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乘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三课时: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复习11-16。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幼儿教师教育网 WwW.yJs21.COM)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
○○○○○○○○○○○○○○○
一共是()个()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
□□□□□□□□□□□□
◎有()个,□有()个()个。
□的个数是◎的()倍。
3、完成期末复习11。
沉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老师小结:
4+4+4只表示3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5×2。
三、复习乘法口诀。
1、请学生齐背1~6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3、完成期末复习1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口诀“对口令”的游戏,然后根据口诀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4、完成期末复习13。
(1)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体校对。
(2)然后指导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3)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5各一个数相乘呢?
(4)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们有0、2、4、6、8。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是5或0。
5、完成期末复习1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督促学生写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校对。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在1~6的乘法口诀中哪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是一样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四、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小编推荐
苏教一年级下册6的乘法口诀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一年级下册6的乘法口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称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6×1=6一六得六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积是6)(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6×2=12二六十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8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2×6=()5×6=()1×6=()3×6=()4×6=()(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1)你能背出6的乘法口诀吗?
(2)师生对口令背出1~6的乘法口诀。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8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4、完成“想想做做”4。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求鸭子有多少只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鸭有多少只)从图中去数一数。
(2)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1、背6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写完整。
()六十八()六得六六()三十六二()十二四六()()六三十
3、写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A、3个6相加是多少?B、6乘5是多少?C、6的4倍是多少?
4、写出四道得数是12的乘法算式。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个66×1=6一六得六2个66×2=12二六十二3个66×3=18三六十八4个66×4=24四六二十四5个66×5=30五六三十6个66×6=36六六三十六
六、教学反思
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周,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记1-6的乘法口诀
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三、教学难点:
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四、课时安排:
1-4的乘法口诀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5的乘法口诀1课时
练习九2课时
6的乘法口诀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复习3课时
快乐的队日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课本第73-75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想想:1×2=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
板书:三三得九想一想:1×3=2×3=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数
4
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想一想:1×4=2×4=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筧评价)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75页1、2、3、4题。
一、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1=一一得一
2×1=2一二得二
2×2=4二二得四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1×4=4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
4×4=16四四十六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76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76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44444444444444
3×□=□□×4=□□×□=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课本第76页第5、6、7题。
一、板书设计
练习课
3×1=2×3=4×1=2×2=1×4=4×3=2×4=3×3=
二、教学反思
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四课时
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页复习17-19。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解决问题在本子上
(3)集体订正
四、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乘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P44——P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乘法含义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准备课。
看书P44学习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公园游乐园图)
游乐园里有什么游戏?
小火车第节车厢坐几人?
过山车每排坐几人?
观览车上第个吊厢坐几人?
提问:各种游戏有多少人参加?怎样计算,列式。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提问:你能发现这几题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说明: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像这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我们把它叫做“求相同加数的和”。
提问:(指每道题)相同加数是几,人几个相同加数,这道题是()个()连加。
二、新课。
1、认识相同加数,看P45例1。
提问:小朋友都在做什么?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请分小组,小组同学合作分头摆出例1的图形。
提问:哪些图形里有相同加数?
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说出算式。
(1)3+3+3+3+3+3=18
(2)5+5+5+5=20
(3)10+10+10=30
提问:第(1)题: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个3相加。
第(2)题:相同加数是,几?你能知道这是几个5相加?板书:4个5相加。
第(3)题: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10相加
2、引出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求6个3相加、求4个5相加、求3个10相加,这些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介绍乘号及写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一样,都有一个运算符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
提问:你们想一想,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教师讲解:求6个3的和是多少,怎样列乘法式呢?
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读作:3乘6等于18。
:
:
乘号
指5+5+5+5=20
提问:这道题除了用加减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用什么表示乘法?(乘号)
怎样列乘法算式:写作:5×4=20
或:4×5=20
怎样读呢?
指10+10+10=30怎样写乘法式?
