内容:①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②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3)意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4)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物的局面,有力地冲击着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到今天为止,不结盟运动已经拥有115个成员国,覆盖了全世界近2/3的国家和1/2的人口。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从根本上冲击着当时以美苏为主的两级世界格局。
思考题: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
“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实际上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些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969年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黑龙江珍宝岛。社会主义阵营日趋瓦解。1971年第26届联大上,在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成功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一切都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主宰的两极世界格局,推动着世界日益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分别冲击着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史实,正如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所言:“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国家,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正是这些挑战,共同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
板书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
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3.影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意义

课堂习题:
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说明了()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B.体现了各国分工合作精神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理解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强烈要求加强经济联合。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迈出了其合作的第一步。题干中所述历史现象充分反映了六国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A、B、D三项结论不符合题意。
2.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民主化改革B.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C.美国的扶植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B、C、D都是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其中,重视科技和教育,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限制。
3.第一次不结盟会议认为不结盟的含义是()
①消极中立②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
③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④实行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学生易错选A,原因主要在于对不结盟理解不到位,不结盟并不是绝对中立,只是不与大国结盟,因此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结盟与不结盟都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标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


设计背景

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人教版关于此部分内容的编写略显庞杂;学生普遍对国际关系认识得单薄等,这都给我们实施该课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设置一个主体的历史情景,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洁、生涩为通俗,成为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材逐步走向多元化,这使得摆在教师面前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更加凸显,过去教材唯上、教材唯一的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已难以为继;教材中的历史已成为过去,相对日新月异的今天,总是显得有些过时。如何不断地给我们的教材增添新鲜的血液,更好的体现历史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这是我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际意识已成为历史课程刻不容缓的任务。它包括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大事的习惯、学会评析国际焦点、明了中国所处的真实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内方针、关心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等等。只有学生具备了大视野、高角度,才会自觉养成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和社会精神,并且这种精神不会是狭隘的,而是超越了国界。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

基于以上几点,我对本课从总体上作了如下几点设计:

一、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既让学生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世界多极化的总体格局与趋势,又能对这种格局与趋势有较深入的理解与探讨,是本课--的基石与关键,也是创设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活动和体验的主体历史情境。为此,我设计以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和硝烟未散尽的对伊拉克的战争作为主体历史情境,以此搭建学生活动的历史舞台,又以“你会参加或参与战争吗?”“你对战争的态度立场是什么?”“是什么改变了你们?”等问题为切入点,将学生分成代表法国、日本、前苏联或俄罗斯和中国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去讨论、去决策、去思考。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以设计的主体历史情境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参考了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扬长避短、给予取舍。首先是知识的准确性。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极”,人教版提美、苏(俄)、欧盟、日、中,而岳麓版提美、苏(俄)、欧盟、日、第三世界。我们认为,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而第三世界国家也离不开中国,而且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将这一极整合为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另外,人教版提出苏联解体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而我们认为用“加强”不太妥当。因为苏联解体只是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就此加强;再说“加强”之说与“多极化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这种我们都能接受的说法矛盾。其次,真正落实教材的材料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让教材为我所用,为学生学习所用,大胆进行取、舍、增,编写适合教学的新教材(附后)。

三、结合当今世界热点,收集最新信息,让学生深刻体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时代气息,感悟历史与现实极其强烈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让人思维更深刻。美国攻打伊拉克烽火未灭,各种媒体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何理解这次战争,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如何看待这次战争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影响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而又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以此为切入点,本身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而各大国领导人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不同反应,恰好能鲜明地反应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因而我们选取了俄国总统普京、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主席胡锦涛等对美国攻打伊拉克发表的谈话,并与朝鲜战争时各国的立场进行对比,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世界确实在向多极化发展。

四、设计“历史对照篇”与“历史的启示篇”,一是为了使整堂课的内容变得清晰而又条理;二是为提升课堂的视野和角度,使内容变得大气起来;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评述和深化,激发他们对自己所生存的世界进行辩证思考,明确自身在向多极化发展的世界中的人生坐标及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标设计

