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1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句子,找找这样的句子,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 发现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的特点,并试积累这样的句子。

2.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 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2. 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 汇报交流。

4.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鼓励学生从所学课文中去寻找。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 小结:回顾什么是“新鲜感”。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所学课文,去寻找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生活。】

二、教学“日积月累”

1. 出示古诗《所见》,释题。简介诗人袁枚。(PPT2)

2. 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牧童 黄牛 林樾 蝉

4. 你读懂了什么?根据汇报,相机学习。

(1)生:牧童骑着黄牛。

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指导朗读好前两句,注意读好节奏及停顿。

(2)生:牧童想要捕蝉。

师:你从哪一个词看出牧童很想捕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指导朗读好后两句。

5. 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诗意。

6.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分组读、齐读、师生对读等。

7. 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编辑推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学习目标:

1、和同学交流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

2、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3、通过看图、感悟、诵读,理解并体会古诗,积累《所见》一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难点: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法学法:

图文结合 讨论交流 感情诵读

学习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阅读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一) 师:孩子们,老师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很不一样,具有新鲜感的句子。

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1、 师:这个句子选自我们这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你觉着这个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鲜感?和同桌交流交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静。)

再读句子。

3、拿出课文纸,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四人以小组交流具有新鲜感的地方。 指名交流。

4、师: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该如何做呢?

板书:摘抄积累 反复阅读

5、抄写积累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二)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篇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师范读。

自由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选择自己热爱的,能为别人做奉献的事业。)

在这篇散文诗里,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句子,其他人边听边想:什么地方有新鲜感?

预设: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来提醒人们时间的人。)

说了说这句话蕴含的丰富哲理。

2、默读诗歌,画一画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三)读一读自己所积累的词句。

师: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阅读时我们也总能遇到新鲜的词句。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不仅要摘抄积累下来,还要反复阅读。

三、日积月累

(一)师:童年是最幸福的,因为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老师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告诉大家。

生自由表达。

师: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读:《村居》 师: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纸鸢)

生读:《宿新市徐公店》 师: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黄碟)

生读:《小儿垂钓》 师:这个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二)出示:《所见》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袁枚笔下的这个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师: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顺了,还不算会读。我们还要读好诗歌的节奏。师范读。各种形式诵读。

3、孩子们,请你们看看这幅图,谁能告诉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齐读,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书:牧童

根据回答板书:骑黄牛、唱着歌、听到蝉叫、闭口站立。

5、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这个小牧童起着黄牛,嘴里还唱着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嘹亮)从哪儿看出来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荡)

小牧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蝉在鸣叫。师点明:鸣就是鸣叫的意思。

小牧童听见蝉在鸣叫心里--想要捕蝉。谁来说说“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蝉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笔下的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朗读。读出他的--

7、师:这首诗很简单,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吧。

指名背。齐背。(节奏)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七)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七)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 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 ,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 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 学书上的内容 ,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 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 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 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 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 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 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五)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五)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 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日日夜夜 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 大同小异 黑白分明 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 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 自由自在

2.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 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 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 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 手舞足蹈 情同手足 左膀右臂 肝胆相照 笨手笨脚 目瞪口呆 头重脚轻 眉开眼笑 咬牙切齿 手足相残(PPT3)

5. 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 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 小组代表读句子

4. 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 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 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 开始活动,师巡视。

5. 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 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九)

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积累关于人体器官的四字词语, 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4.背诵古诗《所见》, 理解古诗的内容, 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 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换,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 甚至更多。”如果你在学习中习惯跟许多人交换思想, 你就会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由此可见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请看例句:

例句1: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的句子, 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上课时校园里的安静, 这是因为作者用环境来做了衬托。

例句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 整夜在街上走, 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是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句子, 表达了孩子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2.收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 读书总会遇到新鲜的句子。当你遇到有新鲜感的句子, 一定要多读几遍。很好的句子要背下来, 还要查明它们出自哪里, 也可以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组进行新鲜句子朗读, 评出你们小组的最佳句子。

4.朗读你们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 并说一说推荐理由。

5.把各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抄下来, 装饰一下, 贴在学习园地里。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出示四字词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读一读这些词语, 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用圆圈画出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语, 用圆点标出近义词。明白这组词语的特点是含有人体器官的名词, 且里面含有一对近义词。选择一个你知道的词语, 说一说意思, 表演一下。

2.同类词语积累。学生积累含有人体器官, 每个成语中都有一对近义词的词语。

预设:

手舞足蹈 耳濡目染 指手画脚 耳聪目明

目瞪口呆 眉开眼笑 得心应手 抛头露面

3.指导朗读句子。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诀窍就是抓住节奏和重音。

妈妈, 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 说:“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

预设:

读第一段话时, 重读“真的”, 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 重读“地下”, 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 重读“一点儿”, 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 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 用自信的语气, 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4.我的社团我做主。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

