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2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单 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物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能够有效的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准备:

1立方 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比谁的体积大:

1、师:现在请你比一比,我和XX,谁的体积大?(老师的体积比XX的体积大)

2、现在请大家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体,比比谁 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预设:我的体积比数学书的体积大,空调的体积比电脑的体积大……)

3、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 手机,它们哪个体积大些?

师:刚才这些都很特殊,一眼就可以比较出来谁的体积大。现在来个难一点的。

二、例题讲解

(一)引出体积单位

1、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呢?(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长方 体让学生看看)

(学生猜想:哪个长方体体积大。)

2、师:如果老师给大家数据,你能猜出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吗?(在左边的长方体出现:45,在右边的长方体出现:40)

(预设:左的体积大些。还是不能知道它们哪个大些?)

3、师:为什么还不知道?(因为45和40都没有单位,无法比较。)

4、师:对了,你思考得真全面。所以,当要准确比较物体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5、回顾常用的长度单位及面 积单位

6、师:今天我们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体积单位)

7、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生回答: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介绍字母表示法)

(二)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师:那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究竟有多大呢?

下面,同学们小组内学习课本38页内容,完成学习报告表(出示报告表)。

2、小组内学习并完成报告表。

3、学生汇报,并感受1cm3、1dm3、1m3的大小。

学生通过看,摸感觉1cm3、1dm3、1m3的大小,

师小结: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cm3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dm3

棱长是1米的正方 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m3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测量录音机应该用哪个 体积单位较合适?(游泳池、大货车、钢笔……)

师小结:一般情况下,表示体积小的物体时,使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表示体积大的物体时,用立方米作单位。

2、课本39页“练一练”第1、2题,第40页第6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三、课堂练习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思考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他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接着用两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任何物体都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四、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练习题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物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所以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个人反思。

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阐明: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

(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策略:

(1)故事激趣策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自主学习策略: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与设计:

教具学具: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4个1 cm3小正方体模型 , 1cm3的正方体模型,1dm3的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理念: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表象。】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生:好!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设计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石头占据水的空间的道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问:这两个石头谁占的空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个占的空间大些?

生:大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生:把两个石头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个实验给大家看好吗?

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大小两个石头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师出示下面的课件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生:电视机占的空间最大,手机占的空间最小。

师: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再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生:(一一判断)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出示课件: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设计理念: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到底谁大谁小?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出示课件),

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书本,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汇报: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三、体验感知,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 cm3 到底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

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4: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5: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象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猜:

几个同学用身体演示大小1 m3的物体。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亲身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摆小正方体,摆后汇报。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展示)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 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

一堆煤的体积约250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 )

3、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4、练习:完成课文第44页练习七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五、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生1:我知道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确定一种测量标准。

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体积。

生3: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

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发言,在小组活动中,体现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些后进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参与性比较强。通过测试,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得很好。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它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一开始,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始喝不到水到最后喝到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而导致杯子不能把水全部倒完的道理。并通过观察物体(电视机、影碟机、手机),让学生比较它们所占空间大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矛盾情境(让学生比较相近的两个长方体),较难观察出它们体积的大小,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长方体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PPT、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量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教师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

(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土豆和红薯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A、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B、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生理解:土豆和红薯放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4)、观察实验,认识容积的意义。

A、认识容器。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

B、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哪个水杯装的水多?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四、总结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五、谈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指容器所容纳物体的多少

一种物体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 目标: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 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 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学具:长方体模型、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 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新知

(1)长、宽相等 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 3)高、宽相等的时候, 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发现

先算一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再读一读,想一想。(单位:dm)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 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sh

三、小结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和验证的方法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推导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 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体积是( )立方米。

① 4 ② 6 ③ 8

(2)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长、宽、高的长度( )

①一定相等 ②一定不相等 ③ 不一定相等

2、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2、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 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一只青蛙(2)只眼,

一只青蛙(4)条腿。

请问:这只青蛙的体积有多大?

2×1×(1.3-1.1)=0.4(立方分米)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 h

﹦ sh

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一练“的第4、5、6、7、8题。

2、长方体的长为6分米,宽为5 分米,高为20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并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熟记0没有倒数。

2、过程 与方法

通过乘积为“1”导入倒数概念,并借助长方形面积加强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倒数的 研究和理解,有利于对分数和分数乘法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熟记0没有倒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

(2)

(3)

(4)

(5)

(6)

长154/39/7宽11/53/47/9面积1111

2、上述算式有 什么特征?

3、0有倒数吗?

4、总结归纳

乘 积为1的两个数 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5、练习:

(1)1/2

(2)1/3

(3)5/2

三、例与练

例1:下面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填一填。

① 3

② 9/10

例2 :直接写出得数

练习:在( )里填上“〈 ”“〉 ”或“=”

〈〈=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看一看,想一想“1=?”,你还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吗?

