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7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从容说课

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地球自转的方向"知识进行拓展,想象在两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建立地球顺时针和逆时针自转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时非常困难,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也很难看懂书中13页给的图1.15"恒星日和太阳日"。有条件的制作课件可以改善图示,拉长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把恒星只画成一个,辅以直观的动画效果,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应该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要强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含义、地球到达该点时的时间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

地球自转与时差的教学涉及到昼夜、昼夜交替、时差产生和计算等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本质区别,强调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关系,晨线与昏线的区别及判断方法。通过演示讲解地方时差的产生及规律,引导学生对书中17页"读图思考"进行探究,强调时区和区时、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讲解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和总结配套的解题方法,多加练习巩固,并需反复练习、订正和讲解,才能完成此教学任务。教材没有对"地转偏向"作要求,但后面第二章第二节的"气压带和风带"中有所涉及,因此教学中可略讲一二,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025

延伸阅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目标定位
1.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2.解释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3.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核心点一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定

自转方向的确定是解决地球运动及意义问题的关键性突破口,在不同的图形中判断方法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侧面图定向主要有两种类型

2.极点定向图也有两种

2.局部图结合经度确定法
4.晨昏线定向法

思维拓展 地球自转方向和经度数变化的相互确定东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增加;西经度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故东经度数递增的方向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方向。反之,亦可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度的方向性。如图所示,若极点O为北极点,则经线A为90°W;若极点O为南极点,则经线A为90°E。同理,若A为90°E,则极点O为南极点;若A为90°W,则极点O为北极点。

核心点二晨昏线的特点、判读及应用

1.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当春分、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当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
(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主要有四个隐含时间,如图所示:

AC弧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A所在经线AS为6时,因为赤道上任何时间均昼夜等长;BC弧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B所在经线SB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线SE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SCF为0时。
(2)确定日期:主要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3)昼夜长度的推算

AB段+BC段=昼长
①(12-日出时间)×2=昼长
AB段=BC段
DA段+CE段=夜长
②(日出时间-0)×2=夜长
DA段=CE段

思维拓展 关于晨昏线的几点误区
(1)晨昏线不是一条线(或一个圈),实际的晨昏线是一个过渡地带。因为太阳光到达大气上界进入大气层后,还会发生折射和散射作用。
(2)晨昏线上的时间并不是统一的。只是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8时。只有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线和昏线上不同地点的地方时才相等。

核心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的划分

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1)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计算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西侧用“-”)。
2.区时的判断与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处理: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上一个时区),方向不变。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日界线
(1)国际日界线的特征

(2)日期的自然界线:除日界线以外,还有一条日期的分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此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与日界线恰好相反,即0时经线以东日期早,以西日期晚。
(3)日期的范围:两条日期界线的存在,使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不同。由0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为今天,则0时经线以西至日界线为昨天。只有0时经线与日界线(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处在同一日期,亦即中时区为12时,北京时间为20时。
方法技巧 表格法比较记忆计时制度的变化

计时制度方法
地方
时制
度早晚东早西晚(位置相对偏东者早,偏西者晚)
时差
经度相差15°→1小时,经度相差1°→4分钟
评价使用不便,易造成时区的混乱
分区计
时制度
早晚东早西晚(东时区早于西时区,东时区数大者早,西时区数
小者早)
时差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相差多少时区,区时相差多少小时
特殊计
时制度
不同区时美国采用东部时间(西5区)、中部时间(西6区)和太平洋时间(西8
区)
首都区时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东部区时朝鲜采用东9区的区时
半区时印度采用东5.5区的区时(即东经82.5°的地方时)

核心点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如图甲中点M所在纬线被晨线平分,昼弧长和夜弧长相等,a=b。
2.夏至日(可类推到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如图乙任意一点所在纬线被晨昏线分
割,在北半球M点昼弧a长于夜弧b,昼长夜短;赤道上O点:a=b,昼夜等长;南半球L点:a<b,昼短夜长。从北极圈到南极圈白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3.冬至日(可类推到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如图丙任意点所在纬线的晨昏线分割情况。在北半球M点昼弧a短于夜弧b,昼短夜长。赤道上O点昼弧a等于夜弧b,昼夜等长。南半球L点昼弧a长于夜弧b,昼长夜短。从南极圈向北极圈白昼是由长到短,夜是由短到长。
以上可总结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

