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中的发现教案

发表时间:2021-10-04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对乘、除法进行验算,以及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2.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观点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3题)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五第3题。

2.口算。(小黑板出示)

4x6:二: 12x3::: 24x4:::

24÷4= 36÷12= 96÷24=

24÷6= 36÷3= 96÷4=

提问:从上面三组题看,乘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是怎样的运算?除法对乘法来说,有怎样的关系?

3.引入新课。

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整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在课本第75页上把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写完整。

指名一人在小黑板上填写。

集体订正。

说明: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其他两个数相乘或相除表示出来。

2.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用。

(1)提问: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乘法是怎样验算的?这是应用了哪个关系式?

做除法是怎样验算的?应用了哪个关系式?还可以怎样验算?

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验算。验算的方法是把算出的得数看做已知数,根据关系式来验算,看验算时算出的结果是不是算式里原来的数。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求乘、除法算式里的未知数j。在求未知数j时,先看上在算式里是未知的什么数,然后根据刚才的关系式想j等于什么,并列出式子,求出结果。

三、课堂练习 ·

1.练习十五第4题。

(1)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老师板书。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关系式来写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

指出: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互相联系的。

(2)指名口答第(2)题,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根据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出这样两道算式?

指出: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商x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所以根据一道除法算式,就可以写出相应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另一道除法算式。这是互相联系的三道乘、除法算式。

2.练习十五第6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题是怎样列出等式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y的等式解答时,最重要的是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这样才能正确求出j的值是多少。

3.练习十五第7题。

根据图中商品的标价,你能想到哪些乘法或除法问题?

把你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或除法算。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练习十五第8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老师在小黑板上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提问:这些数量关系式里都是哪三个数量?根据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可以写出几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写除法关系式时要怎样想?

(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

5.第77页思考题。

(1)第(1)题。

提问:积的个位上8是哪两个数乘得的?第二个因数个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个位是几?第一个因数个位呢?

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5乘满10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是几?

请你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2)第(2)题。

商的个位上应该是几?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除数十位上是几?为什么?十位上的商只能是几?为什么?

你现在能填出所有i i里的数吗?先试一试,再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这里既可以继续一位一位推算出每个1 |里的数,也可以用商乘除数先求被除数,再做每一步的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谁再说一说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哪两方面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6题。

延伸阅读

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142页期末复习第4~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

2.使学生了解适合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的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综合、归纳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名称。

在四则运算的知识里,我们已经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那么,在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 先说一说,加法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一减数=差)

提问:根据减法的意义,减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加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线连结板书)

提问:怎样用式子表示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因数x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根据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里各个数分别相当于乘法算式里的什么?(用线连结板书)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通过 复习,要进一步全面地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算式中的未知数x,以及进行计算的验算;还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 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熟练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四则运算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整理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加法算式里一个加数怎样求?(板书: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你能根据前面加、减的两个式子说明 为什么“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吗?

提问: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完成板书:

加数十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一差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整理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乘法算式里的一个因数要怎样求?(板书: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你能根据前面乘、除的两个式子来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吗?

提问: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完成板书:

因 数x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x商

请同学们把这些关系式完整地默读一遍,并记住它。

三、复习求未知数

1.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关系式来求未知数x。大家看期末复习第4题,先做求加、减算式中未知数x的三道题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每题里的x是什么数,求x要应用怎 样的关系式来求结果。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现在看第4题里其余的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小结:求未知数x,要先看未知数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联系四则运算的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怎样求出x的值,然后再解答。

四、复习应用题

学习了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还可以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答应用题。请看下面两道题。

1.公共汽车到广场站下车13人,还剩27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广场站下车一批后,还剩27人。广场站下车多少人?

提问:你能顺着题意说出数量关系吗?谁来说一说?(板书:原 来的人数一下车的人数=还剩的人数)

你发现这个数量关系式中的三个条件里只有几个是已知的? 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比较方便?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练习,要求列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解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列等式的。

提问: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哪几步来做?你认为哪一步最重要?

指出:列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要分三步来做,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应用题。

一辆汽车下午行200千米,比上午多行40千米。上午行了多少千米?

