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乘、除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4

乘、除法的意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乘、除法的意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并能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1或0在乘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三道题各表示什么意义。

18十16=( ) 34—16=( ) 34

提问:减法对于加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

2。说说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x3 24x6 40x5

3.说说口算下面各题是怎样想的。

28÷4= 54÷9= 40÷8=

4.引入新课。

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和除法,知道乘法和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学过乘、除法的计算。现在要像学习加、减法的意义

一样,学习乘、除法的意义,(板书课题)掌握乘、除法一些规律的知识,进一步学好乘法和除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求一共重多少千克要怎样想?

指名学生口答乘法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追问:这道题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板书出26+26+26+26十26。

提问:这道加法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26x 5=130)这里的乘法算式求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3)上面这两个乘法算式都是求的什么?(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和加法比,哪种算法是简便运算?(板书:简便运算)乘法是怎样的简便运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概括出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书上读一读。

(4)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乘得的数叫做什么?

说明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在算式下面板书:因数 因数 积)

追问:15和4都叫做60的什么数?26和5都叫做130的什么数?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

现在我们把例2和例1比较一下。例1是已知什么数,求它们的什么?

指出:在例1里,已知两个因数,求它们的积,用乘法。

提问:同例l相比,例2的两小题与例1都是哪三个数量?与例1有什么不同?例2与例1在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关系?(结合题意说明是相反的。)

从例1的算式上看,例2第(1)、(2)题是已知什么,求的什么数?要怎样算?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和例1相比,这两道除法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用的什么算法?

想一想,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概括出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书上读一读。

(2)提问:你仔细看一下三个算式,除法与乘法是不是相反的关系?除法对于乘法来说,是怎样的运算?(板书)

(3)在除法算式里,已知的积叫做什么数?(板书: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板书: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什么数?(板书:商)

(4)说说下面各算式的意义。

76÷19=( ) 8l÷3=( ) 100÷25=( )

提问:这里的三个算式表示的都是怎样的一种运算?

小结:所以,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教学一个数是l或0的乘法计算。

(1)口答。

4x1= 4x0= 0x0=

(2)提问:一个数乘以1,得怎样的数?一个数乘以0得什么数?0能作除数吗?

看一看,课本第74页上是不是这样说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乘法?第2题为什么用除法?

追问: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怎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2.让学生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说说各怎样算的,并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题图,弄清乒乓球每袋5个,每箱装200个。

让学生提出乘法和除法的问题,说说怎样想到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些什么?请你告诉大家。

延伸阅读

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自73页至74页"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9逆运算,认识1、0在除法中的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除法的意义。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着重研究除法的意义,弄清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认识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板书课题:

乘法的意义。

[评析:开门见山,点明学习任务,明确思维方向,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去探究新知。]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除法的意义

1.先出示第73页第(l)题。

提问:"怎样解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追问:"在这道乘法算式中,40、4和160分别是什么数?"

2.再同时出示第73页第(2)、(3)题。问:"这两道题怎样解答?为什么都用除法计算?"

3.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比一比:"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第(1)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议一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又分别是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想一想:"根据刚才的分析,想一想第(2)、(3)题有什么共同点?"

理一理:"除法就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出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用一用:要求学生应用除法的意义说明第73页第(2)、(3)题为什么用除法算。

[评析:教师从三道题引入,让学生独立解答,弄清算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3)题与第(1)题的异同处,发现乘除法算式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理一理"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最终抽象概括出除法的意义。这样,概念形成过程十分清晰,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再通过"用一用",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进一步深化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二)教学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含义。

1.读一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3-74页有关内容,理解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含义。

2.说一说:"在除法中,什么叫做被除数?什么叫做除数?什么叫做商?"

