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十三长城的价值

长城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

十三长城的价值。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十三长城的价值”,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三长城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思考长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解读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把握作者对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的观点。
教学难点
作者对长城价值独到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悠悠岁月,挡不住长城的万古雄风;浩瀚空间,隔不断长城的不朽魅力。由于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工程艰巨、历史悠久,不仅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上也很罕见。因此万里长城被列入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我国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为此而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过长城的价值何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葛剑雄的《长城的价值》,从中我们会获得全新的答案。
二、相关内容简介。
1.作者介绍。
葛剑雄,l945年出生,浙江湖州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出版各类著作近二十种,主要有:《西汉人口地理》《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中国人口发展史》《看得见的沧桑》《走进太阳——阿里考察记》《人口与中国现代化》等。其中《统一与分裂》《未来生存空间》《中国移民史》等书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并多次获得大奖。中央电视台多次介绍他的成就。
2.关于长城
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始建于战国时期。当时的齐、楚、燕、赵、魏、秦和中山等国都筑有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接起来,并增筑新的城墙,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城。秦以后,又经许多朝代的重修或增筑,现在的长城是明代在旧有的基础上修筑的。西起甘肃嘉峪关,中经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东到河北山海关,长约6300公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我们也常用长城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学生提出阅读疑问。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本课。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课时所给资料。
二、学生质疑,师生互动,予以解答。
三、选择重点段落齐读,如第10、14自然段等。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长城的看法。

相关知识

《创造生命的价值》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造生命的价值》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创造生命的价值》教案
课题创造生命的价值
版本与年级湘教版思品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读
理念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量的差别,使他们认识到人生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认识到人生的价值要靠今天的努力学习和将来的积极工作来创造的,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提升生命的价值。
解读
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认为“创造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正确的价值观在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感到困惑;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是知道生命是可爱的、可贵的,但还不太懂得: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如何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解读
教材内容标准1、理解人类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
2、知道创造生命价值的一些具体做法。
3、理解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等因素在创造生命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地位本课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乃至学生整个人生中意义重大。学生在本单元第一、二节懂得了生命是可爱、可敬、可贵的以及知道了如何去珍爱生命,本节阐述了人生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重点阐述如何去创造生命的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对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认识到每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积极地向周围的生命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关爱。
2、努力学习与工作,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让生命更有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本节课介绍的一些名人身上吸取力量,逐步培养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意识。
2、能逐步树立比较正确的价值观。
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
2、使学生懂得从哪些方面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教学资源教材、学生、录音设备、
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创造生命价值的一些措施与方法。
2、使学生理解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在创造生命价值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珍惜时间。
2、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勇于创新和乐于奉献。
解读
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
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老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设计教案、准备录音设备等
2、学生准备好教材、练习册(不要求学生预习)
教学
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
(一)、导入环节
(二)、新课教学环节
(三)
小结环节
(四)课堂作业布置环节
(一)导入:以问题的形式导入。
(二)新课内容:
1、播放歌曲《童年》
2、珍惜时间
3、勇于创造
4、乐于奉献
承上两节内容(略),提问: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活着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
(二)1、说一说:伴随着《童年》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2、(1)、让学生思考:如何提升生命的价值?
(2)、讨论课本P35李明“谬论”的事例后。你如何评价李明对待时间的态度?假如你是李明的同学你怎么劝说他?
(3)、每人写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俗语,赠送给你的好友。
3、(1)、讨论课本P36数学老师提出数学题的例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举我们身边:“创造能展现生命的价值”的例子
4、(1)、请默读课文P37“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的事例和名言:“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斐多菲
(2)、提出问题:请列举出在我们身边4位在日常生活中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人。简要说出他们的事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册P20-21的8道习题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之后再看课本回答,看看我们的理解与课本的表述有什么差异。
(二)1、学生认真倾听后回答。
2、(1)、学生不看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回答,之后再找课本讨论后回答,看看自己的理解与课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同桌讨论后回答问题。
(3)、学生写后,请一些代表说一说自己写的名言或俗语。
3、请一些优秀生回答并分析所说明的道理。
(2)、分别请基础生、中等生回答
4、(1)、学生默读事例后,讨论事例与这条名言分别包含什么道理。请一些代表回答
(2)、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归纳小结
请一些同学回答,并能说明理由
用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白:创造生命价值的意义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课本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二)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道理。
2、(1)、通过对比,使学生更清楚从哪几个方面提升生命价值;
(2)、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认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复返。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时间,可以挖掘生命的潜力。
3、优秀生引导同学认识“创造能挖掘人的潜能,展现生命的价值;创造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平凡中进行创造”
4、(1)、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关爱,乐于奉献
(2)、使他们认识到: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付出同样证明着生命存在的价值。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检查是否掌握教材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创造什么的价值
一、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
1、珍惜时间
2、勇于创造
3、乐于奉献
教学
反思本节课是我平时在教室里上的一节普通课,我是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设计的,在我们学校,学生不预习我们思想政治科是一种正常现象,也许是因为我们这门课的特点,也许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太多的缘故,所以我一般就不强求他们做课前预习了,我的理念是尽量在45分钟里要质量。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用问题导入,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水到渠成。我联系本单元上两节的内容,简单阐述生命的可爱以及它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呢?这就是我们第三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上有的学生一边听还小声的跟着一边唱,深深的感受到时过得太快了,多彩的童年一下就过去了,从而想到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充实自我展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
3、学生根据自己积淀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要求他们先不看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再看书做对比,看看自己的理解与教材观点的异同,这样可以给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理解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
4、巧妙地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中,教材一共罗列了11则材料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我只选取其中4个比较典型的材料作例子来分析教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又能有时间突破了难点,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教材;通过提问学生,他们回答的问题基本正确,所作的练习也基本准确。
本课的不足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还不够强,在课堂中老师讲得较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对少了一些。
2、某些环节过渡衔接还不够好,课的流畅性感受一定影响。
3、由于教材有地方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以及时间的分配方面也有些不够合理,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
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4。积累词语,学习做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教学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导入新课。
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经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考取了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
二正字音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尘缘(yuan):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揩现车份界人与人才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qi6ngl6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徜徉(changyang):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xu):絮絮叨叨地说。犀利(xi):(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ning):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安详恬静。撷取(xie):摘下,取下。
惆怅(ChouChang):伤感,失意。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呜咽(ye):低声哭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沉淀(dia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三、默读全文,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幺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讨论: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
2、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幺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按时间顺序来写,七岁时的梦想十岁时的信心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
3、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第一段“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4、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5、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幺样的感受呢?
——惶恐于自己的无知,再次扣住惊喜、喜悦、感动之情。
6、朗读10、11段,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幺?“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幺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幺?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幺?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幺?
——北大人的或内敛或尽显的风采。
7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
——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作者对北大充满了欣赏与无言感激之情。
8“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幺?为什幺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比喻各指求知的学子,执教的教师,世事的变迁。北大建校于90年前。
9朗读最后一个部分,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幺感情?“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为什幺“我是不系之舟”,“系”怎幺读?是什幺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愿意为北大奉献,与北大血肉相连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10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1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幺?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五、写作特点
1形式自由,随情所至;2人称变换,利于抒情,形式灵活;3语言优美,用词丰富;
六、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七、作业
1制作词语卡片:讲授词语卡片制作要领:注音,解释,例句,写话,将“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做成词语卡片。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3.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不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
倘佯似曾相识茫然若失通幽曲径
4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
八板书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按时间顺序来写,感情线索:对北大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之情
七岁时的梦想十岁时的信心十三岁时的际遇十六岁时的回顾
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因为是知识的象征)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因为是北大的主体)

