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自然环境导学案

小学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7

自然环境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自然环境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地理导学案授课时间:导学案编号:3
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课型
预习
展示课学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2、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气候特点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自主学习
1、亚洲地面起伏,中部地势,四周地势较为,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亚洲大陆延北纬30度由西向东,地势呈现出的变化。
3、亚洲地跨带、带和带。
4、亚洲气候具有、和的特点。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等方面。
6、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7、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是。

七、达标检测
1.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B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D马来半岛
2.世界最大的群岛是()
A日本群岛B马来群岛C菲律宾群岛D南沙群岛
3.亚洲最长的河流()
A恒河B黄河C长江D叶尼塞河
4.亚洲地形以哪两种为主()
A高原、山地B高原、平原C盆地、山地D平原、盆地
5.号称“世界屋脊”的是()
A西西伯利亚平原B喜码拉雅山脉C青藏高原D阿拉伯半岛
6.下列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
A.恒河B.湄公河C.长江D.叶尼塞河
7、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8、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亚洲温带面积大
B亚洲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上同时又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C亚洲的地形复杂D亚洲人口众多
八、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的练习题
时间
预设导课(1分钟)明确目标(2分钟)
自主学习(7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
展示(15分钟)检测(5分钟)总结提升(5分钟)
主备人
于敏
苗在连
审查人
学习
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2、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气候特点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亚洲的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气候特点。

学习
难点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
四、合作探究五、展示交流六、拓展延伸
七、达标检测八、布置作业
8、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四、合作探究
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3、完成课本P8活动。(答案写在书上)

4、亚洲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5、完成课本P12活动。(答案写在书上)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延伸
学习收获教后
复备
笔记

相关阅读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东南亚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性是都处于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与“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说明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用“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此种气候的特点有较深的认识。

教法建议

建议本节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并指导学生填图。首先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那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的讲述

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时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阅读“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看清它是两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讲述中南半岛地形时,说明中南半岛和中国山水相连的密切关系。然后,让学生指图,找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指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中缅老泰柬越)。

结合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重要城市,分别位于哪条河流附近,是哪个国家的首都,说一说为什么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观察“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示意图”、“河口三角洲”图和“泰国水上市场”彩图,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及河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讲述马来群岛地形时,可先阅读地形图,了解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较小的地形特征;再看“阅读材料”,找出火山的分布区,了解印尼“火山国”名称的由来。多火山的原因,可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说明。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可首先利用“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指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地区;然后利用“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来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特点。在分析热带季风气候时,应配合“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来说明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地区。

最后,在总结东南亚气候知识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教学设计示例1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相关地图和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东亚,从东亚继续南行,我们将到达哪个区域?东南亚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板书)第九章东南亚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东亚政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读图并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中南半岛上有哪几个国家?马来群岛上有哪几个国家?

内陆国(老)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板书)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读图提问)从东南亚向东西南北行进分别是哪些大洋或大洲?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板书)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阅读介绍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的小字。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2、“马六甲海峡”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国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

(读东南亚地形图并填图)中南半岛的地势如何?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北高南低。知道学生用笔画(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板书)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为什么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板书)2、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第九章东南亚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教学设计示例2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相关地图及图片

(导入)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分析了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不仅地形不同,由于它们的位置不同,气候也有差异,下面我们分析气候的差异。

(板书)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地区有什么特点?这与什么因素关系密切?

(全年光照、热量、水分都很充足,即全年高温多雨)

读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分组讨论图中所示的含义。

(学生讨论活动)

(总结)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下,随时可以播种,四季收获。

(提问)为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

引导学生在东南亚地形图中找出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

(小结)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或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转折)中南半岛与此不同

(读图)比较“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

引导学生分析两图: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点?

(讲解)中南半岛一年中风随季节变化(季风),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为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候影响,在每年6月至10月,西南季风从海上吹往陆地,降水丰沛,降水量可达1000—1500毫米,称雨季。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是旱季。

展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景观照片

(提问)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提问)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分别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总结)

(复习反馈)

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设计示例3

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东南亚教学课件

(直接导入)大家知道全世界那个地区华人、华裔最集中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范围:在地图中确认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为“南洋群岛”?

中南: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南洋群岛: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十国

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提问)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老、缅);

谁是内陆国?(老)

继续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

(提问)1.哪个国家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

2.哪个国家面积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

(引申讲解)东南亚现在应为11国,新建立的国家是岛国:东帝汶

(学生活动)在相应的填充图上填写东南亚十国的名称、首都。巩固所学知识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读图)东南亚政区图

从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看,其位于哪两个大陆和那两个大洋之间?