提问:顺着题意想,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集体订正。

提问:等式是怎样列出来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时,要顺着题意想数量系式,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现在请同学们看期末复习第5题,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 的数量关系,谁来说一说?(指名口答)

小结: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做:先设问题里要求的数为x,再想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式,对 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x是多少,就是问题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是顺着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

五、课堂作业

期末复习第5题。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猴子捞月

一、教学内容: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我5分钟剪了15朵花。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2


水中救援

一、教学内容:56——59页

二、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

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

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

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

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

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四)、拓展练习

59页自主练习4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新人教版四下《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预设: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根据3614=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14=( ),50436=(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预设: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 练习二 1)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③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④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判断:(数学书 P8 9)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3) ☆◆=◇( )

(4) ☆◇=◆( )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四下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二P7P8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07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检测评价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及依据。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乘法 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课题2 乘、除法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

班级 组名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3、掌握关于0的计算,知道0不能做除数。

学习重点: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习难点: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一、温故知新

根据下列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1) 7、8、56

(2)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

三、交流展示

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2、预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 )×因数 因数=( )÷另一个因数

商=( )÷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差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

(5)0乘( )都得0;0除以( )都得0。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 )=25 800÷32=( )

(2)425÷17=25

17×25=( ) 425÷( )=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

32×3×6×0 430×0 0÷318

总结、评价:

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4+4+4=2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405×8=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4+4=()(只)

写成乘法算式:()×()=()(只)

或()×()=()(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2、填一填

3+3+3+3=()×()5+5+5+5+5+5=()×()

7+7+7=()×()6+6+6+6+6=()×()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3乘56和4相乘

()()()()()()

4、找朋友

7×34×62×56×45+5

2+2+2+2+27+7+76+6+6+63×7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

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

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

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

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

1、P6 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70416=89127=32612=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3+3+3=12(枝) 123=4(瓶)

34=12(枝) 124=3(枝)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第七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 道应用题?(出示"月饼装盒"图,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板书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 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3

×29

387

86

124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1)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280÷ =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 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28 80

除数412

商 30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 个乘法算式和一 个除法算式.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5=2380 1653÷( )=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① ÷28=84( )

A. =30 B. =2352 C. =300

②1414÷ =14( )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数)(教师板书)

2、教学除法的意义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3=4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4=3

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

4,3和12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分组讨论: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

教师归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

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教师板书)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反馈:做6页的“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504÷36=□

5、教学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1)启发同学想: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2)学生讨论: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讨论、口答)

2、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小结:总结性提问

1、你今天学习了什么?

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4,5,6题。

新人教版四下《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新人教版四下《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 ),3043-575=(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

猜猜我是几?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就是指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关系是:加数+加数=和,即:和=加数+加数。由此推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学生对前一个是已知的,后一个是新知识。教材通过一组用实物图表示的有联系的加、减法应用题,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改变一道加法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然后说明可以根据这个关系,用减法检验加法。这样把验算加法的方法在原有交换两个加数再加一遍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求未知数 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填空

()+20=50 300+()=360

50+()=86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练习:根据,验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学例2

教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

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 表示,变成例2.(板书: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数 )

介绍x是拉丁字母,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出 是多少?

(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

强调:等号要对齐

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中 ,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求 +48=62中的 .

3.教学例3

例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

提问:(1)所求问题是什么?

(2)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3)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270+()=700

=700-270

=430

练一练:(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用减法检验下面加法的得数对不对.

1265+7426=8591 3758+298=4056

2.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加数8 27036 31

加数 57440 90

和2462 10082062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18=37 80+()=53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一个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

求未知数 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527=1002 625+x=1500

198+x=225 x+37=101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2米,宽8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课件演示三幅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总结出关系式,再归纳出一个求加数的关系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导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来验算加法,使学生掌握两种验算加法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层次,利用,求加法中的未知数。教学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着重介绍了书写格式,为以后正式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四下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一》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下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练习一》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400-175=225161-( )=56225+( )=400( )-56=105(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 减法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观察中的发现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