基本知识目标:

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启示,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

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画面和战后景象,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现代国际意识。

重、难点设计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留给我们的启示。

课堂片断实录

师: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有记载的15000余次,和平的日子屈指可数,究竟是谁在操纵战争,谁在主宰全球,让我们用事实说话。54年前,美国在我们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事隔50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面对这两场战争,你们的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什么样的立场?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法国、日本、苏联和中国。先就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作一简单的探讨。

生:第一组:(法国)二战后我们的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使我们必需完全跟随美国。一是我们要美元帮助我们摆脱经济困境;二是我们需要美国保护我们不受苏联的侵犯。

第二组:(日本)我们已被美国占领,只能任其摆布;我们军队已被解散,美国会把我们作为战争的后方,当然,这也会刺激我们的经济复苏。

第三组:(苏联)我们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美国占领朝鲜的,但我们经济上确实有困难,所以我们会很大程度的参与战争。

第四组:(中国)保家卫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也让美国和苏联看看,别想着欺负我们。

师:你们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环境,迅速做出外交决策,说明你们已经初步具备政治家的敏锐目光。

多媒体显示

〔历史的对照篇〕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朝鲜战争

伊拉克战争

法国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日本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苏―俄

支持中朝作战

中国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师与生共同得出结论:战争是可以折射国际关系的。“二战”后的世界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只有一个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其他国家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纷纷倒在美国这一边。从社会主义世界来看,也只要一个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政权都是“新生儿”,他们需要苏联的保护。这样,世界就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对峙的两极格局。

多媒体显示两极格局示意图:

师:(过渡)这种局面会维持很长时间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悄悄地发生变化,并且越来越明显。还是让我们用事实说话,请听我口述一段新闻:

2003年3月20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也就在同一天,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我们再请各位代表向全世界表明你们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学生讨论交流)

生:(第一组)我们法国会谴责美国的行为。

课件演示: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法国总统希拉克20号与德国总理施罗德通电话,双方强烈谴责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双方强调安理会仍然是解决国际矛盾的唯一渠道,并表示双方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是协调一致。

师:美国对法国的态度很生气,说,“想当初不是我们解放你们,今天你们只会说德语呢?”。有人说,伊拉克问题使巴黎和华盛顿的政治距离变得象大西洋一样辽阔。由追随到谴责,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你对美国的态度?

生: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天我们经济发展了,苏联也解体了。

师: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们欧洲发展的道路吗?

生:我们靠的是我们区域内精诚合作。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学习法国的经验。边用多媒体展示欧盟的扩展过程,边与同学一起根据阅读教材归纳:

规模:1951年6个国家──2004年的25个

名称:欧共体──欧盟

性质:经济联盟──经济政治联盟──经济政治军事联盟

小结:目前欧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区,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GDP达到10万亿欧元。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预计2007年建成12支精锐的作战群。欧盟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生:(第二组)谋求与我们日本的经济相匹配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是我们外交的重心,我们需要美国的帮助,但也不可能盲从。

多媒体显示: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小泉表示,对美国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日本不直接参与战争,希望能参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

切换画面显示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师:日本在地图上很小;资源贫乏;相对法国也略显孤独;还是二战的战败国,凭什么参与国际事务呢?

生:别忘了我们的经济世界排名第二。

师: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在短短的不到30年的时间由战败国发展到世界经济第二的?

生:我们资源固然贫乏,但我们走的是高科技的发展道路;当然,这与我们长期注重教育是分不开的,还别忘了我们的日本民族是勤奋的;美国在战后的帮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师与生:经济强大后的日本将提高军事和政治地位作为其外交中心,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2004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小结:于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听到了一个强者的声音,日本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的又一极力量。

生:(第三组)我们俄罗斯会强烈谴责美国这种行径。

多媒体展示: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号召开的俄罗斯高官会议上要求美英等国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他说,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违反了世界人民的意愿,违反了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错误”。

切换画面显示俄罗斯解体示意图

师:今天的俄罗斯已不是当年的苏联,再说你的经济问题和车臣问题,都深深的困扰着你,你还有精力顾及其他吗?