[评析:通过"读一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通过"说一说",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忆一忆:减法和加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想一想:除法和乘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3.说一说:为什么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强调: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正好与它相反,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评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学生根据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类推出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1)504÷14= (2)504÷36=

[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审题→指名口答→阐明道理,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强化了新知。]

(五)教学1、0在除法中的特性。

1.出示:

口 口

口÷1=口 一个数除以一还的原数

口 口

教学步骤:口头填空→引导观察→寻找规律

[评析: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寻找规律,得出结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2.出示:

口 口

0÷ 口=口 0除以一个非0数还的0

口 口

教学步骤同上。

若5÷0 0÷0有意义

得 出

0×?=5 0×?=0则 引导讨论发现:

5÷0不可能得到商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

[评析: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紧抓"除法的意义"这一关键,提出假设,进行推理,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七第1题。

2.做练习七第2题。

[评析:练习是为了内化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是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调控,让学生切实把握除法的意义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本课时的教学要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评析:用学生交流自己学习体验的形式来优化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游戏、梳理

用△、○、□代表三个数,让学生按要求摆算式。

1.如果已知两个因数分别是△和○,求出的积是□。你能摆出这道算式吗?

把它改摆成两道除法算式。

2.如果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出的另一个因数□。这道算式怎么摆?

你能把它改摆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吗?

[评析: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练习,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末设计了游戏的形式,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梳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把本节课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总评: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观意义上的"创造",正如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所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重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在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做到:观察有目的、比较有标准、归纳会举例、概括会分层。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重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发展。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及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为主动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使学生学得愉快、活泼,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

四下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二P7P8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07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检测评价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及依据。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乘法 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乘、除法竖式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除法竖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的计算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算结果积、商的对位及除法每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例7挂图、学生用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表内乘、除法口算:

7×38×520÷4

72÷98×736÷6

32÷463÷79×6

4×342÷65×6

2.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过程和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同样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竖式计算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竖式

2.教学例6.【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6横式:5×9=

(2)教师启发:乘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法的竖式有相同的地方,被乘数与乘数上下对齐数位写,乘号也与加、减法书写位置相同,下面也用直尺画一横线,横线下写积,一定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最后向横式报告计算结果.

(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可互相讨论.

(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然后订正.请学生口述书写及计算过程.

①先写被乘数5;

②再写乘数9,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③在乘数左边空一个字的位置写乘号“×”;

④在乘号和乘数下画一横线,两边稍长一点,要用直尺画;

⑤5乘以9的积是45,写在横线下面,注意把积的十位上的“4”写在十位的位置上,积的个位“5”要与9对齐;

⑥在横式等号后面写上积45.

(5)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竖式计算的六个步骤,重点强调积的数位的写法,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其关键是积的个位与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6)学生修正做错的题.

(7)反馈练习(101页做一做):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写积时注意什么?

3.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7挂图

①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题意:把8个苹果按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②明确属于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用除法计算.列式8÷2=

(2)教学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哪不一样呢?

①先写“”,表示是除法计算,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的左边,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照写.

②8除以2商是4,把4对着被除数8写在的上面.同时注明4是商.教师讲明,每2个是一份,可以分成4份,共分掉了(2×4=8)8个,就把2×4的积写在被除数8的下面,表示从原来的8里分掉8个,8-8=0,说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用“0”表示,竖式中这样写:在2×4=8,即分掉的8下面用直尺画一条横线,用被除数8减去2×4的积8,等于0,写在横线下面,写时注意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逐步写.

板书:

③引导学生总结写除法竖式的步骤,重点总结商的对位及商和除数乘积的写法.

4.教学例8.【继续演示课件“竖式”】

(1)出示例8:,这个算式表示直接让我们求商.

(2)被除数是63,除数9,商应是几?(7),商应写在什么置?因为(7)是7个1,所以要把7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3)下一步该怎样计算?把9和7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最后一步怎样算?用减法,63-63=0,画横线,在横线下把“0”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得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反馈练习.(101页例8下面的做一做)

教师指导做对重点步骤要强调.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订正.教师要加强计算步骤及书写格式的指导,书写必须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巩固发展.

1.竖式计算并口述计算步骤及写法.强调积、商的对位.

6×5=8÷4=27÷9=

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方法、书写格式、特别防止积、商数位对错现象的发生.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看板书,总结今天学的新知识,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3÷96×78×9

2.食堂运来24袋米,平均分8天吃,每天吃几袋?(写出横式和竖式)

六、板书设计.

乘、除法竖式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整理。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二、作业延续。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式18÷2=9(人)18÷3=6(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6=3(人)18÷7=2(人)……4块)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设计意图:作为作业的习题,学生思考时间相对较长,思考也较充分,在此作为新课延伸,会容易启发学生由旧知导入新知。总结出学生已掌握的两种求商方法:摆学具、用口诀。]三、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

[设计意图:加深摆学具求商的印象,理解算理。]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1、师: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找规律

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3、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增强口诀求商的意识,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五、解决问题。

1、思考: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多少个?