写作:10×3=30
3×10=30请同学读一读。
3、认识乘法含义。请同学说一说每一个乘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什么情况下除了用加减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相同数相加)
教师说明:在相同数相加的情况下,除了可以用加减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4、P46“做一做”。(指导看图方法。)
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
每个秋千上有几个人?有几个秋千?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加法式?加法式表示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
三、练习
1、看图列加法式,再改写乘法式。
(1)○○○○○○
○○○○○○
加法式:问:算式表示什么?
乘法式:问:算式表示什么?
(2)△△△△△△△△
△△△△△△△△
△△△△△△△△
加法式:
乘法式:
2、课本P44游乐园图中的几个算式改写乘法式。
提问:图中还有能用乘法计算的图形吗?
3、P48练习九N1—N3在书本上做。
4、小游戏。
分小组用小棒拼图,拼什么都可以,要求每堆同样多。拼完后,在小组内先列加法式,再列乘法式,并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内容:P47例2、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并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乘法含义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讲故事。
小猴一家到果园里摘桃子,它们把自己摘下来的桃子放了几堆,下面是它们摘桃子的情况:
第一堆第二堆第三堆第四堆第五堆
猴妈妈5555
猴爸爸4666
猴哥哥444
小猴345
猴弟弟22222
你能帮忙算一算他们各摘几个桃子吗?列出算式。
提问:哪些题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把加法式改写成乘法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题能改写成乘法式?
提问:4+6+2+5=173+4+5=12为什么不能改写成乘法式?
教师说明:有相同加数的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认识乘法式中各部分名称。
出示课本例2
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要注意图意的两种说法)
提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汽球?
列式:5+5+5=15
5×3=15
3×5=15
观察式子后问:加法式表示()个()连加?乘法式表示什么?
教师说明:看一幅图列出的加法式和乘法式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提问:在三个算式中的“5”都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各自的名称。乘号前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板书:5×3=15
3×5=15
因数因数积
2、指猴子摘桃子题中的几个乘法式,请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3。
出示小鸭图,说图意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多说出几个列式)
比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有的同学列加法式,有的同学列乘法式。你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口述学生列式计算。
提问:求100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怎样列式?
问:为什么只列乘法式,而不列加法式?
提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和加法比,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P47做一做看图写算式。
三、练习。
1、P48练习九N1、N4、N5、N9
教师说明: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看图思考的能力,熟悉应用题中的语言,为学习解答乘法应用题做铺垫。
2、练习九的N2,读一读。
提示:读乘法式时要从左往右,注意方向。
3、把加法式改写乘法式。
(1)4+4+4+4+4
(2)6+6+6
(3)7+7+7+7
(4)1+1+1+1+1+1+1
提示:注意改写的方法:一看:相同加数是几,一个因数就是几,二数: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另一个因数就是几。
4、写出乘法式。
(1)3个5相加。
(2)6乘2。
(3)3和8相乘。
(4)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7。
提示:6乘2只能写出6×2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51例1—P5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知道口诀的来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乘法,谁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1、把下面加法式子改写成乘法式子。
3+3+3+3+3
8+8+8
4+4+4+4+4
2+2+2+2+2+2+2
2、列出算式。
(1)5个3相加
(2)8个6相加
(3)7个4相加
3、师生用乘法算式进行口算比赛。
二、新课探讨。
1、准备题。
教师出示用5根小棒摆的伞图
提问:摆一把伞用几根小棒?
每组5个同学,每人各摆一把伞。
数一数,摆1把伞用()根小棒,是()个()。
摆2把伞用()根小棒,是()个()。
摆3把呢
摆4把呢
摆5把呢
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同学看书P5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提问:第一个□填几?怎样得来的?10是几个5的和?
第二个□里填几?它是怎样得来的?
15是()个()的和?
20是()个()的和?
25是()个()的和?
2、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伞,知道了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5个5是25。
提问:你能根据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式子吗?
提问:你能知道1×5=()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说明:通过动手摆图形和填□的练习,你们知道1个5就是5,所以根据这个算式的含义,一个五得五,把中间的个字去掉,就是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提问:2×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2个5是多少?
