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8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厘米、米的认识难点:建立长度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阿福做长袍

该情境图是“阿福做上衣”故事的发展。讲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作长袍的情境。故事大意是: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看到尺子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次徒弟为阿福改好了上衣,他很满意。今天他又来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同样是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米是什么?1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也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1、请大家合作:量出1米的长度

2、仔细观察一下是多少厘米?讨论:1米=100厘米

3、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并与同伴交流。

4、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1、指名学生估测: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

2、实际测量长度,交流测量方法

3、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1、让学生投沙包并作好标记(测量投沙包的长度)

2、交流测量方法,汇报结果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补充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小明的鞋子长23()一棵大树高5()

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2、你知道黑板的长吗?先估计一下,再量出来。

黑板的长是()米()厘米

3、教室的高大约有()米

教室的长大约有()米

教室的宽大约有()米

小编推荐

青岛版一数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一数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穿得都很漂亮,那么你的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还是在衣服店里做的?在以前衣服多数是做的。(出示阿福的图片)看这位先生

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老师完整故事内容: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轻轻地打开课本75页,按顺序认真地看图。(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老师在学生看图时给以指导)

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指生)当这个同学讲的时候,咱比比哪位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师:看得仔细,讲得精彩,请坐。小徒弟很是纳闷。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1)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2)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3)师傅量师傅做才行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量师傅做。

(2)徒弟量徒弟做。

生:(3)用尺子量一量。师:哎,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

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生:(1)画: 师:这些漂亮的画是用来装饰小直尺的。

(2)图形:师:以后画图是你会用得到。

(3)字:师:哦﹑是有一些字。

(4)数: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

(5)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6)cm: 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1、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

生:(1)比划 (2)说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4)找直尺上的

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

2、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

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1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短、小、又短又小)你用的词真好。所以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生活举例:

(1)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比如:(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2)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3)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的更多。

6、找直尺上其它的1厘米:

从1到2这1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3到4这大格也是1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认识几厘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从0刻度线到2刻度线的长度呢?(2厘米)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1厘米,知到了2厘米长,你知道4厘米有多长吗?

生:从0到4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4个大格。

师:有不同的找法吗? 或问:(从几到几的长度也是4厘米?)

生:从1到5的长; 生2:从2到6的长

生:都有4个大格;都有4个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

师:你还能找出另外一些长度吗?

四、估计、测量物体的长

1、估计、测量小棒的长:

师:拿起这根红色小棒,想着1厘米长,用眼观察它大约长多少厘米?比比谁的眼力好。

生:5厘米、7厘米、

师:到底多长呢?怎么办?

生:用尺子量一量(6厘米)。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

2、小组活动估计、测量物体的长:(留作机动题,时间充足就坐此题)

3、测量自己的一拃: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呢?用直尺测量一下。(老师巡视指导)谁想说说?

生:13厘米、14厘米、11厘米。 师:看来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4、估测、测量老师的一拃:

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师:到底有多长呢?谁上来测量一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它是怎样测量的。

师:告诉大家大拇指指谁?中指指谁?告诉大家是几厘米?谢谢你正确的测量出了老师的一拃。

师:看你估计的和测量的结果怎样?

师:差不多:你们的估测本领真强。

五、总结评价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厘米的认识。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可以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用其它单位吗?我们下节再讲!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尺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故事情境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阿福的新衣,请看。

(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教师:同样是三柞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真会回答,小小标志送给你)

师: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他的柞就大,徒弟的手小,他的柞就小。那一柞是怎么回事呢?

师演示怎样算一柞(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所能伸开的最长距离)

教师和学生比柞,进一步理解手打柞大,手小柞小。

师:我明白了,一柞都差这么多,那两柞、三柞差的就更难怪阿福的衣服会做小。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3:用尺子量。(真聪明,小小标志送给你)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测量时单位一定要统一。而现在我们测量的工具通常会用到尺子,尺子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朋友们常用到的直尺。

师:下面,请小朋友从桌子上轻轻的拿起直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你的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 学生观察探究,认识尺子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师:谁想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数字。师:念一念,这些都是刻度

生2:线。师: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

生3:字母CM(你的眼睛可真亮,小小标志送给你)

教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 CM 长度单位 课题:厘米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开始的?(0)

师小结: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测量。

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知道了厘米这个名称,我有一个小知识要告诉大家,在直尺上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大格,这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所以从0到1就是多长?

从8----9呢?从14-----15呢?

