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2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PPT、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量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教师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

(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土豆和红薯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A、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B、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生理解:土豆和红薯放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4)、观察实验,认识容积的意义。

A、认识容器。

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纸箱,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

B、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哪个水杯装的水多?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四、总结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五、谈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是指容器所容纳物体的多少

一种物体体积一定大于它的容积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编推荐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2》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2》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2》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让学生求物体的容积。

2、会用量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水的体积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容积与容积单位,容积单位有: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填空

3升=( )毫升  2700毫升=( )升

2.57升=( )毫升640毫升=( )升

2.4升=( )毫升 3.5升=( )立方分米

500毫升=( )升 760毫升=( )立方厘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求一求一些物体的容积。

二、中心阶段

(一)求物体的容积。

提问:求装多少升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这个油箱的容积怎样算?(板书列出算式)

说明:因为计算容积就是求油箱里面容纳物体的体积,所以要用里面的长、宽、高相乘。

1、长方体容器内部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

(1)在长方体容器内注水5厘米深,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解:V=abh

=30×15×5

=2250(cm3)

2250 cm3=2250ml

师: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求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就是求水的体积,也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所以要利用到容器内部的长和宽,由于水没有注满,水深就是所求长方体的高。因为1cm3=1ml,所以还要进行单位换算。)

(2)将长方体容器注满水,这时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把容器注满水,这时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所以要运用到长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

解:V=abh

=30×10×15

=4500(cm3)

4500 cm3=4500ml

2、用厚1.5厘米的有机玻璃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在容器内注满水,一共可装多少毫升水?

(把容器注满水,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所以要求长方体内部的长、宽、高,也就是长方体外部的长、宽、高减去有机玻璃的厚度。)

解:V=abh

=(15-1.5×2)×(9.5-1.5)×(13-1.5×2)

=12×8×10

=960(cm3)

960cm3=9600ml

(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师:展示规则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和不规则物体(石块、土豆、苹果等),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

(一类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属于规则物体,另一类属于不规则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体积我们会求了,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我们会求,先测出它们长、宽、高,再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

师:那么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不能)我们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

2、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样不规则的物体,再利用手中的工具来测测它们的体积。

生操作交流:

1、先在量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水深,记录下来。

2、将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量杯中。

3、测量水面上升的高度,记录下来。

4、计算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师:为什么能通过这么方法测量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

(水是液体,当物体放入量杯中,能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水面就升高,水面升高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些物体的体积。)

师:通过量具来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知道物体排出水的体积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师:书上用这个“排水法”测量了一个苹果的体积,我们一起看一下。

苹果的体积:800-600=200mL=200cm3

师: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畏惧,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例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等这些小故事都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

师:两只形状、大小相同的量杯盛有同样多的水,放入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头后,如果水面升到一样高,那么这两块石头的体积相同吗?

(相同,两个量杯中放入物体后,水面上升一样高,说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12分米,宽6分米,深5分米,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毫升?

2、一种正方体铁皮水箱棱长0.8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升?(铁皮的厚度略去不计)

3、一个长方体水箱,长30厘米,宽20厘米,水深6厘米,把一个玻璃球沉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4厘米,那么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长12米,宽80分米,高3米,这个仓库能容纳多少货物?

2、一个长方体油桶,底面积是0.16平方米,高是5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汽油?

3、把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石块浸入一个长方体水箱里,这个水箱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水深2分米,石块浸没后,水面上升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容器内部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在长方体容器内注水5厘米深,一共注入多少毫升的水?

解:V=abh

=30×15×5

=2250(cm3)

2250 cm3=2250ml

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1》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1》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升、毫升,学会容积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认识容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单位换算: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000立方米=( )立方分米 3立方米=( )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计算细沙的体积也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3.质疑: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像这个纸盒、纸箱、量杯等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二)、揭示容积概念

1.提出问题。

液体、气体是否有体积呢?(比如水、空气等)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

师: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2、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3、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

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小伙计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4、 小结:在小学阶段,一般我们忽略容器的厚度不计,所以物体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它的容积。

三、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1、计量容积一般可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饮料、酒、汽油)时,往往用容积单位(升、毫升)

把1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升=1立方分米

2.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小结: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练一练:P65/1、2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看图:求这个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

求这个长方体中可装多少水,是求水的( ),也就是求长方体的( )

2、练一练:P65/3厘米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3升=( )毫升 2700立方分米=( )升

640毫升=( )立方厘米 2.4升=( )毫升 3.5升=( )立方分米 2.57升= ( )立方厘米

500毫升=( )立方分米 760立方厘米=( )升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谁能说一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指名回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研究新知:

1、猜一猜: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你认为可能是多少?(可能有认为是100,也有可能认为是1000。)

2、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或推论吗?

