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十二课、人生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16

第十二课、人生。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十二课、人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十二课、人生
教学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重要著作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攫(jué)取:掠夺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4、深入研讨,问题探究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5.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6、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扩展阅读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师寄语: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说说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③齐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同桌讨论: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哪个原因主要----谁盲目----人类为了什么)

3.思思变化的教训。

(1)胡杨诉衷肠。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

(2)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3)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拓展延伸

1.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罗布泊构画未来发展的蓝图)

2.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他们的作用。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援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a)进入罗布泊,(b)要有两辆汽车,(c)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2段的括号内的a、b、c,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A假如;B设若;C就;D那么;E必须;F若想;G一定;H至少。

a()b()c()

表达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4.结尾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为什么用“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中第五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课后小记:

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


第十二课在现代化进程中

1、知识:
(1)使学生知道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展和成就。
2、能力: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专题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观察生活和收集、处理、表达信息的技能。
3、情感:
(1)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成就的自豪感。
(2)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献身祖国现代化事业的责任感。

4课时

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重点:中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三个特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1走向现代化的农业
一、中国的农业回顾
二、现代化的农业
特征1、农业科技化程度的提高
2、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生活的变化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农业发展展望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通过一段有关农业生产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农业的基本类型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人类正是通过农业等生产活动与环境、自然资源发生关系。
(联系)回忆前面学过的有关农业的知识点。再联系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要首先强调农业是根本。
(学生活动)略。
(看一看)结合书本的“读与思”展开。
(学生讨论分析)略。
得出结论:农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
(思考)我们该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呢?在以往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已经有了哪些成功的经验?以后我们该怎么办?结合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美国和印度的情况,同学门来看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叙述)世界先进国家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是我国成为世界先进农业大国,就必须努力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还有就是提高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
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拓展延伸题目)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区位因素特点三江平原青藏高原
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地势高峻
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山地草场广布
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



中国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三个特征
中国工业区域的布局

§2工业
一、工业概述
二、工业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特征
1、制造业规模扩大和水平提高
2、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三、中国工业的布局
四、中国工业发展前景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回顾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情况。
(学生活动)结合书本的“读与思”展开。
思考:新老“四大件”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什么变化?
(读图)工业有哪些部门?
(生答)略。
(问)最重要的是什么部门?
——制造业
(问)为什么,他和工业的现代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读一读)结合书本的“知识窗”展开。
(问)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还有两个特征,是什么?
(1)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2)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指一指)结合书本的“活动区”展开。
(读图练习)
看书本P94页“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分布图”指出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略。
(问)工业基地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想一想)中国工业发展展望。
(学生活动)略。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个条件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带动性

§3旅游业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旅游业发展条件
1、生活水平的提高
2、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产业特点
1、综合性
2、带动性

1、本课采用看录象的形式,通过学生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祖国的美,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2、本课采用的另外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
3、制作有关苏州旅游资源的小报等作品。



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一、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A、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看一看)看图表
(动一动)结合书本的“活动区”展开。
(学生活动)略。
B、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方式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略。
二、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读图)结合书本的图进行分析。
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环境质量下降
污染
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


源居民燃烧燃料排烟尘
工矿企业排放烟气
各类交通工具放出尾气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
社会活动城市固体垃圾



物煤烟、粉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铅等造成水
源污染噪声废弃物
为什么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读《环境污染组图》思考: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原因:汽车的增加、汽车数量与道路状况的比值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科学技术提高,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者数量要求降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再加上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人数增多。)
二、解决办法:
1.改善城市环境:
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
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
3.控制城市规模
(学生活动)看图讲故事。
(学生活动)略。
(巩固)板书
练习。

第二单元整理与小结(总第十二课时)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单元整理与小结(总第十二课时)”,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知识网络图示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约78%)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占0.94%)He、Ne、Ar、Kr、Xe、Rn,用途

二氧化碳:(占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点燃

碳+氧气→

空点燃

硫+氧气→

点燃

磷+氧气→

气化学性质点燃

铝+氧气→

点燃

镁+氧气→

点燃

铁+氧气→

点燃

石蜡+氧气→

氧气:(占2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制法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⑵固体和液体反应,不用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验满、检验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物质分类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三、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四、专题总结及应用

例一如图2-39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⑴选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⑵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例二下列物质燃烧的有关现象中,描述错误的是()

A白磷燃烧冒黑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例三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⑴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制取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作用。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和________不变。

⑵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