在直尺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说给你旁边的伙伴听一听。

(2)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慢慢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

师:在老师准备的小棒里也有一厘米,它是谁?找出来,向我这样用两个手指头轻轻的捏住它,然后另一手慢慢的移走小棒,现在你两个手指头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1厘米,仔细看看这个1厘米,把它记在心里。

闭眼想想刚才的1厘米。

睁开眼用手指头比出刚才的一厘米。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

师: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小朋友们,你能找出你周围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交流

5、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认识1厘米了;如果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

师:所以从0---2是几厘米?。

师:(课件展示)从0-3是几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三厘米。

师: 从0---5呢?在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5厘米。数一数

6、测量。

⑴学习测量方法

教师:知道了这么多个几厘米,谁能帮老师猜猜这根小棒有多长(学生回答)。

师总结:到底小棒有多长呢?这必须测量才能知道,请小朋友从桌子中找出较长的这根小棒,自己动手测量出它的长度,遇到困难可以向你的小伙伴和老师求助。

①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②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

③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⑵练习提升

师:有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咱们就可以测量出更多物体的长度,从你的桌子找一样物体,同桌合作先估一估它有多长,再量一量。

⑶画线段并测量长度

①师:前面我们知道一柞是怎么回事,想不想知道我们的一柞有多长呀?师演示测量一柞的长度

②学习认识线段、端点

③学生练习测量自己的一柞,交流

三、拓展延伸

1、学习不从0刻度起的测量

师:小朋们量的这么起劲,老师也想量一量呢,看我想量出铅笔的长度,可是我的尺子不小心折断了,你有办法帮我量出铅笔的长度吗?

学生交流,师总结,并进行课件演示。(学习不从0刻度开始时如何测量)

2、练习

师:了解了这个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瞧!蝈蝈和蟋蟀在比赛跳远呢,你来做裁判,看看谁是冠军?

学生交流

四、总结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这个新朋友,你对它有了怎样的认识?

2、师总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一定能有更加奇妙的发现,如果有机会老师期待与大家分享更多有关于数学的乐趣。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建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建议”,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可以从讲故事入手,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并加以解决。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地感知,以形成厘米、米的表象。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并找出一些长度是1厘米、1米的物体,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估测意识。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初次接触,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建立起单位长度的观念。对本课时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

在新授课教学开始之前,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做衣服导入新课。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4、比一比。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看、量、找、比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用笔画出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新教材的教学上认识不足,就对我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做一下反思:

一、体会到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新课开始时,对学生做了认识一拃的知识铺垫,并在学生间的比较下,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一拃长度的不同。再利用课件播放动画,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徒弟按照师傅所说的 3拃给阿福做的衣服却小了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探究,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使其体会到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认识 1厘米,建立概念认识,学习测量。

厘米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

从统一标准中,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就是人们的统一标准。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并寻找自己尺子上的秘密:数字、刻度线、cm。其次, 1厘米是多长?观察直尺,教师指导从 0刻度到 1刻度之间就是 1厘米。在学生明白 1厘米后,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 1厘米有多长。再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 5厘米以及任意的厘米。再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引导认识线段。最后学习测量方法,探究你手中铅笔的长度。

三、教学缺憾

1. 在体验认识了 1厘米中不充分,应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 1厘米的长度。最后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 1厘米的规律。

2. 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 5厘米以及任意的厘米。再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引导认识线段。这里时间有些耽搁,所以下面用尺子去量一量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及练习,没有处理完。

3. 时间安排上打紧一些,在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会测量的方法时,处理较粗,为突出实际测量中学生的估算意识。

四、教学收获:

1. 认真解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在教学中学生把握重点,突出难点。重难点不宜设立过多。

2. 掌握学生的基础,备好学生。例如再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 5厘米以及任意的厘米。再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引导认识线段。认识线段,没有认识到学生画出 2厘米, 5厘米的线段难度较大。

3. 教学设计流程,要有层次性。要从易到难,拔高要适当。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 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

(2)讨论交流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3)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

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

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

就短。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尺子)

[评析:上课伊始,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对故事的思考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小朋友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学生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指名到前面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

师:尺子上都有什么?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

生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生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3)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1、2、3、4、5、6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厘米(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评析: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尺子上哪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请小朋友快来找一找。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在尺子的0到1处加上大括号,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 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小朋友把尺子平放在练习本上,拿出铅笔,沿着尺子的上边从0画到1,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还有谁找到了1厘米?(学生回答,教师操作课件演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也是1厘米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从小棒中找1厘米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从盒子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吗?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拿对了。请你拿着小棒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生1:1厘米很小。

生2:1厘米很短。

②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

师:是啊,1厘米很短,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1厘米吗?

生活动,指名到前面汇报:把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抽去小棒,这一段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请小朋友们用他的方法试一试。如果感觉比得不准,还可以把1厘米的小棒放在两个手指之间比一比。

③在脑子里想1厘米

师: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④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

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请小朋友们都用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看一看你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我的一根头发大约长1厘米。

生4:写字的时候,一用劲,把铅笔崴断了,那一段铅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课下请你们再认真找一找。

[评析: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老师安排了五次活动:在直尺上找1厘米;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棒;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找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3、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1)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学生自主找,汇报想法,教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测量铅笔的长度

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这里有一只铅笔,你们想知道它的长度吗?先估计一下。估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生1:18厘米

生2:16厘米

师: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请你动手量一量吧。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周围的小伙伴。

指名到实物展台上去量,并说明量法。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枝铅笔长19厘米,小朋友估的17厘米,20厘米都是可以的,你们的眼力真准。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再交流评价,最后教师再总结方法。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1、测量一拃的长度

(1) 师傅的一拃

用小朋友们的方法,我们来测量师傅一拃的长度,请看(出示课件)。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师傅的一拃有多长?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师傅的一拃

有22厘米,因为从0到22一共有22个1厘米。

师:师傅的一拃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指着22,之间有22个1厘米,所以师傅一拃长22厘米。

(2)徒弟的一拃

师:量完师傅的一拃,徒弟的一拃有多长你想不想知道?(课件出示)请你还是先来估一估,并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徒弟的一拃有20厘米,因为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短一些。

生2:徒弟的一拃

有15厘米,因为师傅的一拃

有22厘米,徒弟的一拃

比他的一半还多一点,所以我估计是15厘米。

师:要想知道估得准确不准确?怎样才能知道?

