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2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教学反思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遵从了循序渐进的理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画面,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会、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编辑推荐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写提示

1.导入:我们在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一定听说过“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别人看你的字就像看你一样,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2.观察课本插图上的这段文字,想一想写字时应当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说一说。

内容提示

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点观察标点符号之间的距离。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内容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保持一致,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小试身手。

(1)根据总结的写字注意事项,进行书写,在落笔前想好下笔的地方,认真对待书写。

(2)同桌交换书写作业,互相检查,对不规范的汉字和笔画用记号标出来。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课题导入:古诗以其和谐的韵律、敏锐的洞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炼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将要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王维的《鹿柴》。

2.介绍作者。

内容提示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阅读提示

(1)注意“柴”的读音。

(2)“苔”字读第二声。

(3)理解“深林”的意思,将其与“森林”作比较,确保读音正确。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4.指导朗读,感受朗读节奏和停顿。

阅读提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理解想象。

(1)理解诗中个别词语的意思,如,“但”是“只”的意思,“闻”是“听”的意思,“景”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给你怎样一种感觉,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内容提示

第一句直观地写出了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角度,以轻微的人声衬托出山林的安静。第三句写出了深山悠远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

6.熟读成诵。

7.课堂小结:《鹿柴》这首诗出自王维万年所著的《辋川集》,这是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我们还可以去欣赏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

教学反思总结

就语文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其中,每个固定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1.“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进行想象,说一说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再找出有关句子进行品析,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书写提示”结合课本中给出的三点提示指导学生书写。“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句懂得大意。在初步感知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2.“书写提示”是新増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3.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4.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开展自学。学生结成小组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増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通,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四)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句子,找找这样的句子,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 发现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的特点,并试积累这样的句子。

2.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 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2. 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 汇报交流。

4.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鼓励学生从所学课文中去寻找。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 小结:回顾什么是“新鲜感”。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所学课文,去寻找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生活。】

二、教学“日积月累”

1. 出示古诗《所见》,释题。简介诗人袁枚。(PPT2)

2. 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牧童 黄牛 林樾 蝉

4. 你读懂了什么?根据汇报,相机学习。

(1)生:牧童骑着黄牛。

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指导朗读好前两句,注意读好节奏及停顿。

(2)生:牧童想要捕蝉。

师:你从哪一个词看出牧童很想捕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指导朗读好后两句。

5. 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诗意。

6.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分组读、齐读、师生对读等。

7. 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八)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八)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写。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

4.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爱 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略)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

(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9)汇报、小结。

附: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十)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十)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认识作者对星星的观察及感受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表达对星星的深切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二、教学设想:本课共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查工具书解决字词,再质疑问难,从而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作准备。布置让学生搜集关于星星的诗文,夜晚观察北斗星并搜集关于北斗星的传说。第二课时着重探究作者是怎样观察星星并吐露真情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紧跟课堂练笔,学习写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1、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作文赋诗描写星星,以各自的方式赋予星空无限深情。臧克家以星星为题写的自由诗,表达了对星星紧密团结的赞美;冰心以《繁星》为题结集为散文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那么大作家巴金又是怎样描写星空的呢?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

2、大家默读课文,讨论填写下表,了解作者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次数时间地点情景感受

一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繁星忘记一切

仿佛回到母亲怀里

二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

光明无处不在好象就是我的朋友,常常和我谈话

三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遥遥欲坠好象看到飞萤,仿佛对我霎眼,与我说话,觉得是孩子,实在母亲怀里

3、这些感受,也正是作者看到星星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正是作者对星星真诚而深厚的感情,请大家再讨论一下,感悟作者在这三个句子里表达的感情。

明确:一句表达了作者望星空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二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有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情

三句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之感,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4、精读第三段,进一步体会采用修辞来表达感情,试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①比喻(见课本划单横线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拟人(见课本划波浪线句)赋予星星眼睛、嘴巴、思想,使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③排比(见课本划双横线句)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5、让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深加品味