方法技巧 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核心点五正午太阳高度的剖析

1.“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
(1)太阳高度指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3)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因所在地的纬度不同而不同,其描述方式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由图可以看出:
①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无一例外地发生年变化。
②南北半球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正好相反。如北纬40°出现73°26′的极大值时,南纬40°出现26°34′的极小值;反之,当北纬40°出26°34′的极小值时,南纬40°出现73°26′的极大值。
③高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情形不同: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达90°,其周年变化出现两次极大值和一次极小值(赤道地区出现两次极小值)的格局;回归线以外至南北极圈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周年变化只出现一次极大值和一次极小值,并由南北回归线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小,至南北极点达到极致;极夜区正午太阳高度始终为0°或0°以下,最大可达-23°26′,即极点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位于地平面以下23°26′处。
(2)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其描述方式如图。

在北半球春、秋分日:δ=0°(δ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数),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H=90°,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表现为90°-δ,即自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在南北两极点,H=0°。
在北半球夏至日:δ=23°26′N,正午太阳高度H自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在南北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23°26′和23°26′。
在北半球冬至日:δ=23°26′S,正午太阳高度H自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降低,在南北方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23°26′和-23°26′。
3.计算
(1)公式法:H=90°-纬距(所求地点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纬度差)
求证过程如下:
∵图中两条光线平行
∴图1中α=β=φ-δ
 图2中α=β=φ+δ
∴H=90°-α=90°-纬距
(2)利用光照图求特殊位置的太阳高度: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利用“立竿见影法”求正午太阳高度
H=a=arctan


类型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致,均是匀速运动
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中心
答案 B
解析 地球自转的周期依据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而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较远的同一恒星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本题是对地球运动基本概念的考查,识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轨道等,均要理解记忆。
变式练习1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完成下列要求:

(1)在公转轨道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四点中,近日点是,每年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是,每年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3)A、B、C、D四点日地距离相比较,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四点公转速度相比较,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沿逆时针方向标出箭头。图略。
(2)D 1 B 7 C、A、C、B E、A、C、B

类型2地球的自转与时差

 一架飞机于上海时间10月1日17时由我国上海(东8区)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历时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2日15时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D.10月1日3时
答案 C
解析 (1)上海位于东8区,旧金山位于西8区,按“同减异加”的计算方法,两地相差16个时区。(2)按照“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应减去16个小时。(3)图中飞行了14个小时,因此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10月1日17时-16小时)+14小时=10月1日15时。
地方时的计算,主要有两点:(1)准确计算出经度差。(2)判断两点位置的东西。判断东西时可采用劣弧定向法,即两点间弧度若不超过180°,则“东是东,西是西”;若两点间的弧度超过180°,则“东是西,西是东”。
 读“中心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答案 (1)B (2)7日3时 7日8时
解析 该题是把时区、日界线和地球光照示意图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典型的“一图多用”题型。第(1)题,把图看成一幅普通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找到晨线(早晨6∶00),即可求出甲地的时间为9∶00。第(2)题要变换思维,要把图看成一幅地球上的日期变更图,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找到两条特殊经线:0时经线和180°经线,即可求出甲地为7日3时,北京时间为7日8时。
由自转方向定出晨线与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日期分界线有两条,即0时经线和180°经线,0时经线是动线,180°经线是静线,自西向东日期增加1天的所经经线为0时经线,自西向东日期减少1天的所经经线是180°。
变式练习2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据此回答问题。
(1)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07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2007年3月1日19时B.2007年3月2日8时
C.2007年2月28日21时D.2007年2月28日19时
(2)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8~9时B.14~15时
C.15~16时D.20~21时
(3)总部领导在北京盛夏时节乘飞机直航至某海外分支机构考察,到达时当地正值冬季。此海外分支机构位于()
A.底特律B.利雅得C.东京D.悉尼
答案 (1)C (2)B C
解析 (1)圣保罗当地区时为西三区,比北京时间晚11个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007年3月1日8时时,圣保罗的当地时间为2007年3月1日8时-11小时=2007年2月28日21时,注意2007年不是闰年,2月天数为28天,闰年29天。(2)根据各地的经度可知:伊斯兰堡当地时区为东五区,利雅得为东三区,东京为东九区,悉尼为东十区,圣保罗为西三区,底特律为西六区。当北京时间为14~15时,伊斯兰堡为11~12时,利雅得为9~10时,东京为15~16时,悉尼为16~17时,圣保罗为3~4时,底特律为0~1时,故B符合。
(3)由题目来看,该分支机构在南半球,应为悉尼。

