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之昼夜交替和时差》教学设计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28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之昼夜交替和时差》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之昼夜交替和时差》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交替及地方时产生的额原因,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2、知道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重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的概念及判断

晨昏线是 半球的分界线。首先它是一个大圆,相对于太阳来说是不动的,只是因为地球自转,相对于地球而言运动,所以晨昏线的更替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即自 向 更替。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要牢牢抓住地球自转方向,如果晨昏线的西侧是夜半球,东侧是昼半球,则为 线;反之,晨昏线的西侧是昼半球,东侧是夜半球,则为 线。

2、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 向 运动。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晨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 和 之间摆动,如图所示:AB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3、晨昏线、昼夜半球与太阳高度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

B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o26′N)时,

切点B的纬度为66o34′N或66o34′S。

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切点B的纬度为

70o′N或70oS。

4、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 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即 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 日即 小时。

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但地球不自转有昼夜更替现象吗?

合作探究

在下图中的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二、地方时

1、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相关知识见前)

2、地方时与区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 升 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 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 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 时( 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 区的区时, 的地方时。

三、地球自转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由于地球自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移,特别是洋流,河流,大气运动,在北半球向 偏,在南半球向 偏,在赤道上 。

合作探究:

观察长江入海口,其 岸( 岸)不断被冲刷,

沉积的砂岛不断与 岸相连,河道不断向 弯曲。

四、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 、赤道略 的椭球体形状。

例3.完成下列填空:

(1)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

(2)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偏,赤道处无偏向(因为那里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

(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______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小时。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______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______体。(地球赤道半径为______千米,极半径为______千米)。

能力·思维·方法

【例1】观测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海员们在甲板上从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比恒星日稍短些 D、比太阳日稍长些

【例2】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全国高考题)(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延伸·拓展

【例3】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江苏高考模拟题)

(1)该图是 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 ,昏线的经度是 。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 点,其经纬度为 。

(4)这一天南京昼长 ,此时北京时间是 。

反馈测试: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北京时间6点 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记载日期错了 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读右图,完成8~9题:

8.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9.某人测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12月22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相关知识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地理教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学法点拨

1.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2)产生地方时差异

①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②时区: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时区的计算:

所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 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或 某地经度÷15° 所得的商四舍五入后,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③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即: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第一步: 分别确定两地的时区,得出两地间的时区差;若两地在同侧时区,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在异侧时区,时区数相加。

第二步:若求已知区时东侧地点的区时,则将时区差相加;若求已知时区西侧的区时,则将时区数相减。即:时间上东加西减。

④北京时间:

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

⑤日界线: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区时(时间)相同、日期不同,从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如图1-3-2)

(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偏向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运动方向的右)偏;南半球向左(运动方向的左)偏。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赤道上无偏向。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经度相同的地方( )

A.季节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 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

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 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

3.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4.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南北纬30度 D.南北纬60度

5.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6.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

A.24点 B.20点 C.12点 D.8点

7.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8.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9.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10.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 B.自转3600是一个太阳日

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 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出3′56″

11.如图1-3-7中从A→B,从C→D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 ( )

A.都向低纬偏

B.都向高纬偏

C.都向东偏

D.都向西偏

12.一日,测得某地正午时为北京时间11点30分,该地的经度为 ( )

A.123.5 °E B.112.5 °E C.127.5°E D.135.5°E

13.一艘向东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

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大阳高度,如右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OP/OP′

算出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6~9题。

14.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15.3月21 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分析回答:

(1)分析A--F 六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_________,线速度最小处是__________。

(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________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_________偏。

(3)C、E两地所在国家一年之内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要求与旭日同升),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_____。5月1日到6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_____。

(4)地球上的居民设计住宅区要求门窗朝向以多接受阳光为标准。E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A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

17.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 半球的示意图。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时;北京时间是 时。

(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 ,北京为 月 日 时。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B 6.B 7.B 8.D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B

二、综合题

16.(1)D;F(2)西;东 (3)C;E (4)南;北

17.(1)北 (2)9;14 (3)7月7日;7;7;8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必修地理Ⅰ的结构分析:

地理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流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应该说本模块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必修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地理Ⅰ”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Ⅱ”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Ⅲ”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要涉及到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也要从地理角度深入分析和理解。所以,本模块有利于学习以上的选修模块。