提问:从二五一十这句口诀,你能知道什么?你能编出其它几句口诀吗?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编的?
观察乘法口诀,每句口诀有几个字?
教师说明:乘法口诀一般是四个字或五个字。为了读起来顺口,又便于记忆,凡是积一位数时,口诀中要加个“得”字,如一五得五;凡是积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口诀中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如: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乘法口决一般都用汉字表示。
整理找规律。
请同学把5的乘法口诀读、背一遍,说说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观察乘法算式: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数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明:在这组乘法式中,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1、2、3、4、5,后一个因数比前一个多1,这里的“1”是1个5,所以各就比前一个多5。
问:为什么一个因数多了1,而积却多了5呢?
提问:假如你计算3×5时忘了口诀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想起来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观察5的乘法口决。
提问: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的前两个字表示什么?
口诀的后两个字或三个字表示什么?
三、练习。
1、读、背5的乘法口诀。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对口令记5的乘法口诀。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三五()二五()
四五()五五()
4、P51“做一做”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并写出乘法口诀。
5、想一想,再填□。
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个手指。
4只手有□个手指。
5只手有□个手指。
3只手有□个手指。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54例2、例3,P55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初步掌握2、3、4的乘法口诀的推导方法。
2、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计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迁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3、4乘法口诀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我们学过几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们会背吗?
1、读口算卡。
2、把口诀补充完整,并说出口诀的含义。
一五()五五()四五()
三五()二五()
二、新课。
1、出示例2的主题图。
教师讲述:春天到了,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下了向日葵,同学们天天给向日葵浇水,一天,同学们发现,他们种的向日葵发芽了,大家特别高兴。这时有一个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看书能发现是什么有趣的问题吗?(每棵向日葵的幼苗上都张开了两片叶子)
提问:根据这幅图和你们有趣的发现,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提问:一棵幼苗张开2片叶子,有一棵幼苗,就是()个(),你会列式吗?
提问:一个2是几,你能说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一二得二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同样的方法推出2的乘法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过了一些时候,向日葵长高啦,这时同学们发现每行有3棵向日葵。
提问:你能根据每行有3棵向日葵,提出数学总是吗?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提问:1行有3棵向日葵,有1行是()个(),列式:
2行是()个(),列式:
3行是()个(),列式:
根据算式,引导学生编出3的乘法口诀。
请同学说说每句口诀各表示的含义。
提问:这三句都是几的乘法口诀?
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学习4的乘法口诀。
(1)学生动手摆正方形,两人合作摆出4个正在方形。
提问:摆一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请你看着你摆的图形说一说:
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个()。
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个()。
摆3个正方形呢?
摆4个正方形呢?
然后请学生独立动手在书上填□。
最后根据所填的□中的结果,在书上把乘法算式填完整,并编出乘法口诀。
提问:你们自己编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4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请同学汇报每句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想一想:1×1=()口诀是:一一()
问:为什么一一得一?
4、观察整理并找出规律。
(1)读1、2、3、4的乘法口诀。
提问:几的口诀有几句?
(2)指3和4的乘法口诀,发现了什么?
提问: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多3?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为什么一个比一个多4?
教师说明:虽然一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但积却是一个比一个多1个3,或1个4。
提问:如果你把4×3=()给忘了,你有什么好方法想起来吗?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读、背1、2、3、4的乘法口诀。
背乘法口诀时,可让学生加不同的手势拍手背,适时把5的乘法口诀加上。
2、对口令。
三三()一二()一四()
二四()二五()二三()
三五()三四()四四()
二二()一三()五五()
3、带学生做练习十一中的部分内容。
让学生看题思考,弄清题目的要求。讨论清楚后,再让学生练习。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56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提问:这些题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P56“做一做”N1,看图填等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多少?
