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0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位 置

第2课时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 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1列第1行,猩猩馆是(1,3)在第1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4列第3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并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盘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五、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编辑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位 置

第1课时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 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师引导: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五、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第1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

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观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根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不同理解、不同表述,让学生再次体验产生“统一标准”即做出规定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

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5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所有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的变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数学的简捷性。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这个方法的确很简单。我们能不能用数学上的数或符号等创造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如果有,请记录在小卡片上。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在开始时,大家都皱着眉头,可是后来经过努力都创造出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同学们来看这几种表示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表示方法?

(1)3列2行

师:谁创造的这种表示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样表示很明白,而且比第3列第2行更简单了。

(2)(3 2 )

师:这种方法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

(3)3 2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创意?

生:为了区分列与行,用圆圈表示列,三角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

(4)3、2

师:谁能看懂这种方法?

生:用点把列与行隔开,这样表示非常方便。

(5)3 2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

生:我用竖线把行与列隔开。

师:谁能对这些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用第4种方法很方便,而且能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生2: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是万一看成三点二怎么办?

生3:如果换成逗号就好了。

师:同学们不但对方法进行了评价,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师:谁还想评价一下其他的方法?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容易懂一些,像其它的方法:三角、竖线等还要加以说明,别人看了不明白,而3列2行很容易明白。

师:3列2行看起来的确很明白,可是与其他方法比呢?

生:用3列2行表示不简单。

师:明白了又不简单,简单了又不明白。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

生1:都有3和2。(板书)

生2:都有列和行。

师:而且大家都想到了把列和行隔开,正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用逗号把列和行隔开,因为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再加上一个小括号。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小强的位置可以用数对三二表示。

师:小青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生:(1,4)。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4,5)。

师:其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吗?

生:能。

师:你感觉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

生1:非常简单。

生2:既简单又准确。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探讨了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概念。

四、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

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

师:还有其它变化吗?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根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

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天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

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

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观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

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第二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设计意图】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练习

1.捉迷藏

2.找到石榴王和石榴仙子在哪

3.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4.会说话的字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坐标”思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六、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确定位置,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复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复习课》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100例五及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通过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用数格子方法和近似图形求积法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将规则的简单图形和形似的不规则图形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掌握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树叶、透明方格纸。 生: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等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都会计算了,那么像树叶、手掌等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你们会计算吗?有什么办法,说说你的想法?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活动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数方格。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怎么计算面积呢?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解决。

(2)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纸。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说明:一个方格表示1㎡,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3)为了计算方便,要先在方格纸上描出叶子的轮廓图。

(4)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5)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我的发现: 。

(6)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是“大约”?

2. 探究活动二: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估算。

(1)讨论并交流: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计算叶子的面积吗?。怎样把叶子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图形?

(2)操作:将叶子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分别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

(3)自主解答,并汇报。

计算过程: 。

(4)让学生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树叶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3.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树叶面积?

三、课堂达标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二第102页第7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先让学生数一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学生可能数的是阴影部分;也有的把阴影部分填补成学过的图形,算出图形的面积再减去填补的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简单的方法计算。

提示:第一幅图还可以把图形添上一个三角形填补成一个梯形,算出梯形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求出准确值。

3.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通过上一题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师引导学生先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近似图形,再估算。

4.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图上手掌的面积,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知识拓展。

第11题,请你也设计一种方案,用上我们学过的图形,并求一求每种植物的种植面积。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

作业: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板书设计:

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

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S=ah

=5×6

=30(cm2)

四年级下册《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确定物体的位置》人教版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 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方向 距离

4、练一练:让学生找出2号点和终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讨论充分,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小主人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一做 。

师:这是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仔细看图,填空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2)书店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3)邮局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 )偏( ) ( )方向上,距离是( )米。

指名填空,集体评议。

2、练习三第1、2题。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确定位置

教后反思:

1、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一个物体位置的方向与距离。

2、不足: 有的同学说了方向后忘了说物体的距离。还有的同学有时会将物体的哪偏哪与度数弄反了

3、改进措施

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及时纠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度数与所偏方向的一致性。

四年级下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方向距离
4、练一练:让学生找出2号点和终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讨论充分,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小主人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师:这是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仔细看图,填空: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书店在小明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邮局在小明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偏()()方向上,距离是()米。
指名填空,集体评议。
2、练习三第1、2题。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
方向距离
确定位置

教后反思:
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一个物体位置的方向与距离。
不足:
有的同学说了方向后忘了说物体的距离。还有的同学有时会将物体的哪偏哪与度数弄反了改进措施:
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及时纠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度数与所偏方向的一致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8课时 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P100例5及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通过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用数格子方法和近似图形求面积法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将规则的简单图形与形状的不规则图形建立联系。

难 点:掌握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树叶、透明方格纸。 生: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秋天的图片。并谈话导人:秋天一到,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树叶带入数学课里来研究,我们可以研究它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树叶的面积。

出示一片树叶,先让学生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指名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引导学生思考: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那么面积如何计算呢?