1=5-4 1=1/3+2/3 1=2/3x3/2

比如:1=6x1/6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的单位》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的单位》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学习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千进位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这部分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

学情分析:

体积单位教材是通过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教材由此指出: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一只,鸡蛋一个,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老师做实验:拿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再把一个鸡蛋投入杯中,请同学观察水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水与原来相比有没有增减?为什么水面会升高?

从上述情况说明:水面上升是因为鸡蛋占一定的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板题:体积和体积单位),首先请看学习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学习指导。

二、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27至28边看边画出重点。思考: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自主学习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生看书自学,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答案。(错了让其他同学更正)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怎么样?

四、检测反馈

(1)什么叫体积?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电视机、影碟机、手机的图片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生:不好比较。)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

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4)练一练(课件出示)

a.数一数,下面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b.下面的图形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c.说一说1cm、1cm2、1cm3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先由后进生来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五、讨论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完成作业

课本第44页1-3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3):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3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1~5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 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各一个,每两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代表抽出纸片并髙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感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片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并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计算课本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认为不公平,是因为面积的大小不一样。现在同学们 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它们的大小应该一样吧?

生:一样。

师:现在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看看课本的面积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课本面积。

师:说说你们画的课本有多少个方格?

生1:12个。

生2 :14个。

……

师:为什么画出的格数不一样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要是我们规定的方格大小一样,是不是大家画出的格数就一样了呢?

生:那样就会一样。

师:看来,为了计算面积的大小,需要我们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1平方厘米。

师:大家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生:能。(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画的这样大的正方形面积,就是一平方厘米。

师:我想量一量这个文具盒盖的面积,大家帮老师想想该选用哪个面积单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师:请大家从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纸片。

师:谁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记作1 cm2﹙板书:1平方厘米,记作1cm2﹚。

师:你还能从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学生汇报:大拇指的指甲盖、教室开关的按钮……

认识1平方分米。

师:1平方厘米的面积比较小,我们计算面积还需要比较大的单位。同学们再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画正方形)。

师: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那张蓝色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边长 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这个面的大小。学生认真地用尺子量边长,然后用手触摸这个正方形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记作1 dm2﹙板书:1平方分米,记作1 dm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1平方分米的物体的面:粉笔盒的盖、连环画的封面、同学的手掌、练习本的一半、电表的玻璃盖……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蓝色正方形放回学具袋中。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该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学生闭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在白纸上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请不要拿出袋里的蓝色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学生就剪出了他们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再拿出那张蓝色 正方形纸片与你剪么样?

生:

师: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剪出来的作品满意吗?

生:……

师:好,请大家还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学生都非常投人地开始思量怎样剪得更准确。他们剪得比上次更认真、更专注,花的时间比上次也要长。当老师再次让他们拿出学具袋里标准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时,尽管还是有点误差,可是他们那稚嫩的脸上已经充满了愉悦和自豪。

师:下面请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人一组用它量一量一张课桌的面 有多大﹙分组测量)。

师:哪一组来说说呢?你们又是怎样量的?

学生分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1平方分米的纸片,强化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平方米。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请大家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来量一量我们这个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学生纷纷蹲下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不一会儿学生就纷纷说:老师,我想要个大点的纸片来量,这个太小了。

师:大 点的纸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呢?

生1:我从书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给我讲的。

师:谁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学们汇报自己对1平方米的表象认识。

师: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记作1㎡﹙板书:1平方米,记作1㎡﹚,下面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学生汇报。

多媒体展示1平 方米的物体的面:一扇窗户、大电视机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应需要而产生的。

三、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修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妈妈到市场买了很多菜回来。其中有一条4厘米长的大鱼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鸡我特别喜欢。妈妈开始忙着为我们做饭。不一会儿,饭菜都做好了。这时爸爸也回来了。我就忙着把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开始吃饭了,我拿起20米长的筷子夹起鱼头,放到大约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饱了,我就开始做作 业。作业做完了,时间也不 早了。我来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卧室,躺到3平方厘米长的床上准备睡觉。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回顾前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2.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和反思。

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第1~4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四个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整理与复习)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前四个单元,你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汇报,师板书:分数加减法,长方体(一),分数乘法,长方体(二)。

2.师:请同学们翻阅教材,回顾前个四单元的知识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看书复习。

3.学生汇报。

(1)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生3:分数和小数互化:分数化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小数化成分数,利用的是小数的意义。

(2)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长方体的特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棱分3组,每组棱长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生2:正方体的12条棱长都相等,6个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生3: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生4: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师:第三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生3:计算分数乘法时,将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结果化成最简分数。也可以将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

生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师:第四单元呢?

生1: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生2: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它们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

生3:单位换算时,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进率。

生4: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或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生5: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有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围绕前四个单元的知识,呈现了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情境,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回顾所学的相关知识,在回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交流活动。

4.师:看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打算怎样来整理这些知识呢?