集体交流,订正。2、自主练习4题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各剩几只?独立观察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3、自主练习5题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4、自主练习第6题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设计】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18÷2=9(人)18÷3=6(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6=3(人)18÷7=2(人)……4(块)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37—P38,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懂得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呈现问题情境

1.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4.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5.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关系

(一)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1.将上题其中一道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指名改写)

2.你能仿照这样写三道算式吗?

3.观察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1)小组交流

(2)反馈、讨论

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写算式各部分名称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中的积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两 个因数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投影出示:( )×8=24

5×( )=30

(1)提问: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求吗?

①指名回答

②同桌互讲

引导学生发现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情况下用除法求。

2.揭示除法的意义

(1)除法实质上是求什么?

(2)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三)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一)填空

1.22881÷263=87 2.472×23=10856

87×263=( ) 10856÷472=( )

22881÷87=( ) 10856÷23=( )

3.( )×15=105 4. ÷ =

105÷( )=7 × =( )

( )÷( )=( ) ( )÷( )=( )

(1)说说填写的依据

(2)第4小题中 、 、 可代表哪些数?

强调 不可为0,因为0不能作除数。

(二)改编应用题

1.6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420千克。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多少千克?(投影出示)

列式、计算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1)4人小组互编

(2)指名编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摆一摆。圈一圈,并进行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找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对比法。
学法:合作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草莓卡片7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学生发言。
师:老师这里有6个草莓,要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如果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呢?
生:6÷2=3(盘)(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60页例1.
(1)师:如果老师这里有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呢?拿出你们手中的水果图片,动手摆一摆,并试着列出算式。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汇报: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你们能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吗?
生:我2个2个地分,一共分成了3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2)教师把每个小组列的算式在投影下展示出来,分别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并板书正确的算式:7÷2=3·····1。
师:像这样的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余的平均分的问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教师讲解算式的读法:7除以2商3余1,1在算式里叫做余数。
然后教师加上单位名称,使算式完整:7÷2=3(盘)·····1(个),并根据实际讲解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1)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取其中的8根来摆正方形,看一看能摆出几个?用除法算式怎么表示?
学生动手摆正方形。摆完后汇报:可以摆2个正方形,列式为:8÷4=2(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9根小棒、10根小棒、11根小棒、12根小棒分别来摆一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在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时,有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可能会是12÷4=2(个)·····4(根),这时候要提醒他余下的4根小棒也可以摆出一个正方形。
(3)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组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先观察,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
4、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学生先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回答。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来回答这个问题。
5、课堂小结:在我们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时,如果不能整除,就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而且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三、课堂训练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又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70416=89127=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小黑板出示)

4x6:二: 12x3::: 24x4:::

24÷4= 36÷12= 96÷24=

24÷6= 36÷3= 96÷4=

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乘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在课本第75页上把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写完整。

指名一人在小黑板上填写。

集体订正。

说明: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其他两个数相乘或相除表示出来。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提问: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乘法是怎样验算的?这是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做除法是怎样验算的?应用了哪个关系式?还可以怎样验算?

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验算。验算的方法是把算出的得数看做已知数,根据关系式来验算,看验算时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算式里原来的数。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j。在求未知数j时,先看上在算式里是未知的什么数,然后根据刚才的关系式想j等于什么,并列出式子,求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

1.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老师板书。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来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指出: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互相联系的。

(2)指名口答第(2)题,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指出: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x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所以根据一道除法算式,就可以写出相应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另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互相联系的三道乘、除法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y的等式解答时,最重要的是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这样才能正确求出j的值是多少。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品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除法问题?

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算。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老师在小黑板上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提问:这些数量关系式里都是哪三个数量?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可以写出几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写除法关系式时要怎样想?

(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5.第77页思考题。

(1)第(1)题。

提问:积的个位上8是哪两个数乘得的?第二个因数个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个位是几?第一个因数个位呢?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是几?

请你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2)第(2)题。

商的个位上应该是几?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除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十位上的商只能是几?为什么?

