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小学卫生与健康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5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总课题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总课时第11课时
分课题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分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和范围;能熟练地运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
引入新课
1.通过观察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思考如何量化它们相交程度的不同.
2.平面的斜线的定义:;
叫做斜足;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
3.过平面外一点向平面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与垂足
的直线就是;
线段就是线段.
4.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
,其范围是.
指出右上图中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你能证明这个角是与平面内经过点的直线所成的所有角中最小的角吗?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时,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
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他们所成的角是.
思考: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例题剖析
例1如图:已知,分别是平面垂线和斜线,分别是垂足和斜足,,,求证:.

能用文字语言表述这个结论吗?

例2如图,∠BAC在平面内,点P,∠PAB=∠PAC.求证:点P在平面内的射影在∠BAC的平分线上.
[思考]:
(1)若∠PAB=∠PAC=60°,∠BAC=90°,则直线PA与所成角的大小__________.

(2)从平面外同一点引平面的斜线段长相等,那么它们在内射影长相等吗?反之成立吗?

(3)若将例2中条件“∠PAB=∠PAC”改为“点P到∠BAC的两边AB、AC的距离相等”,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4)你能设计一个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吗?

巩固练习
1.如图,,平面,则在的边所在直线中:
(1)与垂直的直线有:
(2)与垂直的直线有:
2.在正方体中,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是
3.如果PA、PB、PC两两垂直,那么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一定是△ABC的()
A.重心B.内心C.外心D.垂心
4.如图,一块正方体木料的上底面内有一点,要经过点在上底面内画一条直线与垂直,应怎样画?

课堂小结
平面的斜线及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概念、范围.
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若直线与平面不垂直,那么在平面内与直线垂直的直线()
只有一条有无数条是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不存在
2.设PA、PB、PC是从点P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等于60°,
则直线PC与平面APB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3.在三棱锥P-ABC中,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外心,
则三条侧棱PA、PB、PC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题
4.在四棱锥中,是矩形,平面.
(1)指出图中有哪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试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5.求证: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三能力题
6.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O是△ABC的垂心,求证:PA⊥BC.
Www.JAb88.CoM

扩展阅读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017


9.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掌握理实现“线线”“线面
”平行的转化
教学重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有两个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特征性质这也可看作平行公理和平行线传递性质的推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的依据是线、线平行这些平行关系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线、面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平行关系是下一大节学习共面向量的基础
前面3节主要讨论空间的平行关系,其中平行线的传递性和平行平面的性质是这三小节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2)平行;(3)异面
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等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5.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6.异面直线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推理模式:与是异面直线
7.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8.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垂直,记作.
9.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
(1)通过平移,在一条直线上找一点,过该点做另一直线的平行线;
(2)找出与一条直线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交的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即为所求
10.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我们称之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二、讲解新课:
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
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推理模式:.
证明:假设直线不平行与平面,
∵,∴,
若,则和矛盾,
若,则和成异面直线,也和矛盾,
∴.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
证明:∵,∴和没有公共点,
又∵,∴和没有公共点;
和都在内,且没有公共点,∴.
三、讲解范例:
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求证:.
证明:连结,在中,
∵分别是的中点,
∴,,,
∴.
例2求证:如果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此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已知:,求证:.
证明:设与确定平面为,且,
∵,∴;
又∵,都经过点,
∴重合,∴.
例3?已知直线a∥直线b,直线a∥平面α,bα,
求证:b∥平面α
证明:过a作平面β交平面α于直线c
∵a∥α∴a∥c又∵a∥b∴b∥c,∴b∥c
∵bα,cα,∴b∥α.
例4.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平面平面=,求证.
分析:利用公理4,寻求一条直线分别与a,b均平行,从而达到a∥b的目的.可借用已知条件中的a∥α及a∥β来实现.
证明:经过作两个平面和,与平面和分别相交于直线和,
∵∥平面,∥平面,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又∵∥,
所以,∥.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表示平面)
①若a∥b,b,则a∥②若a∥,b∥,则a∥b
③若a∥b,b∥,则a∥④若a∥,b,则a∥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2)已知a∥,b∥,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
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
其中可能成立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3)如果平面外有两点A、B,它们到平面的距离都是a,则直线AB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AB
(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n∥平面,∩=l,则l()
(A)与m,n都相交(B)与m,n中至少一条相交
(C)与m,n都不相交(D)与m,n中一条相交
答案:(1)A(2)D(3)C(4)C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引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过平面外一点只能引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3)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1)真(2)假(3)假(4)真
3.选择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B)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
(C)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
(D)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2)直线a∥平面,点A∈,则过点A且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
(A)只有一条,但不一定在平面内
(B)只有一条,且在平面内
(C)有无数条,但都不在平面内
(D)有无数条,且都在平面内
(3)若a,b,a∥,条件甲是“a∥b”,条件乙是“b∥”,则条件甲是条件乙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A、B是直线l外的两点,过A、B且和l平行的平面的个数是()
(A)0个(B)1个(C)无数个(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1)D(2)B(3)A(4)D
4.平面与⊿ABC的两边AB、AC分别交于D、E,且AD∶DB=AE∶EC,
求证:BC∥平面
略证:AD∶DB=AE∶EC
5.空间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求证:EF∥平面ACD.
略证: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6.经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作一平面交平面AA1D1D于E1E,求证:E1E∥B1B
略证:
7.选择题
(1)直线a,b是异面直线,直线a和平面平行,则直线b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b(B)b∥(C)b与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
(2)如果点M是两条异面直线外的一点,则过点M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
(A)只有一个(B)恰有两个
(C)或没有,或只有一个(D)有无数个
答案:(1)D(2)A
8.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若直线l,则l不可能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相交.()
(2)若直线l与平面不平行,则l与内任何一条直线都不平行()
答案:(1)假(2)假
9.如图,已知是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外一点,、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若,,
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
略证(1)取PD的中点H,连接AH,
为平行四边形
解(2):连接AC并取其中点为O,连接OM、ON,则OM平行且等于BC的一半,ON平行且等于PA的一半,所以就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由,得,OM=2,ON=
所以,即异面直线与成的角
10.如图,正方形与不在同一平面内,、分别在、上,且求证:平面
略证:作分别交BC、BE于T、H点
从而有MNHT为平行四边形

