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期末整理和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13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期末整理和复习。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期末整理和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运算定律、混合运算

3.多边形的面积

4.简易方程

5.应用题

复习要求: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复习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解简易方程。

4.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第l~4题,练习三十二第1~4题。)

复习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小数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复习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直接写出得数。

0.1÷0.50.1×0×13.53÷8

40÷502.8×32.5×4

0.2×4007.6÷197÷35

2.填空。

(1)56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一共是()个十分之一。

(2)5.6×0.4就是求5.6的()分之()。

(3)2.094去掉小数点后是原数的()倍。

(4)0.24×3表示(),还表示();

2.7+2.7+2.7+2.7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2.9×0.25的积有()位小数;9.12÷0.2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二、复习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1)整、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都相同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数乘以整数,它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另一种是一个数乘以小数,它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整、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怎样验算乘法和除法?加深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②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的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小数乘法算出的积要点小数点。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除法有哪两种情况,各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另一种情况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前一种情况进行计算。

(3)复习乘法运算定律。

①指名学生回答:在学习乘法运算时,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到小数乘法?

(4)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第一级运算?什么叫第二级运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计算时首先要看题里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如果只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算。

②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简便算法。

出示:4.5×1.02。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方法,教师对运用了简便计算方法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应用的,现在学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做题时要善于观察,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③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师出示:6.5加上3.3,所得的和乘以2.5,再去除73.5,商是多少?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一道学生错列的算式:73.5÷(6.5+3.3)×2.5,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提醒学生注意:在列式时要仔细审题,正确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根据题意,73.5是被除数,而除数是(6.5+3.3)×2.5的得数,要把它作为除数,就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否则列出的算式不符合题意。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第5题,练习三十二第5~8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12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一个梯形的面积是()面积的()。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当上底等于零时,梯形变成(),这时面积=(

);当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成()形,这时面积=()。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2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酌

三角形的面积是41平方厘米。()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

面积是49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底长3分米,高2分米。将这样的两个三角

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平方分米。

()

(5)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则三

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

(6)梯形的上底要比下底短。()

二、复习指导

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宽分别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底边上的高。)

(2)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要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5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二第5—8题。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简易方程(“总复习”第6、7题,练习三十二第9—11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复习重点:解简易方程。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王师傅a天做m个零件,平均每天做()个,做一个零件要()天。

(2)17比a的3倍少多少,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3)商店运来18筐苹果和x筐梨,每筐苹果重a千克,每筐30千克。商店运来的水果和梨共重()千克。

(4)5a-3a+2a的结果是()。

2.判断。

(1)3a+4b=7ab()

(2)2×3×x=23x()

(3)22=2×2,33=3×3()

(4)5x=0不是方程。()

(5)长方形的周长是C米,长是a米,宽是(C-2a)米。()

(6)a×l0=lOa()

(7)种松树a棵、柏树b棵,种的松树和柏树是松树的(a+b)÷a倍。()

(8)从15里减去a与b的和,求差,用式子表示是15-a+b。()

(9)方程5-3.2=3x与方程5=3x-3.2的解是相同的。()

(10)35(x+5):35x+35×5()

二、复习指导

1.用字母表示数。

(1)师出示P.136页总复习的第6题,请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用字母表示。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求工作总量C的公式:C=at

2.解简易方程。

(1)师出示P.137页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说一说:解简易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简易方程写时应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解简易方程都是依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阿关系。关键是弄清未知数在等式中相当于一个什么数,然后再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求出解以后,还要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题意。解简易方程在书写时应注意:首先在方程的左下方写“解”字,未知数x写在等号左边,上下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3.列方程解文字题。

(1)师出示练习题,生独立完成。

①8.5减去4个0.875的差,除以一个数,商是20,求这个数。

②比2.5的4倍少x的数是3,求x.