你现在能填出所有i i里的数吗?先试一试,再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这里既可以继续一位一位推算出每个1 |里的数,也可以用商乘除数先求被除数,再做每一步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再说一说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6题。

新人教版四下《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预设: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根据3614=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14=( ),50436=(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预设: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 练习二 1)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③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④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判断:(数学书 P8 9)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3) ☆◆=◇( )

(4) ☆◇=◆( )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乘加乘减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乘加乘减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6的乘、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

2、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关于6的乘除法;

3、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2.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6的乘除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倍和减半。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生:3的加倍是( 6 )。( 3 )是6的一半。

师:说得很好。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动物。

出示图片。

师:你们知道一只蝉有几条腿?二只、三只蝉呢?

生:一只蝉有6条腿。

师:自然界中有很多昆虫都是6条腿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观察数射线,想一想每次跳6格,小兔跳了几次?各是几格呢?

学生交流6的乘法口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计算;推算;迁移)

探究二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它的交换题吗?

生回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

师:怎么样可以很快记住呢?

生回答。

探究三

师:我们来找兄弟姐妹。

出示:五六三十

学生交流。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出示:六七四十二

探究四

师:仔细观察,木头是怎样排列的?

生:六根木头用同一种颜色隔开的。

师:一共有多少根木头?

生:6×9=54(根)

答:一共有54根木头。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回答。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老师给你前半句,请你说出后半句。

生抢答。

师:你们厉害!

师:能不能一起背一背6的乘法口诀?

全班齐背。

练习二

师:熟练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答。

生回答。小组开火车。

师: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生回答。

练习三

师:我们用今天学习了6的乘除法,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生:6×5=30(支)

答:5盒这样的蜡笔一共有30支。

师:你是怎么想的?

(2)生:18÷6=3(个)

答:每堆有3个萝卜。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回答。

练习四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动动脑筋把这些空填上。

学生交流。

生汇报。

师:你还有哪些填法?

生汇报。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1、6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结果相差6。

2、运用口诀可以计算有关6的乘除法。

乘加 乘减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加 乘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 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复习已学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谈话:本学期的数学课程基本结束了,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我们一起来把本学期所学知识整理一下吧。
引导学生整理并板书: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含义。
1、看图写算式。
☆☆☆☆
☆☆☆☆
☆☆☆☆
□+□+□=□□+□+□+□=□
□×□=□□×□=□
□÷□=□□÷□=□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填空,明确三种算式的含义,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几个几相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移动五角星变式为乘加、乘减练习:
☆☆☆☆☆
☆☆☆☆☆
☆☆
□○□○□=□
3、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
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说出每一道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4、口答:算式18÷3=6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6=18表示什么意思?
5、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
指名汇报每个空的计算算式和得数。
三、集体背诵1到9的乘法口诀。
四、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1、出示口诀:四六二十四
请学生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提问:哪些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在2、4、32、8中,任选3个数,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指导学生完成期末复习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把得数写在对应的孔雀尾巴上。
小组讨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汇报,并小结: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或5,如果5和一个单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5,如果5和一个双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是0;
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上数字可能是:0、2、4、6、8,这些数字都是双数。
五、全课小结
六、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学生先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5、6题。
指名板演部分易错习题,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交流并小结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小结竖式计算的计算要点:
①比较:加法、减法、乘法竖式的格式和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
②体会除法竖式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商的位置。
2、补充练习。
⑴补充基本练习,口头解答。
一个乘数是7,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多少?
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多少?
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4和6相加的和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9,商是多少?
18里面有几个2?
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几个7相加得21?
用15连续减3,需要减几次,最后得数为0?
怎样分叫做平均分?
21个苹果,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个,也可以按每份()个,平均分成()份。
28÷7=4,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4×2=8,这个算式读作(),表示()或()。
⑵补充拓展练习。
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354×()<26
()×8<31()×3<27
②7个6相加的和,再减去11,得多少?
③4个6相加的和,再除以8,商是多少?
④画12个○,把它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⑤△+△+△+△=12
○+○+○=18
○+△=()
⑥◎+◎+◎=9
◎+□=8
◎×□=()
⑦△=3○=5□=7
△×□-○=()
○×□+△=()
⑧把下列算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78-88×672÷82×37×78÷4
⑨两个相同乘数相乘,它们的积在40和50之间,这两个乘数是几?
⑩一道除法算式中,除数和商都是4,被除数是多少?

《乘、除法的意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