(北:欧亚大陆南:澳大利亚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扩展资料: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众多)

(课件展示)“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简要介绍马六甲海峡在海运中的重要位置。

(提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简要总结)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东南亚的河流众多,请同学们在图中依次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提问: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

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什么地形?(山脉、高原)

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方向有什么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

(课件展示)“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几三角洲图”,指图讲解:

这些河流上游流经山区的河段,切割作用显著,河谷是横剖面V字形,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土质肥沃的三角洲。湄公河平原是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地区。

(总结)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课件展示)湄公河风景

(承转)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马来群岛的基本地形特征。

(课件展示)展示东南亚地形图,简要介绍菲律宾的马荣火山,继续分析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提问)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有被称为“火山国”呢?

(课件展示)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提问)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

虽然火山爆发会给附近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爪蛙岛的地少人多,人口稠密的情况。(引导学生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

(总结)

(复习反馈)

第九章东南亚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

“马六甲海峡”

三、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多火山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为什么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几乎每天午后2—3点降对流雨?

目的:

1.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综合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2.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

解析: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去位于赤道两侧,海洋广阔,水汽充足,受热丰富,对流旺盛。尤其以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刻(午后两点左右),对流最旺盛。同理,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也就不难理解。

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目前世界上聚落的分布大势,以及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而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材首先比较系统的说明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从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入手,对各地聚落的特点进行分析。接着教材通过图文的形式,阐述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教材再通过对世界各地聚落的建筑景观照片进行环境分析,初步教会学生分析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学生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及其特点的能力。

说教材处理、教法、学法

然而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太大了,人们居住的聚落也因各自的气候、建筑材料和文化习俗而各有千秋。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

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照片,来丰富教材内容,并把课堂转移到了微机室,将学生每4-5人分成一个探究小组,搜集各地景观照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培养资料搜集整理能力。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能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

知识目标为:

①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及其建筑风格,以及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②学会联系人们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地理事物及其特点的方法。

技能目标是:

①初步学会联系人们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地理事物及其特点的能力。在本节包括两点:其一,能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二,能分析聚落的分布、建筑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自已所需的资料,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目标为:

通过景观差异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通过各地景观图达到美育的效果;激发学习地理课程的动机与兴趣。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本课重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因而确定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说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一组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聚落的概念,以及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通过复习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间存在着差异,导入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又有很大差异,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存有巨大差异。那么是哪些环境因素造成聚落的差异呢?是哪些主要因素影响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呢?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结合图4.19,请同学们用两个字概括一下“主要因素”。学生说一个因素,教师板书一个。

请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前后桌一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答出后,板书“气候”。

课件展示,几幅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景观照片和高山、荒漠景观照片。

(师述)目前世界上聚落的分布大势,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下面组织[学生讨论](1)人们一般要选择自然条件什么样的地区作为聚居地?(2)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结合图4.19、4.20)

[师生共同归纳](1)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我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当时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较多的动物可供捕猎。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热带、温带逐渐扩展至寒带,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2)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甚至十分恶劣,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仍然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接下来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展示几幅图片请学生一一对其进行分析。

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是非常大的,人们居住的聚落也因各自的气候、建筑材料不同而各具特色,下面请班内各小组合作,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景观照片,然后分析当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哪组找得典型,有新意,分析地准确。每个小组从世界不同地区的聚落特点中选一个选题。

选题有:

①热带雨林地区(南美洲、东南亚)
②热带沙漠地区(非洲、西亚)
③我国云南地区
④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⑤蒙古地区
⑥寒带地区(北美洲或亚洲北部)
⑦欧洲地区
⑧我国南方地区

或者,在任何一个搜索网站输入“民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民居景观照片进行探究讨论。

接下来就是每组同学对各自的成果进行展示,在课堂上虽然不能把每组的所有成果都展示出来,但是使学生能通过合作与探究,学会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学案


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学案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七大洲四大洋,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读图6.1,观察一下从颜色上绿色代表了亚洲,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6.2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教学反思:
1、教学所得:能顺利的解决所上到的内容习题

2、教学偶得:因为是上四个班每多上一遍经验就丰富了一些

3、教学败笔:由于好几年没上这一科了,第一个班级的同学好像就被当成是实验品

4、智慧火花:看到同学们能仔细的读图,从图中学到知识很欣慰

5、拦路虎:因为时间长了没上这一科所以不太熟悉知识结构,上起来有点吃力,所以这节课用了两个课时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亚洲的地形特点,对亚洲自然环境有了大致的的轮廓,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