(学生独立或小组讨论推导,自主探究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3、全班交流:谁再来说说,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估计三种说法)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而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②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中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一排能摆10个,能摆10排,摆10层,一共能摆10×10×10=1000个,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电脑展示这种思考,然后请每个学生都把推导过程相互说一说。)

③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③口头回答: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50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然后请1-2名学生说说推导过程。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②口头回答: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85毫升=( )升 5.36升=( )毫升

5、补全表格,继续填写:

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厘米10面积平方米、()、平方厘米100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1000

(通过汇报,使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45页练一练第3题。(选取其中的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2、a、课本45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体会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b、课本45页练一练第3题及第4题

对于第5题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地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能力 目标: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 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 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学具:长方体模型、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 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新知

(1)长、宽相等 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 3)高、宽相等的时候, 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探究发现

先算一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再读一读,想一想。(单位:dm)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 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sh

三、小结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和验证的方法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推导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 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体积是( )立方米。

① 4 ② 6 ③ 8

(2)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长、宽、高的长度( )

①一定相等 ②一定不相等 ③ 不一定相等

2、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2、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一 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是0.06m2。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一只青蛙(2)只眼,

一只青蛙(4)条腿。

请问:这只青蛙的体积有多大?

2×1×(1.3-1.1)=0.4(立方分米)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 h

﹦ sh

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一练“的第4、5、6、7、8题。

2、长方体的长为6分米,宽为5 分米,高为20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阐明: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

(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策略:

(1)故事激趣策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自主学习策略: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与设计:

教具学具:玻璃杯,水,鹅卵石,三根1米长的木条,生活用品实物模型,4个1 cm3小正方体模型 , 1cm3的正方体模型,1dm3的正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体积概念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理念: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表象。】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生:好!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设计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石头占据水的空间的道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石头,问:这两个石头谁占的空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个占的空间大些?

生:大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生:把两个石头放入装有同样多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个实验给大家看好吗?

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大小两个石头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师出示下面的课件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生:电视机占的空间最大,手机占的空间最小。

师: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再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生:(一一判断)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出示课件: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设计理念: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到底谁大谁小?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出示课件),

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书本,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汇报: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三、体验感知,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 cm3 到底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

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4: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5: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象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猜:

几个同学用身体演示大小1 m3的物体。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亲身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学生摆小正方体,摆后汇报。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书本第40第1题,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展示)

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 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

一堆煤的体积约2500(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1( )

3、完成课文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4、练习:完成课文第44页练习七的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五、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生1:我知道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确定一种测量标准。

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体积。

生3:我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习。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

教学评价设计:

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本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综合性总结;课后,通过测试题和作业来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发言,在小组活动中,体现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些后进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参与性比较强。通过测试,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得很好。

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它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一开始,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乌鸦从刚开始喝不到水到最后喝到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而导致杯子不能把水全部倒完的道理。并通过观察物体(电视机、影碟机、手机),让学生比较它们所占空间大小,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矛盾情境(让学生比较相近的两个长方体),较难观察出它们体积的大小,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长方体分割成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三、课堂练习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思考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他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接着用两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任何物体都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四、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练习题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物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所以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个人反思。

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回顾前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学习中的体会。

2.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并进行交流,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应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整理知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和反思。

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第1~4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四个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整理与复习)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前四个单元,你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汇报,师板书:分数加减法,长方体(一),分数乘法,长方体(二)。

2.师:请同学们翻阅教材,回顾前个四单元的知识点。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看书复习。

3.学生汇报。

(1)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生3:分数和小数互化:分数化成小数,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小数化成分数,利用的是小数的意义。

(2)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1:长方体的特点: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棱分3组,每组棱长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生2:正方体的12条棱长都相等,6个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生3: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生4: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3)师:第三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生3:计算分数乘法时,将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结果化成最简分数。也可以将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

生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师:第四单元呢?

生1: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生2: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它们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

生3:单位换算时,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时要除以进率。

生4: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或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生5: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有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围绕前四个单元的知识,呈现了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的情境,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回顾所学的相关知识,在回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交流活动。

4.师:看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打算怎样来整理这些知识呢?

生1:第一单元我打算用列表的方式,比较清楚明了。

生2:我打算用文字描述第一单元的内容。

生3:我准备制作思维导图。

师:嗯,方法很多,那其他单元呢?