6、拓展运用:模仿课文,当堂练笔,写出你所观察的北斗星,然后交流评价

7、作业:

①背熟课文

②巩固字词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九)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九)

一、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干茶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全体朗读

(一)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字词

1、四字短语: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莹萤荧坠堕

(三)理解课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写作线索:观察星星

自读习题:

1、说出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

2、作者三次观星观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观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并了出提纲相互讨论: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2、见书。依恋――亲密--知心、舒心

4、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四)揣摩语言:

学生找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谈谈为什么好?(好在何处)

教师明确: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2、想象和联想

(五)作业:

1、字词

2、造句

三冰心诗三首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七)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七)

【教材简析】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②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③能梳理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资料,自读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教师:巴金资料、星空图片、儿歌《小星星》、课文朗读录音等制作成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教学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进而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近[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舱 cāng 面 摇摇欲坠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从前 三年前 如今)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标:1.2.3.(1分钟)

四、整体感知: [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课文配乐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媒体、幻灯片展示)

一(1):写作者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写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写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灯片展示)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下一环节进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点探究: [方法: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

2.看课文插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何理解星光“虽然微小”,却“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六、难点突破: [方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 (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 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由实到虚,采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点赏析: [方法:赏读课文,体验感悟。]

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修辞+好处]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修辞+感官+内容]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修辞+效果]

八、总结提升: [方法:师生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

(善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3)学法归纳:学习散文(游记),建议同学们先初读,整体感知;后精读,研究重点;再研读,探究难点和疑点;最后赏读,体验感悟。

九、精练达标: [方法:当堂测试。]

1.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情感表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业布置:

积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爱星天 热爱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发美好的情怀

教后记:《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会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读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2.积累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重点);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3.组织兴趣小组,能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并开展活动。

4.想象画面,积累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课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比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当你看到这些词句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

(2)齐读。

(3)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3.自主活动。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读书时读到并摘抄在积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2)把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或者树叶上,做成书签。

4.小结:看到有新鲜感的、优美的词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然后抄写在积累本上。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你一定会积累很多好的词句。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这8个成语读正确,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2)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

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如男生读“面红”,女生读“耳赤”。

(3)同桌交流两组成语的特点,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

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②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吗?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读一读,练一练,看看谁读得好,更能表达句子的意思。

(3)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填空练习,巩固成语。

摇()晃() 披()散()

张()舞() 提()吊()

()红()赤 ()忙()乱

()疾()快 ()干()燥

第二课时

一、巧取组名

1.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

2.过渡:同学们的爱好很广泛!那就让我们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

3.课件出示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说一说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是什么,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黑白棋社

预设:这些名字体现了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

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名字有新鲜感,让人特别想加入。

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小结:是啊!看来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也是一门学问,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现在就试着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吧。

5.展示各兴趣小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评议。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教师相机强调“樾、捕、蝉”的读音。

3.出示个别字词的注释,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4.结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5.教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指导朗读。

7.练习背诵。

(1)独立背诵。

(2)同桌之间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继续摘抄、积累优美的词句。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学习目标:

1、和同学交流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

2、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3、通过看图、感悟、诵读,理解并体会古诗,积累《所见》一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难点: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法学法:

图文结合 讨论交流 感情诵读

学习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阅读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一) 师:孩子们,老师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很不一样,具有新鲜感的句子。

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1、 师:这个句子选自我们这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你觉着这个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鲜感?和同桌交流交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静。)

再读句子。

3、拿出课文纸,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四人以小组交流具有新鲜感的地方。 指名交流。

4、师: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该如何做呢?

板书:摘抄积累 反复阅读

5、抄写积累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二)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篇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师范读。

自由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选择自己热爱的,能为别人做奉献的事业。)

在这篇散文诗里,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句子,其他人边听边想:什么地方有新鲜感?

