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0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比较,沟通小数乘、除法的联系,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比较,沟通小数乘、除法的联系,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方法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整理与练习本单元的知识。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3分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比较每组两道题的得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和比较,引导学生小数乘、除法式题的某些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利用转化的方法更加简便地计算相关式题。

2. “练习与应用”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怎样来判断每组两道算式的大小?JAb88.Com

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或发现的计算规律作出判断,并通过计算验证所作的判断。

(二)专项练习

3.笔算“练习与应用”第10 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哪几题的计算过程可以用简便方法,依据的是什么运算律,是怎样想到的?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三)整合练习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1 题。

读题,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每千克食品的单价。

可以先算每克有多少元,再算1千克多少元;也可以先算1千克有几袋,再算1千克有多少元。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2题。

认真读题,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条花边的长度是由8个4.5厘米和7个1.2厘米组成的。这数量关系可以通过看图数一数发现,也可以联系“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思考。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2.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熟练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沟通方法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1.明确课题。

本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与练习。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知识整理单。

小结:计算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除以小数时,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整数乘、除法来计算,只不过需要另外考虑积或商的小数点位置。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3分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与应用”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

2、笔算“练习与应用”第2 题。

分组完成,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计算过程,说说你的发现。

提问:比较每组三道题的计算过程,说说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左边一组题的相同点是:都是先当作86×7来计算;不同点是:因为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所以积的小数位数也不同。右边一组题的相同点可以表达为:都要先算117÷36;不同点是:后两题都要先进行转化,而且转化时除数、被除数小数点右移的位数不同。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 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说说计算方法。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四人板演。

交流订正,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商的近似值。

强调:第一,通常都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第二,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要算出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的商。

(三)整合练习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认真读题,说说题目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6、独立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7、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读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二、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操作:第16题。

做前提问,怎样才能画出所要求的图形?

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2、13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八》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八》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4.3 8.36 16

-2.14 -7.4 - 6.7

2.24 96 10.3

2. 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3.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4.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5.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6.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6.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7.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四》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四》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在小数四则计算中的应用。

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理解,丰富对混合运算过程、特点的认识,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特点,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主动探索运算定律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课题,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

1.学生回顾

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知道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2.明确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探究一下整数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5分钟)

练习十四第6题

导学单

1. 独立完成第6题。

2. 观察每组中的2道题,对比一下,你发现什么?

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律。

问:每组中哪一题计算起来比较容易?

指出:遇到可以简算的题目,要尽量用简便计算。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1分钟)

练习单

(一) 基本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全班校对,选择几道让学生说说简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同桌互相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后,应用公式进行独立计算。

指名3人板演,组织全班交流。

(二) 整合练习

3.练习十四第9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提醒:列式后要注意运用简便计算,并提醒学生,吨和千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十四第10题

读题,理解什么叫“层高”后,独立完成。

追问:你这样做的理由,特别是最后为什么还要再加1。

5.练习十四第11题

学生看懂票据,独立填表。

提醒: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6.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提醒:估计“妈妈大约用去多少元”时,可以把6.9元/千克看作7元/千克,把29.8元/箱看作30元/箱。

(三) 创编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中,( )的积比1小。

A.0.2×1.05 B. 0.25×4 C. 0.24×5

(2)下面各题的积最大的是( )。

A.60×0.2 B. 6×0.02 C. 600×0.0002

全班交流,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进行小数乘小数的口算和笔算,并在计算过程中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经历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3.以规律的寻求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小数乘小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口算

0.7×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1-2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位置。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 优化结构(预设20分钟)

(一)练习单一

1.基本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3题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2.综合练习

完成书本第68页16-18题。

第15题点拨,估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底和高分别看作3分米和2分米,估计面积大约是6平方分米。保留近似值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

第18题点拨,先观察盘秤上指针的位置,确定每种水果的质量,再计算。

(二)专项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4题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2.观察每组算式,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了什么?

3.他们的大小和第二个数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的积与两个乘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特点:

每一组的第一个乘数都相等,第二个乘数一个大于1,一个等于1,一个小于1。

提醒:与哪个因数比较,只要看另一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变式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5题。

独立练习,小组互批。

先让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判断每次相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判断。

(三)拓展练习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它原来最大是多少?