(2)生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的。结合题目,教师说明:列方程解文字题,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写,)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求出解来。

三、课堂练习:练习三十二第9~11题。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应用题(总复习第8~10题,练习三十二第12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复习重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先让学生多说一说,然后教师板书: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分析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怎样算,列出算式,并且算出得数;

4.进行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二、复习指导

1.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思路解答应用题。

师出示总复习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3)学生做完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解法一:72+72÷3×2

解法二:72÷3×(3+2)

2.复习行程问题。

教师出示总复习的第10题。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第(1)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第(1)、(2)题。

学生做完后,教师启发学生回答:解答第(2)题,需要哪些条件?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使学生明确第(2)题是求每辆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知道了每辆车的速度,还要知道行驶的时间,所以要把第(1)题的问题作为第(2)题的条件。

延伸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16、黄山奇松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河山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满山遍野锦绣山河江山如画

四、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

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着重在“矗”,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着重在“耸”,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着重在“挺”,挺拔而直立。形容精神饱满,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17、黄果树瀑布

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写近义词:喧嚣(喧闹)聆听(谛听)沉醉(陶醉)

写反义词:喧嚣(清静)凉丝丝(暖烘烘)扩展(收缩)沉醉(清醒)

三、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例: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例: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四、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气吞山河

写瀑布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莫高窟

一、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

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二、填空: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

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四、积累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五花八门应接不暇比比皆是

多如牛毛星罗棋布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洋洋大观层出不穷俯拾即是

练习五

一、把句子写具体:

1、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啊,快要顶到天了。(直插云霄)

2、早晨的雾可真大啊,门前的大树都不见了踪迹。(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3、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

(能看见鱼儿嬉戏,河虾散步)

4、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二、公益用语示例:

1、心宽了,车门也宽了。2、交通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3、爱花惜草,珍视生命。4、播种一片绿荫,常留一份深情。

5、涟涟清水流,何忍投秽物。6、水,生命的摇篮,请你珍视。

7、爱惜粮食,增进健康。8、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歌并看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教师随机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第五、六单元)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苏教版(第五、六单元)

第五单元

《黄山奇松》

1.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

2.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3.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4.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5.玉屏楼前的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6.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7.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河山江山如画

《黄果树瀑布》

1.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它位于我国甘肃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15千米的白水河上。

2.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描写瀑布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写近义词:喧嚣(喧闹)聆听(谛听)沉醉(陶醉)

写反义词:喧嚣(清静)凉丝丝(暖烘烘)扩展(收缩)沉醉(清醒)

5.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

6.形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气贯长虹势如破竹气吞山河

《莫高窟》

1.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共有492个洞窟。

2.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3.积累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多如牛毛星罗棋布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练习5》

一、把句子写具体:

1、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啊,快要顶到天了。(直插云霄)

2、早晨的雾可真大啊,门前的大树都不见了踪迹。(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3、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

(能看见鱼儿嬉戏,河虾散步)

4、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二、公益用语示例:

1、心宽了,车门也宽了。

2、交通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3、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4、播种一片绿荫,常留一份深情。

三、课外积累(成语)

指口才好的:出口成章语惊四座才辩无双口若悬河

指文笔好的:下笔成文笔走龙蛇文思如泉文思敏捷

指精神集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第六单元

《天火之谜》

1.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2.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3.选用课文语句概括段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厄运的意思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文中的“厄运”指:《国榷》被盗

3.谈迁的信念是: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4.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明朝编年史巨著。

4.课文告诉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5.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解释

博览群书:博,广泛的。家徒四壁:徒,只有。

一袭破衫:袭,成套的衣服。奋笔疾书:奋,摇动,挥动。疾,急速。

《诺贝尔》

1.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2.“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授奖仪式于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3.华人曾获诺贝尔奖的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

《滴水穿石的启示》

1.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

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3.(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

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练习6》

诵读《浪花与礁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1、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造句。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山明水秀悬崖峭壁锦绣山河江山如画

4、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5、《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雄伟的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宽,声音响。它位于我国贵州省,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6、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气贯长虹一泻千里千军万马气吞山河

7、形容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8、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9、《莫高窟》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10、“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11、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12、公益用语:①小脚绕一绕,小草笑一笑。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

容易读错的字:

外甥(shēng)、锥(zhuī)子、枇(pí)杷(pá)、仓颉(jié)、

捻(niǎn)绳结、黍(shǔ)稷(jì)、鹰隼(sǔn)、鸿(hóng)鹄(hú)、

迂(yū)回、剖(pōu)、搁(gē)板、国子监(jiàn)、造诣(yì)、凝滑如脂(zhī)

多音字:

颉jié(仓颉)用于人名

Xié(颉颃háng)鸟上下飞,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姓。

监jiàn(国子监)古代官府名、姓

Jiān(监督)

间jiàn(间隔)

Jiān(中间)

难理解的词语:

捻:用手指搓

鹰隼:鹰和雕。泛指猛禽:有如兔走鹰隼落。

迂回绵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

造诣: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

凝滑如脂: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日积月累:

记载、阻碍、放纵、紧凑、鸿鹄群游、连缀、恭恭敬敬、顿挫抑扬、风韵、肃然起敬、赞叹不已、挺拔如峰、清凉如溪、浩瀚如海、驰骋

语文常识:

甲骨文是(清朝光绪年间)国子监(王懿荣)发现的,根据甲骨文的发现,我国文化领域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活动:

此次综合性学习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通过这两个板块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相关活动有猜字谜、歇后语、笑话、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书法欣赏。针对这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展。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猜字谜,第2组搜集歇后语,第3组搜集谐音的笑话,第4组了解汉字的来源。“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

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注意的是:首先制订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其次,每一阶段的活动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地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如:“汉字知多少”、“笔画最多的汉字”。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

能力:

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小组活动案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 工: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五)

一、教学内容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材第38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难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根据题意,看图填空。

苹果有x 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1/4。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点名学生回答,并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小明的体重是35 kg,爸爸的体重比他的体重重8/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点名学生说出属于哪一类分数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中与这类问题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5)

【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得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8页“阅读与理解”部分填空。(集体订正)

【分析与解答】

(1)抓住关键句,弄清单位“1”。

师:要求爸爸的体重,应该抓住哪句话?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句:他(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师:根据关键句,单位“1”是什么?8/15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明白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也就是说小明比爸爸轻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8/15。

(2)画线段图。

师:应画几条线段来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爸爸的体重和小明的体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画两条线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线段图。

点名学生汇报画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画线段图如下:

(3)分析数量关系。

师:观察线段图,小明的体重和爸爸的体重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4)解决问题。

师:单位“1”是未知的还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点名学生板演)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解,点评学生板演情况,并板书规范解答。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师:根据等量关系①,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可用算术法解答。

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5÷(1-8/15)=75(kg)

【回顾与反思】

师:如何验证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8/15?

引导学生将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与爸爸的体重作比较。

2.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这是“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的问题。首先先弄清单位“1”,然后用解方程或算术法解答。(课件出示解题方法)

(1)方程法:找出单位“1”,设单位“1”的量为x→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算术法:找出单位“1”→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6题。(先说一说属于哪一类题,再解答)

(3000+2500)×(1-3/5)=2200(元)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7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再解答)

解:设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x页。

x-2/7x=35 x=49

四、课堂小结

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5:画线段图:

等量关系:

①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

②爸爸的体重-爸爸比小明重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1)方程法:

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kg。

①(1-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②x-8/15x=35

7/15x= 35

x= 35×15/7

x= 75

(2)算术法: 35÷(1-8/15(=75(kg)

(3)检验: (75-35)÷75=8/15

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 kg。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线段图,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得到了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因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件衣服,先提价1/10,再降价1/10后是99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

分析:把原价看成单位“1”。先提价1/10,则提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1/10,再降价1/10,则降价后是原价的1+1/10×1-110,即99元是原价的1+1/10×1-1/10。

解答: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是x元。

1+1/10×1-1/10x=99

99/100x=99

x=100

答:这件衣服的原价是100元。

解法归纳:解决商品的价格问题,关键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根据价格变化的占比求出最终的价格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相关知识阅读

解答分数应用题常见的方法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变率法。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可先统一单位“1”的量,然后变换分率,寻找已知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