必修地理Ⅰ的“课标”要点: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认识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人类为了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自身所处的宇宙环境。为了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教材安排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是“宇宙中的地球”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遗迹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本章教材在地理教材整体构成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深对地理环境的全面理解。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地球,然而孤立地研究地球,不可能弄清楚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种种地理现象。当然,我们“谈天”是为了“说地”,为了以后全面系统地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演变及其发展等基本规律。二是学习现代科学的基础。以宇宙环境知识为大背景,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进而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本身的运动属性和地理意义,这样便于为深层次、全方位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首章首节,从知识结构来看,包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宇宙中的地球两部分。前者介绍可见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和天体系统,后者重在介绍地球存在生命的特殊性一面及原因分析。

《课标》内容: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省学科《指导意见》内容: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分析和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

发展要求

说 明

课标三维定向:

知识与技能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宇宙知识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成果,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之间的关系,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探索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学习重点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过程:

师问:某学生的“家庭住址”。再问:如果你是地球,请你说说“地球的家庭住址”(老师借此引入“地球的宇宙环境”)

板书:1.1地球的宇宙环境

自古以来,宇宙给人的感觉总是神秘的,正是这份神秘吸引着我们人类不断地去观察和探索。

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少神秘?宇宙的魅力又是如何体现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向太空,去看看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去看看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板书: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思考: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可见宇宙?

点拨: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一般人们用宇宙表达空间和时间的内涵,“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和视野所限,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只是天空和大地,他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如: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不过真理总是要战胜缪论的。

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20世纪60年代,大型射电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扩大。最远的天体约140亿光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火星快车、神舟号、加加林、杨利伟等)

这是人们对宇宙“好奇—探索—利用”的过程。

由此,我们要明确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规律:1、时、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2、逐渐接近、符合宇宙的客观实际。并要了解人们对宇宙空间的拓展,主要依赖于观测手段的改进。

承转:晴朗的夜晚,当我们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辽阔而深邃的星空。晴朗的夜空,我们看到的各种闪烁的星体,就构成了所谓的宇宙。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是物质的,物质形态是多样的;宇宙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板书: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探究:地球是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什么?

讲述:地球上的人很多,众多的人群,茫茫人海,就像“天空”中的天体一样。地球上的人总有“户籍”,“天空”中的这无数星星也应有自己的“户籍”,此即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等级”之分,就像地球上的“人”的权力一样,如:省长的权力>县长的权力>乡长的权力,下一级围绕上一级转,就像卫星绕着行星转,行星绕着恒星转一样。

课堂探究:1、什么是天体系统?宇宙中有哪些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你能归纳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吗?

阅读P7的文字:整理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图略)

强调:天体系统必须具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否则就不能称天体系统。如星座就不能叫天体系统,单独一个天体也不能成为天体系统。

课堂巩固: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

2、比太阳系高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和银河系

3、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太阳是怎样实现对其“成员”统治的?(拥有绝对大的质量)——8种天体;注意小行星带位置

4、总星系是不是我们对宇宙认识的最后边界?——不是

承转: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那么,宇宙中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天体呢?

板书: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阅读图1-3:明确地球、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

分析比较数据(P11):比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之最

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共性特点:

通过比较发现,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所以,从行星的角度讲,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很普通的天体。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并且是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天体。随着科技尤其是宇航事业的发展,科学界人士也相信宇宙间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然而,宇宙空间是否存在类似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外星人,还需要人类去不断探索。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师设问:现代地球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思考(植物需要光照、热量或温度、水分、空气或大气、土壤、肥料等;动物需要食物、空气或大气、水、光照、热量或温度、能源等。)

综合上述要素,可确定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温度、水、大气。然后推断具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有一定厚度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的形成条件。

教师提问:

地球为什么会具有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学生提出假设或猜测:温度可能与日地距离和地球有大气有关?液态水可能和温度有关?大气层可能和地球体积、质量有关?安全的宇宙环境可能和太阳和太阳系天体的运动有关?◇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八大行星的数据和运动分析、寻找证据。◇根据证据解释地球为什么会具有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的原因。◇交流结论。

参考答案:

地球的“特殊性”出现的条件是: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③适宜的温度;④大量的液态水;⑤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地球宇宙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①天体系统的稳定性;②太阳与太阳系的稳定;③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同向性、轨道的近圆性和共面性;④月球这一卫星的“保护”等。