五、小结:“线线”与“线面”平行关系: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平行,当且仅当这条直线平行于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已知平面的交线.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4.4(1)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个图形,它是在学生学过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之后,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二面角进一步完善了空间角的概念.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系统地理解直线和平面的知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乃至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确认图形中的已知角是否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能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的形成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复习和回顾平面角的有关知识.

平面中的角
定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图形

结构射线—点—射线
表示法∠AOB,∠O等
2.复习和回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及其共同特征.(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3.观察:陡峭与否,跟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大小有关,而山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就是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转化为两个平面所成角例子非常多,比如在这间教室里,谁能举出能够体现两个平面所成角的实例?(如图1,课本的开合、门或窗的开关.)从而,引出“二面角”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二面角的定义
平面中的角二面角
定义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课本P17
图形

结构射线—点—射线半平面—直线—半平面
表示法∠AOB,∠O等二面角α—a—β或α-AB-β
(二)二面角的图示
1.画出直立式、平卧式二面角各一个,并分别给予表示.
2.在正方体中认识二面角.
(三)二面角的平面角
平面几何中的“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而成,它有一个旋转量,它的大小可以度量,类似地,二面角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平面以其棱为轴旋转而成,它也有一个旋转量,那么,二面角的大小应该怎样度量?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课本P17).
2.∠AOB的大小与点O在棱上的位置无关.
[说明]①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或平行两种情况,为了对相交平面的相互位置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必要来研究二面角的度量问题.
②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做类比,用“平面角”去度量.
③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主要特征:角的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角的两边分别与棱垂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
(四)例题分析
例1一张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纸片ABC,以它的高AD为折痕,将其折成一个的二面角,求此时B、C两点间的距离.
[说明]①检查学生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的掌握情况.
②翻折前后应注意哪些量的位置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哪些没变?
例2如图,已知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使PA=PB=PC=a,求二面角的大小.
[说明]①求二面角的步骤:作—证—算—答.
②引导学生掌握解题可操作性的通法(定义法和线面垂直法).
例3已知正方体,求二面角的大小.(课本P18例1)
[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五)问题拓展
例4如图,山坡的倾斜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是,山坡上有一条直道CD,它和坡脚的水平线AB的夹角是,沿这条路上山,行走100米后升高多少米?
[说明]使学生明白数学既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巩固练习
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求二面角的大小.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P在平面上,点P到的距离为h,求点P到棱l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1.二面角的定义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其范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作图方法
4.求二面角的大小(作—证—算—答)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18练习14.4(1)
2.在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个点,它到另一个面的距离是10,求它到棱的距离.
3.把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以BD为轴折叠,使二面角A-BD-C成的二面角,求A、C两点的距离.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直接传受给学生,而是考虑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法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全过程.“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这两大概念的引出均运用了类比的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铺垫,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意识地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综合运用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综合运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总课题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总课时第14课时
分课题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综合运用分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能综合运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
引入新课
1.回顾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回顾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例题剖析
例1如图ABC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E,F分别为AD,AB的中点,
PC平面ABCD,PC=3,
(1)求二面角P-EF-C的正切值;
(2)在PC上确定一点M,使平面MBD//平面PEF,并说明理由;

例2,求证:.