(1)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让人一看就记住。

出示范例:黑白棋社、鲲鹏航模队、巧手剪纸组等。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和古诗《所见》。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小组讨论诗歌的意思, 提示:抓住关键字。

预设: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蝉。

3.小组讨论, 翻译诗文。

展示翻译成果: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背诵诗歌。小组之间进行挑战, 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全部背过。

五、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鲜的句子?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背过优美的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十)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十)

教学目标:

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

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来源:学|科|网]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

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题。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简介袁枚)

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

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

5.理解古诗的意思。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

8.小结。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小牧童的喜爱之情。

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六)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正确地摘抄。

2.学习描写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成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4.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5.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积累描写人的成语。

3.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2.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还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摘抄到笔记本上。

1.学生自由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正音,交流自己喜欢的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书上的句子。

4.抄写词语、句子。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自由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 用来描写人的,有的形容人的动 作,有的形容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还能说说类似的成语吗?(如:怒目圆睁、弓腰驼背、心急如焚等)

5.选取一个成语演一演或用成语说一句话。

(分组合作,先是组内互相表演,然后在全班内表演,再指人点评)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书上的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交 流,互相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句子,除了要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之外,还要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表示停顿)

示例: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教师提出建议。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请你来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兴趣小组的名字。

3.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兴趣小组的名字,全班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给兴趣小组取名字,注意名字要新颖、响亮,能体现出这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特点,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词语,让人 一看就能够记住。如:

天籁合唱团 小天鹅乐队 快乐读书吧

兰亭书法小组 蓓蕾语文社 圆梦足球队……

4.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推荐组长,商议如何开展 活动。

(四)课后活动。

第2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观察左边的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读,强调某些字音的正确读法。

(3)老师示范读, 要读出节奏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再指名读,要读出 真情实感。

3.体会诗意和诗境。

(1)同桌交流 :从这首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诗 歌描绘的画面及大意。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 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 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 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 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 句子 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 ( )晃( ) 披( )散( ) 张( )舞( )

提( )吊( ) ( )红( )赤 ( )忙( )乱

( )疾( )快 ( )干( )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 脑 头 发 牙 爪 心 胆 面 耳 手 脚 眼 手 口 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 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 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八)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八)

妙析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交流。

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

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所见牧童黄牛林樾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教学感悟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教学反思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遵从了循序渐进的理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画面,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会、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语文园地一

教材教学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突显单元主题目标,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对话提示“边读边想象”的要求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出现过,但三年级下册更倾向于初步学习运用,而本册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三个例句指向的“边读边想象”的内容并不一样,第一句是想象“看到”的内容,想象文字所表达出的画面;第二句想象针对“听到”的内容,是对视觉想象的延伸;第三句想象是联系“闻到”的味道,在前两次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拓展。三个例句旨在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开想象。

“词句段运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课本提供了8个词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表示声音的大小,但是具体表示的音量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都不同。“人声鼎沸”和“锣鼓喧天”都是形容人多、热闹的场面,“震耳欲聋”和“响彻云霄”单纯指声音厚重且大,“低声细语”和“窃窃私语”形容人在轻声交流的样子,“鸦雀无声”和“悄无声息”则是形容整个场面十分安静,没有声音。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第二部分“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也是对”交流平台“的迁移运用。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时间的长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加点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想象,用上加点词进行描述。

“书写提示”编排了《观潮》一课中要求背诵的段落中的两句话,同时提示了书写要点。这是第一次出现横格子,而不是方格。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每一行字与字的中心和间隔距离,引导发现字中心在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要保留距离的书写模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树立正确的书写意识,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王维的《鹿柴》,目的指向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是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再次体现。《鹿柴》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意境幽远,以动衬静,清新自然。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幽深的感党。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读通顺,大致理解诗句含义,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推动想象。这首诗的想象层面不仅是“视觉”,还可以延伸到“听觉”等多种感官。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句子意思,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3.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说说“边读边想象画面”给自己带来的阅读体验。如,仿佛看到了课文描写的画面,能真切地感受情景之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交流自己是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可以结合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交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时,可以想象“看”到的画面;读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可以想象“听”到的声音;读到“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可以想象鼻子“闻”到的气味。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的感受来交流。在日后学习中,要经常运用“边读边想象”这种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2.词句段运用

借助拼音自读,把词语读正确,重点关注“锣、喧、聋、扯、宵、悄”的读音。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相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不同:第一组形容声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声音。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象到了什么画面?如,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全班汇报交流。不仅要交流想象到的画面,还可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给学生以想象方法的指引。如,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想象。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

指导学生读读右边加点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指导学生用右边的一两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种事物。教师可先给出一个范例。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鲜花’。”

学生自己选择一种事物,先口头描绘,再写下来。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先想想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如“风”,可以想象风自身忽大忽小的变化,也可以想象风中事物的变化,如,花草树木会怎样变化。再如“小狗”,可以想象小狗活动的场景,如,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小狗会有怎样的表现。最后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3.书写提示

