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8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练习七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7-58页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

7-54+48-53+2

6-35+09-56-6

6+39-39-82+6

5+39-78-2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4)继续练习:□+□=98-□=□9-□=□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课件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5、完成第5、6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4)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5)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6、完成第7题。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讨论:根据图画你能够列出什么算式?

(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

(5)教师板书:6+4=10-4=

4+6=10-6=

(6)算一算:6加4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

(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

(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5、完成第5题。

6、完成第6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8)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分别指名回答)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4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1-5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

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日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3、完成第5题。

4、完成第6题。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新授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3、“想想做做”第3题。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0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日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识=、>和<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2、教学“>”。?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练习一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回顾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2、第2题: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认识6-9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2、学写6~9。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认识6-9练习课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旧知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

6、游戏。

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认识10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4、写10比赛。

5、小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7、“想想做做”第7题。

四、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认物体

教学基本内容

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激趣导入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2、分一分。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议一议。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P28—2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引入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三、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1

授课课题

2-5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引入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板书:444

///

312213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4、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完成第1题。

2、游戏:出圆片。

3、完成第3题。

4、给太阳花装叶子。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2

授课课题

6、7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6

/

24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6

/

42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3

授课课题

练习三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三、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4

授课课题

8和9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

(3)教师板书:8

/

26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8

/

62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

(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

(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题。

2、完成第6题。

3、完成第7题。

4、完成第8题。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10的分与合

教学

基本内容

教材第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

二、新授

1、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

(2)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3)也就是说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教师板书:10)

/

19

(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10

/

91

(5)齐读10的组成。

(6)让学生涂色

2、将10的组成完整地说一便。先说给老师听,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

第五课时: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89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学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具学具】

1、五角星若干个2、圆片若干3、卡片若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带来了好多同学们最喜欢的五角星,并将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想知道有几个吗?让我告诉你:比9个少,比7个多。”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个红五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7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啦?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把8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让学生2人一组用学具玩“猜数”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

3、引导整理得出8的组成,

(重点强调: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

4、拍手游戏

师生合拍8下,并相应说出8的组成,如:生1:我拍1,生二:我拍7,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5、9的组成。

让学生拿出9个圆片,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游戏---找朋友

⑴能组成8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2134

5647

⑵能组成9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167

2583

三、运用新知,反馈练习

1.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组成

2.做游戏:

打手势—老师伸出5根手指,学生伸出的手指个数要和老师的组成9.

同桌互相做打手势游戏。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案

第四课时: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9你能想到什么呢?

1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比大小、轻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2、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3、题目四: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四、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分一分(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位置(左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2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号站在3号的后面,5号站在2号的前面,6号站在3号的右边,7号站在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0的认识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认识“>”、“<”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

三、练习

四、6和7的写法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器、课件、尺子

一、引入新课

1、猜謎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7的相邻数是谁?

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有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再选一个最好的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

9○□,谁来说说。

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看一看,摸一摸: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5、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6、感知认识:(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再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三、总结拓展

四、能力检验:练习与测试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的:

1、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请四位小朋友表演小猴、小狗、小猪、小熊)

1、小猴和小狗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正方体、长方体奔跑。小猪和小熊分别选择用乒乓板托圆柱和球奔跑。

提出问题:为什么圆柱、球这么快就掉下来?

2、揭题板书(有趣的拼搭)

二、实践操作

(一)滚一滚

1、猜测:如果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哪些物体滚的快呢?

2、提出活动要求,请一小组示范,强调从“同一高度”同时“往下滚”。

3、分组体验

4、交流验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二)摸一摸

1、示范摸;2、同桌互摸;3、组织评价。

(三)猜一猜

1、提出要求;2、学生互编互猜;3、师生评出最佳谜面。

三、拓展应用

(一)堆一堆

1、提出问题:把四种分别向上堆,想想哪一种物体最难堆?

2、分组体验

3、交流验证

4、总结归纳,引入生活

(二)搭一搭

1、提出问题;

2、分组体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评出最佳作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

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思索探究

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 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2单元 课题:比一比 第2教时 总第2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中,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还具有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4、计算课到底该怎么上。

在课改的今天,关于计算教学如何上,仍有很多困惑。在课改初期,教师们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大张旗鼓的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计算中过分提倡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整节课都是“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计算课如何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进行?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基本算理算法之间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怎样优化?何时优化?目前使一线教师们深感困惑。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加减法练习(1)》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加减法练习(1)》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学生用8、9的组成计算8、9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根据整体部分关系正确看图列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练习,使学生熟练口算8、9加减法,渗透和差的变化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掌握8、9组成基础上熟练口算8、9的加减法,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8、9数的分与合,能掌握基本口算。

