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物理教案:《感应电动机》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6

高二物理教案:《感应电动机》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物理教案:《感应电动机》教学设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二物理教案:《感应电动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驱动现象.

2、知道三相交变电流可以产生旋转磁场,知道这就是感应电动机的原理.

3、知道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定子和转子.

4、知道感应电动机的优点,知道能使用感应电动机是三相交变电流的突出优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能力.

3、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进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

2、在观察电动机的构造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探索热情.

教学建议

1、由于感应电动机的突出优点,使它应用十分广泛、本节对它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但作为选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太高的要求,做些介绍就可以了.

2、可以通过回忆前一章习题中提到的电磁驱动现象,本节的关键是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白三相交变电流也可以产生旋转磁场,做到电磁驱动,这就是感应电动机的原理.这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有条件的可以看实物或带学生参观,以增加实际知识.

3、课本中的感应电动机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感应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旋转磁场概念.建议教师如果可能的话,应找一台电动机,拆开了让学生看一看各个部分的形状.三相感应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最好能让学生看一些实际例子.

教学设计示例

感应电动机

教学准备:幻灯片、感应电动机模型、学生电源、旋转磁铁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电磁驱动现象说明

二、新课教学:

感应电动机

1、过回忆绍电磁驱动现象:在U形磁铁中间放一个铝框,如果转动磁铁,造成一个旋转磁场.铝框就随着转动.这种电磁驱动现象.

告诉学生感应电动机就是应用该原理来工作的.

2、旋转磁场的产生方法:

旋转磁铁可以得到旋转磁场

在线圈中通入三相交流电也可以得到旋转磁场.

3、感应电动机的结构介绍

定子:固定的电枢称为定子

转子:中间转动的铁心以及铁心上镶嵌的铜条叫转子

4、鼠笼式电动机模型介绍

感应电动机的转子是由铁芯和嵌在铁芯上的闭合导体构成的.闭合导体是由嵌在铁芯凹槽中的铜条(或铝条)和两个铜环(或铝环)连在一起制成的,形状像个鼠笼,所以这种电动机也叫鼠笼式感应电动机.

5、感应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控制

由于感应电动机的构造简单,因此如果要改变转子的转动方向,只需要把定子上的任意两组线圈的电流互换一下就就可以通过改变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来改变转子的转动.

这种电动机在制造、使用和保养上都比较简单,被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

精选阅读

直流电动机教案示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直流电动机教案示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直流电动机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主要构造。

2.知道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把物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教具

如课本图12—10的挂图和模型,两个箭头标志(可用饮料盒铝片制作),自制直流电动机模型(参见图12—2),直流电动机原理挂图一幅,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电源一台。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上节课我们做实验给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提问:这个力的方向与哪两个因素有关?(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强调: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受力方向就随着改变)

提问:出示如课本12—10甲的挂图和模型,根据上面的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是怎样受力的?(学生回答: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

提问: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线圈怎样运动?(学生回答:线圈会转动)

提问:这个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回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引入新课

教师陈述: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它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下面我们来研究电动机是如何利用上述现象制成的,当然,我们先讨论最简单的一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给出直流电动机定义,并板书:

〈第五节直流电动机〉

3.进行新课

(1)使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能连续转动的办法

很多同学可能马上想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不能连续转动(转到平衡位置要停下来),而实际的电动机要连续转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此处可告诉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需要再付出很多劳动,还可简介各国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视,以培养学生对应用科学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进行深入研究。

提问:在上节课的演示实验中,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是立即停止吗?为什么它不立即停止?(学生答:由于惯性线圈会稍转过平衡位置)

提问:转过平衡位置后,为什么它又转回来呢?(利用模型分析:转过平衡位置后,ab边受力仍朝上,cd边受力仍朝下,正是这一对力使线圈转回来的)

提问:要使线圈不转回来,应该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即使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就使ab边受力变为向下,cd边受力变为向上。怎样才能使线圈受力方向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受力方向的两个因素,从而得出:应该在此时改变电流方向,或者改变磁感线方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改变磁感线方向就是要及时交换磁极,显然这不容易做到;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靠及时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受力方向的。

板书:〈1.使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连续转动,就要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就改变一次电流方向。〉

(2)换向器

提问:怎样才能使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及时改变电流方向呢?

让学生想办法并开展讨论,教师下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鼓励和指导。

教师出示:两个半圆铝环和电刷,指出:靠这两样东西就可以解决问题。待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出示已准备的与课本图12—12相似的模型,说明铝环与线圈的连接情况和铝环与电刷的配合过程。

引出换向器的概念并板书:

〈2.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12—12,进一步弄清楚线圈转动过程,重点是甲图和丙图,回答教师填空式的提问:

甲图:电流方向是a→b→c→d,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丙图:电流方向是d→c→b→a,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下,cd边受力向上,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3)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出示:直流电动机,介绍主要构造:磁极、线圈、换向器、电刷。

板书:〈3.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演示:给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提高学生兴趣(若时间不允许,可省些演示)。告诉学生:下节课同学们将自己装一台小直流电动机,进一步弄清楚它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和应用。