2.常量法。题目中有的数量前后都发生了变化,而有的数量不变,这是常量,解决时可把常量看作单位“1”。

3.联系法。某些题目中几个数量都与一个数量有关系,把这个数量作为“桥梁”,解题思路就顺畅了。

4.转换法。将复杂问题中的某些条件进行转化,变成简单的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解决问题。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八单元期末知识点复习(鲁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八单元期末知识点复习(鲁教版)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知识要点

多音字

挑折差

重点识记

1、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消息了。古人传递信息

的方法有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邮寄、电报、电话、广播、

电视、互联网……

2、研究报告分问题的提出、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部分。

3、晋代陆凯的诗《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天涯若比邻”一句出自唐代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六单元(走近毛泽东)知识要点

重点词语磅礴、典礼、汇集、爆发、诞生、庄严、电钮、瞻仰、领袖、胸膛、

万水千山、四面八方、夜以继日、端端正正、大公无私

易错字音

pángbówēiyíqíngshuàichóuchúgālá

磅礴逶迤高擎率领踌躇旮旯

bòjīchuītiáozhouchōngjǐngtì

簸箕炊事员笤帚憧憬警惕

形近字

崖(悬崖)副(副食)诞(诞生)钮(电钮)瞻(瞻仰)

涯(天涯)幅(篇幅)挺(挺拔)纽(纽扣)檐(屋檐)

课文重点

1、《长征》全诗要求会默写,会解释。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复习重点(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复习重点(鲁教版)。

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全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写山的句子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句子是: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全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

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开国大典》一课第七自然段要求熟练背诵。全文按会前、会中、会后的

顺序安排课文材料,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

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

争中光荣牺牲后是否遗体归葬的抉择,表现了毛泽东的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4、会背、会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5、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从集体利益出发,没有私心。

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词语

宇宙脊梁小艇船艄船舱皮垫保姆祷告哗笑停泊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熟视无睹彬彬有礼

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目不暇接

二、分辨字音

削(xiāo)铅笔剥削(xūe)削(xuē)价经济(jì)济(jǐ)南人才济济(jingji)同舟共济(jì)拧(nǐng)螺丝拧(níng)耳朵拧(níng)衣服越说越拧(nìng)

东莞(guǎn)莞(wǎn)尔一笑重(zhòng)要重(chóng)新

炽(chì)热天穹(qióng)绽(zhàn)开粗犷(guǎng)硕(shuò)大

渗(shèn)透殷(yīn)切希望殷(yān)红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锦(什锦)暇(空暇)挺(挺立)稍(稍微)载(载重)钢(钢铁)沛(充沛)

绵(连绵)瑕(无瑕)艇(小艇)梢(树梢)栽(栽树)刚(刚才)柿(柿子)

棉(棉花)遐(遐想)蜓(蜻蜓)艄(船艄)裁(裁剪)纲(纲要)

五、课文内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

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

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这句话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为大众着想,

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就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侦察靠近忧虑保佑魁梧绳索

噩耗呼啸汹涌澎湃忐忑不安深情厚谊无边无涯昏迷不醒

冲锋陷阵奄奄一息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

势不可当全心全意喜出望外雪中送炭

二、查字典的方法

1、知道字音不知道字怎么写,用部首查字法

2、知道字怎么写不知道字音,用音序查字法

3、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部首,用数笔画查字法

三、多音字

担(dān)心朝鲜(xiǎn)炮弹(dàn)解(jiě)开曾(céng)经空(kòng)地

重担(dàn)鲜(xiān)艳弹(tán)琴押解(jiè)曾(zēng)孙天空(kōng)

四、形近字组词

吹(吹风)衰(衰弱)协(协助)绣(绣花)斑(斑马)断(折断)

炊(野炊)哀(哀求)胁(威胁)锈(生锈)班(班级)继(继续)

卷(卷子)涌(涌现)魁(魁梧)虑(考虑)建(建设)魂(灵魂)

蜷(蜷缩)诵(朗诵)魄(气魄)虚(谦虚)键(健康)槐(槐树)

四、重点段落和重点内容

1、背诵25课《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

2、26课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

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梦想的力量》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

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梦想成真的经过,

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五)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五)

1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5、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初级积累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描述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直观的教学情境中抽象成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再抽象成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做到很好地额过度和斜街,培养推理的能力和意识,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教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张亮同学上课的情景,你们想看看吗?(想)老师想在这个座位图上找到张亮同学,你们猜猜他在哪儿啊?