生:用尺子量一量。

(出示一端折断的尺子,从刻度1开始)

师:徒弟的一拃有多长?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16厘米。

生2:15厘米。

师:意见不统一了,到底是几厘米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

生3:应该是15厘米,因为从1到16一共有15个1厘米。

师:是呀,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徒弟

的一拃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

师:你们的眼力真准,估得都差不多。师傅的一拃长22厘米,徒弟的一拃只有15厘米,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吧?

2、量自己一拃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

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

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师: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3、自由测量

问:你还想量什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同位可以互相检查一下。

你量的是什么?怎样量的?(学生展示汇报)

[评析: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活用知识,增长智慧、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安排了自由测量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用各种方式的估计、测量等,寻找到了解决不同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逐步调整完善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课下请大家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有幸来到北京路小学执教了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感受颇深,也备受鼓励,从中有了很多的体会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用到了各种鼓励的小标志,调到了孩子学习的欲望,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有了收获,我也感受到了教的快乐,感谢北京路小学和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以及我们办事处的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互动中,再一次升华了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研究。现在我将上课时的体会做如下反思:

一、 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把课本中的情境图做成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学生更乐于欣赏,从而引发对学习的乐趣,继而分析动画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么明白统一单位长度的必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动手实践,认识厘米

这是一节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先让他们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感受认识一厘米,在此基础上又认识了2厘米、3厘米等等其他的几厘米长,为孩子的估测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现在教学讲究合作,在课堂中我多次培养了孩子的这种合作意识,例如: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把想法和周围的伙伴交流一下等等,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认识,从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

但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也为本次教学留下了不少的遗憾,真诚感谢北京路小学的老师和领导为我提出的宝贵意见,有了大家的指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多加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我将上课时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做了如下的总结:

一、 语言方面

数学课讲究的就是精炼,但是我的课堂语言还不够专业,声音语调也未能做到抑扬顿挫,到最后甚至语气还出现了急躁,所以我还需要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找准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语言更具调动性。

二、 课堂生成

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测量方法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也是本节课最有遗憾的地方,未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没有让教学在孩子的发现下自然顺畅的进行,比如:学习测量时一个学生未能理解为什么是5厘米,我也对他进行了相应的提问,但是追问的不够,使得他的理解不深刻,而只是强硬的被动接受了结果。能不能抓好孩子的问题,这是对我课堂组织能力的一个考验,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向名师学习,多听取意见,多注意自己的日常教学,不能让平日的坏习惯成为制约我发展的永久缺点。

三、 教学组织

整个课堂的组织不够紧凑,环节的衔接不能做到顺畅自然,导致我计划的拓展延伸练习未能呈现,使得孩子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基础的认识阶段,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延伸。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和审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让我体会到了来自心底的感动,伴随在我整个的教师生涯中,期待有更多这样交流学习的机会。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却只要六十步,这可能吗?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2.请小朋友们用你的铅笔、文具盒,或者手来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结果告诉我。

3.大家说的都对,但是为什么我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难道我们的桌子不是一样大?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学习用我们的学生尺来量长度,平常大家都会用到尺子,但是你认真观察过它吗?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尺子,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跟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2.我们来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3.在你的尺子上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两个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的1厘米,再找给同桌看看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有没有1厘米长的物体?集体讨论交流

5.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厘米?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同桌用手指互相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是多长

6.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3厘米长?5厘米长?还能找到其他的长度吗?四人一小组,轮流找一找,再集体交流

7.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减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题,男生测蓝线,女生测红线,再交流,小结: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4.第四题,今天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尺,那么你能照着书上的样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量完之后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我们班那个小朋友的手掌最长。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长度单位厘米,回家后,请你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认识厘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尺(皮尺、卷尺、直尺等)、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使出真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刻度线长短不同。。

“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了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

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关注个别学生,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找1厘米的)

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的呢?

(注意个别指导)

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举例说明。

3.认识几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呢?(教师利用尺子画出2厘米长的线段)2个1厘米是几厘米?

6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师生游戏:问答,即5个1厘米是多少?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2.量几厘米。

纸条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了尺子的作用,更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请1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请2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出示瓶子,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

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大约6厘米)

最后咱们有请3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2、测量。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真心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量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用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3、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情感目标: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介绍认识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1、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2、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课后活动: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反思报告单

教学成功之处

教学遗憾之处

最想说的一句话

千米的认识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一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米和厘米角和直角”,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橡皮长2()

小明身高1()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课后反馈: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专题。