4、尝试练习P56“做一做”N2
(1)说每道题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2)你们在试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
三、练习。
1、看图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
○○○○○○○○○○
□×□○□=□
□×□○□=□
2、P57练习十一
(1)通过青蛙、小兔、袋鼠跳远的形式的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看这样叙述,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
(2)小动物过河,请学生为每只小动物选择过河路线,从而在趣味游戏中巩固乘法计算。
(3)P57N4—N6,让学生观察图上提供了什么信息和问题,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组织交流。
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P59例6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根据乘法的含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初步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乘法算式解答。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数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乘法含义掌握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5个3相加是多少?
2个4相加是多少?
2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2、学生动手摆小棒。
(1)摆3个正方形用多少根小棒?
提问: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摆3个正方形用()个()根
列式:
(2)摆5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
摆1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摆5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学习例6。
(1)看图弄清题意。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明明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完整地叙述题意,并板书在黑板上。
“一头大象运2根木头,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列式:3×2=6(根)或2×3=6(根)或2+2+2=6(根)
(2)比较:
(3)提问:哪种方法简便?
2、P59“做一做”
提问:图中都有什么动物?
请同学分小组从图中先出其中的一种动物,说出知道什么,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再解答。
小组内互相说,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3、比较总结:
提问:这几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只要是求几个几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4、请同学举一些生活中能用乘法解答的实际问题。
四、练习。
1、看图说图意。
P60N1、N2
同桌的同学互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个人汇报,全班订正,并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做P60N3
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书上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检查,集体订正,并问:求每个问题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提问: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培养学生完整叙述应用题的能力。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61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及观察图形,利用乘法的含义推导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6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及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口诀的含义。
一五得五二四得八三五十五
2、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学习6的乘法口诀。
(1)提问:每条金鱼是由()个同样大的△组成的?
观看金鱼图下面的统计表。
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什么?
上面格里的数字表示什么?
下面格里的数字表示什么?互相说一说,然后把后面表格中的空格填上。
(2)学生汇报。问:你怎么知道3条金鱼是由18个△组成的?怎样算的?
(3)观察统计表格。
提问:每条金鱼由6个△组成,1条金鱼是()个6?
2条呢?3条呢?4条呢?……
(4)学生试推导6的乘法口诀。
同学试编6的乘法口诀
小组交流,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巩固6的乘法口诀。
(1)利用读、背、对口令等形式记忆。
(2)P67做一做,动手摆六边形,边摆边说算式,边说口诀。
3、了解乘法口诀上下句的关系。
口算下面各题,观察下面每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6×3+6=6×4+6=6×5+6=
6×4=6×5=6×6=
(1)计算每道题。
(2)观察每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
通过讨论,从中你还知道什么?
4、熟记乘法口诀。
三、练习。
1、P62N2
摘苹果游戏,算对了这个苹果就被你摘下来。
学生摘一个苹果,说出得数和乘法口诀。
2、P62N3让学生一边背1—6的乘法口诀,一边填表。
3、把口诀补充完整后,再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二六()四六()
五六()三六()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65—P6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3、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2、乘法口诀的熟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
1、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摆图形、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1)每堆摆3根,摆5堆。
(2)摆4堆,每堆6根。
提问:知道每堆摆的和摆几堆可以提什么问题?
求一共摆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
提问:哪种方法简便?
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3)请同学自己随意摆出一个能用乘法计算的图形。
2、65N2
看图说图意,列式。
问:求一共做多少朵,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二、复习整理乘法口诀。
1、P65N1
请同学竖看、横看读一读,看一看。
提问:从这幅乘法口诀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能找出表中口诀排列的规律吗?
2、利用乘法表进行练习。
(1)两个同学对口令练习。
(2)教师说一句口诀,学生列出两个乘法式。
(3)教师出示乘法算式,学生说出积是多少,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4)做P66N1
三、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P66N2
(1)提问:小朋友要去干什么?一张门票多少元?
买2张票用多少钱?你会算吗?