教学难点:感受和差变化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昨天学习了8、9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上一节有关8、9加减法的练习课。

(一)复习8、9组成

1.54页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个表格,就是8的组成。学生填写。

订正后引导学生8的组成只需要记住4种情况:8可以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

在上个表格基础上,学上自己填写9的组成,并发现9的组成也只需要记住4种情况:9可以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

2.组成对口令。

两个学生一组活动,如8可以分成1(配以手势)和(),另一个同学回答(配以手势)

【设计意图】复习8、9组成,学生熟练掌握。

(二)看图列式──55页第6题

1.足球图

(1)学生观察发现:5个黑足球是一部分,4个红足球是另一部分,合起来是9个足球。

(2)学生列式:5+4=99-4=5

4+5=99-5=4

(3)学生比较:两个加法算式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整体。

两个减法算式都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

2.圆片图

(1)学生观察发现:6个红圆是一部分,2个黑圆是一部分,合起来是8个圆片。

(2)学生列式:6+2=88-2=6

2+6=88-6=2

(3)学生比较:两个加法算式依然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整体。两个减法算式依然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

【设计意图】有关8、9加减法的看图列式,渗透整体部分关系。

(三)看谁算得都对──56页第10题

记时间学生直接写得数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计时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四)算一算,找规律──56页第12题

6-2=3+3=

7-2=4+3=

8-2=5+3=

9-2=6+3=

1.第一组减法算式

(1)学生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减数都一样,被减数逐渐变大,差也随着变大。即当去掉的部分不变,整体越来越大,剩下的部分也随着增多。

2.第二组加法算式

(1)学生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个加数增多,另一个加数不变,和也随着变大。即一部分不变,另一部分增多,整体也随着变大。

3.补充练习:不计算,比大小

9-3○8-32+6○3+68+1○8-1

学生思考不计算如何比大小,实际就是和差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题,学生初步感受和差变化规律,并简单运用,提高计算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1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三、综合运用,发慌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

(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的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慌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想想做做”第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比大小、轻重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到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也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题目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应练习。

2、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3、题目四: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

四、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分一分(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认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______在______的前面。

______在______的后面。

______在______的上面。

______在______的下面。

简要归纳小结。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下、前、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认位置(左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2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号站在3号的后面,5号站在2号的前面,6号站在3号的右边,7号站在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0的认识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认识“>”、“<”和“=”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6、7的数数和认数。

教学目的: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

三、练习

四、6和7的写法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8和9》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学设计


《8和9》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并掌握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并掌8和9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9个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激趣导入:

帮数字卡片排排队(0-9)

从小到大的排列

从大到小的排列

2、水果后面藏着几?

复习6和7的组成。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7大,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既比7大,又比10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③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看一看它们两个是谁啊?(多

媒体出示小白兔和小灰兔图片)。今天兔子想把它最爱吃的胡萝卜带来做为礼物,想知道有几根吗?那老师告诉你,它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预设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4、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8、9的组成)

预设学生活动: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又

好奇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8的组成

1、分胡萝卜:

现在要把这8根胡萝卜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分?预设学生活动:自由说答案。

2、猜糖果游戏:

老师把这8根胡萝卜分别藏在两个手中,你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分的?

同学们都这么积极,那么现在请同桌之间玩猜一猜的游戏,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

预设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猜测每一只兔子能分得几根胡萝卜,同桌之间互相猜一猜。

汇报展示,整理得出8的组成。师范读。

预设学生活动:先分别找同学读,再齐读。

3、探究记忆方法:

知道了8的组成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积极参与讨论,说一说,再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重点强调: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

(二)探究9的组成

1、动手操作:

同学们现在有9个桃子想要把它们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能怎么分呢?用你们手中9个小圆片代替糖果同桌之间分一分,并记录下你们小组分的结果。(教师巡视)

预设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动手摆一摆9的组成。

2、读一读:

引导学生根据8的组成的读法读9的组成。

3、找规律:

通过咱们学习8的组成,你觉得怎样记9的组成容易?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预设学生活动:能根据8的组成的记忆方法记住9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欲望,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感知并掌握8和9的组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4、做游戏:

和同学们一起玩拍手游戏。

预设学生活动: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快速说出另一个数,使两个数合起来组成9或者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认真思

考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加深对8和9的组成的记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生活动: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进一步系统的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之内化于学生的脑海。】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2、投影出示89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3、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4、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1、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2、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3、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2、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3、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9周教案1》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