生4:我打算把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整理在一起,因为都是与长方体相关的内容。

生5:第三单元我打算用图例来整理。

5.师:请同学们赶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下吧。

(1)生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补充。

(2)全班汇报。

二、我的成长足迹

师: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三、我提出的问题

师:回顾本阶段的学习,你有哪些疑惑?教材第51页中提出的问题你能尝试解决吗?

1.学生小组内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全班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2题。

让学生尝试独立解题,交流时,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最后指名汇报。

4.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涂色的,再全班交流。

5.教材第52页巩固应用第5题。

先回顾体积、容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有多大,找到参照物,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指名汇报,并简单说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加强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6.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进行计算。

7.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7题。

设计意图:复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巩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8.教材第53页巩固应用第8~10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9.教材第54页巩固应用第11~1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加减法 长方体(一)

分数乘法 长方体(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回顾到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空间是比较宽阔的,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同伴间相互说说或在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有效地引导学生,教师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和交流机会的同时,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使学生个人的成功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发展,也更激发他们去主动学数学。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到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并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熟记0没有倒数。

2、过程 与方法

通过乘积为“1”导入倒数概念,并借助长方形面积加强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倒数的 研究和理解,有利于对分数和分数乘法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倒数的概念,以及熟记0没有倒数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

(2)

(3)

(4)

(5)

(6)

长154/39/7宽11/53/47/9面积1111

2、上述算式有 什么特征?

3、0有倒数吗?

4、总结归纳

乘 积为1的两个数 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5、练习:

(1)1/2

(2)1/3

(3)5/2

三、例与练

例1:下面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填一填。

① 3

② 9/10

例2 :直接写出得数

练习:在( )里填上“〈 ”“〉 ”或“=”

〈〈=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看一看,想一想“1=?”,你还能写出不同的算式吗?

1=5-4 1=1/3+2/3 1=2/3x3/2

比如:1=6x1/6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每人一个水杯、水、把教材上第33页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一个保温杯:同学们,水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件生活用品。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杯,看着这个水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如:

(1)这个水杯的体积是多少?

(2)这个水杯的高是多少?

(3)这个水杯的底面直径是多少?

(4)这个水杯的底面周长是多少?

(5)这个水杯能装水多少?

……

第(5)个问题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启发:这个水杯是干什么用的?

2、师:看着一个水杯,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数学问题,真是不简单。刚才有人想到“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这个问题就很好。谁知道,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在数学上叫做水杯的什么?(容积)

师:对,水杯能装多少水叫做水杯的容积。

板书:容积。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这个水杯的容积和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不相等。因为水杯有厚度,容积小于体积。

如果学生有其他的说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上的问题和图:同学们对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已经很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体积和容积的问题。

出示教材的问题和图,指名读题。

师:第(1)个问题很简单,大家看第(2)个问题。谁知道求这个水杯能容纳多少毫升水,求的是什么?(容积)对,要求水杯的容积需要知道什么?(杯子里面的高和直径)很好,那同学们看题中告诉了吗?

预设:没有,但是,可以计算出来。用外面量的高和底面直径减去水杯的厚度就能求出来。

师: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注意,第(2)题求的是毫升,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谁来说说第(1)题你是怎么算的?

3.14×(7÷2)2×18≈38(立方厘米)

内直径:7—0.8×2=5.4(厘米)

内高度:18—0.8×2=16.4(厘米)

容积:

3.14×(5.4÷2)2×16.4

≈375(立方厘米)

=375(毫升)

如果学生计算内直径或高时,只减去一个0.8时厘米,可让学生讨论一下,形成共识。

3、师: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了保温杯的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计算容积和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这个公式来解决。不同点:容积计算用从里面测量的数据,体积计算用从外面测量的数据。

4、教师说明,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容积单位,也可以用质量单位,并介绍1毫升水重1克。然后,让学生推算出1升水重1千克。

5、提出问题(3):如果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给我们介绍介绍?

答案:375×6=2250(毫升)

2250毫升≈2.25升

2.25升水重2.25千克

三、实际测量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容积的计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出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水杯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如:

(1)用直尺直接测杯子内直径和高。

(2)用直尺测量出杯子的高,外直径和杯子的厚度。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通过计算水杯的容积,我们知道了水杯能装多少水。如果不测量,不求容积,怎样用天平称出这个杯能装多少克水呢?

预设:可以先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重量,再称出盛满水后杯子的重量,用盛满水后的重量减去空杯子的重量就是水的重量。

学生说的不完整,教师补充。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真聪明,一个水杯装满水,能盛多少水的问题,同学们解决了。如果一个水杯不装满,你们能计算出杯子中有多少水吗?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

师:求这个玻璃杯中有多少升水是求这个玻璃杯的容积吗?