类型3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读“夏至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极昼的纬度范围是,夜长为24小时的纬度是。
(5)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答案 (1)23°26′N (2)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3)由南极圈到北极点白昼越来越长 (4)0° 66°34′N~90°N 66°34′S~90°S (5)12时
解析 (1)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太阳此时直射在23°26′N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2)晨昏线与赤道始终相互平分,赤道上全年任何时候都昼夜等长。(3)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注意合理的推论,依靠已知条件或前面判断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导:①通过北半球昼长夜短及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的现象,判断太阳直射23°26′N;②通过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推出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分布规律;③通过晨昏线、赤道的概念,推出昼夜平分的纬度是赤道等。
变式练习3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该地位于我国,我国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或者常年在正南方,或者绝大部分在正南方(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从图中来看,①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南半球,④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地区,③地符合要求。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答案 D
解析 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据此可判断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极点上空看,北逆南顺。
2.在不考虑地形因素下,下列地区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长春B.济南C.上海D.台北
答案 D
解析 自转线速度的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是()
A.最快B.最慢C.变快D.变慢
答案 C
解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于8月8日晚8时开幕,此时,地球公转离开远日点向近日点方向前进,因而是变快的。
4.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永远是0°
C.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由西向东推进
D.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答案 C
解析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发出的又是平行光线,因此任何时候,地球只有一半正对太阳,为昼半球,它和夜半球之间的界线称晨昏线,该线上的太阳高度始终是0°,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由东向西推进。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答案 B
解析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其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与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除极点以外),故名同步卫星,但其线速度大于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自转线速度,其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1个恒星日。从地表任意地点观测,同步卫星都是静止的。
6.此时北京时间为()
A.2月27日8时B.2月29日8时C.2月28日16时D.3月1日8时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时间的推算和新旧日期的划分问题。由同步卫星的运动方向可以确定图示为北半球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所以a和b所在经线为90°W,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因而北京时间为8时;又因为2008年为闰年,2月为29天,进而可得北京的日期为2月29日。
7.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 由晨昏线的判定方法可知,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为昏线、b为晨线与题干不符;同理判断C图b为晨线,D图a为昏线均与题干不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据此回答8~9题。
8.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B.当日9时C.前一日22时D.当日8时
9.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经过了“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D.④—①—②—③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达累斯萨拉姆的时区为东三区,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则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后到达达累斯萨拉姆时的北京时间为3+11=14时,北京时间为某日14时,则达累斯萨拉姆的当地区时为:当日14时减去5小时,为当日9时。第9题,可根据4城市历史、环境特点进行对应匹配。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日。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D点的昼长为。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等于0°的是。
(4)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自转角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昼长由短
到长的顺序是。

答案 (1)12 22 (2)12时 12小时 (3)D C
(4)D>A>C>B 相等 (5)A>D>B>C C<D<A<B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光照图的判读。第(1)题,由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第(2)题,A点此时处在昼半球的中线上,所以地方时为12时;D点在赤道上,昼夜等长;第(3)题,在A、B、C、D四点中,D点处于夜半球,太阳高度角小于0°;C点处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A、B处于昼半球,太阳高度角大于
0°。第(4)题,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D>A>C>B;自转角速度相等。第(5)题,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A>D>B>C;昼夜长短由南向北递减,故而C<D<A<B。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答案 A
解析 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故知其处于北半球,再根据图中数值范围可知其处于中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 A
解析 图中a点所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3~4题。
3.“嫦娥一号”顺利发射升空时,位于美国东部地区(西五区)的人们通过电视观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24日5时05分B.25日7时05分
C.23日5时05分D.24日7时05分
4.若该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③(如图所示),假设①②④⑤有一点为近日点,则该点是()