指导学生阅读右边的小贴士,明确书写要求。出示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4.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返、苔”的读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柴”在这里读“zha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鹿柴”是个地名;“但”是“只”的意思;“返景”是“夕阳返照的光”。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句子意思,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指名读一读。

内容提示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逐句交流,品味语言。

3.边读边想象,想象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内容提示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4.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内容提示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5.从嗅觉的角度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果子的香甜。

6.过渡: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读一读并品味句子。注意在课外阅读时也要积累这样的句子。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内容提示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3.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4.读这些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5.出示词语注释,让学生品读。

内容提示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6.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内容提示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3)写一写。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一评。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欣赏。

7.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还学会了说词造句,希望同学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

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梳理板书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四)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花的学校》教案(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来描绘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描述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二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课文的相关的音频、图片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课件出示)(2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花的学校)

3.简介作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导孩子们就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在交流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检查预习,进行闯关。

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

(课件出示)

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星”。

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

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

(一)汉字大本营

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课件出示)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衣裳 猜出 扬起 双臂 能够 碰触 放假 墙角 狂欢 落下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

注意读准平舌音“猜”,翘舌音“裳、触”,后鼻音“荒、狂、墙、扬”。

“假”是个多音字,本文读“jià”,组词为“放假”,还有一个读音是“jiǎ”,组词为“真假”。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落荒笛舞狂墙假触够猜扬臂

(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加一加:“艹+洛=落”“?+由+笛”“犭+王=狂”。

换一换:“霞”把“雨”换成“亻”就是“假”,“杨”把“木”换成“扌”,就是“扬”。

猜谜语:“舞”的谜语是“四十年隔别,惟一夕相逢”。“带角的虫子”就是“触”。

扩展组词:“荒山墙角能够猜猜双臂”

(2)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

(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

“落”: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宽一些,横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洛”。

“荒”: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是“芒”,不要在竖折上再多加一点。

“舞”注意中间是四横,不宜写长,要写短一些,下面的部分右面不是“牛”。

(5)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

(二)阅读展示台

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三)智慧少年

1.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

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

3.班内交流。

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设计意图】采用了“闯关”的游戏形式来检查课文的生字词、课文朗读及概括课文、敢于质疑的能力,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够较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快乐放松的闯关情境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总结提高,交流收获。

1.学生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

2.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和巩固,教师再适时地总结并自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效果就更加有效率了。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板书:2花的学校)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和想象力,为接下来的精读环节营造了良好的情境氛围。

二、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1.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导言: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这也是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思考,从而想了解更多。

三、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花儿很欢乐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象声词。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10)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地跳舞、狂欢。

(板书:跳舞狂欢跑出来)

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跑出、跳舞、狂欢”突出了什么?(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板书: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3)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出示“雨一来,他们就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蜜蜂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

(2)(课件出示12)出示句子:“树林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象声词)

(3)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

(4)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想一想,说一说:

花儿的家在哪里?(天上)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

读好问句“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着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板书:急急忙忙)

6.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交流,并适时展开想象、对比,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拓展想象,感悟积累。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悟诗歌的语文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展开想象并写写、读读、背背,让学生的学习、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洋溢着向往自然的热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亲情。诗句在灵动童心的引领下,把我们带进神秘恍惚的仙境,让人浮想联翩。教学中,我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可能正因为我被文本感染感动,在教学中才能引领着学生走近诗歌的情境、意境,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和芬芳的语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花,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润泽孩子的心灵。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写提示

1.导入:我们在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一定听说过“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别人看你的字就像看你一样,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2.观察课本插图上的这段文字,想一想写字时应当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说一说。

内容提示

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点观察标点符号之间的距离。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内容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保持一致,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小试身手。

(1)根据总结的写字注意事项,进行书写,在落笔前想好下笔的地方,认真对待书写。

(2)同桌交换书写作业,互相检查,对不规范的汉字和笔画用记号标出来。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课题导入:古诗以其和谐的韵律、敏锐的洞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炼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将要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王维的《鹿柴》。

2.介绍作者。

内容提示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阅读提示

(1)注意“柴”的读音。

(2)“苔”字读第二声。

(3)理解“深林”的意思,将其与“森林”作比较,确保读音正确。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4.指导朗读,感受朗读节奏和停顿。

阅读提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理解想象。

(1)理解诗中个别词语的意思,如,“但”是“只”的意思,“闻”是“听”的意思,“景”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给你怎样一种感觉,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内容提示

第一句直观地写出了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角度,以轻微的人声衬托出山林的安静。第三句写出了深山悠远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

6.熟读成诵。

7.课堂小结:《鹿柴》这首诗出自王维万年所著的《辋川集》,这是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我们还可以去欣赏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

教学反思总结

就语文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其中,每个固定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1.“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进行想象,说一说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再找出有关句子进行品析,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书写提示”结合课本中给出的三点提示指导学生书写。“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句懂得大意。在初步感知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2.“书写提示”是新増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3.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4.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开展自学。学生结成小组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増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通,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