生:不是,因为杯中水面的高度是15厘米,而整个水杯的高度是25厘米。

师:那这个杯中的水有多少升呢,请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102×15=4710(立方厘米)

4710立方厘米=4710毫升=4.71升

2、练一练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练一练的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

学生读完后,教师提问。

师:谁知道每升柴油0.85千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每升柴油不到1千克,才0.85千克,柴油比水轻。

师:谁能说一说求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怎样计算?

生:要求出油桶的容积,这也就是油桶中能装多少升柴油,再用所装柴油的升数乘0.85,就能求出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答案:

3.14×(4÷2)2×6=75.36(立方分米)=75360(立方厘米)

75360立方厘米=75.36升

75.36×0.85≈64.06(千克)

3、练一练第3题,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题,想一想这道题与第2题有什么不同?

生1:这道题中告诉了我们底面的半径,第2题中告诉了我们底面的直径。

生2:第2题要求柴油,第3题是汽油,汽油比柴油轻,每升才0.74千克。

4、练一练第4题,计算环形柱体的体积,可先讨论一下怎样计算,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答案:

1米=10分米

3.14×32×10=282.6 (立方分米)=282600 (立方厘米)

282600立方厘米=282.6升

282.6×0.74≈209 (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第4题,这是一个环形柱体,谁知道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用外面这个柱体的体积,减去里面那个空圆柱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答案:

20+5+5=30(毫米)

3.14×(30÷2)2×34=24021(立方毫米)

3.14×(20÷2)2×34=10676(立方毫米)

24021—10676=13345(立方毫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整数与分数乘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生活中的实例数学化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3、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巩固以利于更加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并提高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计算整数和分数的乘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计算

(1)奇思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1/2,淘气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2/3。

笑笑和淘气分别吃了多少块饼干?

6x1/2=3(块)

6x2/3=4(块)

答:笑笑吃了3块饼干,淘气吃了4块饼干。

(2)8的3/4是多少?

8x3/4=6

2、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3、练习

植树节,我们女生植了20棵树,男生植树的棵树比女生多1/4,男生比女生多植多少树?

20x1/4=5(棵)

答:男生比女生多植5棵树。

你能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三、例与练

例1:门高2m,奇思的身高大约是门高的奇 思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x3/4=1.5m=150cm

答:奇思的身高大约是150厘米。

例2:

练习:一场洪灾将村里960m长的公路冲毁了2/3,被冲毁的公路长多少米?

960x2/3=640m

答:被冲毁的公路长640米。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某种松鼠的体长在20cm到28cm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3/4,尾巴最长约有多长?最短约有多长?

20x3/4=15cm

28x3/4=21cm

答:尾巴最长约有15cm,最短约有21cm。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具备计算整数乘以分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举实例,逐步深入讲解 分数乘法 ,有利于理解运用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举例

1个占整张纸条的1/5,3个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两 种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

乘法计算:

2个3/7的和是多少?

2、观察上述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3、对比下列两种算法。

4、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 约分。

5、练习

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4211/21/4

x12

48241263

观察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例与练

例1:4个2/15是多少?

例2:

练习:2/3x4

2/3x4=(2x4)/3=8/3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淘气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爸爸吃的是淘气的2倍,爸爸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x1/8x2=1/4

答:爸爸吃了蛋糕的1/4。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认识体积和容积》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认识体积和容积》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认识体积和容积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单位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先让学生通过小实验的活动,用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再放入石头和马铃薯,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感受“物体占有一些空间,物体有大有小”。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了,说明它们都占了一定的空间;还能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当学生有了比较充分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再揭示体积的概念。接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器的概念和容积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在初步理解和区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说一说,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石头、水、土豆、粉笔盒等。

教法学法: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从前在一个镇上,有一家面条店,老板非常奸诈,对伙计也很苛刻。月底,要开工资了,老板总想为难伙计,一天,老板煮了一碗满满的面条,叫伙计端给客人,但前提是不许洒出一滴面汤,否则,这个月的工钱一分不给。伙计皱眉想了想,胸有成竹去端,结果一滴也没洒出来。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吗?

生1;分成两碗。

生2:用另一个碗盖着。……

师揭晓答案:其实伙计的办法是一只手用筷子把面条夹起来,面汤下降以后,另一只手去端面条碗。其实这个故事蕴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认识体积和容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感受体积。

(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协助老师完成小实验。

桌面上摆了两个同样的杯子,装了一样多的水,并作好记号。

1.实验一:把小石头放入水杯中,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因为石头占了一些地方。

师小结:石头占去了一部分水的体积,所以水升起来了。(板书:石头占有一些体积)

2.实验二:老师有一个比石头大的马铃薯,把马铃薯放入水杯中,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和第一个杯子相比,哪个的水面上升得更多?为什么?