4.小结(略)

5.作业:(不要求笔做)

(1)预习下节内容。

(2)比较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从原理、构造和能量转化等方面说出它们的区别。

(四)说明

1.本节采用程序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弄清线圈受力情况和转回来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2.换向器是教学的难点,制作放大的直观模型很有必要。靠这一节课教学,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下节课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它。

3.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识图能力应该有所提高,本节电动机原理图要尽量让学生自己看图理解。

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在初中感应电流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进行了探究,为后面的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做预备,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应为后面电磁感应规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究,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概括,领悟出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3)尝试用电磁感应现象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创造发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资源
电源、演示灵敏电流计、大线圈(自制)、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电池、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若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进行

探究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一个无电源手握式手电产生电能的过程,并结合幻灯片展示电能的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饮水思源,提出对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这种通过磁场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那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
(二)探究实验
1、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会产生感应电流。
演示:(课本上图4.2-1)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
实验1:
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情况导体棒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情况
向右平动不摆动向后平动摆动
向左平动不摆动向上平动不摆动
向前平动摆动向下平动不摆动
结论:
师:导体不动磁铁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2)磁铁的插入实验
演示:如图4.2-2所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情况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情况
N极插入线圈摆动S极插入线圈摆动
N极停在线圈中不摆动S极停在线圈中不摆动
N极从线圈中抽出摆动S极从线圈中抽出摆动
结论:?
师:磁铁和回路都不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对比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设计电路。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演示:如图4.2-3所示。线圈A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以下几种操作中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中
操作现象
开关闭合瞬间指针摆动
开关断开瞬间指针摆动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不摆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指针摆动
结论:?
师:哪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师:此时即无切割、也无相对运动为什么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2、分析论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已经知道,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试以上面三个演示实验为例,对以上结论进行分析论证。
演示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前后、上下平动时,闭合电路所围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无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2中,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磁体在线圈中静止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如图4.2-4)
演示实验3中,通、断电瞬间,变阻器滑动片快速移动过程中,线圈A中电流变化,导致线圈B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线圈A中电流恒定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3、归纳结论:
从上面三个实例中我们发现了感应电流的产生和两个量有重要的关系:B和S。看到B、S大家会联想到什么物理量?
总结概括: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4、知识应用:
1)、实例分析
2)、未来的家庭用电
3)、现象探究
4)、交流讨论
5)、巩固练习
6)、拓展分析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引入新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课后作业:
教材P7-P8
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重大意义,明确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重要性。
学生:观察、记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学生: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观察、记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只有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电流产生。磁铁相对线圈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学生总结;只有当线圈A中电流变化时,线圈B中才有电流产生
学生总结:B不变,S变化回路中有感应电流
学生总结:S不变、B变化回路中有感应电流
学生:开关通、断电流变化电流的磁场变化磁场强弱变化,(B变化、S不变)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无论B的变化还是S的变化都会引起磁通量Ф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个别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强烈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该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冲突,学生初中所学: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将现象上升为理论分析让学生自己逐层深入寻找感应电流的产生真正条件
即学即用,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成功学习喜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板书设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一、实验探究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结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2.磁铁的插入实验
结论:当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
3.模仿法拉第实验
结论:A线圈中电流变化是,B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二、分析论证
B不变化、S变化
B变化、S不变化(Ф变化)回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B变化、S不变化
三、归纳结论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认识“从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从现象认识本质以及事物有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②当磁体相对静止的闭合电路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③当磁体和闭合电路都保持静止,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其实上述①、②两种情况均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电磁感应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教法建议
1、课本中得出结论后的思考与讨论,是一个进一步启发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全面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题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本节课文的最后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这不但能从能量的观点让学生对电磁感应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强化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有条件的,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而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相关的电磁感应现象,因此在讲解电流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现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例如:对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正确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电磁感应现象:

二、教学内容

1、磁通量()

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单位:韦伯(Wb)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

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

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

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3、实验演示

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

观察提问:

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

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

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

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

结论:

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例题讲解

4、教师总结: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5、布置作业

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反思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探究性教学,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利用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分为以下几步: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论证探究得出结论巩固练习。
在教学引入上,介绍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苦过程,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感性认识,以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态度的教育和德育教育。为了验证感应电流是在如何产生的,我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回顾初中实验: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向线圈中插入磁铁和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模拟法拉第实验,让各小组讨论,抽出一组同学演示成果。随即提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并归纳磁生电的条件,让其他同学补充回答完整,最后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整堂课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并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加以解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参与讨论,充分展示自己,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就被突破了。在整堂课中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讨论、交流、评价的学习活动中,能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艰辛与喜悦,能使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勇于修整错误。
然而这节课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节课为实验探究课,如果让每个学生分组都能动手探索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获取知识比较分散、参差不齐,须通过教师的导向、点评、规范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要抓紧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展示自己,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也提醒其他同学避免类似错误;其次我还要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对于个别学生或个别问题及时得当处理;最后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多的给学生设计和动手的机会。
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会有效地提升教学素质,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奉献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