预设: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来提醒人们时间的人。)

说了说这句话蕴含的丰富哲理。

2、默读诗歌,画一画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三)读一读自己所积累的词句。

师: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阅读时我们也总能遇到新鲜的词句。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不仅要摘抄积累下来,还要反复阅读。

三、日积月累

(一)师:童年是最幸福的,因为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老师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告诉大家。

生自由表达。

师: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读:《村居》 师: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纸鸢)

生读:《宿新市徐公店》 师: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黄碟)

生读:《小儿垂钓》 师:这个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二)出示:《所见》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袁枚笔下的这个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师: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顺了,还不算会读。我们还要读好诗歌的节奏。师范读。各种形式诵读。

3、孩子们,请你们看看这幅图,谁能告诉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齐读,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书:牧童

根据回答板书:骑黄牛、唱着歌、听到蝉叫、闭口站立。

5、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这个小牧童起着黄牛,嘴里还唱着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嘹亮)从哪儿看出来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荡)

小牧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蝉在鸣叫。师点明:鸣就是鸣叫的意思。

小牧童听见蝉在鸣叫心里--想要捕蝉。谁来说说“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蝉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笔下的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朗读。读出他的--

7、师:这首诗很简单,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吧。

指名背。齐背。(节奏)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七)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七)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 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 ,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 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 学书上的内容 ,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 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 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 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 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 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 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五)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五)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 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日日夜夜 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 大同小异 黑白分明 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 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 自由自在

2.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 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 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 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 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 手舞足蹈 情同手足 左膀右臂 肝胆相照 笨手笨脚 目瞪口呆 头重脚轻 眉开眼笑 咬牙切齿 手足相残(PPT3)

5. 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 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 小组代表读句子

4. 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 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 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 开始活动,师巡视。

5. 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 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九)

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积累关于人体器官的四字词语, 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4.背诵古诗《所见》, 理解古诗的内容, 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 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换,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 甚至更多。”如果你在学习中习惯跟许多人交换思想, 你就会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由此可见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请看例句:

例句1: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的句子, 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上课时校园里的安静, 这是因为作者用环境来做了衬托。

例句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 整夜在街上走, 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是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句子, 表达了孩子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2.收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 读书总会遇到新鲜的句子。当你遇到有新鲜感的句子, 一定要多读几遍。很好的句子要背下来, 还要查明它们出自哪里, 也可以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组进行新鲜句子朗读, 评出你们小组的最佳句子。

4.朗读你们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 并说一说推荐理由。

5.把各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抄下来, 装饰一下, 贴在学习园地里。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出示四字词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读一读这些词语, 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用圆圈画出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语, 用圆点标出近义词。明白这组词语的特点是含有人体器官的名词, 且里面含有一对近义词。选择一个你知道的词语, 说一说意思, 表演一下。

2.同类词语积累。学生积累含有人体器官, 每个成语中都有一对近义词的词语。

预设:

手舞足蹈 耳濡目染 指手画脚 耳聪目明

目瞪口呆 眉开眼笑 得心应手 抛头露面

3.指导朗读句子。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诀窍就是抓住节奏和重音。

妈妈, 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 说:“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

预设:

读第一段话时, 重读“真的”, 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 重读“地下”, 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 重读“一点儿”, 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 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 用自信的语气, 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4.我的社团我做主。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

(1)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让人一看就记住。

出示范例:黑白棋社、鲲鹏航模队、巧手剪纸组等。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和古诗《所见》。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小组讨论诗歌的意思, 提示:抓住关键字。

预设: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蝉。

3.小组讨论, 翻译诗文。

展示翻译成果: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背诵诗歌。小组之间进行挑战, 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全部背过。

五、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鲜的句子?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背过优美的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八)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八)

妙析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交流。

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

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所见牧童黄牛林樾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教学感悟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十)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十)

教学目标:

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

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来源:学|科|网]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

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题。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简介袁枚)

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

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

5.理解古诗的意思。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

8.小结。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短短的20个字,把小牧童放牧的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小牧童的喜爱之情。

9.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