第8课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


第8课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
教学目标
1.体会对话访谈的方式;师生用对话的方式解读文本。
2.学会利用不同媒介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多角度、微观地了解一个人。
3.树立报效祖国、甘于奉献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说明
本文是一篇人物访谈,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访谈的特点。此外,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何能不为金钱所动,保持自己的理想,坚持做人的操守,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思考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杨澜采访袁隆平的视频资料,学生直观体会对话访谈的特点。
2.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成就,教师小结。
二、整体感知。
1.一千亿是个什么概念?袁隆平的名字为什么会值一千亿?
2.你从袁隆平的谈话中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试举一例。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袁隆平的事情,说给同学们听听。
三、对话探究。
1.杨澜的采访重点集中在哪两个方面?
示例:巨大贡献和奋斗历程。
2.袁隆平有哪些巨大贡献?他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荣誉的?
3.你从袁隆平的奋斗历程中有哪些感悟?
4.你怎样看待袁隆平会拉小提琴这件事?这给我们今天的学习以怎样的启示?
四、课堂感悟。
师:安贫乐道,无私奉献,这就是中国科学家的高风亮节。我们中国有这样一批爱国、爱事业的科学家,国家的富强指日可待。
生:从这篇访谈中我懂了,一个人仅仅有渊博的学识是不够的,更要有奉献祖国、无私忘我的精神,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先立德,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为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生:看了这篇访谈我才知道,科学家并不是一个只会搞研究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也应该在学习之余,培养自己的爱好,全面发展。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表演课文所展现的访谈,根据课后找到的袁隆平的资料,可以有所发挥。
设计目的:感受访谈的特点,真实体会袁隆平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突破。
1.从刚才的表演中,你认为什么样的访谈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访谈?
示例:
(1)准备:查找大量翔实的资料,对访谈人有充分的了解。
(2)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主题突出鲜明。
(3)形式:思路清晰,问题流畅连贯,环节紧凑,语言平易近人,交流自然真实。
(4)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表现人,访谈必须情感真挚。
(5)风格:力求表现出访谈人的突出特点;其次表现出采访者的采访风格。
2.根据以上我们归纳的访谈标准,请你评价一下这篇访谈的特点。
3.如果你去采访袁隆平,除了杨澜的问题,你还会问哪些你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
三、访谈演练。
假如你是白岩松,现在你要采访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你会设计哪些问题,才能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导演对开幕式的设想以及创新之处?
访谈要求:主题集中,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个性鲜明。
四、课堂总结。
能使13亿人吃饱肚子,这是一个创举,袁隆平教授能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扎在田间地头搞研究工作,不为金钱、名利所动,这不能不说明中国科学家的操守。在充满诱惑的今天,作为年轻人,我们在学识水平进步的同时,道德品格能否同步发展,我们能否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变,这是我们在学习完本文之后应该深思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阅读或查找关于钱学森、邓稼先、茅以升等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