师:光猜是不行的,我给你们一个提示,(2)板书:2 根据这个数字2来找找看吧?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一个?能确定吗?(不能)看来一个条件很难确定张亮的位置,那我再给你一个提示,(3)板书:3

师:现在找找看是哪一个?你是怎么找到的?还有可能是哪一个?

活动2【讲授】从具体情境抽象出平面图

1、师:奇怪,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你们却给了老师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生:因为不知道是应该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

生:不知道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

2、抽象出平面图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数字的理解不同,才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想找到张亮的准确位置,我们还要制定规则让同学们用相同的规则来理解这两个数,现在老师告诉你,仔细看张亮同学在这儿呢!(出示课件)那么你能根据张亮的位置想一想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吧。

师:谁来说说2表示什么?

生:2表示第2列

生:2表示第2组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排统一称为“列”,(板书:列)确定列的时候通常是从左往右数,一起来看,这里是第1列,第2列…..原来张亮同学在第2列。板书:第2列

师:那么3又表示什么呢?

生:第3行

生:第3横排

板书:第3个或者第3行

师:是的,这样的横排在数学上叫做“行”,(板书:行)确定行,通常是从下往上数,一起来看这是第1行,第2行……课件出示

师:现在我们确定了张亮的位置,他在第2列第3行。板书:第3行 看来,数字2和3在一定的规则下只能表示唯一的一个数。

师:现在用这样的规则我们再来找一个同学的位置,数字4和3表示哪个同学的位置?(赵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赵雪在第4列第3行。

师:赵雪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板书:第4列第3行

师: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每个人都看做一个小圆圈。(出示下图)你还能找到赵雪的位置吗?说说看,你是怎么找到的?

活动3【讲授】引入数对

2、师:那么如果学校有很多同学的位置都要表示出来的话,这样写麻烦吗?(麻烦),老师介绍给你们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可以用这样一组数来表示位置,数学上规定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中间得用一个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用括号括住,(边讲边板书)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数对。板书:数对 那么数对怎么读呢?这个读作:数对(2,3),它表示张亮在第2列第3行。这个怎么读呢?读作数对(4,3)它表示第4列第3行。

师:这两个数对你们会读了吗?(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谁来读一读。

师:现在你说说看,用这样的数对来表示位置感觉怎么样?

生:很简洁

生:很准确

板书:简洁 准确

师:现在大家认识了数对,你能用数对来表示王艳的位置吗?请你写下来。(找一个同学上去写)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王艳在第3列第4行,所以用数对(3,4)来表示。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两个数对都是由数字3和4组成的,为什么它们表示的同学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一个是第3列第4行,一个是第4列第3行。

师:看来数的顺序不一样,表示的位置就不一样。在数对中,要先写列再写行,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顺序的。(板书:有序)一个数对对应一个同学的位置。(板书:一一对应)

师:那么这3个同学的位置你会用数对表示吗?谁来说?

活动4【活动】用数对表示位置

3、师:今天咱们教室里的座位也排的整整齐齐的,如果在我们的教室里,以老师为观察者,你知道哪里是第一列吗?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上来感受一下?你觉得哪里是第1列?第一列的同学请起立,列的顺序应该是从左往右数,哪里是第一行呢?谁再来感受一下?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这里的行的顺序是从前往后数。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对来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请你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位置用哪个数对来表示?

生:我的位置是数对(2,1)……(生汇报)为什么?

师:那么你的好朋友位置呢?你会表示吗?

师:我们找找是谁?(你们真是心有灵犀啊)

活动5【活动】抽象方格图

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小圆点连起来变成了一张方格图,在方格图上我们也能用数对确定位置,大家找找看哪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1,3)表示?那么你能不能在方格图上找到你的位置呢?指指看,(学生来指)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因为他在第1列第3行。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第1列?