地球拥有适宜的温度(均温15℃)的条件有:①适当的日地距离(过近或过远都可能没有这样好的温度状况)。②地球拥有较厚的大气层,削弱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减少了地球放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缩小了昼夜温差;臭氧成分的存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使生物免遭过度紫外线的伤害,有安全的生物生存和繁衍环境等。③适宜的自传和公转速度、周期,使白天升温、夜晚降温时间都不至于过长,昼夜温差不是很大,冬、夏季节也都不是很长,冬、夏温差不大。④水的三相变化也减小了温差(为以后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埋下伏笔)。

地球拥有适宜于生物呼吸的条件是:①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了适宜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②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并不适宜现代生物的生存,后经过初等生物的作用才逐渐演化而来(第3章将有介绍)。

结束语:地球在宇宙中的存在是一种偶然,但其上演化出生命则是一种必然。人类如何依赖它、利用它、保护它,甚至保护它的周围环境,是人类与地球能否“地久天长”共存的根本。

课后练习巩固:同步作业本第1页选择1、3、4、5、6、11、12题和读图第15题。

教后反思:

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抓住主要特征图示结构组成的学习和表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构我国深空、深海、深陆探测计划和地球圈层结构绘制,体验地球结构的优美,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外圈层的空间分布、特点。

难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

二、预习导学

[自主学习]

1.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 的研究。

2.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这个不连续面叫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这个面叫做 。

3.地球内部可划分为 、 和 三个圈层。

4.岩石圈由 和 构成,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 等这些圈层之间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画图:依据课本P22图1.26画出地球内部图层结构图,表示出地点、岩石圈及软流层。

三、教学过程

[分组探究]

主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主题二: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读图1. 25:

1.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2.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人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请说明原因。

3.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你认为横波和破坏大还是纵波的破坏大?请说明原因。

4.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均一,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的?

5.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存在什么差异?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你能简单说说原理吗?

完成下表,地震波的分类及其传播特征。

分类

特 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地震波

主题三: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

读图1.25,思考: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它们因何得名?

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完成下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 壳

地幔

地核

主题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读图1.26,思考:

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是什么?地球从外向内,三个圈层组成的密度、厚度、压力和温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

3.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

完成表格: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圈层名称

特征

组成物质

地壳

坚硬的岩石(硅酸盐类)

地幔

硅酸盐类

地核

铁、镍等

主题五: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构建知识框架]

四、巩固训练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都明显减小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肉波先到达地面

2.地壳的平均厚度( )

A.约为33千米 B.约为6千米

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3.联系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水圈

4.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

正确的有( )(双选)

A.①为大气平流层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

的有( )(双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物质由铁、镁、硅酸盐类组成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五、跟踪练习

1.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到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9~10题。

材料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了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震中位于该县城附近。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波。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中距观测点(如地震台)的距离称为震中距离。深度在0~6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千米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主震发生前的小震叫前震,主震发生后的小震叫余震。

2.有关次玉树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发生是由于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发生地震时,离该地较远的武汉测得震级为3级

C.此次地震是一次浅源地震

D.此次地震重庆到震中的距离是60千米

3.关于此次地震的震源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在地核内 B.是地幔内产生的

C.一定在下地幔处 D.发生在岩石圈内

4.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5.地球圈层中,与其他圈层渗透最多的是( )

A.地壳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大气圈

6.当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7.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会感到( )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8.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 部分比较厚, 部分较薄。

(3)④是 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地震波通过此界面速度。

(4)③是 层,其物质状态是 态;①②③密度由大到小排列为 。

六、反思

高二地理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知道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大气层的组成、太阳活动的概念及类型。

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1)实质:炽热的气体球。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为6_000 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类型及分布:

字母

A

B

C

名称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黑子

耀斑

太阳风

(3)周期:约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材P9图1.8探究

1.图1.8中的统计数据是在地球表面获得的吗?为何这样统计呢?

提示:不是。是在地球大气上界获取的数据,这样做能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使获取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2.地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提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二、热点探究

据2012年1月28日新华社报道,目前,新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活动周高年,大耀斑爆发将影响短波通信。

3.耀斑的爆发有何显著特点?