买2张票用多少钱?列式:
买3张票用多少钱?列式:
买4张票用多少钱?列式:
买5张票用多少钱?列式:
(2)小英拿出20元钱,买5张门票够吗?请说出理由。
2、请同学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先分小组互相说说。
(2)请每个小组说出一道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表内乘法教案
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3+5+17+7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3×55×3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
(1)看,相同加数是几。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
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3+3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
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9+9+9+9+9+9
4+4+4+4+4+……+4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3×4或4×3
竖着看:4个3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6+8+2100个5相加2+2+2+2
7+8+10a+a+a+a+a+a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或×
×或×
3、连一连。
5+5+54+4+4+4+44+43+3+32+2+2+2+2
2×53×33×43×54×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6×4—15×4+3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5+5+5=15
5×3=15或
3×5=15
因数因数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4×2=8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3、5乘6写作:()×(),6乘5写作:()×()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个()相加。
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5+5+5=()×()
2+2+2+2+2+2+2+2+2=()×()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课后小结:
苏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乘法复习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一年级下册认识乘法复习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8页复习1~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
熟练使用1-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2、复习2。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4。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5、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6、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二十()六十八()四十二二()得八
四()十六五()三十三五()四六()
2、把得数相等的式子来连起来。
6×34×32×22×5
2×33×65×26×2
2×61×63×41×4
四、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8页复习7-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教学过程
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四、教学反思
表内乘法4
信息窗3——学做中国结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8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记忆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1页的图。通过观察和数数知道……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能否认真仔细的观察、数数。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有没有问题意识。
活动二
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剪纸,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
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
咱们仔细瞧一瞧
1个结上8个环。
……
你能接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
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会找准思维的切入口。训练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正确引导评价。
活动三
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你们都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
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
学生编制口诀。
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活动四
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
学生对口令。
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
武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
活动五
你会利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吗?试试看: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先考虑一周有几个工作日?然后完整、有条理地说出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
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么样,敢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否清晰。
活动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注意各类学生的发展。
教学反思
教师完全不必照教案讲,学生能够独立编出8的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只是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背不下来。
表内乘法3
信息窗2——叠纸啪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叠纸啪的信息图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1、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叠纸啪的信息图,提出问题。
(注意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有没有问题意识。)
活动二: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试试看。
2、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3、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
活动三:
1、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2、你们都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
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
(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活动四:
1、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2、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3、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4、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注意观察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
活动五:
1、你会利用7的乘法口句解决问题吗?试试看: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多少人?玩开火车游戏的多少人?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注意观察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活动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观察信息窗的时候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讲解过多。
2、自己能很快编出口诀。
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90—91页的整理和复习,处理练习二十一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的全部口诀,提高表内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思考、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感受我国渊远的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的乘法口诀表、小彩旗等。
教学过程:
一、同整理
(课前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空白的“九九乘法表”)
1、导入:我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现在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训练,你想去观看他们的训练吗?可是教练伯伯告诉我:想去的小朋友要把这些题目做正确才能上车,你有信心吗?
2、用口诀写算式。
(1)课件出示九九乘法表。
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发的空白的“九九乘法表”,请你根据口诀在上面写出45到乘法算式,注意只写算式,不写口诀。咱们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写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小朋友每人奖励一面小彩旗,到时候可以为运动员们喊加油。(做完了举起你的小手)
(2)教师根据做题情况发小彩旗。
(3)同桌交换,根据大屏幕对改。(课件出示答案)
3、做习题,讲思路。(处理90页第二题)
(1)课件出示题目。
教练对我们大家的表现比较满意,他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爱动脑筋,让大家坐车出发,看开来了两辆汽车。(课件出示)
他对我们说:一辆小汽车最多可乘5人,一辆大客车最多可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最多可乘多少人?(大家齐读)
(2)请小朋友们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用你的行动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3)咱们找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小结。
二、齐练习
1、处理练习二十一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在车上,小红和小亮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咱们一起来看看。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
(2)你能做在练习本上吗?做完后用你的姿势告诉同伴。
(3)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答的?又是怎么想的呢?其他小朋友做的和他说的一样吗?