A.①B.②C.④D.⑤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美国东部地区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当北京时间为24日18时05分,美国东部地区的时间为24日18时05分-13时=24日5时05分。第4题,“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为10月24日,此时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近日点应是1月初,在冬至日后。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完成5~6题。

5.该同学将集热板装在玻璃箱里的用意是()
A.防风B.保温C.防沙尘D.防漏水
6.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A.23°26′B.30°C.46°52′D.60°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主要目的是保温。第6题,用纬度差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差即可计算。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最大值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最小值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两纬度差为46°52′,那么调整幅度就是46°52′。
下图所示为24小时的全日制时钟,指针为时针,读图并结合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回答7~9题。

纬度
昼长

20°N
13小时13分

40°N
14小时51分

60°N
18小时29分

7.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示时刻夏至日某地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该地可能为()
A.南京B.北京C.哈尔滨D.广州
8.如果此时北京为7日13时,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A.6日的范围大于7日B.7日的范围大于8日
C.8日的范围大于7日D.7日的范围大于6日
9.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40°N昼长为()
A.9小时51分B.9小时09分
C.8小时51分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答案 7.B 8.D 9.B
解析 第7题,从图中的钟表上可以看出,在夏至日某地日出时间为4时多,那么,该地的昼长应为15小时左右,从本题的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地应在40°N附近,故选B项。第8题,北京时间为7日13时,求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的范围,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用北京时间求出东十二区的时间为7日17时,那么,7日的日期范围应有17个小时,而北京所在日期应是较早的那一天,故另一个日期应是6日,故应选D项。第9题,某一条纬线在夏至日时的白昼长度就等于冬至日时的黑夜长度,从题干中的表格中,可以求出北京在夏至日时的夜长是9小时09分,故选B项。
10.读图(图1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根据已知条件在图1中作(标)出:
①用字母P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
②用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
③用虚线表示南北极圈。
(3)根据图1,在图2中画出:
①晨昏线;
②用斜线标出夜半球。
(4)根据图1,回答①~③题。
①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时全球有(大于、小于、等于)1/2的地区与北京就处于同一日期。
答案 (1)答案见下图
(2)答案见下图

(3)①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等长
③大于
解析 第(1)题,寻找太阳直射点的方法是:将太阳光线延长,经过地球中心的那一条线就是太阳直射的光线,该线与地球的交点即是太阳的直射点。在此基础上,再画出南北回归线,画出晨昏线,根据晨昏线再画出南北极圈。第(2)题,先通过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该半球为北半球,再由图可确定出135°E为正午12时,那么,45°E和135°W两条经线同赤道的交点,即为晨昏线同赤道的交点,又由于北极地区要出现极昼,这样就可以画出晨昏线。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的特点是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则昼短夜长,赤道地区昼夜等长。计算新的一天的范围,只要计算出东十二区的时间是几点,新的一天就是几个小时,如本题,由前面可知,135°E为12时,那么,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5时,即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的范围是15小时,大于1/2的地区。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三节地球运动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空白表格)

生:(根据老师提问分别回答)

师:(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表格中的每个空格逐个投影显示答案)

师: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演示地球仪,侧面有灯泡照射地球)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
教学重点
1.自转的运动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经度时差。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学生回答略。
地球运动的种类
第四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教师转动地球仪。
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地球仪自转。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学生回答略。

用吹塑片演示(课本第27页)“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请学生看书中第28页图。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3.速度

举例说出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学生回答略。
4.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1)地球自转一周是360度,计算每小时转过多少度?
(2)甲在乙的东部,甲乙两地经度相差45度,时间差几小时?
学生转动地球仪,思考回答。
(2)地方时
椭球仪。
学生观察、回答,由于自转会使圆形变成椭圆形
(3)使地球形成旋转椭球体
利用地球仪、红墨水和滴管演示自转对地表水平运动的方向的影响。学生观察、回答
该现象对河流两岸冲刷的影响。
(4)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