生:别忘了我们的军事力量存在,特别是我们的核力量,我们理应成为世界安全稳定的因素。

师:为了向世界昭示这一点,你们俄罗斯最近有什么行动吗?

师:有的。2004年2月17日,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对此,我们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说,我们不怕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军备,苏联和他的核力量,曾经是世界安全最强有力的因素,今天俄罗斯也应该成为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小结:我们明白了,苏联曾是两极中的“一极”,今天俄罗斯仍然是多极中的“一极”。

生:(第三组)我们中国的立场和俄法一样。

师:有他们强硬吗?

生:没有。但我们反对。

多媒体展示: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胡锦涛指出,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向。

师:别人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你中国第三世界,底子太薄,你的声音能在国际舞台上起作用吗?

生:通过改革开放的我们,已今非昔比;目前我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况且在世界舞台上,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师: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支持中国?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表现吗?

生:我们相互需要。他们需要我们,因为我们是发展最快的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龙头可以带动他们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国也是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他们也需要我们替他们说话。中国需要他们是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过去,又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合作起来更现实。况且,第三世界也很团结,不结盟运动就是例子。

多媒体展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示意图。

小结:中国与第三世界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构成多极的又“一极”力量。

师:这就是历史的鲜明对照。

多媒体展示:

〔历史的对照篇〕

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朝鲜战争

伊拉克战争

法国

参加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强烈谴责

日本

成为战争的大后方

不直接参与战争

苏―俄

支持中朝作战

立即停止战争

中国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政治解决

师:从前后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和启示?

〔历史的启示篇〕

师与生:世界变了,态度的变化实际体现了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变化会导致政治地位的变化,政治地位变了,国际格局也就变了。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

多媒体演示两极格局和多极格局的示意图。(利用画面对多极“趋势”的含义作诠释)

一、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板书)

师:如果不考虑你的国际,你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你愿意生活在哪一个时代?(学生讨论)

生1:多极化,相互制衡,更安全。

生2:现在各极力量之间的关系变了,以前是美苏严重对峙,容易爆发世界大战;今天有竞争,也有合作,决不是对峙,因而不容易爆发世界大战。

生3:过去的美苏是世界的领袖,今天再没有谁能一呼百应。所以有战争,也是局部战争。

这就是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对世界的影响(板书)

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但世界并不太平。(板书)

师:离真正的和平,我们究竟还需要走多远?

三、世界格局从两极到多极渐变的过程特点(板书)

过程是缓慢的、曲折的、复杂的,苏联的解体曾经加速了这个过程,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

师:面对今天的国际格局,我们该何去何从?

四、留给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启示(板书)

1.注重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2.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3.第三世界国家对内要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要立足第三世界,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和发达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对话。

结束语

师:战争是复杂的,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但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努力为之而奋斗吧!这是我们学习这堂课的真正意义。

附:

世界多极化趋势

(学生阅读教材)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逐渐走向多极化。

欧盟的形成和扩展

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地区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991年底,欧洲共同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5月日,东欧10国加入欧盟,这是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张。目前欧盟成员25个,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居住区,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GDP达到10万亿欧元。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政府则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战败后的日本,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转而扶植日本。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并在1956—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在此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日本人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摆脱贫困,赶超欧美;政府也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高度重视科技。战后,日本工厂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日本采取了引进先进技术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还根据实际情况边引进,边消化改造。

高度重视教育。日本把教育作为战后重建的原动力,在战败后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仍然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毅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谋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外交。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2004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苏联解体及今天的俄罗斯