2、处理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
说着说着,到了训练基地。教练伯伯请小朋友们一起观赏“水上芭蕾”组姐姐们的表演。(课件演示)漂亮吗?他请小朋友们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人?请小朋友们快快动手吧。
(2)讲评。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3、处理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出示题目。
水上芭蕾组的姐姐们跳累了,休息时,想看大家做题是不是很认真,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91页,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讲评。
找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答案,其他小朋友看着自己做的题目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课件出示结果)。
4、处理练习二十一第2题。
(1)出示题目。
水上芭蕾的姐姐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能干,给我们带来了蛋糕,及时奖励,又让我们和她们一起分享快乐。(课件出示蛋糕图片)
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动手做做吧。
(2)讲评,找学生说说他的想法。
三、学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9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教练伯伯看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爱学习,就忍不住想告诉大家一些课外知识,你有兴趣知道吗?
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呢?(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在数学文化的氛围中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共总结
这节课中,你们跟着教练伯伯转了一圈,最后他问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表内乘法2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表内乘法2”,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4、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6、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
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1×4=4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
4×4=16四四十六
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活动二:
应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演晃板的有多少人?
2、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3、一共亮着多少个绿灯笼?……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背出3、4的口诀。在掌握了2和5的口诀的基础上,也能灵活运用口诀来做题。
表内乘法5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表内乘法5,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信息窗4——趣味剪纸
教学目标
4、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5、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6、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记忆9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1页的图。通过观察和数数知道:一串灯笼有9个,……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能否认真仔细的观察、数数。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有没有问题意识。
活动二
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剪纸,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
剪起纸来水平高。
咱们仔细瞧一瞧
1串9个红灯笼。
……
你能接着编下去吗?2串怎么样?试试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
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会找准思维的切入口。训练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正确引导评价。
活动三
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你们都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
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
学生编制口诀。
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活动四
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
学生对口令。
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
武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
活动五
你会利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吗?试试看:墙上挂了多少个幸运星?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先考虑一串有几个?然后完整、有条理地说出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
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么样,敢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否清晰。
活动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注意各类学生的发展。
教学反思
1、自己能够很快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能背诵下来。
2、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指出注意的问题。
3、教师在讲解竖式各部分名称时,必须要细致,让学生反复读,加深印象,从而将它牢牢记住
表内乘法(二)
表内乘法(二)
信息窗1——缝沙包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缝沙包的信息图
师生双边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缝沙包的信息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生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生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
生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
生5: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二、自编口诀,解决问题。
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
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
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
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
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
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
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
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
4、书上有一首儿歌:……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试试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
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6的口诀,由于数较大,学生背诵起来有困难,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反复背诵,教师应教会学生总结规律,指导背诵。
教学反思
1、学生在观察信息窗的时候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讲解过多。
2、自己能很快编出口诀。
苏教一年级下册5的乘法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一年级下册5的乘法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5的乘法
教学内容
5的乘法(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问题情景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1
2
3
4
5
人数5
二、合作探究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2个5相加5×2=10五五二十五3个5相加3×5=15三五十五4个5相加4×5=20四五二十5个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二、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4、课本第80页。
三、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5×=205×=2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六、课堂作业。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一、板书设计
5的乘法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2个5相加5×2=10五五二十五3个5相加3×5=15三五十五4个5相加4×5=20四五二十5个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二、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课本第81页练习九第1-6题)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2、口算卡片1×32×43×45×2
2×55×35×13×3
4×41×54×5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出示练习九第5题主题图
说说你能看到了什么?(三个小朋友买糖果)
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把学生零散的语言进行整理:柜台上摆着饼干、小蛋糕、巧克力、薯片要6元,饼干4元一块蛋糕3元,一筒薯片要6元,小云想买3包饼干,小红想买2盒巧克力,小明想买5块蛋糕。他们3个各要用多少钱?
(1)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写出算式吗?
4×3=123×5=155×2=10
假如你去买,你想买什么?买多少?要花多少钱?
2、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三、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4题四、板书设计
练习九
第5题主题图
4×3=123×5=155×2=10
五、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