生:这一条竖线的底下写的是1.

师:我们把方格纸上每条竖线看做是列,竖线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第几列,那么这是第几列?(第5列)那么每条横线对准的数字是几就是第几行,那么第2行在哪?(指一指)看来有了数字的帮忙,能让我们快速确定位置。

师:那么这是第几行?

生:第0行

师:这又是第几列呢?

生:第0列

师:所以0既是行的起点又是列的起点,方格纸上的每条竖线和每条横线的交点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刚才这位同学的位置是第1列第3行,那么他就在这(课件演示)用数对(1,3)来表示。你会像老师这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吗?(会)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的第1题。(放投影)

师将完成的同学的方格纸拿到投影一起看。

师:同学们看对吗?

3、师:同学们已经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生活中也有关于数对的问题,瞧,这是动物园的场馆图,如果我把这些地方用点来表示,再把它放到方格图中,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两道题吗?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的第二题。开始!

师:谁来说说第2题?

师:那么这个点用哪个数对来表示呢?(0,0)为什么?

生:因为0即是行的起点,又是列的起点。

活动6【练习】拓展练习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接下来我想考考大家,你能根据数对找到水果的位置吗?谁愿意来试试?

2、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能很快说出几个点的位置?(0,3)(1,3)(2,3)(3,3)(4,3)(5,3)(6,3)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点和它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2个数字相同。

生:这些点在同一行。

师:这些点在同一行,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相同。

师:那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那这些数对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在哪?它在同一列,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在同一行,数对中的第2个数相同。(课件显示直接出现竖线)如果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0,0)(1,1)(2,2)(3,3)(4,4)(5,5)(6,6),如果数对中的两个数都相同,你能想象出把这些点都连起来会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条斜线

师:请同学们笔画一下。

师制作课件,标出数对并且连接这些点。(直接出现)

3、师:老师还想给大家出个难题,你们有信心吗?(有)现在老师这儿有4个特殊的数对,先找一找这4个数对对应的位置在哪?想象一下如果把4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可能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动手验证一下,完成学习单的第3题!开始!

(出示课件)

师:确实是个长方形,那么这4个数对有什么特点?

生:A和B在同一行,C和D在同一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能根据数对找到图形的特点。

活动7【练习】生活中的数学(找图片)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数对?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03整理和复习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并巩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巩固利用分割、填补等方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强化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难 点: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本、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入: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将它们的字母公式写出来。

2.我们应该复习哪些东西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并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回顾公式的推导过程。(出示教材第103页第1题。)

(l)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下,并思考:这几个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分别用多媒体展示。

(2)沟通公式间的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质疑:在小学阶段,我们为什么首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引导:在推导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将这些图形变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

总结: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这些面积公式的研究过程中用的就是转化的思想,

(3)引导:这几种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试着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出示教材第103页第2题。

想一想,我们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经常用到哪几种方法?

学生回忆交流:切割法和填补法。

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流做法,并说一说想出了几种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说一说每种图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

让学生思考要想求共需要多少块砖要先算什么?这是一个组合图形,它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要先算墙面。把它看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进行计算。

3.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4.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火箭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再算一算。

学生汇报:是由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组成的。

5.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数一数,然后估算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小组交流。

6.教材第103页思考题。

分析: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其中三角形1和2的面积相等。三角形1和2各占了大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或者说三角形1和2面积的各正好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答:

12×12÷2÷2=36(cm2)

(12÷2)×(12÷2÷2)÷2=9(cm2)

(12÷2)×(12÷2)÷2=18(cm2)

(12÷2)×(12÷2÷2)=18(cm2)

12×12÷2-9×2-18-18=18(cm2)

答:三角形1和2和面积是36cm2,三角形4和6的面积是9 cm2,三角形7的面积是18 c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 cm2,正方形的面积是18 cm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汇报。

五、作业:教材第104~105页练习二十三第2、5、6、9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长方形:S=ab