学生通过交流,会想到用方格数出来,如果想不到教师可以提醒学生。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图中的树叶。

引导思考: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怎么计算面积呢?

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将树叶放在透明方格纸上来计数。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并强调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演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全图: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纸。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一些什么情况?

学生可能会看出: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2.自主探索树叶的面积。

明确:为了计算方便,要先在方格纸上描出叶子的轮廓图。

先让学生估一估,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自主猜测。

再让学生数一下整格的:一共有18格。

引导思考:余下方格的怎么办?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也可以把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提示:如果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通过数方格可以得出: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27cm2。

质疑: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是“大约”?

学生自主回答: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

3.让学生拿出树叶及小方格纸,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树叶面积的计算。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并汇报本组测量的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4.引导: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计算叶子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经验后,会想到可以把叶子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估算。

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平行四边形)

思考:你能将叶子的图形近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将叶子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即教材第100页第三幅情境图)。

再让学生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分别是多少,再尝试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6厘米。)

学生自主解答,并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过程:

S=ah

=5×6

=30(cm2)

5.让学生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树叶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先让学生数一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学生可能数的是阴影部分;也有的把阴影部分填补成学过的图形,算出图形的面积再减去填补的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简单的方法计算。

提示:第一幅图还可以把图形添上一个三角形填补成一个梯形,算出梯形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求出准确值。

2.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通过上一题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师引导学生先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近似图形,再估算。

3.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

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图上手掌的面积,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

五、作业: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板书设计】:

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

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S=ah

=5×6

=30(cm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 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方向 距离

4、练一练:让学生找出2号点和终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讨论充分,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小主人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做一做 。

师:这是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仔细看图

(1)学校在小明家北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2)书店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3)邮局在小明家( )偏( )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 )偏( ) ( )方向上,距离是( )米。

指名填空,集体评议。

2、练习三第1、2题。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确定位置

教后反思:

1、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一个物体位置的方向与距离。

2、不足: 有的同学说了方向后忘了说物体的距离。还有的同学有时会将物体的哪偏哪与度数弄反了

3、改进措施: 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严密性,及时纠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度数与所偏方向的一致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第1单元 小数乘法

第6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难 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

1.先思考再回答:

(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学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45=2.205≈2.2(亿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0.049×45≈2.2(亿个),

2.205要保留一个小数,因为0

(5)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O,0

(6)提出问题:求积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指一小组汇报并加以引导小结。

师小结: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2.拓展延伸。

出示生活中要按实际情境取近似值的实际例子:(出示题目):一个箱子可以装13.5千克土豆,27箱的土豆可以装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3.5×27=364.5(千克)

这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学生约等于365千克,有的可能约等于364千克。

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到底应该保留多少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得出:364.5不够365千克,所以27箱不能装365千克土豆,只能装364千克。

接着提问:如果是做衣服用多少布料,保留整数时要怎么办?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要算能装多少东西或用多少材料,即使小数大于四也要舍去,只保留整数部分。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得的积可以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积的近似数。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是:保留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是几;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按题目要求先计算出算式的乘积。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取积的近似值的。

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学生汇报:3. 85×2.5=9.625(元)≈9.63(元)时,问:题目没有要求取近似值,你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呢?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实际灵活处理。

强调: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付款时通常只算到“分”,即保留两位小数,因此9. 625要约等于9.63。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生1:这节课我知道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生2:我还学会了有时还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求积的近似值。

五、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三第1、2、3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1、按要求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9.98

(2)保留两位小数 5.347  7.602 3.996

2、 做完第1、2题后,说一说。

(1)近似数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2)为什么要用约等号?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只需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就可以取近似数了。或者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同时,求商的近似数的时,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师小结:求商的近似数非常重要,有时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有时按照实际取,在取商的近似数的时候,要明白应该除到哪位就可以不用再除了。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按要求取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按实际需要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标出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标出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标出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第2课时 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二、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