生:第二个杯子的水上升得更多,因为马铃薯比石头要大。

师小结:物体有大有小,所占的空间也有大有小。(板书: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二)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师:粉笔盒放在这里,占了一定的空间,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体积;老师站在这里,也占去了一定的空间,老师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老师的体积。同学们,你知道老师的体积和粉笔盒的体积,哪个更大吗?为什么?

生:老师的体积大,因为老师所占的空间多。

师:老师的体积比粉笔盒的体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举例比一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生1:讲台的体积比黑板的体积大。

生2:课桌的体积比盆栽的体积大。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题目:把大、小石子分别放入装满水的两个同样大的杯里,哪杯溢出的水多?(生:第二杯)为什么?

生:因为第二个石头比第一个石头要大

师追问:两个杯子原来都装满水,把石头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来。那么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与石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溢出来的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

2.出示题目:商店把同样的盒装饼干摆成三堆(如下图)。这三堆饼干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师: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安静地思考一下,再来回答。

生:因为每堆饼干都有8盒,每盒饼干的体积相等,8盒饼干的总体积也相等。

师:看来饼干的总体积与所摆的形状无关。

三、讲授什么是容积。

(一)教师出示两套书,问: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生: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套好看的课外书,分别是《四大名著》和《成语故事》,老师把它们装进了书盒里,你能说说哪个书盒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生:《四大名著》

师:我们把两套书拿出来验证一下,同学们都猜对了,四大名著的体积大一些。这个书盒可以装这本书,粉笔盒可以装粉笔,水杯可以装水,像这些可以装东西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容器。(板书: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齐读一遍这句话。书盒所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粉笔盒所能容纳粉笔的体积就是粉笔盒的容积。(师举起一个杯子)这个杯子也是一个容器,你能说说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水的体积。

生2:杯子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

师:什么是油桶的容积?

生:油桶所能容纳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容积的理解。

1.练习1:下面哪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一些?

生1:一号杯。

生2:二号杯。

生3:相等。

师:这两个杯子的容积比较接近,不能直接看出来,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1:先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杯子,以第三个杯子里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这个方法可以,但是如果只有这两个杯子,没有第三个容器了,你有办法比较出来吗?

生2:先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杯子大;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溢出来,说明第一个杯子大;如果第二个杯子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2.练习2:下面两个盒子,哪个盒子的容积大?为什么?

生:第二个盒子的容积大。因为第二个盒子能容纳6个杯子,第一个盒子只能容纳4个杯子。

四、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和联系。

(一)出示题目:从外面看两个盒子同样大,那它们的体积相等吗?

生:相等。因为从外面看两个盒子同样大,它们所占的空间一样大。

师:容积呢?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生3:不一定。

师:容积指的是盒子里面的空间,所以我们要打开盒子来看。(出示打开图)

容积相等吗?为什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容积不相等,因为第二个盒子比较厚,所以它里面所能容纳的物体体积就变小了,也就是容积变小了。

师:通过这道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体积相等的两个容器,容积不一定相等。

(二)(举起一个保温杯)同一个容器,它的体积和容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1:相等。

生2:不相等。

师:为什么不相等?

生2:因为保温杯的材料有厚度,占了一定的空间。

师:体积是从外面看的,而容积是从里面看的,容积要扣除材料本身的厚度。也是说同一个容器的体积比容积大。

(三)选一选。指名回答

(1)求一个油桶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的()。①容积②体积

(2)求一个木箱占的空间有多大,是求木箱的()。①容积②体积

(3)求一个木箱能容纳多少东西,是求木箱的()。①容积②体积

(4)盛满一杯牛奶,()的体积就是()的容积。①杯子②牛奶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五、全课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体积和容积

石头占有一些空间

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 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圆锥体)

问:圆锥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师:借鉴这种方法,为我们 研究圆锥体体积提供了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问:你发现到什么?

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

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

师: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你估计一下这两个的体积有什么样关系?

师:用沙子、圆柱体、圆锥 体做实验。

3.谁来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师: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板书)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动手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锥有这样一个倍数关系。我们再来一起回一下实验过程。

大家一起把实验报告表填一下。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板书:)

4.出示另外一组 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师: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举例)

(三)课堂练习

1.求下面 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数学

(1)如果小麦堆的底面半径为2m,高为1.5m。小麦堆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米?

(2)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近似圆锥形的 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