巩固练习
1.已知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为θ,α内一点C到β的距离为3,到棱AB的距离为4,则tanθ=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命题:①若直线a//平面,平面⊥平面β,则a⊥β;②平面⊥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γ;③直线a⊥平面,平面⊥平面β,则a//β;④平面//平面β,直线a平面,则a//β.其中正确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求证:.

课堂小结
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在直角△ABC中,两直角边AC=BC,CD⊥AB于D,把这个Rt△ABC沿CD折成直二面角A-CD-B后,∠ACB=.
2.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与△DBC都是正三角形.求证:BC⊥AD.
3.如图在正方体AC1中,E、F、G分别为CC1、BC、CD的中点,
求证:(1)面EFG//面AB1D1;(2)面EFG⊥面ACC1A1.

二提高题
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D是AB的中点.
(1)求证:AC⊥BC1;(2)求证:AC1//面CDB1.

5.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D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垂直,
∠ADC=60°且ABCD为菱形.
(1)求证:PA⊥CD;(2)求异面直线PB和A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二面角P-AD-C的正切值.

三能力题
6.如图,平面∥平面β,点A、C∈,B、D∈β,点E、F分别在线段AB、CD上,且,求证:EF∥β.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空间中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方法

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等,讲练结合,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问题1:空间中直线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2:一支笔所在的直线和一个作业本所在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1:平行、相交、异面

生2: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

(3)直线与平面平行

师肯定并板书,点出主题.

复习回顾,探索求真,激发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记作a.

直线a在面内的符号语言是a.图形语言是:

直线a与面相交的a∩=A.图形语言是符号语言是:


直线a与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a∥.图形语言是:

师:有谁能讲出这三种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生:直线在平面内时二者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二者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三者没有公共点(师板书)

师: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师: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各是怎样的?谁来画图表示一个和书写一下.

学生上台画图表示.

师;好.应该注意:画直线在平面内时,要把直线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内;画直线在平面外时,应把直线或它的一部分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外.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觉钻研的学习习惯.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探索新知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问题1:拿出两本书,看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问题2:如图所示,围成长方体ABCD–A′B′C′D′的六个面,两两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图形语言是: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投影)

生:平行、相交.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平面平行时二者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时,二者有且仅有一条公共直线(师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形和符号把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投影例1)

通过类比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B)

①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l∥.

②若直线l与平面平行,则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④若直线l与平面平行,则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A.0B.1C.2D.3

例2已知平面∥,直线a,求证a∥.

证明:假设a∥,则a在内或a与相交.

∴a与有公共点.

又a.

∴a与有公共点,与面∥面矛盾.

∴∥.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论、共同研究,得出答案.教师利用投影仪给出示范.

师解:如图,我们借助长方体模型,棱AA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在平面ABCD外,但棱AA1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所以命题①不正确;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A1B1显然不平行于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A1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平面ABCD,但直线AB平面ABCD,所以命题③不正确;l与平面平行,则l与无公共点,l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应选B.

师投影例2,并读题,先学生尝试证明,发现正面证明并不容易,然后教师给予引导,共同完成,并归纳反证法步骤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理解.

例1教师通过示范传授学生一个通过模型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2目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并加深对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的理解.

随堂练习

1.如图,试根据下列条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

(1)AB没有被平面遮挡;

(2)AB被平面遮挡.

答案:略

2.已知,,直线a,b,且∥,a,a,则直线a与直线b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答案:平行或异面

3.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

答案: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

4.空间的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形?请画图表示所有情形.

答案:5种图略

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识图能力,探索意识和思维的严谨性.

归纳总结

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正难到反”数学思想与反证法解题步骤.

3.“分类讨论”数学思想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拨、完善并板书.

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

作业

2.1第一课时习案

学生独立完成

固化知识

提升能力

备用例题

例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

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D.无数条直线都不相交

【解析】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不相交,反之亦然;故应选C.

例2“平面内有无穷条直线都和直线l平行”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如果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可能与平面内的无穷条直线都平行,但直线不与平面平行,应选B.

例3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已知:l∥,点P∈,P∈m,m∥l求证:.证明:设l与P确定的平面为,且=m′,则l∥m′.又知l∥m,,由平行公理可知,m与m′重合.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