生1:第一单元我打算用列表的方式,比较清楚明了。

生2:我打算用文字描述第一单元的内容。

生3:我准备制作思维导图。

师:嗯,方法很多,那其他单元呢?

生4:我打算把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整理在一起,因为都是与长方体相关的内容。

生5:第三单元我打算用图例来整理。

5.师:请同学们赶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吧。

(1)生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补充。

(2)全班汇报。

二、我的成长足迹

师: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三、我提出的问题

师:回顾本阶段的学习,你有哪些疑惑?教材第51页中提出的问题你能尝试解决吗?

1.学生小组内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全班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2题。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题,交流时,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最后指名汇报。

4.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涂色的,再全班交流。

5.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5题。

先回顾体积、容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有多大,找到参照物,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指名汇报,并简单说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加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6.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进行计算。

7.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7题。

设计意图:复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巩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8.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8~10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9.教材第54页巩固应用第11~1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加减法 长方体(一)

分数乘法 长方体(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回顾到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空间是比较宽阔的,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同伴间相互说说或在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有效地引导学生,教师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和交流机会的同时,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使学生个人的成功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发展,也更激发他们去主动学数学。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到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整数与分数乘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生活中的实例数学化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3、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巩固以利于更加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并提高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1/2,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2/3。

笑笑和淘气分别吃了多少块饼干?

6x1/2=3(块)

6x2/3=4(块)

答:笑笑吃了3块饼干,淘气吃了4块饼干。

(2)8的3/4是多少?

8x3/4=6

2、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3、练习

植树节,我们女生植了20棵树,男生植树的棵树比女生多1/4,男生比女生多植多少树?

20x1/4=5(棵)

答:男生比女生多植5棵树。

你能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三、例与练

例1:门高2m,奇思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奇 思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x3/4=1.5m=150cm

答:奇思的身高大约是150厘米。

例2:

练习:一场洪灾将村里960m长的公路冲毁了2/3,被冲毁的公路长多少米?

960x2/3=640m

答:被冲毁的公路长640米。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某种松鼠的体长在20cm到28cm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3/4,尾巴最长约有多长?最短约有多长?

20x3/4=15cm

28x3/4=21cm

答:尾巴最长约有15cm,最短约有21cm。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具备计算整数乘以分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举实例,逐步深入讲解 分数乘法 ,有利于理解运用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举例

1个占整张纸条的1/5,3个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两 种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

乘法计算:

2个3/7的和是多少?

2、观察上述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3、对比下列两种算法。

4、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 约分。

5、练习

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4211/21/4

x12

48241263

观察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例与练

例1:4个2/15是多少?

例2:

练习:2/3x4

2/3x4=(2x4)/3=8/3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淘气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爸爸吃的是淘气的2倍,爸爸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x1/8x2=1/4

答:爸爸吃了蛋糕的1/4。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2、通过涂一涂、算一算、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师出示口算乘法

师(阅读课本第55页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一读:本节主要讲了( )除以( )的小数除法。(各自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

二读:这一节以4/7÷2=为例,它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自己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

三读:动手画一画,想一想,4/7÷2=和4/7÷3=分别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过程,你对分数除以整数有了怎样的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通过刚才的口算练习,发现大家对分数乘法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三、大组汇报,质疑问难

我发现了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课堂检测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2、8/9÷4=8/9×( )=( )

3、5/6÷2=5/6×( )=( )

4、教材5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材56页“练一练”第二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6、教材56页“练一练”第三题

(设计这道题的主要目的是渗透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也是为后面用到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拓展提高:

如果a是一个不为零的自然数,那么

1/3÷a等于多少?

1/ a÷3等于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 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问:你发现到什么?

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

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

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 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

4.出示另外一组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举例)

(三)课堂练习

1.求下面 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数学

(1)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近似圆锥形的 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3、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量 杯,石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2、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3、出示石块

学生观察石块。

师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生想一想,如 何测量石块的体积。(学生试、猜测量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

二、进行实验

(一)采用淘气的方法进行实验

1、出示一盛有不满水的长方体容器。师生讨论可以怎样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2、按照讨论的结果师操作: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或课件演示)

3、学生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高分别是多少。

4、放入石块前水高10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15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师板书:15×10×(15- 10)=750(cm3)

=7.5(dm3)

5、小 结: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的 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二)实验二:溢出水的体积即石块体积的方法

1、除了刚才用 求升高水的体积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石块的体积呢?

学生讨论,交流。

2、小组内操作实验。

(放入石块前,容器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石块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杯里,有多少毫升,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谁能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在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注意:在测量时水要没过物体)

三、巩固练习

课本47页“练一练”的1、2题。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15×10×(15-10) =750(cm3)

=7.5(dm3)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