提示:耀斑爆发历时短,释放能量巨大。

4.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也是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那么“黑子”就是“黑色”的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偏低,颜色发暗,所以叫黑子。

太阳辐射的影响及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着地表温度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

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对生产、生活

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提供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显然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2.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②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两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例1] (2011·海南高考)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 第(1)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而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答案] (1)D (2)D

1.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1)~(2)题。

(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赤道 B.北纬20°

C.北纬40° D.北纬60°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及图示,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云的减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第(2)题,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影响最大。

答案:(1)A (2)C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其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特征和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例2] (2012·上海高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

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亚洲 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 D.欧洲和北美洲

(2)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到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16°W~41°E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因此C项正确。

[答案] (1)D (2)C

2.读“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完成(1)~(2)题。

(1)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风

(2)据图分析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哪一年()

A.2010年 B.2015年

C.2012年 D.2016年

解析:第(1)题,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不是太阳大气的分层。第(2)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上一个活动峰值位于2000~2001年之间,所以,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可能出现在2012年。

答案:(1)A (2)C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解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它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答案:A

2.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解析: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能。

答案:D

3.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和最贫乏的省区分别是()

A.新疆 青海  B.西藏 四川

C.海南 黑龙江 D.海南 青海

解析:我国西藏地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所以太阳能资源最丰富;而四川地区位于盆地内,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较多,所以太阳能资源最贫乏。

答案:B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该周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月()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5.在该周内,最有利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一天是()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四 D.星期六

解析:第4题,根据气温曲线可知,该地此时日最高气温在17℃左右,最低气温在9℃左右,符合5月的气温日变化特点。第5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

答案:4.B 5.A

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甲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纬度低 ②距海近,降水多 ③晴天多 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7.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解析:第6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间等因素。距海近、降水多、海拔低、大气厚、这些都会使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减少。第7题,乙处位于极地,此时无太阳辐射,说明处于黑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极光。

答案:6.B 7.D

“旅行者1号”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重815千克,于1977年9月5日发射,在经过长达35年的长途跋涉,飞行超过177亿千米之后,目前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据此完成8~9题。

8.目前,“旅行者1号”飞船在其所处位置进行的测量显示,此处的太阳风粒子速度几乎接近静止。太阳风主要来自太阳大气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9.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黑子 B.太阳风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太阳风和黑子

解析:第8题,太阳风来自日冕层。第9题,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答案:8.C 9.A

近来美国科学家向世界发出持续警告:2012年是第24个太阳活动峰年,有可能发生“世纪一遇”的“超级太阳风暴”,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太阳风暴影响未必严重。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可忽略

11.2012年左右太阳活动将出现又一个最活跃期,下列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主要包括色球层的黑子和光球层的耀斑

B.耀斑增多表明太阳活动增强,黑子增多表明太阳活动减弱

C.2012年6月下旬,是我国观察极光的最佳时间

D.2012年将有可能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1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

解析:第10题,太阳活动与降水有一定关系;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第11题,太阳活动剧烈时可以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第12题,“磁暴”现象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使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答案:10.B 11.D 12.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过去做饭满屋烟,现在生火拧开关”,这是对目前成都平原地区沼气户生活的真实描写。沼气中蕴含能量的根本来源是(2分)()

A.太阳 B.植物

C.沼气池 D.微生物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6分)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4分)()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第(1)题,沼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或动物粪便密封发酵制造出来的,而万物生长靠太阳。第(2)题,从海陆位置分析天气状况。第(3)题,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成都、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

答案:(1)A

(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较地处沿海的广州多。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14.?热点在线

材料1:2012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局观测到的太阳黑子AR1520活跃区产生了1.4级耀斑爆发,新一轮的太阳风暴正在袭击地球。与此同时,英格兰地区出现了绚丽的极光,向南延伸至牛津郡。

材料2:据2012年1月28日新华社报道,目前,新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活动周高年,大耀斑爆发将影响短波通信。

?知识连线

(1)太阳活动的主要表现及特点。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命题快线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材料1显示,黑子群“AR1520”主要出现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层,与此相伴而生的太阳活动现象主要是________,它在爆发时释放出大量的射线和________________。(6分)

(2)英格兰地区出现的绚丽的极光,主要是由________引起的。(4分)()

A.太阳活动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地球高纬地区的高空大气

B.太阳黑子发出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

C.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

D.地球高纬度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3)结合材料1、2推测,第25太阳活动周高年太阳黑子的活动达到最大值出现于(4分)()

A.2020~2021年 B.2031~2032年

C.2022~2023年 D.2014~2015年

(4)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8分)

解析:材料1显示,太阳黑子与太阳耀斑爆发相伴而生,耀斑会抛出大量的射线及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会产生极光现象。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由此可推测出第25太阳活动周高年太阳黑子的最大值出现在2022~2023年。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磁场、通讯和两极高层大气等。

答案:(1)光球 耀斑 高能带电粒子流

(2)A (3)C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影响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