二战后的苏联,是唯一能够抗衡美国的国家,当时美国的军队人数为1200万,苏联是1136万。但“二战”使苏联损失6790亿卢布,人力损失是3000万,是美国的百倍。

由于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苏联解体了。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的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成员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文件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2004年2月17日,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对此,普京发表讲话说,我们不怕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军备,苏联和他的核力量,曾经是世界安全最强有力的因素,今天俄罗斯也应该成为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及中国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然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紧张对峙和激烈争夺,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在这种国际形势之下,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和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的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到2003年止,不结盟运动发展到113个国家,全部是第三世界国家。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从1997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比率保持在7%以上,2003年是9.1%,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三、走向多极化


三、走向多极化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后果;东欧剧变;“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欧盟的组建及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的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②、理解:苏联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的对内政策和国内矛盾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权的解体;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骤;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的重新组合。
③、能力: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②、问题探究: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为什么在国际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力量中心;在多极化趋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建议:
(1)、可采用多种方式,如:①播放有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音像资料,配合教材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导入;②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旧知识,在归纳、总结雅尔塔体系形成、演变的基础上,开始本课学习。
(2)、关于“别了,雅尔塔”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阅读课文第一段,从政治生活、经济困难、社会矛盾三方面来提炼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方针从书中的第一节去找,至于措施教师可适当补充些资料,加以说明,使学生对导致改革失败的后果有一定的理解,但不要补得过多,也不作要求;改革失败的后果是个一连串的复杂问题,让学生从教材中的东欧剧变、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东欧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面崩溃等知识来加以提炼,以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②、东欧剧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及其原因。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尽可能搜集其他相关历史图片、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等资料,扩充学生的了解范围,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波兰、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东欧局势的动荡和剧变的状况。教师必须点明东欧剧变的实质,使学生明确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讲述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时,教师可补充必要的音像资料,如“柏林墙”的拆毁等,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进而引导学生从世界两极格局的大背景出发,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要求来认识问题,全面地总结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
③、“八、一九”事件:从根本原因(改革走入死胡同)与导火线(新联盟条约公布)两方面来分析起因,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事件的具体内容,来认识其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引导学生从苏联力量对比的改变和政权性质的变化来认识其影响。
④、苏联解体:该目重点在于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建议教师在探究该问题时可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应该注意,结论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的共识,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认识和结论。使学生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难点。建议教师联系上一节“中国的腾飞”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苏东剧变只能说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让学生加深今天我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课前提示”,让学生回答“学习思考”——“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教师加以小节。向学生指明:多极化趋势既给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使这些机会伴随着极大的风险,由此导入下一目的学习。
(3)、关于“鼎足之势话西方”
①、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文“资料卡片”,并结合课文内容,来得出原因;利用“1998年,空袭伊拉克,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后又发动对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知识来引导理解“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实质是“要独霸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引导学生回顾欧共体有关内容,利用好“马约”图片,再一次强化学生对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自觉运用。从欧盟的成立到欧元的正式启用,再到建立独立防务体系的努力,这一历程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建议设置探究性问题:日本为何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基础何在?鼓励学生多方发掘材料,自主探究,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世界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如欧盟、中国等),而不应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如日本)。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警示作用。
(4)、“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建议教师设置探究性问题:俄罗斯为什么在国际上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分析,最后以适当的点拨。向学生强调: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大国仍然是重要的力量中心。以加深对走出“低谷”的俄罗斯的理解。
(5)、“风云际会看东方”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第三世界的斗争手段有哪些?”最后总结:团结斗争、成立区域性组织、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发展民族经济。
②、“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教师运用教材“知识链接”栏目提供的关于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注解以及本页图片提供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理解。同时指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必将对世界多极化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③、“‘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阅读课文,理解“一超”与“多强”的力量中心。同时指出,这只是暂时现象,从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建议教师利用“学习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进行问题探究: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多极化的表现,另一方面更要分析美、欧盟、日本、俄、中几大力量中心的对外政策给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全面把握、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