点拨: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原来的三位小数的千分位上是几就该入1变为7,是几就该舍去变为7。

三、整体练习,拓展提高(预设9分钟)

出示练习单二

(一)选择:

1.和6.98×7.12最接近的算式是( )

① 6×7 ② 7×7 ③7×8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①3×1.21 ②12.1×0.003 ③ 0.03×0.121

3、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答案50.6×1.8( )

①.91.08 ②.46.05 ③.40.08

4.4.5×a ,当a大于1时,所得的积( )4.5。

①大于 ②等于 ③小于

5. 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8,那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

① 3.75 ② 3.85 ③ 3.84

(二)解决问题

1.一份报纸的批发价是2.45元,零售价是2.8元,小明星期天卖了120份报纸,这一天他盈利多少元?

点拨:盈利指零售价减去批发价的差。

2.一块梯形麦田,上底是4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400米。如果每公顷能收小麦约4.5吨,这块麦田大约能收小麦多少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练习九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用计算器熟练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率达90%以上。

2.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3.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计算器熟练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完成第54页练习九第5题。

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

二、练习(30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完成第54页练习九第6题

用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提醒: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

选择7-5.08,说说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选择3.86+0.34,说说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怎么算。

【整体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单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P54第7题。

(2)完成书本P54第8、9题。

*用计算器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

(二)创编题

1.某天早上气温是4.5℃,中午气温比早上升高了5.1℃,晚上比中午降低了3.4℃,请问这天晚上的气温是多少?

2.小强带15元去超市购物,超市部分商品价钱如下:

名称 笔记本 铅笔 直尺 小刀 三角板 钢笔

单价/元 6.30 0.60 1.20 2.40 4.50 6.70

如果这几种商品每样买一个,那么还差多少钱?

2.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

(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

(2)说说怎样求出问题?或者说一说要注意些什么?

3.全班交流

4、挑战自我:

8.43+2.87+0.57+0.13=

6.52-3.44-2.56=

9.6+6.7-9.6+3.3=

15.25-3.1+0.75-5.9=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 ④ ⑤ ⑦

小数乘小数:② ③ ⑥ 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

(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0.04= 0.12×0.5=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O时,点上小数点后最后的O可以去掉。

【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错误的。

改正:2.7×1.8=4. 86 25×0.6=15

【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7 B.7.00 C.6.99

【易错点剖析】34. 99×0.2=6. 998,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

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50×0.52+45×0.62=53.9(元)

【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

0.65×1.3+0.65×1.7 0.25×9+0.25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五、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65 × 1.3 + 0.65 × 1.7 = 0.65 × ( 1.3 + 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七(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七(2)》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0、12、14、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题,那谁能说一下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练习讲解

1.易错题分析

出示:甲乙两地相距66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2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易错原因:学生在解决相遇时间的问题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格式书写不够规范。

学生尝试解答: 解:设经过x 小时两车相遇。

(32+34)x =660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2.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2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的有用信息。

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根据“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 千米。3.5(68+x )=455

三、巩固拓展

1.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

出示:甲、乙两城相距420km,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75km,3小时后两车相距15km。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情况一:两车行驶3小时未相遇,两车还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情况二: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两车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

情况一: 情况二: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

75×3+3x +15=420 75×3+3x -15=420

240+3x =420 210+3x =420

3x =180 3x =210

x =60 x =70

教师小结:通过线段图,找出两车相距15km存在的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5*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

四、课堂小结。经过这节练习课,你是不是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有了更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业:教材第82页第10、1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2)

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1)》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4课时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学“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乘法、除法口算以及除法的基本试商方法进行整理,提高除法运算的能力;

2、提高笔算技能,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理解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复习的第1题

依次说出口算方法和得数。

二、笔算练习。

1、复习的第2题。

出示第一组。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提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补充:147÷20( )147÷21

(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2、复习的第3题。

要求回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

3、出示复习的第6题。

限时。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笔算。

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复习的第7题。

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三、解决问题。

出示复习的第5题。

指出:这里的人不一样,棵数也不一样,怎么比较呢?

学生看表格,说说看到的信息。

自备本上完成计算,交流、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5课时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与应用”第8-11题,“探索与实践”第12-13题,以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复习第8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复习的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导完成复习的第10题。

重点理解“有3头奶牛”是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3、指导完成第11题。分析每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4、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2题。先计算,再比较、交流。

5、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3题。交流。

6、指导完成复习的思考题。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全过程。

7、评价与反思。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20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难 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

(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1)和差关系。(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l)学生试做。

(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

(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出错的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六、作业:

教材第84~85练习十八第4、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昨天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铺垫。(4分钟)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要点: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整体练习。(25分钟)

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收集错题。

1、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4题。

2、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5题。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完成数学书本18、19页第6、7、题。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维过程是总面积÷每棵白菜的面积。

4、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8题。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该模型尾翼是两个怎样的梯形组成的?可以先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直接求出这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9题。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