平行四边形:S=ah

梯形:S=(a+b)h÷2

三角形:S=ah÷2

组合图形面积:填补法、切割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苏教版)

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16、黄山奇松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松的“奇”表现在: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二、造句:

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三、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河山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满山遍野锦绣山河江山如画

四、辨析“屹立”——“矗立”——“耸立”——“挺立”的异同:

同:这四个词都有“不倾斜、不弯曲、朝上直立”的意思。

异:“屹立”着重在“屹”,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着重在“矗”,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多指物也喻人。

“耸立”着重在“耸”,常用来表现雄伟的气势,只用于物,如高山或高大的建筑物。

“挺立”着重在“挺”,挺拔而直立。形容精神饱满,超出一般,可用于物和人。

17、黄果树瀑布

一、填空: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写近义词:喧嚣(喧闹)聆听(谛听)沉醉(陶醉)

写反义词:喧嚣(清静)凉丝丝(暖烘烘)扩展(收缩)沉醉(清醒)

三、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为:宽。例:①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②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的声响特点为:大。例: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进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②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四、容气势大的成语:

浩浩荡荡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气吞山河

写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瀑布的现代诗: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时时来一阵风,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8、莫高窟

一、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二、填空: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三、“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四、积累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五花八门应接不暇比比皆是

多如牛毛星罗棋布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洋洋大观层出不穷俯拾即是

练习五

一、把句子写具体:

1、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啊,快要顶到天了。(直插云霄)

2、早晨的雾可真大啊,门前的大树都不见了踪迹。(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

3、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水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

(能看见鱼儿嬉戏,河虾散步)

4、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二、公益用语示例:

1、心宽了,车门也宽了。

2、交通你我他,安全靠大家。

3、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4、播种一片绿荫,常留一份深情。

5、涟涟清水流,何忍投秽物。

6、水,生命的摇篮,请你珍视。

7、爱惜粮食,增进健康。

8、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

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

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

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新知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

(1) 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同学先来说说如何画圆以及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把你整理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不同认识的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学生发言):

师:先在平面确定圆心的位置,同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圆并介绍)

师:也就是说画圆要注意哪几点?(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圆是平面上的什么图形?

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怎样谁来说说?

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里: d=2r r=d/2

(2)复习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周长公式

什么是圆的周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言):

A、不清楚,没人回答;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课件演示)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多一些,通常用字母( )表示,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B、只知道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发言。

C、学生完整回答。请学生说说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公式

C=∏d c=2∏r

小结: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即化曲为直。

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什么是圆的面积?大家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闭目思考)。

我们采用把圆等分、剪拼法来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发言、汇报,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S =∏r2

小结:在研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

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 ①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 ②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

生 ③ 计算结果所带单位有什么不同 ?

(4)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圆的知识?你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①求环形的面积;

②环形跑道的周长和面积;

③求圆形花坛或鱼塘一周的长度及占地面积。

【知识梳理】

(1)整理后的感觉怎么样?

(2)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还有疑问?

【随堂练习】

1、填空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3)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4)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用手势表示“√”或“×”),并说明理由。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π倍。………………( )

(2)、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一样大。……………( )

(3)、半径2分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d=3cm ,半圆的周长=3.14×3÷2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 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为本单元的学习铺平了道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本单元内容,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第二部分笔算除法(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第三部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系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教材的编排特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上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交流、归纳口算、笔算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同时还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让学生灵活掌握试商的方法。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学生熟悉的“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有些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会口算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除法,还有个别学生会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试商的速度,建议教师准备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课上口算练习使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90÷30=83÷20≈80÷19≈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150÷50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6÷336÷642÷7450÷50360÷90810÷9080÷40
40÷2060÷30360÷60420÷7090÷30540÷60630÷70180÷20
2、书后:(P80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12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83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92
90
2
练一练
20)8030)64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4
30)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20)14050)280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30)16090)82090)480
2、P821、2.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
第三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P
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84÷40198÷20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64÷2168÷3492÷23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198÷23215÷34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153÷51300÷74293÷31294÷42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第四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第五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题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期末整理和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